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讀後感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的歷程》讀後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讀後感

《科學的歷程》是一部講述科學史的著作,作者是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吳國盛教授。這本書是由作者在北大和清華開設科學史課的課堂講義彙編而來,全書共分為十卷46章,72萬字。作者在書中按照時間脈絡,從宇宙起源開始講起,重點介紹了作為現代科學精神發源地的古希臘文化和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科學發展進程,還原了科學的前世今生。

我最初瞭解到這本書還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薦書,將這本書作為7本構築知識地基的必讀書之一。雖然早早的就把讀這本書作為參加讀書匯活動的目標書目,但是看到70多萬字的大部頭,還是有些發怵,直到最近讀後感要交稿了,才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細細的通讀完。看完之後,有了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雖然書裏的好多內容在初高中的教材裏都有,但當時只是作為孤立的知識點來學習,並沒有前後連貫起來,而《科學的歷程》把原來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的科學事件全都串聯了起來,科學發展的脈絡在腦中就變得清晰起來。下面僅就兩個我印象深刻問題談談感受。

第一個問題是中國科技發展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在書的開篇,作者用了三卷介紹歐洲文藝復興以前的科學發展歷史,其中的整整一卷介紹了輝煌的古希臘文明,並將其作為近代科學大發展的思想根源而推崇備至。古希臘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科學成就在各古代文明中確實是鶴立雞羣般的存在。書中講到,“在人類歷史上,希臘人第一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觀,這正是科學精神最基本的因素。許多古老的民族,要麼只有神話或宗教式的自然觀,要麼缺乏一個獨立的自然界概念。自然界要麼被認為是混亂、神祕、變化無常的,要麼被認為與人事密切相關。而希臘人,首先把自然當作獨立於人的東西整體的看待;其次,他們把自然界看成一個有內在規律的、其規律可以為人所把握的對象;再次,他們發展出了複雜精緻的數學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規律。在這三個方面,希臘人都開了科學精神之先河。”

希臘文明雖然光彩奪目,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陷的,希臘人注重説明和理解自然,卻沒有用來改造和征服自然,希臘文化成為了有閒階層的智力遊戲,並沒有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希臘被羅馬征服後,希臘文明隨之被拋棄,歐洲陷入了長達一千多年的黑暗中世紀。與之相對照的,中華文明雖然也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科學體系,為世界貢獻了四大發明,瓷器和絲綢也獨步全球。但其過於強調實用性,需要現實的需求引領才能向前發展,而沒有形成一套可以自我演進的理論體系。而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既繼承了古希臘的科學思想,又吸收了中國的實用技術,走上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良性循環之路,中華文明在近代科學發展上就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是科學精神。本書的後面7卷都在介紹16世紀以來的.科學成就,各種科學突破令人目不暇接,科學的大發展中,資本主義對生產效率的追求確實極大的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但根本原因我認為還是繼承自希臘文化的科學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正是秉持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才使得科學技術能夠在短短的幾百年裏突飛猛進,並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謂求真,是科學家們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就在《形而上學》第一卷中總結了希臘學術的重要特徵,其中一個就是希臘人發展科學和哲學,不是為了功利和實用的目的,而只是因為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感到困惑和驚奇,為了解除困惑不得不求知。所謂求實,則是科學家們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迷信權威,科學精神並不認為現有理論就是絕對真理,而只是當前針對現實世界的最佳解釋,一旦有新的證據出現,現有理論也可能被推翻。燃素説、以太説,曾經都是獲得學界認可的理論,但是新的氧化理論,量子理論出現後,由於其更符合實際,原有理論馬上就被學界拋棄了。科學精神是人類能夠不斷逼近真理的根本保證。

標籤: 讀後感 科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m4r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