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列寧讀後感範文

列寧讀後感範文

《談談辯證法問題》是列寧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詭辯論的總結,也是對他在《辯證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的思想的進一步説明和發揮。文章把對立統一規律作為客觀世界的規律和認識的規律進行了充分的論述,強調指出,對立統一規律是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根本規律,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文中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闡述了形而上學發展觀與辯證的發展觀的根本對立,説明了矛盾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着重闡述了認識的辯證法,分析了絕對和相對、抽象和具體、一般和個別等哲學範疇之間的辯證關係,以及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提出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著名論斷。這篇論文是列寧研究辯證法問題取得的理論成果的突出表現。它補充和深化了《辯證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發展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列寧讀後感範文

本文主要闡釋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 辯證法的實質就是對立面的統一。文中原話為:“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辯證法之所以成為辯證法,其最主要的特徵或實質,在對立同一中把握對立面,即發現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列寧所提到的關於客觀事物對立統一的特性,毛澤東在後來的《矛盾論》中也多次引用過。

第二,闡釋了發展的兩種觀點,並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做出評價。第一種,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這是形而上學的發展觀,也叫庸俗進化論。第一種觀點的動因、泉源都被忽視了,或者這個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體那裏去了,是隻有量變沒有質變的平滑的進化過程,這是對發展的窒息。因此列寧認為這是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一種和第二種發展觀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內在矛盾性。第二種觀點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是辯證發展觀。列寧認為這種觀點是活生生的,提供了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也就是説,事物的對立面的滲透、貫穿、轉化、統一等都是事物發展的動態過程,是一刻不停、永不止境地變化的,事物也因此而時時刻刻地變化着、發展着,因此説第二種關於發展的觀點是動態的,“活生生”的.

第三,也是全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即辯證法就是認識論。文中原句為:“可見,在任何一個命題中,很像在一個‘單位’(‘細胞’)中一樣,都可以(而且應當)發現辯證法一切要素的胚芽,這就表明辯證法本來是人類的全部認識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學則向我們揭明(這又是要用任何極簡單的實例來揭明)客觀自然界也具有同樣的性質,揭明個別向一般的轉變,偶然向必然的轉變,對立面的過渡、轉化、相互聯繫。辯證法也就是(黑格爾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正是問題的這一‘方面’(這不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是問題的實質)普列漢諾夫沒有注意到,至於其他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更不用説了。” 在這裏,我認為有兩個問必須要弄清楚:為什麼説認識必然是對立統一的?為什麼又説辯證法本來是人類的全部認識所固有的?首先,認識是外界事物在意識中的反映。根據上面第一點所提到的辯證法的實質,事物又是對立面的統一,因此認識也必然是對立統一的。認識的基本形式是判斷,判斷中則包含個別與一般、必然與偶然、本質與非本質的辯證關係,因此辯證法也就是人類的全部認識所固有的。我想這樣就很好地解釋了這兩個問題。

第四,闡釋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列寧把僧侶主義,即唯心主義,更確切的説是哲學唯心主義,比作一朵無實花,即不能結出果實、不能認識真理的花,但卻生長在人類歷史

這棵活樹上,説明它是有認識論的根源的。唯心主義是由於把認識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無限誇大而產生的,原文為:“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來,哲學唯心主義是把認識的某一特徵、某一方面、某一側面,獨立的完整的直線”。更形象地説,是由於把認識曲線上的某一片斷單獨拿出來變成獨立完整的直線而產生的。因此,唯心主義是對現實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認,它確實是有認識論的根源的。

列寧認為,對於客觀事物分為矛盾對立和聯繫統一的兩部分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實質。這個科學的命題可以由科學的經驗事實來予以證明。他列舉了客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典型例證進一步説明了這一點。列寧指出,所謂對立面的統一,就是説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精神領域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既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反對的傾向,又具有相互聯繫、相互和諧的特徵。客觀事物內部和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特性。

針對哲學界對於發展(進化)的兩種不同認識,列寧闡述了他的認識。他指出,一種認識認為發展只有量的積累和變化,只是量的增加或者減少。另一種認識認為,發展(進化)是由客觀存在的矛盾對立統一的運動驅動的。舊東西的死亡和新事物的誕生就充分説明了事物的發展不僅會表現出量的增加或者減少,而且還呈現出質的規定性。

客觀事物的統一是需要前提條件的、短暫的、特殊的;而客觀事物的對立是無條件的.、永恆的、一般的。換句話説,客觀事物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而客觀事物的運動卻是絕對的、永恆的、無條件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重點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最一般現象,即商品交換現象。商品交換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矛盾的萌芽。

科學的辯證法就應該像馬克思一樣從最簡單、最一般、最本源的東西開始。因為最簡單、最本源的個別會折射出一般,即與一般相聯繫而存在的具體不一的個別疊加抽象的結果就是一般;一般具體反映在每一個個別之中。個別和個別之間也是相互聯繫的。個別總是一般的一部分,因而不能完全反應一般。由此可見,現象(個別)和本質(一般)是又相互聯繫又相互對立的。

所以,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都普遍存在着辯證法。這種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一運動的、聯繫的、全面的辯證法規律並沒有被包括普列漢諾夫在內的(列寧以前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發現。

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僅僅停留在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類社會以及人的思維本身也具有辯證法的本質特性。因為他們未能看到認識本身是不斷髮展、不斷地去觀察客觀存在、不斷地去接近客觀存在,主觀和客觀無限趨近的過程。

在辨證唯物主義者看來,哲學上的唯心主義者是將認識的某一方面無限誇大,以致於到了脱離物質現實的程度,絕對神話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從這種意義上説,唯心主義者都是和尚或者尼姑。因為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迷信客觀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性,而看不到它另一對立的方面或特徵。

同時,列寧指出,也必須承認哲學唯心主義的歷史作用,正是哲學唯心主義的認識活動使唯物主義者認識到了通往辨證認識客觀事物對立與統一兩個方面的正確道路

因為人的認識活動從宏觀總體上看,是曲折前進和螺旋上升的。可是具體到每一微觀的細小方面,卻又是直線可分的。認識活動的這種總體是曲線,具體是直線的特徵很容易誘導人們走上僧侶式的絕對、片面、靜止之歧路。

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本源是思維的刻板僵化、直線片面。列寧打比方説,如果説唯心主義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那麼這朵花也是結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這一句話真切地反映了列寧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哲學唯心主義作為人類認識史上的一種現象,具有某種存在的必然性,為唯物主義辯證認識論的出現做了必要的鋪墊。唯物主義正是在揚棄形而上學認識論的基礎上發現了科學的認識論——馬克思主義辨證法。

標籤: 讀後感 列寧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rv2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