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通用9篇)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通用9篇)

導語:寫讀後感一定要緊扣原文,交待清除“感”的來源,可直接摘抄原文中的重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敍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情從哪裏產生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希望有所幫助!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通用9篇)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1

記得那一次偶然間看到了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就深深的喜歡上了他的書。他的一字一句裏沒有過分的斟酌,但言語裏滿是故事,平淡的文字裏,生動異常的情。

《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裏有一個堅持而卻又傻乎乎的劉十三,一個在死神面前仍舊堅強笑對生活的程霜,一個開着拖拉機跑遍山谷的老太太王鶯鶯,一個揣懷夢想的智哥,一個憨厚敢為愛情燒掉畢生心血的牛大田,一個苦命卻心善的毛婷婷。書裏的他們,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道路,卻走在一起邁向遠方哦,對還有一個叫球球機靈而又細心的小女孩兒,她的出現使王鶯鶯一家其樂融融。

閉上眼睛,腦海裏浮現出程霜陪劉十三想方設法賣保險;當劉十三被欺負時她敢拿出病危通知書“高傲”的站在人羣中,幫助劉十三逃離一難。這個“中二”的女生,從小就喜歡劉十三。夜深人靜,他們坐在同一條船上,看着熱氣騰騰的面,在玩真心話大冒險。程霜一遍又一遍的詢問着劉十三是選擇她還是牡丹做女朋友。而十三每一次都堅定不移的回答牡丹。夜空中銀白色的星星,把女孩兒的淚照的亮晶晶的……

劉十三從小有了就沒父母的陪伴。她的外婆王鶯鶯和劉十三相依為命,王鶯鶯厲害的身影貫穿在劉十三的整個人生。她做的一手好菜,開得一手好拖拉機,為了見外孫一面,一直開到幾十裏地外的城裏。王鶯鶯雷厲風行了一生,但當她得知自己是肝癌晚期的時候,老太太選擇默不作聲,好好的度過最後的時間。劉十三最後還是發現了,他哭王鶯鶯不告訴他。

劉十三自小就有一個筆記本,他所寫下的願望,他一定會達成於是啊,這本筆記本里記錄的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會拼命完成。他和智哥談着所謂的夢想,喝到酩酊大醉。陪程霜一起狂歡,但,他亦如何不又是一個脆弱的人呢?王鶯鶯在接受放化療的時候,劉十三哭到,心碎。但,他亦又是個要強的人,王鶯鶯去世後是在年關。大年三十是王鶯鶯的頭七,鎮上沒有人為他掛燈籠,大雪封了山路。劉十三在晚上冒着風雪將一盞紅彤彤的燈籠掛在了山頂……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着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夢裏小鎮落雨,開花,起風,掛霜,甚至揚起烤紅薯的香氣。每個牆角都能夠聽見人們的説笑聲。老人靠着躺椅假裝睡着,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送給一個姑娘。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亦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了紙張。

最終,王鶯鶯去世,離開了劉十三;程霜一個那麼堅強的女孩也不病魔打敗,去向另一個世界;球球被福利院收養……只剩下劉十三隻身一人,面對這苦澀的世界。

但少女的畫,老人的錄音筆,小女孩的粉紅色的書包。和劉十三刻在院兒裏的木門上的“王鶯鶯小氣鬼”永遠印刻在劉十三的腦海中。

智哥的《劉十三》也算是讚頌了他的哥們劉十三……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2

知道張嘉佳是從小説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開始的,不過自此之後,張嘉佳可謂銷聲匿跡良久,五年磨一劍,張嘉佳帶着他的長篇小説《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迴歸,為我們再一次的奉上歡笑和感動,希望和悲傷。

在小説《雲邊有個小賣部》裏,張嘉佳帶我們回到了那個遙遠、美好甚至帶着點神奇色彩的小鎮,在這裏,我們見證了小鎮青年劉十三的成長,並在紛亂繁複之後,找到生命中最深的感動。可以説故事所設定的情節並不算複雜,劉十三的成長軌跡甚至簡單清晰到一見即知,因為對於很多數人而言,這也是他們的人生經歷。

劉十三很普通,就像我們身邊轉身即忘的路人甲,正是因其普通,劉十三的失敗和痛苦更具普遍性。小鎮生長的少年,一心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拼命的學習,努力的做題,但結果卻並一定能夠盡如人意。大學時愛上了自己的同學,小鎮青年一無所有,所能給你的只有他自己的全部真心,但滿腔的真愛卻抵不過金錢權勢,憤懣也好不甘也罷,最後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局。畢業後四處碰壁,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只靠努力和汗水並不一定就能換來滿意的工作。

劉十三在某種意義上承載了小鎮青年全部的心酸和淚水,但在小説裏,張嘉佳卻又總是以其無厘頭的語言以及天外飛仙般的意外,讓淚水中夾雜着歡笑。這是張嘉佳的温柔,也是張嘉佳的殘忍,他看的分明,卻不肯寫的透徹。他分明將辛苦艱難給予了劉十三,卻又用程霜、用外婆王鶯鶯為劉十三撐起了新的一片天。

程霜和劉十三之間的感情不僅僅只是普通意義上的愛情,程霜是催促拉扯着劉十三改變的人,而劉十三則是程霜拼命活下去的堅持。與其説他們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倒不如將之歸於親情之中,而親情原也是本書説書寫的真正核心。

劉十三父親早逝,母親離他而去,外婆王鶯鶯靠着經營小賣部養大了劉十三。面對這樣的設定,在一般人的心裏,王鶯鶯該是一副含辛茹苦一心奉獻的模樣。但張嘉佳筆下的王鶯鶯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想象。這是一個愛生活、會生活、狡黠、幽默、爽利、能幹的老太太。王鶯鶯做的一手好飯菜,也打的一手好麻將,王鶯鶯從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的沉默隱忍,反倒時不時的打擊、戲弄劉十三,用歡樂取代壓力,讓劉十三活得更像是一個生活在正常家庭裏的孩子。與悲催鬱悶的劉十三相比,王鶯鶯似乎顯得沒心沒肺了一些。但這不過是張嘉佳的虛晃一招,抑揚之下,外婆與劉十三之間的感情才愈加分明,感動也因此來得更為洶湧直接。

張嘉佳概括這部小説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在故鄉生活的外婆。”張嘉佳在虛構的背後書寫了真實存在的成長與改變,書寫了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感情。這些書寫被張嘉佳包裹在帶着幾分戲謔的劇情裏,但故事中的情感足以穿透一切,給人温暖,讓人成長。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3

故鄉在年少的劉十三心中,是拼命想逃離的小鎮。小鎮上有高高的山,有彷彿雲的翅膀的藍天,有金色的麥浪,有記憶中數不清的美食,有外婆的拖拉機,有着小小少年的豐富的內心花園,有着年少的他想去“美得不像話”的大城市的夢想。

劉十三的童年記憶中,有個他想保護的螢火蟲般的女孩,那隻忽明忽暗的螢火蟲,曾經在他童年生活中激起了點點漪瀾。記憶中,有他的外婆王鶯鶯,王鶯鶯抽煙、喝酒、打麻將,卻無所不能。

離開小鎮的劉十三,為“富貴姑娘”牡丹痴狂,失戀又失業。大城市的日子真讓人絕望啊,雲邊鎮接納了落魄的劉十三,雖然是七十歲的外婆連夜開拖拉機把他“綁”回來的。

繼《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讓我留在你身邊》後,張嘉佳又攜《雲邊有個小賣部》來到我們身邊。沒有雞湯式的説教,沒有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大團圓結局,有的只是一幅看似靜美實則煙火氣息十足的故鄉畫卷,有的只是生活的原本的樣子,有歡樂、有痛苦,有離別,有希望。你我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童年,看到平凡的自己,看到故鄉的雲。離開小鎮的劉十三,經過成長的洗禮和生活的變故才知道,年少時拼命想離開的小鎮是他永遠的港灣,而平凡世界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這才是生活啊。少年的劉十三沉迷學習,制定計劃,拼命學習想考重點高中想考北大清華,卻和逃學輟學不學的同桌一樣考不上重點高中,只能進一所普通大學。成年的劉十三拼了命對一個女孩好,卻只能看着她投入別人懷抱。步入職場的劉十三拼命想幹出業績,卻只能受昔日情敵的屈辱。被“綁”回故鄉的劉十三,在小鎮晃悠賣着保險,體味久違的小鎮風情,吃着外婆做的美食,和外婆調侃,和程霜打情罵俏。他以為,還有以後,還有永遠……但,無所不能的外婆也有離開的那一天,他曾經想保護的螢火蟲女孩的光芒終究滅了。

生活好殘酷。

但,有悲傷就有希望。這才是生活的本質。

年邁的外婆啊,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才把外孫帶回了小鎮,只想多陪他一天……年輕的女孩啊,畢生只出過三次醫院,卻一直努力在為他點亮一縷光。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又懶又傻的劉十三,會做生活的英雄吧。帶着未曾謀面的媽媽的期盼,帶着外婆王鶯鶯的畢生的愛,帶着螢火蟲女孩程霜的那縷光,帶着雲邊鎮的希翼,一定會堅強生活的吧。

雲邊鎮,有高高的山,白白的雲,金色的麥浪,無邊的山野,有對山外的憧憬,雲邊的想象,麥浪的哀思,山野的迴響,有着供平凡人劉十三長大成人的小賣部,有着酷酷的外婆王鶯鶯和一直保護他的螢火蟲女孩程霜。

山的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的那邊是外婆的海。故鄉,這就是故鄉。因為路上有從未斷絕的一縷光。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4

《雲邊有個小賣部》裏面的主人公劉十三,其實他的人生挺坎坷的,被女友分手,結果上司是女友的現男友,當你以為這是一本悽慘小説,其實這是一部很平靜的小説。

劉十三,我剛開始看時,認為他肯定是一個沒出息的人。他身邊的人都挺好,他回到家鄉偶遇了兒時同伴——程霜,程霜幫助他在家鄉賣出1000份保險,最後因病離世。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程霜最後留給劉十三的一幅畫,畫中表達了雖然我是很小的光,但我會拼儘自己的力量照亮你。

劉十三有個外婆,開着拖拉機將孫子拉回家鄉,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外婆拿着雞毛撣子追着孫子打。但我看見外婆離世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流,我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從小把我帶大,文中有一段話劉十三問:“外婆你在嗎?外婆在的,外婆會一直在的。”

書中有一句話,有的人刻骨銘心,沒幾年就忘掉,有的人卻一直在身旁,有人會問劉十三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因為十三=失散,程霜=成雙。

總的來説,這部小説的敍述緩緩到來,因為在坎坷中我們總會看到愛,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們都在盡力去愛,用心去愛。這是物質社會最缺乏的東西,儘管又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社會就是這樣冷冰冰的機器。只有在那個地方,我們能感受到温暖。

在雲邊鎮,少年劉十三被外婆追着小鎮打。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5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作者張嘉佳寫的一本書。初讀這本書時我並沒有很理解書中人物的心情以及感情變化,以為只是無病呻吟,於是我合上了書……

過了有半年時間,我又拿上了這本書,我用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哭的上氣不接下氣。是的我開始理解書中人物的心情了,因為我的外婆也離開了我……

書中有許多讓我深有感觸的地方:“等待而已,也叫努力?是在等別人離開,還是在等自己放棄?”這是書中人物劉十三在受到上級打壓最迷茫的時候作者寫的一句話,可是劉十三他依舊堅持了下來;在劉十三小時候她的母親就丟下了他一個人,所以在他五年級的時候他寫了這樣一篇作文“我找啊找啊,找到最完美的媽媽。她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在我身邊。”看到這一句話,我不禁感歎他母親的殘忍,以及他童年的悲慘……

但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是的,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發出的感歎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悲觀厭世,覺得世界都是錯的,覺得逆境就是世界在刁難他;有的人堅強努力,充滿希望,覺得逆境是一種鍛鍊。

書中的結尾是“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我們在故鄉生活的外婆。”

我們都應該向書中的劉十三一樣堅持着一種信仰,除去滿身的戾氣,去遇見最温暖的人。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6

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合上書本,我深吸一口氣,隨手擦掉眼角早已湧出的淚花——原來這就是離別,這本書的名字叫《雲邊有個小賣部》。

書中,一名叫劉十三的青年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他努力讀書,只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在城市裏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又回到了小鎮,與兒時玩伴程霜重逢。小鎮生活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湧,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

劉十三代表着當代年輕人,離開家鄉去城市裏追尋新生活,滿懷理想卻四處碰壁,舉步維艱而不能回去。而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正在離自己而去。

兒時玩伴程霜,從小重病纏身,偷偷跑到雲邊鎮遇到了劉十三,遇到了她生命中的那道光。她又堅持活了二十多年。可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她離劉十三而去。只留下一幅畫和幾句話:“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以前,能夠照亮你一點,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我愛你,你要記得我。”

外婆王鶯鶯,即使老當益壯,在劉十三失意時她開着拖拉機走兩百里去接他作文回去,卻也一天天地變老,身患絕症也瞞着劉十三,再想他也説不出口。後來,王鶯鶯因身患癌症去世了。

不管是外婆王鶯鶯,還是那個螢火蟲一樣的女孩程霜,懂事的球球,亦或是牛大田、毛婷婷、毛志傑、牡丹……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似乎就在眼前。而故事似乎就在眼前發生的一樣,自己像是一個旁觀者,看着七十歲的王鶯鶯一個人開着拖拉機,到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接自己的外孫回家;看着劉十三在外婆去世的那個雪夜裏哭得撕心裂肺;看着程霜與劉十三一起,在漫天大雪中相擁而泣;看着外面熱鬧的新年氛圍與小賣部裏的冷清形成鮮明的對比……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着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着躺椅假裝睡着,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我們總是容易關注自己的生活,想要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而忽視了正在老去的親人;我們總是容易感到自己所經受的痛苦,而小瞧了他人忍受的悲傷……

雲巔之上,親人還在守護着你成長;故土舊院,家人還在盼望着你歸來。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7

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為別人活着,也要為自己活着。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張嘉佳説,這本書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

身為主角的劉十三一點也沒有主角光環,從小又傻又笨,學習成績還差,咬牙背下卷子上的所有內容也只考了個三類本;在學校裏被女主角欺負、被同學欺負,上大學好不容易交到一個女朋友,還被無情的拋棄了,除了他為了爭一口氣在同事面前咬牙跺腳説出要賣出的一千份保險的目標在最後居然以一種奇異的方式實現了這件事,也算是全書裏唯一一個有些套路的情節了,但這也只是整本小説中的一些微小漣漪,作者主要展現的,還是一個平凡小鎮青年的平凡人生經歷。

美麗的雲邊小鎮,安靜且温柔,愛他的外婆、為了他義無反顧付出的玩伴。這其實不正是我們所向往的心靈棲息之地嗎,就這樣見證着這座小鎮春夏秋冬的輪迴,會讓人感到無比的浪漫和美好,他們都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過着平凡的生活,但只要活着,你就是生活的勇者。

我們害怕成為劉十三,有些事情無法避免,我害怕我後知後覺,沒能好好陪伴我的光,我怕我的雲邊小賣部裏的光有一天會消失,但我又慶幸我是劉十三,我不完美,世界也不完美,但我仍守着初心,我依舊同情世事,我見過世故但好在我沒有變得世故,我依舊努力生活,我從未放棄過我。

我們在這本寫滿遺憾的書裏看到了釋懷,我們左右不了世事輪迴,拯救不了萬物困難,我們不是神,接受平凡很難但是很爽,我們雖左右不了命運,但我們也沒壞到低俗,故事的最後,沒了爸爸的球球牽着沒了外婆的劉十三叫他爸爸,我想起程霜留給劉十三的幾段話裏有這麼一句“世界上是有光的”或許下一秒,我們就成了彼此的光,”我身邊活着無數個劉十三,或者説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難免會在一段時間成為劉十三,滿身遺憾,又拼命地找尋希望,永遠奔着嚮往的光,或許這也是一種活着的意義。

我們在苦難中擁抱快樂,在快樂中體會苦難。劉十三的人生從開始到書的完結,總是灰暗的,但是在灰暗的地方也有一束不滅的光,那就是王鶯鶯,還有像程霜,賣炒飯的老太婆,球球等一束束微光照射進來,掃走灰暗。所以説,生命是有光的,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

如果真的有個雲邊鎮,鎮裏真的有個小賣部,我想我會賴在那裏,每天幫王鶯鶯打掃小賣部,跟着劉十三賣保險,陪着程霜走過餘下的日子,教球球認拼音,慢慢地感受生活的細膩。

這本書正如張嘉佳所説:“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我們內心卑微的自己,寫給我們所遇見的悲傷和希望,和路上從未斷絕的一縷光。

大家覺得呢?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8

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雲邊有個小賣部,裏邊有老舊的收音機,廚房裏有燒着的泡椒江團,院子裏有大桃樹,還有少年劉十三關於遠方的朦朧的夢和發生在雲邊鎮裏的無法預測的故事。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這是北島在《波蘭來客》裏説的話,那時和如今對比鮮明,落差太大,直接衝擊的是精神。少年總該有夢,劉十三就一直有夢。他的大城市和清華北大的夢,源自母親留下的話和他對遙遠而神祕的遠方的嚮往。

很多讀者都從主人公劉十三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一樣。在程霜眼裏,劉十三“又懶,又傻,脾氣怪,説話難聽,心腸軟,腿短,沒魄力,也就作文寫得好點,土了吧嘰”。可是,那個拼命背模擬試題扇自己耳光的也是他,那個在用東信電子廠的內部稿紙拼起來的本子上寫下一個個計劃的也是他,那個在新年的雪夜一步一腳印為外婆王鶯鶯的魂靈點亮回家路的也是他。劉十三固執而頑強,生活一次次打倒他,他一次次掙扎着爬起來。爬到最後,還是王鶯鶯開了一夜的拖拉機,找到他的出租屋,把喝得醉生夢死的劉十三帶回了雲邊鎮,那個有清風,桃樹,泡椒飯糰的故鄉。

大抵少年總有無窮無盡的勇氣和幹勁,年輕時不願被束縛,不願被框在小小的地方,總想離開家去看看更遠的地方,直到老了才明白,遠離紛亂喧囂的世界,故鄉的平靜和包容才是最好的安慰。就像書中所寫,劉十三説以後要帶王鶯鶯去大城市看看,王鶯鶯卻説,“我年輕的時候早就晃過了,年紀大了,還是留在老家吧。”我們對遠方有太多的期許和遐想,卻忘了故鄉才是陪我們走過一生的地方。

劉十三無疑是幸福的。他有三五好友,有外婆,有云邊鎮,有愛他而他説不愛她的程霜,這些都是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財富。我永遠記得,程霜最後給劉十三留下的信:“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以前,能夠照亮你一點,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我愛你,你要記得我。”程霜最後也沒有打敗病魔,和王鶯鶯一樣,離開了劉十三。或許告別才是生命的常態,只不過,有些人的告別,可能是一生。

這一路磕磕絆絆,劉十三走得太苦也太累。他遇見很多人很多事,談過哭得撕心裂肺的戀愛,有過喝得不省人事的時候。但他失去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他真的慢慢成長了,即便付出很大的代價,即便途中失敗過無數次。

我們都是劉十三,在茫茫世間追逐遠方的夢,縱使我們有很多不完美,縱使我們只有一腔熱血和燃不盡的鬥志。初看這本書,我頗感驚豔,尤為喜歡張嘉佳不疾而緩的講故事的方法。至於我最喜歡的書里人物劉十三,程霜和王鶯鶯,他們不僅讓我在閲讀中共鳴了一場人生,更讓我藉助閲讀思索更本真的人生。

不可否認的是,人間茫茫多滄桑,誰人奮鬥不磨難。太多的時候,我們得去經歷失敗,同時也必然體驗成長。寫完這篇隨筆,我湧動的心情總算有所平復,也借筆達意,願遠方星河滾燙,願你我仍是少年模樣,生動而美好。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篇9

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

—摘自《雲邊有個小賣部》

初讀這本書,確實不夠驚豔,沒有華麗的辭藻,平平淡淡。可正是這平平淡淡,讓我回味無窮。張嘉佳一邊輕描淡寫着一個少年的成長故事,一邊滲透着人生的變化無常。他用着簡單的描寫,卻生動地刻畫出了劉十三,王鶯鶯,程霜的一生,讀完總有一股説不盡的憂傷湧上心頭。

作者張嘉佳説,“寫給我們所遇見的悲傷和希望,和路上從未斷絕的一縷光”。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縷光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上。對於主人公劉十三來説,照亮他的大概就是外婆王鶯鶯,還有後面一直陪伴着他的程霜。

故事的開頭是美好的,結局卻不盡人意。他從小就個計劃本,每次完成一個任務就劃掉一個,可漸漸大了,任務很難實現了,夢想的清華北大全都沒有考上,只是去到一所普通大學,談了一場戀愛,可最後還是沒有打敗世俗,深愛的杜丹為了金錢名利跑了,找到一份保險工作,卻次次碰壁,賣不出一份保險。最後,外婆連夜開着拖拉機把他拉回了雲邊鎮。劉十三被生活壓力壓的透不過氣,可他依舊堅強,還好,有外婆做她的後盾。

現實還是沒有善待劉十三,劉十三從來未想過從小和他拌嘴的外婆會離開他,就像突如其來的,王鶯鶯被告知得癌症。

他想起外婆和他的對話。

“外婆,你會不會永遠陪着我?”

“外婆在的,一直在。”

書中還有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人物—程霜。從小身患絕症,病危通知書下了無數次,從小待在醫院中,只出來過三次。一次是四年級第一次遇到劉十三,一次是二十歲車站與劉十三重逢,還有一次是手術前最後與劉十三相處。一個從生下來就與死神做鬥爭的女孩,活的比任何人都堅強。她和劉約定好,如果最後這次手術挺過去了,他們就結婚。但老天還是沒有可憐這個一輩子都在和病魔做鬥爭的女孩,沒可憐這個受着生活處處打壓的男孩。

“有朵盛開的雲緩緩滑過山頂,隨風飄向山頂,我們慢慢明白,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

書的結尾,王鶯鶯和程霜陸續離開,球球也被福利院收養……只剩下劉十三隻身一人,面對這苦澀的世界。

少女的話,老人的錄音筆,小女孩的粉紅色書包和劉十三在院兒裏的木門上的“王鶯鶯,小氣鬼”永遠印刻在劉十三的腦海中。

雖然人生死無常,命運不善待自己,我們也應該努力生活,珍惜那些坐在身邊的人,期待我們未來遇見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vyy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