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水滸傳讀後感範文十篇

水滸傳讀後感範文十篇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隱含着中國古代深厚的民族文化、歷史背景和社會思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水滸傳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108個梁山英雄好漢的英雄氣概,讓我敬佩、難忘和喜愛。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為主要依據,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

《水滸傳》把人物都刻畫得個個栩栩如生:有仗義疏財、接濟他人、賙濟朋友的及時雨宋江;有神機妙算、沉着冷靜、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有憨厚忠誠、性情暴躁、剛直魯莽的黑旋風李逵……一共108個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個個活靈活現,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為民除暴安良,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我喜歡《水滸傳》,書中有許多曲折跌宕的情節,其中“武松打虎”的情節曲折生動、扣人心絃、細緻地描寫了老虎的兇猛,經常傷害行人。武松脾氣倔強喝了酒後,不聽別人的勸告,過景陽岡打死了老虎。這個故事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十分生動、逼真,突出了武松的英勇無畏、機智勇敢。“真假李逵”的情節幽默風趣,具有戲劇性,李逵下山尋母的時候碰見一個強盜冒名自己,叫李鬼,因李鬼不是李逵的對手然後就謊稱自己家有媽媽在等他,李逵於是放了他,李鬼和他老婆不但不改邪歸正,還計劃殺害李逵,李逵一怒之下殺死了李鬼的故事。通過人物對話、心裏活動,從側面寫出了李逵的善良和孝順,李鬼夫婦的陰險狡猾,讓故事變得更加精彩。此外還有“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林沖雪夜上梁山””……一個個故事十分精彩,讓我感到有一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使我應接不暇。

我喜歡《水滸傳》,它不愧為是中國經典鉅著,它讓我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水滸傳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在家讀了一本叫《水滸傳》的書,我看到了一篇叫《武松打虎》的故事。故事一開頭就講武松和宋江在柴進家中住了十多天,等武松病好了以後決定去清河看望家兄,柴進和宋江留不住他,便送了他些銀兩,並擺酒為他餞行。

武松走了幾天,來到陽谷縣地面,他的肚子也餓了,見前面有一家酒店,上面插着一面旗幟,上面寫道:三碗不過岡。就走了進去,坐了下來,將哨棒放了下來,叫道:“店主,快拿就來。”店主拿了三個碗,一雙筷子,一盤菜,倒滿了三碗酒。武松一口氣就喝完了,並説道:“好酒,再拿一些下酒的菜來吃。”店主拿來了牛肉,又倒了兩碗酒,店主就不倒了,只管切肉。武松敲着桌子説:“倒酒!”但沒有人幫他倒,武松叫久了,變吼道:“為什麼不倒酒了?”酒家過來並指着酒旗上面的字説:“三碗不過岡!”武松問道:“為什麼叫三碗不過岡!”酒家説道:“俺家的酒後勁大,喝了三碗就倒下,因此叫三碗不過岡。”店主拗不過他,便又倒了三碗……

最後,一直喝了十八碗才走了出去。酒家叫住了他説;“這山上有一隻老虎,經常傷人,你千萬不要一個人前行!”武松對酒家大吼,上山去了。到了半山腰,武松心裏想也沒什麼老虎嗎?就躺到大青石上睡了下來。突然一隻老虎跳了過來,這時武松被驚醒了,但他沒有被嚇跑,而是和那張牙舞爪的兇猛的老虎打了起來。他就用拳頭把老虎打的七竅流血,動彈不得。我想到了我,平時看到一隻老鼠就嚇的躲得遠遠地。

自從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每遇到危險困難我都不害怕了。我就會想到武松打虎的情景。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勇敢的小學生吧!

水滸傳讀後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説。至令,《水滸傳》己有幾百年的悠遠歷史。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水滸傳》通過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我國曆史上這次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

《水滸傳》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出現,是貫串全書的一根墨線,是一個陰險、狡詐、愛財、拍馬屁、心胸狹小、見利忘義、城府極深的人,看臉色行事的本事極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可以看出豹子頭做事很謹慎小心。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佔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設計誣衊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虧魯智深仗義相救。

蔡太師過生日的時候,他的女婿搜刮10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鋼。事後,與朝廷發生激戰,最後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後,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一百零八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揭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氣勢,張揚了人民羣眾的英勇。幹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在宋江等人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傷亡慘重,只剩下二十七人。統治者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你們多年以來劫富來救濟老百姓,為人民服務,難道不足以表現到你們對人民的忠心嗎?

水滸傳讀後感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暑假裏,書是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在暑假裏,總要讀幾本書來陶冶情操。這不,我今天就初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這本書表現了一羣不堪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直至招安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説中,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李逵;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盧俊義;勇猛異常、武功高強的關勝、董平等。他們豪爽無比、氣度非凡,幾乎無人能與之匹敵。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他急中生智,粗中有細。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就在這大禍臨頭之際,他一面説:“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如是我,我一定會傻站在原地,啞口無言地等待。我還喜歡智多星吳用,他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不僅智取過生辰綱,還巧使過連環計。梁山一百零八將每一位都很了不起,他們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

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傳》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滸傳》展示英雄氣慨——俠肝義膽;一部《水滸傳》現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滸傳》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它寫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深刻提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水滸傳》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章回小説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一百零八位好漢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及時雨宋江,剛正不阿的托塔天王晁蓋,有勇有謀的豹子頭林沖,還有崇尚忠義的武松。在《水滸傳》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今天,我來講講我比較喜歡的人物,武松。

想必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吧!武松是一個脾氣倔犟的好漢,他在景陽岡喝酒的那一天,不聽酒家勸告搖搖晃晃的上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那塊大石上稍作休息,忽然有狂風颳來,之後那大老虎便已落在武松背後,武松一回頭,急忙一閃,閃到大蟲背後,大蟲連武松邊都沒沾上,爪子一搭地下,猛吼一聲,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閃到了一邊,武松掄起超哨棒,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截兩半,大蟲再次撲來,武松把那跟只有半截的破哨棒,赤手空拳就接着虎,只見武松把那虎頭只往土裏按,掄起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往虎頭上用力打,打得那老虎七竅出血,不久後便沒氣了。武松尋思着把這頭老虎帶下去給景陽岡的酒家,沒想到自己早已沒有力氣,所以他打算第二天再將這老虎拎下去。

林沖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人。因為他為人最忠樸。本來他的生活也是挺安分的,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林沖的妻子被高衙內看上了。於是,高衙內就請了林沖的好朋友——陸謙來幫助他,陸謙利用了調虎離山這計,陸謙先去把林沖叫走出去吃東西,又叫人把林夫人騙走,但是這個計劃到最後還是失敗了,於是高衙內的父親高俅親自出馬,讓林沖誤入白虎堂。結果,要被押送到滄州,去滄州路上險些被兩個賊子受害,幸虧魯智深相救,林沖到了滄州後,高俅又派路謙來放火燒死林沖,結果林沖直接殺死路謙等人連夜趕上了梁山。

《水滸傳》讓我知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讓我知道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忠義。《水滸傳》十分值得我們去讀。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從各位英雄的個人經歷開始講述,由個人的覺醒走上了聯合反抗的道路,發展成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過程。它講述了一殘酷的社會現象,表達了當統治階級不顧及農民的意願後農民也將覺醒起義,反抗暴政的事實。它體現出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謳歌了敢於對抗暴政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

《水滸傳》以贓官高俅的故事作為開端,揭露了北宋末年官僚結黨營私的腐敗現象,以此為引線引出了各種贓官污吏和惡霸和迫於官僚和惡霸的逼迫不得不鋌而走險,反抗政府的各路英雄好漢,組成了這一壯烈而精彩的故事。

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是英雄不假,但是他們也並不是完美的。他們之中有擅長偷雞摸狗的樑上君子時遷,也有做事不過腦子視人命如草芥的李逵等等行為並不完全正派的好漢,畢竟他們大部分都是無識的農民、亡命之徒。可是他們有勇氣提出反抗,並且實施了行動,這點無需質疑,也因此他們被後人稱讚。

只不過在《水滸傳》的最後,梁山老大宋江選擇了接受朝廷的招安,主題從“義”變成了“忠”。這羣朝廷眼中為“叛賊”的好漢們的結局是什麼呢?果然還是隻有“卸磨殺驢”這一選項了吧。梁山的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潰不成軍,最終迎來了失敗的結局。

這一結局無非是令人遺憾的,但正是這叫人扼腕的悲傷結果使世人銘記下了這些好漢的英雄故事,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傳世至今。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了劉歡的好漢歌。梁山好漢他們個個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説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羣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歎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歎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説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了這本文學鉅著。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講述了北宋末年農民因不滿社會的黑暗而揭竿起義的故事。

試想在封建王朝,人人都尊天子為聖,造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究竟要被逼成什麼樣子才會去做造反這種為天下人所不齒的事啊!

林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本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因為娘子被高衙內看中,高衙內和高俅多次陷害,他一忍再忍,但高俅多次想置他於死地,最終被逼上梁山。

在歷史的長河中,暴權幾乎在每個國家都存在過,腐敗的官僚集團,被剝削壓迫的百姓。但如今已不復存在,因為有反抗,因為有鬥爭。

公元前209年,在秦王的暴政之下,百姓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是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為推翻秦王朝奠定基礎。

無獨有偶,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兩次武裝起義。這兩次起義讓法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做出了極大貢獻。

除此之外,世界上的起義事件數之不盡。每一次起義,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一定都是正義的,一定都是為了百姓的大利益。

因為有反抗,所以有平等;因為有鬥爭,所以有公平;因為有起義,所以有進步;因為有革命,所以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就是因為這種勇於反抗的鬥爭精神,制度才有進一步改革,社會才有進步,世界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反抗是一種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本十分經典的小説。可以與它相併列的還有《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這四本合稱“四大名著”。

《水滸傳》真實的描寫了宋代時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在字裏行間中逐漸揭露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以及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同時也讚頌了英雄們的正義行為和不朽的精神,他們幫助百姓們安居樂業。從而塑造出了一百零八將的梁山好漢,塑造出了正義的形象。

在全書中我最喜愛“花和尚”魯智深。他雖然長着一副十分兇猛的外表,但是卻懷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在他聽到一對父女對鄭關西的哭訴後,十分厭惡屠夫,便答應父女倆會懲罰一下鄭屠夫。但一不小心失手便三拳打死了鄭屠夫,又保護這對父女送出了鎮子。他與屠夫和這對父女都不認識。但是當他聽到了屠夫的險惡。於是出於良心,他看不下屠夫對行為。也不顧自己的地位,去幫父女脱離苦難。這也表現出了他十分的正義,愛憎分明。

《水滸傳》講述了一些民間的英雄故事,也讓我對他們的忠義感到震撼,使我對他們原先的看法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簡稱“水滸”,作者施耐庵。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説,它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在這昏暗腐敗,官官相護的年代,無數好漢被處處欺壓。但亂世出英雄,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們義聚梁山泊,匯成了一股連朝廷也不敢忽視的勢力。在一次次征戰中,他們為了義,救出兄弟,殺除贓官,卻也衝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後散的散,死的死,結局就是悲劇結尾。

《水滸傳》主要刻畫了108位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施耐庵把他們個個描繪的生動形象,這使我讀完《水滸傳》後,裏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念念不忘。如:及時雨宋江的重情重義,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花和尚魯達的武藝高強,愛打抱不平,智多星吳用的足智多謀。

我最喜歡的就是宋江了,後人對他有兩個説法,一是説他是一個偽君子,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向朝廷招安的叛徒。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向朝廷招安只不過是想找一個美名,不想讓兄弟們終生都淪為草寇,我非常贊同的第二種説法,梁山泊悲劇並不是宋江一人造成的,而是因為當時的那個封建社會造成的。

那情義,那忠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敬佩、仰慕、感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27p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