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3篇)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3篇)

《拆掉思維裏的牆》強調了人的思維模式不要固定不變,要經常隨事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要變換角度,不然就會思維定式,給我們認識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礙。下面是小編準備的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3篇),歡迎閲讀。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3篇)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

最近閲讀了《拆掉思維的牆》,讀到了《安全感的奴隸》和《有興趣一族與沒興趣一族》覺得説的比較貼近自己,所以説説自己的感想。

在生活中,我覺得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説的那樣,他們希望有自己的歸屬感,他們希望在某個地方有着屬於自己的安全窩。其實我覺得作者説的那種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的人就是那些安全感的奴隸,他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其實他們不是天生就這樣。每個人生下來其實都是一樣的,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的好奇,對什麼都特別的感興趣,這也是為什麼熊孩子們這麼喜歡問為什麼,但是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於處理事情方式的不同。那些保留了對事物熱情與興趣的人變成了有興趣一族,他們敢於冒險,敢於去探索,因為在他的思維裏覺得世界之大,在哪都是家。

而那些失去了對事物熱情與興趣的人則覺得自己在哪都是多餘的,世界之大居然沒有自己的一片安身之地!他們這羣人就渴望着有着自己的安全感,所以理所當然的成了安全感的奴隸,在找到一份安心的工作之後,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們覺得如果他們努力奮鬥了,確實會收穫更多,但是哪裏又是一方新的天地,那裏什麼都是陌生的。於是因為內心安全感的緣故,他們開始失去奮鬥的動力,他們開始安逸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沒有了追求,當然對於生活也就沒有了熱情與興趣。這就是那羣安全感的奴隸,他們也是沒興趣一族。

而作為有興趣一族,他們就對生活很熱情。因為他們沒有所説的安全感,他們不害怕失敗,他們覺得失敗也是一種收穫,和成功同樣值得人欣喜。他們也不安逸於自身的生活,他們有着自己的奮鬥目標,他們不需要那種安全感,他們喜歡並且樂於去冒險。

在這個公司,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幹勁,都有着自己的奮鬥目標。趁着年輕去拼搏這是最常聽見的一句話,但是真的要執行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呢?作為一個新人,在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把自己歸為了安全感的奴隸,但是在身邊人的影響下,逐漸在朝着有興趣一族靠近。確實在這個朝氣蓬勃的年紀,我不應該過着暮氣沉沉的生活。人總要有追求,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分別呢?

讀完書的我不能説瞬間煥發新的活力,但是自己的思想在轉變,自己的態度在你改變,自己的目標也更加堅定。失敗一直都是自己害怕的,但也正是嘗試的少,所以經歷的失敗也不多。但是我們這個年紀最該經歷的不就是失敗嗎?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直到功成名就,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頭破血流的時候還在奮力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這羣人裏不久也能有着我的加入!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2

最近在開始看一本書,書名是《拆掉思維裏的牆》,一個只有幾面之緣的朋友推薦的。目前我剛好看完整個書籍的第一章: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就忍不住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其中列舉的故事:巴菲特結婚前,讓蘇珊自己決定怎麼支配他們的積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購房,另一個是創業。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買房子,這樣做顯得更穩妥。因為創業的風險很高,有太多的不可預見性。而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前者,所以現在的生活和大多數房奴一樣悲慘。當我們在面臨培訓學習、人際交流、跳槽等機遇的問題往往力不從心。導致我們的個人能力、關係圈、升遷機會等遠不及他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創業者都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是成功的。但是購房作為一種穩妥了方式,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一個安定的居所,一個温馨的家。但是有沒有想過就是這樣一個安定的居所,把我們侷限在了這個狹小的地方,失去了與整個世界的親密;就是這樣一個家,沒有親密愛人,關心你的家人能温馨嘛?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只是在尋求一個依靠,得到我們想要的安全感。特別是很多女性朋友,也有類似的行為舉止值得我們深思。諸如裏以第一次加強戀愛的安全感、結婚來獲取男人的安全感,以生孩子來鞏固家庭的安全感……最終的結果是怎樣呢,大家可想而知。女人更不自信更依賴男人,而男人就像手中緊握的沙子……

所以從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安全感不是別人能給與的,而是自己給與自己的。不要被面紗矇住了我們的眼睛,任何事物多角度全析。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3

一個網友推薦我一本書《拆掉思維裏的牆》,説是很不錯的讀物。由於家裏事多,耽擱下來,前段時間才看,這一看,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拆掉思維裏的牆》強調了人的思維模式不要固定不變,要經常隨事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要變換角度,不然就會思維定式,給我們認識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礙。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客觀事物的存在並不因為我們而改變,只是因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樣,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衞它。當別人做不到什麼的時候,他們就想要告訴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麼,就得去努力爭取。”這是《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感動了很多人,也很好的理解了成功這個詞。堅守你的夢想,只要你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當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試着換個角度去思考、換個方式去行動、換個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維裏的牆”,你就會發現“牆”外的世界更華麗,也許成功就是這樣簡單。

讀完這本書,我越來越認識到,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會突破現實生活的禁錮,着眼於長遠與未來;突破心智模式障礙,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作為教師,我深知在我的思維中還有許多頑固的思維之牆,我所要做的是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拆掉思維舊牆。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4

老師的推薦,手機上讀完了,不知道是不是完整的一本。感覺對自己工作規劃清晰了一些。

開篇便討論了房子問題,正如標題,買房,賣夢想的房奴。夢想這個詞在中國已經説爛了,但異常贊同這話。買房,就是放棄了各種可能,放棄了接觸新的趣味,放棄一種生活方式。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法便是提供一個安穩的房子。定居在某個小空間了,以後的生活就安穩了,也意味着不再有突破。相對於揹負房債,每月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去提升自我,積累人脈,不得不説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但前提,迴歸自己,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足夠的自我規劃與執行力,不然,留下的錢也是扯談沒意義。終究是要切合實際地去想自己的路。很贊同高曉鬆那句,買了房了只剩下一個角落是我的,但沒買房,可以走遍世界。也許對無數買不起房的人來説,也是個極好的自我防禦。安穩與安全感,正是女人所需要的,讓一個女人跟隨過一種不安穩的生活也不實際。最現實的想法,還是獨身一個人,能遇到可以理解的。也是極幸運了。我也奢望着有那麼一個女人出現在我生命中。

培養自己一個人活得好的能力。對於自己,想想又有點無聊,自己生活其實不太有品味。衣服穿在身上也不在意,話説我也是快一年沒買過衣服了。食好像也沒要求,吃飽了就好,不是拉出來了就一樣了嘛,像我這樣狼吞虎嚥的人,食什麼似乎都一樣。不同的是,有骨頭的我會擔心卡了喉嚨。自我感覺還行,活得挺好,也有自己喜歡狂熱的事物。只是別人看來就太寒酸了些。但我似乎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但再怎樣,我還是會帶上面具,演好某個角色,以獲得有利的安全感。也許是有點“異類”,但也是個正常的人。也許不討人喜歡,沒人認同,但也不致人討厭。

後面還有些關於成功學和星座上的正確解讀,贊同,非一般的贊同,作者有邏輯更深層次地表達出來了。以前看到空間一些人轉載的成功學或是星座的東西,都想説些什麼,但不知道如何有力地論述。以後再看到有人轉這些東西,我想,我會在評論裏打上一句,推薦你看一本書《拆掉思維的牆》,相信以後你就不會去轉這些東西了。

思維模式形成了這麼久了,會比較難改變,但願意去改變就是好事。只要接受了,思考了就是收穫。

種種原因,還是沒去成圖書館,在家玩得電腦遊戲看下雜誌過了。惰性有點大了,要不把電腦砸了吧?

最後,引用作者對成功的定義:成功,長成為自己的樣子。很喜歡這話,成為自己的樣子!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5

前段時間朋友推薦我看本書——《拆掉思維裏的牆》,我拿到書一打開就被那簡單卻富含哲理的插畫吸引住了,於是我帶着後面會是更精彩的內容的期待讀完了這本書,它的確是一本“人生的開竅手冊”。古典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讓我獲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要想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這良好的自身素質包括很多內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識,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等。其次就是處世態度。面對你的人生,你是積極應世還是玩世不恭?是開朗上進還是悲觀厭世?你生活得好與不好,成就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思維定勢所決定的。

你用積極的思維方式來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一輩子默默無聞,平平淡淡也無所謂,因為你已經享受到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就是付出、是奮鬥的過程。相反,你用負面思維去面對一切,那麼生活所能回饋給你的也只會是負面的。你的人生會很灰暗,你也只能在鬱鬱寡歡中等待生命盡頭的到來。

書中第一章就講到了買房的問題,古典的觀點是: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有人説“房子讓我有歸屬感”,所以他們放棄很多自我發展機會,花掉創業的機會,花掉自己未來10年轉換工作的機會,買了一套房子。其實他們缺乏的是“安全感”,畢竟在這個大城市中,有一個棲身之地,會讓人覺得心裏踏實。可是在這個房價居高不下的社會,出賣夢想換回來的房子或者安全感,值得麼?

書裏講的的金子論,讓我感觸頗多,確實以前只知道"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原來藴藏在地殼裏的金子才是最多的。金子是在礦物質裏面的,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態不是發光,而是不發光!只有達到一定的含金量,才會成為發光的金子,當你被挖掘出來,你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沖刷、浸泡,要讓你身上的雜質,不好的習慣、污點被熔掉。然後還要成型、打磨、拋光、最後才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其實我們都是金子,想發光還有個複雜的過程。

還有努力論: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設定一個大方向,如果方向錯誤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的。舉個簡單而又深刻的例子,如果你從天安門向正西走,希望去頤和園,你能到達麼?即使堅持到環繞地球也不行,因為頤和園在天安門的西北邊。所以首先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選擇,然後再努力地去實現它。

人人都是規劃師,關鍵是自己學會規劃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維的僵局。拆牆很重要,建牆更重要。人們經常羨慕別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時運不濟,遇人不淑。其實換個角度去思考,換個方式去行動,換個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維裏的牆”,你就會發現“牆”外的世界更華麗,也許成功就是這樣簡單。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6

上次接受了某個人的批評後,我就決定要讓自己多讀書,接受知識的洗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經典的東西能夠流傳下來,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在行萬里路的同時,別忘了讀萬卷書。現在也有一個版本説,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不如閲人無數。不管怎樣,我始終相信,開卷有益。

我的計劃是一週到兩週看一本書,而我計劃中的第一本書就是姚姚曾經推薦的《拆掉思維裏的牆》,我一開始不太願意看,因為我以為他跟那些成功勵志類的書沒什麼差別,看的時候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但是過了兩天,療效就退去了。説到這,我感覺自己以前好傻,放了一本陳安之的成功學在枕邊,每天晚上睡前看一會,主要是勉勵自己,現在想想難怪那時候睡眠不好,你説,每天睡前都打雞血,能睡着嘛,真的是傻的可以的!

姚姚作為我看這本書的監督者,向我提出了一個硬性的要求,看完寫一篇600字的讀後感,我想,哦,沒事,小case!

真正坐到電腦旁敲的時候,才發現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我看書是不太總結的人,但是鑑於這是我計劃中的第一本書,再難我也要努力的寫一點,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嘛!而且我願意將自己看過的東西跟大家分享,有時候分享是快樂的源泉之一,所以我想把它進行到底。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7

看完《拆掉思維裏的牆》,我很受感觸。我認為作者正是這個時代中為數不多的獨立思考者。任何困於現狀無法突破或者試圖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它將有助你改變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推倒束縛自我的思維之牆,就會發現改變命運的鑰匙。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知一種好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為我提供上學的機會,我才能夠有機會學習知識。然後進入初中,但我不知道這樣一直學習意味着什麼。後來,我又進入高中,因為只有通過高中三年以後的高考,才可以進入大學,所以我拼命地學習。可是即使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也許以前是父母在引導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維處於被動狀態。但現在,作為成年人,我必須要鍛鍊自己,讓自己拆掉思維裏的牆,從而不斷超越自己!

作者在這本書裏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譬如:買房、愛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過閲讀,我產生好多對自身現狀及未來的思考。或許會有一些擔憂——對未來的擔憂,但我也會克服它們,自信、快樂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對此書的評價:讓我們的生命有自己的價值。誠然,既然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我們為何不珍惜?我們應當珍惜每一秒鐘,換一種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維裏的牆,這樣你才會對生活充滿無限的渴望與期待……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8

在當下,你認為結婚一定要買房嗎?你認為堅持就一定會成功?你總忍不住與別人比較?你認為只有有錢才能夠幸福?你認為老闆不可以掌控嗎?你認為小人物無法對抗不公平嗎?你是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是否會經常覺得累?如果你的回答是“我認為”,或者“我是”,那麼推薦你一本書《拆掉思維的牆》。

本書對於如何解決當前困境追根溯源,提出問題的根源可歸結為思維意識形態,即問來源於人的思維模式,它構成了擋住你走出困境的一面牆,拆掉思維這面牆,就解決了你的問題。對於35歲以下的年輕同事們來説,還不算晚,可以償試改變一下思維模式;對於35歲以上的人來説,思維模式已不可改變,但是學習一下,試着償試改變。

提一下本書當中的一個觀點“買一套房子等於賣掉一個夢想”。面對如此高的房價,擁有一套房子可謂是大多數人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許多人都揹負着償貸的巨大壓力。如果你也有此打算,可以參詳一下這本書的觀點。目前大多數人(包括我)的觀點是:如果買房壓力大的話,可以先租房,在經濟能達到輕鬆購房的情況下再買房。然而,房價的攀升不僅會給你造成精神上的壓力,而且你往銀行裏存錢的速度根本比不上房價飆升的速度。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與多數人不同的觀點,作者的觀點是不買房也不要把錢存在銀行。那麼把錢投資在什麼地方才不會貶值而且不會有風險呢?那就是投資自己。怎麼樣投資自己呢,作者認為,一是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來提升自我,這樣可以增加加薪的機會;二是投資在活動外交上,這樣不僅可以拓寬社交圈子,快速獲得信息,同時可以溝通交流學習他們的優點,這樣通過與優秀的人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三是投資在健康上,俗話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通過多方面的持續投資來提升自我,也許有一天,買房對於你就不是什麼壓力了。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9

看到《拆掉思維的牆》這個書名,你可能下意識的認為這又是一本成功學的書籍,可是在讀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有很多的收穫。是什麼一直在影響着我們,不同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不同的解釋,可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那麼多的經歷,其實歸根究底原因都很簡單,是我們自己內心根深蒂固的模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總在追尋安全感,金錢是為了安全感,愛情也是為了安全感,還不只是這些。可是安全感是什麼?安全感是殺人於無形的工具。如果你想進步,就必須脱離那個讓你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不要説你無慾無求,安於現狀的人只是因為,害怕改變了之後就會失去現在擁有的安寧。我們要怎樣克服這種恐懼呢,恐懼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自己覺得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在書中就以演講為例,一個人害怕演講,其實是害怕把演講稿咋,而在他的內心深處,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將演講搞砸的後果。找到最深處的原因,接下來就可以從兩個途徑來克服恐懼,一是給自己足夠的心理暗示,無論是將恐懼埋起來,還是寫成功日記,二是要訓練自己的能力,臨場反應以及知識的內容量等。

心智模式其實是最難突破的,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像一台剛出廠的電腦,乾乾淨淨的後台,可是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就主動或者被動的安裝上了很多程序,日復一日的運作讓我們的後台越來越混亂,內存越來越小。

有趣或者無趣,都是我們已經形成而不自知不願意改變也不知道要如何改變的程序,即使當你意識到無趣是病毒,會讓你的系統癱瘓,你也不知道怎樣去清理他。怎樣改變呢?最重要的就是投入,做一件事情,不要管周圍是什麼樣的,不要去覺得你就應該是什麼樣的,就全身心地投入這件事情,相信你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樂趣,而不是像你原本覺得的,這應該不是你要的。喬布斯説,唯有投入才能帶來快樂。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快樂。

我們的心智模式有三種來源,自然世界、概念模式、推論和歸納,發現了嗎,毛主席説我們要抵制本本主義,而一切未經實踐,直接被灌輸致我們的大腦中,以及那些我們推論出來的思維成果,無論對錯,不過都是空中樓閣,如果你信奉他,那麼有些可能會讓你暫時有所進步,而有些則會讓你跌入深淵。我們只不過是有不同的零件所搭建起來的,而且我們的一生都將繼續這個工程,所以我們從來都沒有定型,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被打破的,即使是你自己的心智模式,再好的工程師也總會出點紕漏,打掉重建又有什麼了不起,系統崩潰也不過重裝系統而已,還能讓你跑得更快。最重要的也是最忌諱的一點就是,成功不可複製,千萬不要看別人運行的又快又好就把他的軟件也全安裝到自己的電腦上,每個人電腦中的病毒不同,系統也不一樣,他們的軟件未必能殺死你的病毒,最重要的是要對症下藥。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0

剛讀完《拆掉思維的牆》,字裏行間的幽默,透着一種屬於古典的,成長着的生命元氣。我們有太多直線型的思維,成為一堵高大的柏林牆,阻礙着我們與世界進行元氣互換。我們時而豁達,時而木訥,其實是那堵不透風的牆在作怪,它想限制你的思維,讓你永遠也看不到牆外的世界,只能看到牆裏的自己。而你習慣牆裏的生活,潛意識告訴自己,牆裏的生活亦是瀟灑,自顧豁達。

一、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是給出來的

我們還有太多的人把安全感寄託在別人身上,小時候寄託是父母,成年後寄託是男朋友(女朋友),這一幫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隸,從外界找到的安全感,源於其內心的不自信。我們在試錯的同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總在別處尋找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味地索取,卻忘了一切都來源於給予。

用原話來拆掉"安全感"這堵牆:

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是給出來的;如果你受了傷,你要幫助他人減輕傷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如果你生活一團糟,你要幫助他人擺脱困境。

拆牆建議:小範圍的冒一冒險,遠離那些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遠離那些可以製造恐懼的東西,列出來那些您擔心的事情,看看有多少真實發生了,有哪些只是擔心?

做成功日誌,(小狗錢錢裏面有詳述)問自己的兩個觸底反彈問題。

二、讓有趣的生命撲面而來

鏡像自我,我提到過多次。我們眼中看到的萬千事物,皆來源於內心的折射。我們只願意看見我們願意看見的事物,而忽略原本的實物。就像美國電影《靈異第六感》那個孩子説的那樣,“我能看見鬼,但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四處行走”。

生命就好像鏡子一樣,你對着他笑,他也會對你笑,你擁抱他,他也會竭盡全力的擁抱你,活着就應該把人間當天堂。每當有人問我從哪裏來的時候,我就會風趣的回答他,我從地獄來,要往天堂去,正路過人間。陽春白雪,不過是煙花三月。而無趣之人,看什麼,做什麼都是無趣之事,因為他始終相信興趣是培養出來的。真正的有趣便是全身心的投入生活,關心與熱愛,一樣都不可活或缺。

如何拆掉這堵牆呢,這本書給了你答案:讓自己完全身在其中,完全投入到當下事物中,專注。

三、我們的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能看到什麼世界

之前文章提到過自證預言,這便是心智模式開啟的狀態。我們往往會活成嘴裏常説的那個樣子。如果想要看到牆外的世界,那一定要四處走走,或者多讀書,否則就難以理解萬千文字組成的詩詞曲賦。

這本書,給我太多觸發,道不盡的言感且先收藏,七年,待續。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1

俞敏洪在給這本書寫的序中提到:“他收集並研究各種成功案例和心理案例,並且按照自己的方式編成課程,把其中的道理講給其他人聽。”

這段話暗示了這是一本關於成功學的書籍,畢竟作為職業發展專家,幫助別人進行人生設計,怎麼能離開成功學呢?

現在不少人反感心靈雞湯和成功學,覺得它們中看不中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心靈雞湯和成功學的作用,不能忽視在迷茫、沮喪的時候,它們帶給我們的鼓舞和激勵。只是在讀這類書籍的時候,要保持獨立思考。

買房,賣夢想的房奴:第一章關於買房和夢想的論述我不贊同。買房固然會給人很大壓力,但不至於典當夢想那麼嚴重。不買房也不見得就能實現夢想。

書中假想了一個買房和不買房的人生實驗,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書中買房的人結局設定太過悽慘,而不買房的人結局設定則太過樂觀。

不買房的人5年升到經理,再跳到另一家企業做到總監,之後與朋友創業,10年後年薪達到68萬。當前社會不少人買不起房,有多少能達到這個“人生實驗”中不買房的成就呢?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中國大陸共有實體註冊企業數量2907.23萬家,2017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就達到了1351萬人,能升到經理、總監的可能性,大家可想而知。

有人會贊同作者租房的觀點,為什麼呢?第一,大部分人在所處的城市買不起房,支持作者租房的觀點可以減輕自己買不起房的心理負擔;第二,書中例舉租房獲得成功的案例,比如巴菲特創業初期不買房而是投資,最終成為世界首富,讓人覺得自己不成功是受困於買房的“陳舊觀念”;第三,作者用數據描繪了一幅未來成功的藍圖,給予了人們希望。

但和巴菲特同期投資的人有多少?每年創業失敗的人又有多少?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導致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這便是《清醒思考的藝術》中提到的“倖存偏誤”。

書中説買房是為購買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在當前的社會,“安全感”不應該來自於一件物品,而是來自於自己的能力。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因此否認買房的必要性。房子除了帶給人一定的“安全感”,還會給人帶來“歸屬感”,每個人都應該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斷前行,但不能沒有後方,在我們受傷、沮喪、失敗的時候,我們需要回到自己的家裏慢慢恢復。每個人都曾夢想擁有世界,但世界從來不被誰所擁有,我們最終能擁有的,還是自己的家。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2

一顆種子深埋土裏,努力的生長生長,終有一天它會以翠綠的方式迴歸地面,擁有一個燦爛的不得了的未來。

書讀了一個月了,也在前些天讀完了,這樣那樣的原因終究還是拖到了最後一天才寫我的讀後感。《拆掉思維裏的牆》拿到手的時候,大概的瀏覽了一下章節標題,每個標題都那麼發人深省。從現實社會的買房,到初出茅廬的職業規劃,再到人到底應該怎樣活,每一步都直逼內心。

那麼我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呢?九年義務教育之後的高中大學或者繼續深造?學業完成後的就業買房結婚生子?這是你我想要的人生嗎?然而當我們像是一台剛剛新買的電腦還是空白的時候~隨着硬盤軟盤驅動的安裝我們的人生似乎就有了一些固定化的模式,從小學開始學計算機是WindowsXP,到後來的W7,W8,W10。但我也一直固定在了W7,總覺得新的升級不好用不好操作!生活中的操作習慣讓我們不願意升級系統,其實思維的習慣方式也很難再那個安逸圈裏邁出一大步不是嗎?思維在我們的腦袋裏就像是一堵牆,我們日積月累一點點鑄成,終於看到這堵牆能隔開自己與外界了,當有一把錘子來敲牆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會很窒息吧!會痛,會無助,努力保護好自己這一面牆不想他受到任何摧殘!對啊~這樣的你怎麼會想過自己拿起錘子砸爛這堵辛辛苦苦建起的牆圍呢?

那麼我們一起換個角度看問題吧!你在這個圍牆裏過得好嗎?每天快樂嗎?有足夠的經濟收入嗎?身邊的人都健康嗎?都因為有你的存在而幸福嗎?你是他們的驕傲還是他們的敗筆?如果你現在很幸福,你願意這樣一輩子過下去嗎?如果願意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牆圍~也祝你幸福!如果這些你的回答統統是不不不,那你在你的牆裏有什麼意義嗎?呆在裏面坐吃等死還是坐井觀天的指責那些闖出去的人?我認為人生中最難熬的日子就是等待,等孩子長大了,等自己有錢了,等自己有時間了,有盡頭嗎?等的時間不如多做點事情改變生活改變這種你並不滿意的生活狀態!

別等了!拿起錘子拆掉阻礙你前進的牆吧!當你剛剛見到外邊一點光的時候有點刺眼,鑿開一個大洞的時候你開始看看外邊的人在幹嘛,等你全部都拆除的時候你發現你的鄰居有很多早就拆完牆,開始用更好的基石奠定未來的生活了!當然你也應該慶幸説看那個傻子還在裏面一動不動呢!什麼都不要怕,時間都不會太晚,只要你想改變了,一切就都還是早的!雖然心裏路程是有點痛苦的,蜕變的最後生活總會給你燦爛的光芒!

勇敢一些吧!生活都已經那麼不堪了你還想把他搞得多不堪?大不了就是重頭再來!然而生活會嘉獎每一個願意改變的人,還是那句俗話那場暴風雨後天邊都會有彩虹的!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3

最初知道古典老師是因為新東方有一門課程叫古典詞彙,無意中發現,他還寫了這樣一本書。大多數的新東方老師寫的都是關於外語、就業方面的書籍,而古典老師寫了這樣一本集心理學、人生哲學和職業規劃方面的書。百度百科裏對這本書的簡介是“人生開竅手冊”,就讓我們來看看古典老師是怎麼拆掉思維裏的牆,讓人生開竅的。

書中通過對小故事和案例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自身感受,剖析出了思維裏的牆對人的限制。書中引用了《超長思維的力量》中的一個小故事:4分鐘跑一英里。在1954年以前,從沒有人能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因此,人們認為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超出了人類的體力極限,是不可能完成的事。1954年5月,班尼斯特在牛津的跑道上突破了這一極限,用3分59。4秒的成績跑完了一英里。在接下來的3年內,又有17名選手打破了這個記錄。為什麼在1954年,“人類不可能4分鐘跑一英里”的思維模式被徹底的打破了呢?班尼斯特是如何拆掉自己的思維障礙的?首先,他確信在4分鐘內跑一英里是可以做到的。其次,他採用科學的方法看待訓練。在訓練中,當賽跑成績停留在61秒停滯不前時,他能夠意識到自己心智模式的障礙。出去旅行和攀巖,換了個框框,回來後他的成績突破了60秒。所以説,真正限制我們的,是我們思維裏面看不見的牆。有很多事情,人們認為不可能,卻在一些人身上奇蹟般地發生了。我們應該做的是尋找到內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不能突破的去接納。

古典老師對於成功學的看法與市面上成功學書籍所倡導的想法截然不同。他認為:成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成功學不能學。堅持不一定會成功。書中列舉了:釋迦牟尼放棄王位,堅持了智慧;魯迅棄醫從文,堅持了救國;李開復放棄了法學,堅持做了最好的自己。他們都放棄了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堅持不等於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棄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很多成功學著作都説,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當你開始實踐時,就會發現很多東西是無法模仿的。馬雲老師説過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少聽成功專家講的話。所有的創業者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

通過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有些時候人們常常被思維的牆擠在狹小的衚衕裏面,找不到出口。如果這時候我們能夠停下來思考,打破思維的侷限,離開別人設定好的道路,另闢蹊徑,就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獨有的痕跡,也算是給後人留下一些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zmw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