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塵埃落定》讀後感(精選7篇)

《塵埃落定》讀後感(精選7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塵埃落定》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塵埃落定》讀後感(精選7篇)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1

很久以前開啟了這部書的閲讀,斷斷續續地讀着,只是把它當作一部消遣的小説看着,可是看着看着,這部書的文字也好,構思也罷,會把你自然地拉入史詩般的深淵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去看阿來的文字吧!很久沒有讀到這般簡練而又深邃的文字了,你會覺得敲出這些文字的人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天生具有的,而不是後天習得的。再來説故事構思吧,由於他把故事安排在一個距離我們不近不遠的年代裏的異域之地——西藏的偏遠地區,主人公又是一隅之地的人中之龍土司的兒子,可惜是個“傻子”,所以你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時我去找來了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來看,看了兩集,就棄劇了,繼續看書吧,看書時,你就是編劇,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隨你去感受,故事的發展隨作者去創作,不過不得不説,我喜歡這部小説的開頭,卻討厭它的結尾,結尾紀實的痕跡太明顯了,為了揭示土司這一特定階級隨着歷史的變遷而消逝,硬是把小説寫成了歷史書,就像十多年前餘華創作的《兄弟》,上部故事性很強,下部就開始拼湊和影射社會熱門的事件,讓人讀來都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隨着故事的結束,我發現一系列人物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物,作者持單純的態度進行褒或者貶,包括主人公“傻子”,作者都設置成圓型人物,帶有複雜的情感,所以就無從喜歡或者討厭哪個人。只有侍女卓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傻子少爺應該是喜歡卓瑪的,也只有卓瑪是傾心於傻子少爺的,可是階級的關係,卓瑪從沒想過掙脱階級的束縛,最終嫁給了銀匠,又委身於管家,結局她是怎麼樣的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阿來在後記中説另一部小説要好好寫寫銀匠,那麼我就看看那部小説,希望它能給我一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卓瑪。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2

讀完《塵埃落定》。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看清方向,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書中有幾個聰明人,叔叔是一個。他有着國際視野,能夠看清世界、中國和藏區所處的時代和各自的格局。黃師爺是個聰明人,具備大視野,能夠看清國家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只是選錯了隊列。書記官是聰明人,雖然缺乏國際視野,但在他的知識範圍內,能夠看到時代變遷和動向。

麥琪土司是個聰明人,雖然看不清政治格局,更沒有國際視野。但在土司間的鬥爭中、爭權奪位的算計權衡中,能夠體現出他所處格局下的智慧。管家也算聰明人,懂得主人心思,能夠為主人分憂,在“立儲”鬥爭中能夠做對難度較大的選擇題。“傻子”也是聰明的,不為不現實的誘惑而費力和煩心,能夠看到事物的根本,能夠得到有本事人的喜歡和幫助。更難得的是,在沒有大格局大視野的情況下能夠洞察時代的變遷和動向,這一點彰顯大智慧。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3

《塵埃落定》的作者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講述了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康巴藏族土司統治着,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一次酒後,麥其土司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着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説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視目光,展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祕。

本書以傻子少爺為視角敍述故事,與《阿甘正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貫穿全篇的神祕預言譜寫出了一曲沒落土司制度的悽美輓歌,從而使體現出一種獨特而神祕的審美魅力,又讓我覺得和《百年孤獨》非常神似。

通過閲讀本書,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對民族文化的深厚積澱。我喜歡小説裏面的每個人物,他們都不是特別複雜,但卻特別純粹,那些純粹的人物使得整個小説無時無刻不迸發着生命的能量和詩意。書中許多場景的描寫也都如詩如畫,我眼前似乎就能看見充滿異域風情的馬爾康縣,藏族服飾,慶典時宗教儀式和巫術,遼闊的草原,白雲湖水以及奔跑的馬。書中對愛情描寫揭示了人們在愛情面前的反映和心理,賦予了作品動人心魄的力量。無可否認,肉體的交融自然而然會使兩個人的關係和心理變得微妙而複雜起來,

阿來對待自己的藏族身份有一種從容——我就是藏族人,我們就生活在這樣遙遠而美麗的土地上,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就這樣生活,你可以認為我傻,可以看不慣,或者有其他各種偏見,但我們活得很好,我們自己也有好有可壞,有紛爭麻煩、仇殺、貧富之分、宗教對抗、家族矛盾如此種種,但在我們的土地被有顏色的漢人染上顏色之前,我們世世代代如此。在書的結尾,當男主人死之後,作者藉着他的靈魂表達了每個人心中最原始的本能情感——對家鄉的熱愛:“上天啊,如果靈魂真有輪迴,叫我下一生再回到這個地方,我愛這個美麗的地方!”

看完了才知道這本書還得過茅盾文學獎,確實值得推薦。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4

當我讀了矛盾文學獎獲獎書系之一的《塵埃落定》時,便被作者阿來筆下神祕的世界吸引住了,也有很深的感觸。

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着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説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神目光,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祕。

老麥其土司有兩個兒子,大少爺聰明勇敢,被視為當然的土司繼承人;二少爺天生愚鈍,很早就被排除在權力繼承之外,成天混跡於丫環僕役的隊伍之中,耳聞目睹着奴隸們的悲歡離合。

麥其土司在黃特派員的指點下在其領地上遍種。很快暴富,並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為土司中的霸主。

眼見麥其家因鴉片致富,其餘的土司用盡心計,各施手段盜得了種子廣泛播種,麥其家的傻少爺卻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議改種麥子,於是在高原地區漫山遍野花的海洋裏倔強地生長着麥其家的青青麥苗。是年風調雨順,小麥豐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鴉片供過於求,阿壩地區籠罩在饑荒和死亡陰影下。大批饑民投奔到麥其麾下,使得麥其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臨絕境之時,卻傳來二少爺開倉賣糧,公平交易的喜訊。這足以看出這個所謂的傻瓜少爺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爺的官寨旁邊出現了一片帳篷,酒肆、客棧、商店、鋪門,應有盡有。在黃師爺的建議下,二少爺逐步建立了税收體制,開辦了錢莊。這樣,在古老封閉的阿壩地區第一次出現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商業集鎮雛型。這位二少爺雖然被人們認定為傻子,但他為阿壩地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認為他應該是一位英雄。

可是這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這樣,一場家庭內部關於繼承權的血雨惺風又悄然拉開了帷幕。後來,在解放軍進剿國民黨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彌了,一箇舊的世界終於塵埃落定。説來也有趣,傻少爺揹負了痴呆的名聲,卻擔當着智慧的化身。或許這個世界本身就對智者和愚者有了錯誤的區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識時務者為俊傑",常人眼中的傻子卻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人,終將被碾得粉碎。對於這個所謂的傻子,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的形象過於誇張,有些脱離現實的軌道;而有人則認為正是有了他的天馬行空,才使這部小説有了開合自如的氣度。在我看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正是有了這個名不副實的傻子存在,才讓小説裏種種怪誕和荒謬成為了故事裏激動人心的轉折,才讓這曲繁華落盡的末代哀歌有了絢麗的光彩。也正是這位傻少爺帶領着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潰前的最後情景,見證了兩個時代交替的喧囂和動盪。我忽然覺得,阿來的《塵埃落定》,是一支用心歌唱的曲子。於是,我閉上眼睛,彷彿真的聽到史詩般的旋律,抑揚頓挫地飄蕩開來。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5

是在看朗讀者的時候阿來那期董卿提到《塵埃落定》這本書才知道的。

書中是以一個傻子的口吻來敍述土司的興盛與滅亡。麥其土司醉酒和一個漢人女人生下了一個傻子二少爺,呆呆的表情傻傻的笑容蠢蠢的問題…但卻有不一樣的思維與預見…看書的時候腦子裏也像放電影一樣閃動着影像,傻子少爺第一次想當土司的慾望是聽見教會自己男女之事的侍女卓瑪要嫁給一個銀匠從此做奴隸,這應該是一個少年成長的第一次真情吧~鴉片、饑荒、麥子、開疆拓土、市場、銀號…都是一個傻子想出來做出來的業績…“傻子”似乎是“聰明人”的代號…

很多描述傻子一個人孤寂與落寞的文字讓我心中微微一顫…“我是誰”“我在哪裏”這是傻子每天醒來要問的兩個問題。少年時的真情對書記官的敬佩對叔叔的敬愛美麗妻子的背叛忠實人的追隨興盛與衰敗對生與死的淡然…“上天派我來是要我看見、聽見,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因其改變而又見證消亡,凡事終歸塵埃落定。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6

做一個傻子真好,做錯了事,想一想自己是傻子,心裏就釋然了。

一個傻子,往往不愛也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事實。這樣一來,容易受傷的心靈也因此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

就在這時,我突然明白,就是以一個傻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裏,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純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全部得到。

我當了一輩子傻子,臨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傻子,只是在土司制度結束時,以一個傻子的面孔來這世上走了一遭,是的,上天讓我看見,讓我聽見,讓我置身其中,又讓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阿來

他每天醒來,都會問自己是誰,在哪裏,會問種種奇怪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愚蠢可笑,但無不擊中了了人性與時代的要害,可以説他是草原上唯一的清醒者。當所有的吐司為了權利,財富,糧食,不計手段,爭的頭破血流時,唯有他超然物外,“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他比所有捲入吐司制度中的人活的更久,成了草原上最強大的首領。他的傻,其實是他的敏鋭與細膩,超脱與淡泊,與其説他是得到了神的眷顧,不如説他是神派去草原的一隻眼睛,這雙眼睛冷眼旁觀人性的種種拙劣在草原上一再上演,同時還帶着神的慈悲和善良。

同時,小説塑造了一個愛慕權利,殘暴專制,鼠目寸光的守舊派老麥其吐司形象,這個形象同樣也代表了所有封建時期的貴族人物,他們只知道在自己的領域裏無限擴大和享受自己的.權利,卻對世道的變遷毫不知情。封閉落後的高原、落伍的封建迷信,促使他們越發蠻橫,而試圖在土司統治的領域上載播科學和新宗教理念的書記官,自然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此可以看出,土司所代表的封建專制,在歷史的推動下,必將走向滅亡。

《塵埃落定》讀後感 篇7

那些關於青春的故事就那樣慢慢遠去,可是我害怕如果我不留下點什麼,等他們慢慢消失在天際,終有一天那些慢慢暈染開來的的回憶會模糊了我的天空。

很早就想拜讀阿萊的《塵埃落定》了,可是總提不起勇氣去一覽無餘,害怕它太過落寞,會刺痛我年輕的心。可是末了,看着生命的變化不斷的演繹,卻倍感無力。我讀青春,一個美好得一塌糊塗的季節,可是卻稍縱即逝。看罷辛夷塢的《原來你還在這裏》,內心中開始蓬勃起無限的感歎,畢竟有些事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可是年輪寫就的心路歷程又有誰在乎呢?那些關於怎麼愛,那些關乎青春裏細微的心緒又有誰會注意。你會相信很多年之後當你回頭的時候,有一個人一直在那裏等你嗎?你會相信無論你們走得有多遠,你終會找回那個你心中的人嗎?把這篇小説讀了兩遍,不想去深究他是否會教會我怎麼愛,只是想要去看那些年少得讓人卑微的愛情,經過時光的淘洗怎樣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不斷的滋漲。

蘇韻錦和程崢能夠不失彼此,那是因為他們最初就深愛着彼此,即使是蘇雲錦的卑微,亦或是程崢的倔強都沒法改變他們愛着對方的事實。很大原因上他們最終的完美,源於他有一個有財力的家,有一個開明的父母吧!兜兜轉轉,他們最終還是走入了對方的懷抱,或許有一種愛永遠也不會割捨吧,或許年少的情愫是很難被代替的吧。而對於莫玉華,周不過是她固執年代裏那一抹暈不開的雲彩,與結局無關,他在乎的不過是她的內心。愛到決裂,愛到骨子裏,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哪怕別人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朋友,頂多就一個知己。有些人就這樣,不愛就是不愛,不會因為你的固執己見而改變,亦不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接受。畢竟年輕的心是透明的,容不得一絲雜質。

很多結局都已經寫定了,很多時候我更相信緣分不過是宿命的安排罷了·所以學會了不再去強求,所以學會了坦然的去接受。就好像塵埃落定,終是太過平靜。也許年少的輕狂,會讓我桀驁不馴,讓我努力的想要為了自己的心而活,但骨子裏的那份野氣終會歸於平靜。然後我相信了,錯過的都不是緣分,感情不是追來,亦不是等來的,而是不早不晚你們碰上了,然後就決定了走到天荒地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edl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