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範文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範文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1

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業管理者研讀百遍、深入思考並親身踐行其中思想的好書。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系統地瞭解華為在業務管理方面的戰略思想,以及華為如何落地執行這些戰略思想,打造華為超強的業務運營能力,支撐華為從一個不為人知的中國公司逐步成長為行業全球領袖和世界500強。這本書的形式是記錄重要講話、思想的集合。

華為以“以客户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為主要價值觀形態,堅持多年,最終讓價值觀指引企業發展,為基礎連接一切。

以客户痛點為切入點,幫助他們解決面向未來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哪個地方切入?我認為應該是從客户的痛點去切入。我們要搞清楚客户的痛點在哪裏,而我們怎麼幫助客户解決他的痛點。抓住客户的痛點進行表達,才能打動客户,讓客户認可我們。

要重視客户需求,在這個思想創造的時代,什麼是創造的原動力,我們的觀點是反過來的,客户需要什麼,我們就研究創造什麼,而不是一味的研究產品、研究技術,我們要研究客户需求。對大量的客户需求,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歸納、分析、綜合,最終得出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新標準。

華為在市場運營中還有一個原則:在市場競爭中,不靠低價取勝,而是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取勝,不能動不動就搞什麼惡戰,別老是想低價競爭的問題,否則我們就會破壞這個世界,破壞社會秩序了。我們還是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從而打動客户,惡戰、低價是沒有出路的。

西方管理哲學的內涵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西門子,它的機器相對落後但卻穩定,所以很好賣。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認識這一點——什麼叫偉大的科研成果?就比如唱歌,我想不管是什麼歌曲,不管其作者是多麼偉大的作曲家、歌唱家,只有那些流傳下來被人們廣為傳唱的歌才是真正的好歌。什麼是好產品?都江堰就是一個例子。幾千年過去了,都江堰的設計、結構、思想,現在都沒人提出來説要改變它。這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真正的好產品。我們一定要重視質量,質量不好,就會丟掉與客户合作的機會。質量是我們的生命。

發展是硬道理:公司不為短期的利益所動,緊緊地圍繞着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經營管理,有了核心競爭力我們才可以幹許許多多的事情,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我們將一事無成。 “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數學家華羅庚這一名言告誡我們不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而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那種可以為創新而創新,為標新立異而創新,是我們幼稚病的表現。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比如九三集團企業核心價值觀中的 “誠信”,短短的兩個字重千金,它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無形資產是會給我們源源不斷帶來財富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誠信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

在都江堰的二王廟、伏龍觀等古廟中,隨處可見“深淘灘低作堰”這六個字。它的意思是要經常清除河灘中的淤泥,在沿江低矮處築堤防止洪水氾濫。這六個字就是當年李冰父子的治水祕訣,被稱為六字訣。後人也都遵循六字訣對古堰進行維護。

深淘灘,就是確保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投入,確保對未來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機時期也不動搖;同時不斷挖掘內部潛力,降低運作成本,為客户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低作堰,就是節制對利潤的貪慾,不要因短期目標而犧牲長期目標,並實現與合作伙伴的共贏。我們公司經營目標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我們所有薪酬、經營的指導方針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就是榨乾未來,傷害了戰略地位。

對於一個人來説,也要"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就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的修身養性,厚德方能載物。只有胸懷大志、心胸開闊、心懷天下,才能做出更有益於人類和社會的事。"低作堰"就是要謙虛謹慎,要低調,只有這樣,才不會受損。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要治水,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治理好自己的人生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2

通過閲讀《以客户為中心》這本書,使我為華為三十年恪守“以客户為中心”的價值主張所感歎,同時也為華為把這一核心價值觀在一個多達十八萬人的大企業裏踐行到位所折服。也正是因為華為三十年如一的始終堅守“以客户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滿足客户的需求,不斷擴寬發展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的通信企業巨頭。華為的很多優秀的管理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為客户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礎。堅持以客户為中心,快速響應客户需求,持續為客户創造長期價值進而成就客户。為客户提供有效服務,是華為員工的工作方向和價值評價的標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時,也創造了自己的價值,使華為從xx年只有6名員工、2萬元註冊資金,發展到30年後的今天,年銷售額突破6000億元,成為全球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的領導者,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蹟。

華為把客户需求作為公司發展的源動力。20xx年華為進軍國際市場時,任正非激勵員工“滿足客户需求才會有我們的生存之路。市場需求還是要滿足的,困難還是要克服的。如果員工説我們現在年輕,還嫩,長大後再給你打仗,這是不行的,市場不相信眼淚,我們只有拼,才能衝過去。”華為就是這樣以客户的需求為導向,哪裏有需求,華為就到哪裏。華為靠30年持續的艱苦奮鬥和執着追求,足跡踏遍世界各地,從歐洲到非洲,從亞洲到美洲,從珠峯到海底,無論是面臨戰亂、疾病還是自然災害,都沒有阻擋華為人前進的腳步,8000多米的珠峯,零下40℃的北極、南極以及窮苦的非洲大地,到處都可以看到華為人奮鬥的身影。

我認為華為成功的根源就是華化的企業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説:“人類所佔有的物質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鐵礦會開採光,而唯有知識會越來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華為人靠着30年的艱苦奮鬥和始終如一的踐行企業文化,最終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我們的企業九三集團也同樣如此,33年來始終堅守“誠信、責任、敬業、忠誠”的核心價值觀,把“為社會提供健康食品,讓每一個九三人都有成就感歸屬感和幸福感”作為企業使命,秉持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匠心打造,良心鑄就,使“九三”品牌逐步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健康食用油的代表。企業規模也由xx年6萬噸的小廠發展成為年加工大豆1200萬噸的企業集團。20xx年,“九三”品牌憑藉卓越的品質、優秀的市場口碑以317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品牌榜第158位,已經成為中國食用油代表性品牌。

“使命呼喚擔當,初心引領未來”。我堅信像華為、九三這樣有責任、有擔當,不忘初心,堅守理想信念的企業一定會在與客户的共同成長中實現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3

以客户為中心,作為現代管理的要義之一,已經是所有企業都明白的事理,但明白不等於執行。在實際中,"以客户為中心"執行的好壞,首先取決於與客户直接接觸的前線銷售人員。

想起一位朋友在香港買東西的經歷。她在金鐘的時裝店買衣服,選中衣服和尺碼後就去試衣服。出來的時候,發現服務員已經在試衣間門口排放了一列與她試的衣服風格類似的衣服,而且每件有兩個碼數。她從中挑了一件再進去試,出來的時候,試衣間門口的衣服又有了些許變化——原來服務員根據她再次挑選的衣服,又對她可能會喜歡的衣服作出了調整。不過是每件五六百港幣的衣服,服務便能夠如此貼心。她非常感動,一下子買了不少。

這個例子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發:

1、首先要有優秀的有天分的員工,訓練有素的一線人員,能夠極大地拉動銷售,為企業創造價值。

2、要有良好的機制讓優秀的員工發揮系統性的作用。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4

客户,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服務好客户,企業才能生存下去,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應以“客户需求”為導向,只有深入瞭解客户的真實需求,才能讓客户滿意;只有圍繞客户的真實需求而活動,做出來的產品才能得到用户的認可,提供的服務才能讓用户滿意,得到客户的認可,實現長期合作,企業才能實現穩定增長。

一直覺得,只要是客户,他們都想以最低的價格獲取最好的服務、質量最好的產品;而企業都追求利潤最大化,覺得這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體。然而,讀完此書,讓我徹底改變了這樣的認識。華為並非追求暴利,而是採取對內“深淘灘”、對外“低作堰”的商業模式,對內,不斷增加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挖掘內部潛力,提升管理及運營模式,降低運營成本,為客户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使客户滿意。對外“低作堰”,只留下合理的利潤,保證自己的生存,把多的錢讓利給客户、讓利給合作伙伴、讓給競爭對手,短期看來似乎不太划算,然而這才是生存的根本、強大的根本。

作為傳統制造業,二十幾年來,無論是管理方法還是產品製造方法,我們都趨於傳統,存在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先進、運輸成本高等問題,然而,除地理上無法改變以外,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先進等問題均有辦法提升,而且提升的空間較大,如果通過學習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屆時,這些原本的問題將會變成我們優勢,可能將我們的利潤空間提升幾個百分點,甚至十幾個百分點,如果我們將其中一部分讓利給客户、讓利給合作伙伴,我相信,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競爭力,能讓客户滿意。

以客户為中心讀後感5

華為的成功就是長期關注客户利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是滿足客户需求。以“以客户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這是華為能在長期的短跑中保持戰鬥力的根本所在。

任何產業和商業模式,最終都要以實現盈利為目標。盈利的動作,要以最終客户銷售完成整個商業閉環。所以客户的認知、認可是整個經濟循環的必然。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是每個管理者需要思量和考慮的。

企業運營有各種職能分工,流程化組織下,不同職能分工也有不同客户對應。生產端的客户就是銷售,銷售端對應則是最終用户,而中後台職能部門的本職就是為前端生產和銷售服務,提高運營效率,優化運營流程。

以客户痛點為切入點,幫助他們解決面向未來的問題。《以客户為中心》裏有段描述很為貼切。“你們知道世界上對男人的最佳表達是什麼嗎?電影《泰坦尼克號》告訴我們,在生死存亡的時候讓女人先走,自己死掉,這就是對男人的最佳表達。我們公司的最佳表達是什麼?我們的展示應該從哪個地方切入?我認為應該是從客户的痛點去切入。我們要搞清楚客户的痛點在哪裏,我們怎麼幫助客户解決他的痛點。抓住客户的痛點進行表達,才能打動客户,讓客户認可我們。”瞭解客户痛點,分析痛點的原因,千方百計解決客户需要,這是以客户為中心的表現。

薩伊在他的《政治經濟學概論: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中曾提出“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即薩伊定律,“一個人通過勞動創造某種效用,從而把價值授於某些東西。但除非別人掌握有購買這價值的手段,便不會有人賞鑑有人出價購買這價值。上述手段由什麼東西組成呢?由其他價值組成,即由同樣是勞動、資本和土地的果實的其他產品組成。這個事實使我們得到一個乍看起來似乎是很離奇的結論,就是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聯想以客户為中心,不僅僅是滿足客户需求,換個角度,走在客户前面,引領或者創造客户需求,是不是尤為甚至呢。

客户是永遠存在的,以客户為中心,華為之魂就存在。創造和滿足客户的需求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標籤: 客户 範文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kn0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