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合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合集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合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合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

我想更多人聽説這個名字應該是它的電影,它本事收錄在斯蒂芬的《四季奇談》中的一篇,其主要的核心內容是“春天的希望”。我是在看完電影之後才看的書,説實話,電影和書上描寫的有些差異。在很多情節上有了更改,在人物的性格上也有些小小的變動。

在書中,我們的主角安迪冷靜自持,但是從他的行為和語言上來説他仍然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是一個稍微特殊的普通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思考,他甚至有時候冷靜地讓人恐慌。但是在電影中的安迪則更像一種化身,一種救贖和希望的化身,他在肖申克監獄中的人心中更像是一種傳奇。

在電影中對布魯克的出獄之後的描述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描寫,但在書中僅僅是一筆帶過,書中主要是通過對布魯克養的那隻鳥的結局來進行一種比喻象徵,用更加隱蔽的手法寫出了布魯克或者説是肖申克出獄後的人員的狀況。

可以進一步看出電影和小説的不同的就是在電影中增加了一個片段,就是安迪放的那段音樂,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見安迪身上那種閃閃發光的美好品質,那種在書中沒有進一步明顯表現出來的美好。

而且電影中對部分人物的結局也進行了改變,其中有着改變巨大的就是湯米和典獄長的結局的改寫,電影中採用了更加激烈的手段來描寫,採用了一種更加悲壯的結局,將當時的醜惡現象更加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出來。

小説和電影或許有很多的不同,畢竟小説可以有無盡的篇幅,但是電影卻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講完這個故事,電影在情節上更加的激烈,對人的性格上的美好和缺點也會進一步放大,從此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衝突感。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先拜讀小説然後再看電影,可以互相補充它們之間的缺點,電影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有很多的鋪墊和細節都沒有交代清楚,但是小説又沒有電影所特有的那種張揚和渲染,各有優點。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2

失明,關在黑房子裏的不得自由,或許是出於這另樣的“終生監禁”,讓我在可以重新閲讀之後,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似痴人説夢的站在監獄的小運動場上,在武裝警衞居高臨下的監視中,述説着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齊華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館。他説:“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沒有殺格林·昆丁,也沒殺我太太。一家小旅館……不算奢求吧!我可以遊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麼,在我心理的,那個還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麼呢?

撇開是仗的牢監,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機會帶給更多盲人朋友這樣的勇氣與遐想~

一份站在經濟獨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堅持達成的小事中磨練出的不算虛空的信心,有足夠的勞動報償支持所需要的特別服務,和普通人一樣的為逛街、家務、戀愛、看電影、去哪兒消磨假期而煩惱和開心。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

雷德,一個從“肖申克”裏走出的無期徒刑假釋犯,一個被剝奪自由受了38年監獄制約,自認為已經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體制化的人。對於安迪的打算,她也曾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無論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現狀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瞭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説:眺望太平洋的念頭聽起來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裏時,浩瀚的太平洋會把我嚇得半死。

……

不過,雷德,終於還是以一個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長的旅程,她帶着從未有過的“希望”説

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

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

“肖申克”高而厚的圍牆,真的只是在故事裏嗎?是什麼,讓我們在生活中無形的縱橫中一再的卻步,束縛心的自由?

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種子,只要堅守,忠有陽光語錄後的破土發芽,若泯滅了最後的念想,生活才是真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3

《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贖”和為了重見光明而追求自由的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當時美國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主角安迪在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下被陷害進入了—肖申克的監獄。在黑暗的監獄中,安迪遭受到了許多不公,但他始終保持着對生存的渴望和對希望的熱誠期盼,正是靠着這份信念,安迪最終越獄成功並獲得了自由。與主人公安迪不同,這部書的另一關鍵人物瑞德,雖看清了監獄的本質,但他從沒想過要抗爭,他只是順應監獄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引導他最終走向自由的彼岸。

我認為一本好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更在於它能給讀者帶來深遠持久的影響,而《肖申克的救贖》正是一本值得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書,它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去感受其中的人生百態。監獄的一堵高牆將自由擋在外面,長久地困於高牆內,囚徒們已經習慣了沒有自由,沒有希望以及存在在監獄中的一切,所以就算他們出獄了,也最終因無法適應自由的社會而不得不選擇逃離。拯救安迪的不是監獄,不是聖經,而是希望,希望拯救了自由,一種心靈的救贖。無論陷入什麼樣的絕境,思想永遠是自由的。當軀體被禁錮,如果靈魂能夠繼續追求希望和自由,那麼,你也是自由的。

擁有自由是美好而幸福的,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當身處絕望的谷底,我們仍需滿懷希望,為自己的自由而活着。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兒,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4

如同這本書的封面——冬天裏黑暗,悽清的早晨,內容也一樣:在黑暗渾濁的氛圍中,肖申克監獄裏那些或是無辜,或是十惡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時間的力量是強大的,幾十年不過轉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輕飄飄是,像一粒塵埃。不覺時光的流逝,近萬個日夜的堆積,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這樣在監獄裏神通廣大的人,也經不起時光的摧殘不經意間,那頭濃密的青絲熬成了稀疏的白髮,才逐漸意識到他一逝去的幾十年,仔細想來,好像只是一個昨天。當作者的筆輕飄飄地寫下一九五八,我們的視線快速地掃過一九五八,那卻是監獄裏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時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當我們面對不停息的時間時,那些平凡無奇的日子時,會鬱悶的無處發泄。安迪牆上的海報有換了幾張,擺在窗台上的石頭又被磨了幾次,更令人心痛的書是,年輕的雷德進入肖申克,卻佝僂着背,拖着無力的雙腿緩緩走出監獄,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會繼續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來。

人的一生如此短暫,從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們等待着死亡的漸漸逼近,或許在幾十年之後,當我們年老體衰,臉上鋪滿皺紋,死亡幾乎將我們涅沒之後,會後悔:人生幾十年自己為何如此荒廢?時間之長,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幀?

在世界幾十億人中,有一個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軀體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悲觀地説: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墳墓的列車,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説,旅行的意義只是為了看看風景,‘’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這種程度。畢竟,從昔至今,這個一直被思考的問題並沒有正解,我們能做的是在這短暫的時間裏開心就好。

人生是屬於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貴在抒胸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5

爬過下水道,實際使用的是巧克力醬,鋪柏油的下午,温熱的啤酒,性感女星的海報,藏在聖經裏的鶴嘴鋤,杜弗尼的靦腆微笑帶動着一切的發生。當自我的救贖成為了磨練,我在想,其實世間的一切都是你的菩薩,不論逆行菩薩或是順行菩薩。長流的河流中,每個人都在慢慢的前行,撕裂般的通過產道,悲慼的哭泣換取温暖的微笑,蹣跚學步,跌倒又扶起,一次次的練習。第一次打領帶,成熟的夢醒,婚姻或分開,遇到誰或者離開誰,為自己負責也為別人擔起責任。

人類發展的歷程有如金字塔的建立,當你覺得一個金字塔已經完成,你可以選擇再建造第二個金字塔或者把現有的金字塔擴大。

在肖申克這個温暖的小家庭中,時間是停滯的,只有日曆的撕去和白髮記錄着時間。相對的封閉讓一切都被放大化,杜弗尼的出現為這一切撕裂了一條小縫,他用自己的內心為這個小家庭帶來了不一樣的花朵。好像午後操場上偶然飛來的蝴蝶,值班衞兵的槍械再強也不能保證完全打中。其實所有人生活的空間都是相對封閉的,一個圈子套着另一個圈子,從這裏走了去另外的地方,見到了你又見到了他,在一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互相碰面,開啟各種各樣的故事,美麗或不美,都是開始和結束。

在想,到底是杜弗尼的自我救贖,還是整個肖申克的救贖?耶穌的出現是自我的修煉還是告知世人應該如何自省自救。是誰在水上飛,滴水不沾衣襟?杜弗尼做了個大蛋糕,慢慢的分與眾人食,吃到的嚐到各種滋味,聞到的陣香縈繞心頭,聽説的成為心間傳説。肖申克就在哪裏,沒有了肖申克還會有其他的監獄,還會有其他監獄裏面的人、姐妹、獄警、各類人等。杜弗尼來了,杜弗尼走了,杜弗尼是個故事,杜弗尼是每一個人,杜弗尼就在這裏或是那裏,在每一刻每一間每一次自省中。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6

青春,是一個美妙的詞彙,它代表了人生中最為美麗的一段時光;

青春,是一個深刻的詞彙,它詮釋着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自由、希望、友誼。

於閒暇時刻讀完這篇著作,雖然已過數日,但它帶給我的感動卻久久未能平復。

故事的主人公—安迪·多弗瑞,以前是個西裝革履、事業有成,前途一片光明的銀行家,自從他被冤指控殺了自己的妻子後,就被判無期徒刑而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實際上並沒有殺人犯罪的他從此變得一無所有,他的前途與未來就這樣被毀於一旦,看似永遠無法翻身。

監獄的生活雖不至於使人無法生存,但也足以使人身心俱乏。獄警兇殘地對待囚犯,並用骯髒齷齪的語言辱罵他們,就感覺獄警與囚犯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與狗。獄警們始終見風使舵,壓迫欺負那些無力反抗的囚犯。囚犯並非無力反抗,而是他們“體制性”的放棄反抗—在剛剛進入這種肉體和精神被束縛的體制時,他們曾經像一切剛剛進入肖申克監獄時的菜鳥一樣,憤世嫉俗,試圖反抗,但他們逐漸發現“反抗等於徒勞”時,就從對體制的反抗逐漸變為對體制的嚴重依賴。

而安迪卻不同,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獄警諾頓洗錢,為囚徒們爭取着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但瑞德明白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安迪確實嚮往自由,這種自由,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所以他才不顧獄長的恐嚇,為監獄所有的人,播放意大利歌曲。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陽光散在了每一個“被拘禁”人的心裏,飄蕩在肖申克監獄的上空。人們為這種聲音所陶醉,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意義。但它代表了每一個嚮往自由的心—它飛越肖申克監獄,奔向遠方。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7

上週看了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安迪是一位年輕的銀行家,他發現了妻子的婚外情後,在醉酒時本想殺了他的妻子和情人,最後放棄了這個想法,巧合的是當晚有人槍殺了他的妻子和情人,他被冤枉,被指控犯了謀殺罪,然而,大量的證據讓他不得不面臨將要在肖申克監獄度過的一生。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在監獄裏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他幫助獄卒逃税,幫助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

這樣的日子過了不久,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為安迪帶來了生活的希望。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用計殺死了告訴他真相的小偷,想要讓安迪一直留在監獄裏幫他做賬。獄長因為自己自私的想法而破滅了安迪的希望,讓安迪又一次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中。

安迪知道事情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行動之前,他給瑞德留下了神祕的留言。安迪用藏在聖經裏的小石錘通過艱辛成功“越獄”。他領走了典獄長那些沒有任何污點的錢,並且將典獄長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典獄長在案發後絕望自殺。當德瑞獲得假釋後,他找到了安迪為他留下的禮物,並克服了假釋後的心理危機,找到了安迪。兩個朋友最終相遇,故事也就由此結束。

故事主題全部圍繞着“希望”展開,劇中,安迪告訴瑞德,希望是人間至善。比生命可貴的也許是愛情,比愛情可貴的也許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貴的,只能是希望。對我來説,人生中的希望就是支撐我一路走下去的信念,不論在何種境地,希望總比任何事物都更加珍貴。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8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塑造了安迪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在涉嫌殺害妻子和情夫,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樣一個絕望的環境下,他用自己,告訴我們:人如何在最壞的情況中活下去。

人性存在着諸多的可能性,安迪帶給我的震撼在於他可以透過人性的搖擺不定和脆弱性這些現象,用一種很極致的客觀性,通過這些表面,直達人心最深處的軟弱,並且嘗試着去理解這裏面的人性。人是一種很容易被環境所操控的生物,而極強的自制力,才能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活下去,或許,我們都需要一場“越獄”來救贖自己。

喜歡安迪,喜歡他那種發自內在的光芒:無論何種境況中,都相信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小説中的布魯克和安迪兩個角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布魯克在多年的監獄生涯中,已經被體制化了,他的自由意識被剝奪了,出獄後的他,反而對生活感到恐懼,無所適從,甚至極端地想要通過再次犯罪回到肖申克的監獄中。

安迪不同,他對現實時刻懷有警惕和剋制,在內心真實的感受到自由,不被規則所束縛。他會審時度勢,對現實社會做出恰當的妥協,利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謀取一定的福利。通過自己的經商頭腦,和典獄長周旋,安迪爭取到圖書館管理員一職,並且為圖書館的擴大不斷地努力着,讓更多的身邊人能從中受益。

一個人的內心得有多強大,才能在被完全孤立的情況下,不被外部世界所體制化,不斷地尋找和世界周旋的方法。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安迪被囚禁了二十年之後,終於越獄成功。他曾經向好友瑞德透露,出去之後,他要在墨西哥海邊的一個小鎮定居,因為在太平洋這個充滿陽光的地方,沒有記憶,他可以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自由有多大的重量,一個人又有多大的力量,這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帶給我們的質問。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想,自由不是一個結果,它從來都是一個過程。真正的自由在於會審時度勢,做出恰當的妥協,懂得剋制,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9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本很好的書,裏面的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獄,在獄中,他一直秉持着樂觀的心態,但不管做什麼事都往最壞處考慮,最終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逃了出來,在外面用假身份開始自己新的、美好的人生。

安迪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物,他身處困境仍保持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也感染了肖申克中的每一個囚犯。“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安迪越獄的艱難歷程,不僅是一種自我救贖,更是對身處黑暗世界之人的一種救贖。肖申克監獄不是童話世界,在監獄中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平淡無奇。而安迪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成功逃出了監獄,扳倒了典獄長,並利用自己在外面的假身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成功,不僅源於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取決於他頑強的意志和優秀人際交往能力。

堅強的人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可以救贖他人。願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有關主人公的傳奇故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願每個人都能秉承自己的信仰,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0

《肖申克的救贖》是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書中主要講的就是一個銀行經理被誤判為無期徒刑,後來靠一個小石錘鑿通了500碼的一個洞,通過一個下水道才爬出這個罪惡的沙堡監獄,重新獲得自由,由於他在沙堡監獄裏給貪官污吏收黑錢,有證據,於是他將沙堡監獄的貪官全部告了。

在這裏面有一個非常變態的事件,由於沙堡監獄裏面沒有女性,所以專門有三個人組合在一起做那種變態的事情,老師説他們是因為要發泄,當主角也慘遭毒手時,他奮力抵抗,但還是有贏有輸,在最後一次時,他們三個將主角——安迪,抓到一個房間裏,拿出真刀來逼迫安迪做,安迪寧死不屈,致使他們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把安迪打了一頓,因為安迪是監獄長手下的紅人,監獄長差點沒把他打成殘疾,以後他們再也無法幹老本行了。我發現人要有自己的原則要不屈服於邪惡勢力。

當安迪拜託瑞德帶一把錘子的時候,我也猜到他要挖牆逃出監獄,可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1、他拿的是一把非常小的錘子,起碼要錘幾百年;2、每天都會有人來檢查,抓到就被沒收被打根本不可能逃;3、再説誰會有這麼強的毅力,拿着錘子慢慢鑿這麼長時間。如果是我,我連這個想法都沒有。可他卻成功了,他將瑪麗蓮夢露的海報貼在洞口達到以遮人耳目的效果。在他爬出他打的洞的時候,到了下水管道,他藉助雷聲,將下水管打破,從下水管中爬出去了,重獲了自由。當時的我在想:這麼臭,難道他的鼻子失靈了嗎?這麼臭還要爬這麼長的時間,他是怎麼了,估計是自由給了他不怕困難的力量。後來的他實現了他説過的話。

從這個作品中我能明白到只要有希望不放棄,最後的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1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安迪排除萬難爬出排污管道,脱離監獄重新獲得自由,在那一刻,雨水沖刷的不只是身上的污水,也是真正的內心得到重生的喜悦。一顆嚮往自由的心靈,永不泯滅的希望的昇華。

其中還有幾個片段都印證了自由的美好,救贖二字我想就是由此得來吧

其一:安迪敢於出頭利用自己所學幫獄警逃税成功,他的要求是為他的夥伴們來幾瓶啤酒,喝着冰鎮的啤酒享受着屋頂午後的陽光,這一段內容簡直美極了,讓人一瞬間忘卻了他們是被判終身監禁的牢犯。

其二:通過自身的優勢,混進了圖書館,還是為獄警們做些逃税的事,同時由於他的堅持實現了擴建圖書館,有一段是安迪播放音樂的內容,獄友們聽到音樂臉上的驚喜安迪臉上的安詳,彷彿是在自家小院欣賞一般。

其三:安迪他收了一個獄友學生認字,從最簡單的字母教起,並最終通過考試,這些都是最好的救贖。

監刑期滿,老布和瑞德出獄後的兩種人生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布就像裏面中所説的 體制化 一開始我是不懂,看着看着就是説被規範化,上個廁所就要報告,不報告他難受甚至不習慣,這樣的人生沒有了自我,就像機器一樣,沒有目標漫無目的,最終他選擇了不歸路來釋放自己的靈魂。 瑞德被釋放一開始也是如此,但是安迪給了他很好的生活目標“希望” 安迪在給瑞德的信中寫到:“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消失!”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2

肖申克監獄的牢籠讓人窒息,剝奪的同時也孕育着生命,一邊滋生絕望,一邊播下希望。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大男人正在街上走着,轉眼去到了監獄,他卻是被冤枉的,被誤以為是兇手而判了刑。他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剛來到肖申克監獄,就一股惡臭味傳來,周圍人的目光像是要把他吃了似的,他卻沒有膽怯,暗自在心裏下了決心——改變他們,並且逃出去。

中午吃飯他不同流合污,這倒引起了“惡霸”們的注意,故意找他麻煩,“不都是殺人犯嗎?裝什麼老實人。”本以為他會反駁,可卻默不作聲,這使那羣“惡霸”感到無聊,自行離開了。

沉默一個月後的他,為了要一把小石錘和“惡霸”有了第1次交流,在短暫的談話中,他們似乎感到他並不屬於這。後來他成功融入“肖申克”中,生活迎來了轉機,他有時會教別人讀書寫字,給死氣沉沉的肖申克帶來了生機。

終於,監獄外傳來了消息,説找到了一個證人,可以查明案件的真相,這消息一傳到他耳朵裏,激動的幾天沒閤眼,旁邊的人不捨高興的看着他。坐上警車,望着窗外,像是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充滿驚喜的眼睛左顧右盼,可到半路就被告知那人死了回去吧,希望再次破滅……

故事的結尾,他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正義沒有缺席,那些“惡霸”們也重獲新生。

喊冤入獄的他心態千變萬化,似乎並不相信這天降的厄運到了自己,身上,可又沒有就此放棄,因為他知道希望的燈一旦熄滅,生活剎那間就變成了一片黑暗。

讀完這本書,不禁感慨他的意志,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創傷,卻依然能夠站起來,如果人人都像他這樣,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失敗者了,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身上就散着自由的光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那隻鳥。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3

安迪作為一個本該不屬於監獄的人,沒有一天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既然不能獲得身體的自由,那麼先爭取精神上的自由吧,安迪通過連續6年每週寫兩封信説服了政府出資興建監獄圖書館,獄友們精神上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

精神上的自由,那骯髒的、鏽跡斑斑的枷鎖怎麼能碰得到呢?

光陰荏苒,浮華易逝,歲月在彈指間悄悄流走了。回首如夢的童年,瞻望以後的人生,恍如隔世。我們這一生,難道就不是一個監獄嗎?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這世上不過是一個大一點、功能更加齊全的監獄,而我們不過是自由一點的囚犯,僅此而已。我們從呱呱墜地那天起,學會走路,學會説話,然後該上學了,父母就把我們送上學,該考大學了,父母就不惜一切把我們送上大學,畢業了周圍的人又告訴我們應該找份工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周圍其他人又告訴我們應該結婚了,應該生孩子了,然後我們把我們的孩子扔進我們過去的軌道。我們就活在這個“應該”世界裏,一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社會決定的,都是體制化的。

有些人看上去活得很成功,但當他們被問及“你童年的夢想實現了嗎?”“你小時候最希望長大之後幹什麼”,他們無言以對。他們的成功,似乎僅僅侷限於他人眼裏的成功,或是社會、體制眼裏的成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4

希望是什麼?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作品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裏的囚徒來説,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15

我在很早之前就看過《肖申克的救贖》,記得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你太年輕的時候,就讀了它或者看了它,以為是“讀過了”或“看過了”其實是“錯過了”太年輕的時候,有些東西是看不出或者讀不出味道的,當你到了需要它的年紀的時候,卻沒能再次跟它相逢,這是一件遺憾的事,當年看了就覺得情節安排的有新意,有意思但對裏面的深意一點沒有感覺,直到再此看它,才覺得當時忽略了好多的感受,今天想要來分享一下。

故事圍繞的一起謀殺案展開,精彩的地方也正在此處,一個無辜的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可以説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鋃鐺入獄,從而在高牆鐵窗下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安迪這個年輕的銀行家,冷靜的看着這一切,在本不該自己存在的世界和時間中生存,可雖然在錯誤的時間裏,但他卻是對的人,所以他會為修理屋頂的獄友申請啤酒,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從來麼有過的,他會為獄友申請擴大圖書管而積極寫信,他會問死去胖子的名字,雖然別人覺得無所謂了,他會將門鎖上給所有獄友放莫扎特,即便會關禁閉,可這一切都是一個對的人該去做的,雖然力量微不足道,可依舊給灰色的監獄帶來了一絲絲色彩,當然他也在贖罪,他説他也有罪,雖然搶不是他打的,但是他不善於表達的性格將自己的妻子逼走了,所以他在錯誤的時間裏在救贖自己的錯誤。

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真的就是剝奪他的自由麼?我覺得最大的懲罰恰恰是剝奪你一切自由後,讓你適應和習慣這個所設計的環境,從而不再有希望,布魯斯死後,瑞德説過這樣一段話,你剛來的時候你很痛恨這些高牆,但慢慢的你就適應了這裏,再後來你開始依賴它,離不開它,當你獲得自由後,反而適應不了真正的生活從而選擇自殺,也許這才是監獄存在對人最大的懲罰,讓你在體制化下生存,從而改變你,瑞德幫助典獄長洗錢,他利用社會系統的漏洞杜撰出一個人,他曾跟瑞德説過他在外面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就像一個旗杆,變成騙子之後才來到監獄,這裏竟然會改變了自己,很諷刺的對話,體制化下的所有人是否還有出路?

我想作品裏已給出了很明顯的答案,我想那就是希望,希望是一顆種子,讓人可以忍受一切煎熬,甚至戰勝死亡,當瑞德在想回歸到體制化下的時候它則是瑞德腦子裏唯一放不下的東西,它慢慢的被植入慢慢的在發芽,讓瑞德真正體會到自由人的感覺,可以為了希望去追尋,哪怕跋山涉水,但依舊充滿喜悦,體制化對有希望的人來説沒那麼可怕,可怕是你的內心失去的希望,有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哀莫大於心死,心不死,一切就都還沒有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3yz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