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由育樹想到的 讀後感

由育樹想到的 讀後感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由育樹想到的 讀後感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

今天我學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使我感觸很深。

花大家都見過。現在有很多人把養花當作自己的工作,來搞養殖。他們每天給花朵澆水、施肥,精心的培育這些温室裏的花。這些花朵不僅品種繁多,而且顏色鮮豔。爭先恐後的在大棚裏綻放。可是別看它們各個十分美麗,其實都很脆弱。因為温室裏的花每天都有充足的水源,温和的陽光,以及管理員悉心的照料。它們沒有經歷過乾旱以及暴風雨的洗禮,沒有拼命地在土壤裏尋找水源。所以就會像課文裏説的一樣“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暴風雨,也會一吹就倒。”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確定因素,有時會讓你措手不及。所以我們應該在這些不確定中鍛鍊自己,磨練自己。使自己就像經歷過暴風雨後的花朵,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並使自己適應在社會中生存,正視困難,迎接挑戰。

不要依靠別人,依靠自己才是可行的。不要嚮往一帆風順的生活,那樣你會經不起磨礪。自己去努力,難免會受傷。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可以把微薄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功。只要你努力了,盡力了,你一定會有回報。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2

前幾天,我學了一篇借種樹喻人、藴含了深刻道理的課文,名字叫《桃花心木》。

以前,我只明白桃花心木是一種長得很直、很高的樹,總以為每一天要定時定量地澆水,它才會長成百年的大樹。可是,讀了課文以後,才明白我錯了,因為種樹不能像種菜或種稻子那樣精心的澆灌,然後經過幾星期就能夠收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要經歷風霜雨雪,所以,樹要自我學會生存:要學會自我在土裏找水源,人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爺下雨,老天爺下雨是算不準的,小樹苗就必須在這種不確定中學會生存,如果它無法在土裏找到水源,拼命紮根,樹苗很自然就枯萎了。可是,只要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樹苗,就能夠長大、長高,乃至長成百年的大樹。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歷過挫折、磨難,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因為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會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就像華羅庚一樣,他小時候,家裏很窮,常常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成為我國偉大的數學家。

我們不能做温室裏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經歷種種困難和挫折,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3

今天,我學習了課文《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借樹喻人的課文。

剛剛預習時,文中的“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的水量也不一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種樹就要給予樹呵護,當然也少不了充足的水量,種樹人為何既不定期澆水,澆的水量也不一定,這不是不愛惜樹苗嗎?

我帶着好奇心繼續往下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種樹人奇怪的種樹方法,作者同樣也產生了迷惑:不定期澆水竟是種樹人的良苦用心:種樹人用模仿老天爺下雨的方式給小樹苗澆水,為小樹苗創設了一種自然環境來“教給”它們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的本領。如果每天定時定量給樹苗澆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理,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枯萎,但遇到了大風大雨就會倒下一片,一旦種樹人停止澆水,樹苗也會難以存活。

樹是這樣,人何曾不是呢?生活中一些不可預料的坎坷、曲折和磨難,不就是桃花心木不確定的水源嗎?只有經得起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長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温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檐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嘗試着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替爸媽分擔家務、一人獨自在家時學會照顧自己、參與社會活動……鍛鍊自己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健康、快樂地成長,因為只有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才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4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所講了:一個種樹人種桃花心木。他沒有按規律地給樹苗澆水,作者就不明白,便去問種樹人。種樹人説他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他每天澆水,樹苗遇到狂風暴雨就會被吹倒。

我和作者一樣,也不明白為什麼種樹人不按規律地澆水。但從這段話中,我明白了種樹人的目的是讓樹苗適應大自然,讓那些可以獨立自主、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大樹。讓那些依賴別人澆水,不努力取水源的樹苗,就好讓它枯萎。這段花説明了:我們要學習獨立自主,不要常常依賴父母。萬一父母走了或是不照顧你,那不就是不用生活嗎?

從上面那段話中,我也想到媽媽如何鍛鍊我,對我的嚴格要求。每天晚上,我一回來就有着香噴噴的飯菜吃。當吃完飯,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要我洗碗。每個週末,中午飯總是我來煮飯的,因為我家裏的人艘很喜歡我煎的荷苞蛋,而我又很喜歡煮菜。每個週末,我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的,媽媽一看見機遇會怎罵我,説我週末用空都不收拾房間。如果我在家裏覺得悶,媽媽肯定會説:“悶就幫家裏掃地、拖地、抹桌子這些或都應該你做的吧!”我也在迫不無賴的情況下做了。同學們,你們是不是覺得我媽媽很嚴格要求我呢!但也無辦法,誰叫她想我自己獨立,還依賴別人嘛!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5

學完《桃花心木》這一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是啊,樹和人是一樣的只有在不確定中生存下來的人,他往往都會有一顆自主的心。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一個人帶我,她還要上。有一天,媽媽到了八點還沒回來。我的肚子已經直叫喚。“咚”的一聲。媽媽回來了。她頭上滿頭的大汗。見到了我,她急忙不好意思地説:“君君,對不起。今天臨時有點事。回家晚了。你的肚子餓不餓?我馬上給你做飯!”説完,她便連衣服也沒脱就下了廚房。我的心像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怪疼的,。我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飯學會。不説我會餓肚子,連媽媽也會跟着一起餓。

不知被菜刀割破手皮多少次;也不知被油濺到手上多少次,在這種生活下。我學會了做飯,也學會自己幹一些小事。

不只是我,別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們要做一個會獨立的人;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人;要做一個不能依賴他人的人;要做一個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得人吧!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6

日曆翻了一頁又一頁,掛曆換了一幅又一幅,小時候的願望已經近在咫尺,我們已漸漸長大,可是,我們雖然年齡長大了,心長大了嗎?我們是否有了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呢?我不禁這樣問自己。

從小到大,我幾乎是在父母的襁褓中長大的。小時候,我不明白,我為什麼不能做這樣那樣的事,彷彿我不擁有勞動權,當時我真的有一些懵懂。

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不知是獨立了還是什麼原因,自己搬入了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小天地,一個人躺在牀上,竟有一些長大成人的感覺。我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異樣的感覺?可是總也尋覓不到答案。飯桌上,搶先為父母擺好碗筷;天黑時,自己鋪好牀;洗漱時,幫父母倒好洗腳水……每每鑽進一個人的被窩,總會想起《桃花心木》,竟也有了一些眉目。去問爸爸媽媽:“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獨立’呢?”“是啊,”爸爸媽媽欣慰的笑了,“我們的女兒真是長大了!”

桃花心木不會枯萎了,我也如同桃花心木一樣,逐步長出了自己的線條,即使遇到風吹雨打,也不會害怕了……

我想,我讀懂了桃花心木,也讀懂了自己!!!

……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7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種樹人每天不按規律的給新種的的桃花心木澆水,和種樹人告訴我他這樣做的原因,以及“我”從中得到的感悟。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使我想到:我們現在有些青年人,也想成長,也想為祖國做出大的貢獻,然而當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便知難而退,認為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便去尋找別的道路。就這樣,他們朝三暮四,讓青春的年華付之東流,只落得一事無成。

有些人小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終日惶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呢?任何人的生活道路都不是平坦的,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江姐能夠在敵人的屠刀下從容自若,而浦志高卻可恥地走上了與人民為敵的道路;同樣是身殘,張海迪能夠在逆境中奮起,而有些人卻沉淪了,銷聲匿跡。是什麼原因首長這些大相徑庭的結局呢?關鍵在於有沒有信念,一個崇高的為祖國人民的信念。有了它,焦裕祿就能與肝癌作鬥爭;有了它,中國女排就能五連冠……須知;一些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都是能克服的,不要為一時的困難和挫折嚇倒。正確掌握人生的航向,勝利的彼岸就會向你招手。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8

走進這篇文章,一棵棵參天大樹浮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林清玄的著名散文《桃花心木》,文中的種樹人給了我們一個做人道理,只有經過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是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文章在寫樹,但是文章中心卻不是樹,而是一個做人道理,這篇散文給了我們一個道理,這就是這篇散文的不同之處,這篇文章要我們學會獨立自主,在一些突如其來的坎坷和磨難面前依舊能戰勝,才會從一個平凡的人變成有所成就的人,狐狸母親為了讓小狐狸獨立把它趕出巢穴才會讓小狐狸在磨練中逐漸的成長起來,才會激發動物本身特有的本能。其實人也一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也正是經歷了,我們才逐漸的成熟,才能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立足。也正是有了母親的愛,我們才學會了堅強,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如何做人。當然,在眾多的母親當中,也有的母親對孩子過於溺愛,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説的嘛”慣子如殺子“也就是説,母親能夠獨立生存的時候,就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只有經歷了風雨,才得以見到彩虹啊!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們不得不認同這篇文章的一切是那麼優美,這篇文章給人的啟示太多了,這些啟示還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當讀到這裏時,我眼前浮現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瞭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生活的大海並非永遠風平浪靜,人生的旅途也決非平原縱馬,永遠順風,人生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温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檐下的小鳥飛不上藍天,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以前,我就像温室裏的花一樣經不起風雨,一遇到困難就依靠爸爸媽媽,讀完課文,掩卷沉思: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但今天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因此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對我們來説是多麼重要!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0

我之前一直對強者與弱者的區別感到不解,直到我讀了一篇課文,它是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

這篇課文喻物喻人,通過講述種樹的人如何讓桃花心木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來代指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生活在不確定中的人才會比較經得起考驗。

可是,只要生活在不確定中,就一定能不怕考驗嗎?不,並不是。面對同一件事,對待事物的心態不同,這件事能帶給你的影響也不同。舉個例子,同樣是在沙漠中,同樣是身心疲憊口乾舌燥,同樣只剩下半瓶水了。悲觀的人會傷心的想到:唉,只有半瓶水了,我要死在這裏了;而樂觀的人卻會興奮的想到:太好了,還有半瓶水,這下能走出沙漠了。

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不同的情緒就會讓你做出不同的反應。我還隱約記得一句名言: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被石頭絆倒了就永遠倒了,再不會起來;另一種人被絆倒了就立刻站起來,把石頭拿在手中,他堅信,自己一定能用石頭把道路鋪平。於是,這兩種人就有了名字,前一個叫“弱者”,後一個叫“強者”。這兩塊石頭也有了名字,前一塊叫“絆腳石”,後一塊叫“墊腳石”。

兩個不同的心態,造就兩種不同的人,這兩種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樂觀的人不管摔了多大的跤都不放棄,化敵為友。而悲歡的人稍稍絆了一下就不願前進、自甘失敗。所以,遇事想一想,説不定換個角度就看開了呢?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1

人要學會獨立自主,才能在社會上光光榮榮地生存下去;人不要因父母的嬌慣而成一個懶惰的人;人不要受父母的一切寵愛,而成為一個依賴別人的人。如果成了這種人,那他在這社會上活得並不是那麼的精彩。學會自主的人,她永遠不會被困難打敗,永遠是勝利之者;學會依賴的人,那她永遠接受不了困難與挫折,是一個永遠的弱者!

有一篇我們學過的課文叫《桃花心木》,它主要講的是: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不按時澆水,來得都很奇怪。種樹人這麼做事因為他想要桃花心木自己在土裏找水源,不要養成依賴的心,最終,桃花心木已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心,能經受風雨吹打,茁壯生長,不會再枯萎了。這個道理讓作者深受感悟。在我們生活中也應學會獨立,學會堅強!

我在老家,什麼都不會,連炒菜也不會。一天,爺爺奶奶他們去吃飯了,我一個人放學了在家裏等待着爺爺奶奶回來,我餓得本想自己炒來吃的,可是我就是不會,從11:30熬到了下午7:30,我實在餓得無法忍受了,就昏倒在了家裏,爺爺奶奶回來了,連忙把我送進了醫院,把爺爺奶奶嚇了一大跳,過了一個多小時,我才從昏迷中醒過來,醫生説:沒什麼大礙的。我才放下心來。

發生了這件事後,我才領會到了:不要養成依賴的心,要學會獨立自主,要不然會被困難與挫折打敗,會永遠成為弱者,成為失敗者!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2

在“三八”婦女節這一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看到一個人栽種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澆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問那個種樹人,才知道如果有規律地澆水,樹會慢慢地長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會很強壯。

讀完這篇文章,帶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一段話“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想不到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因為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雨情感的感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對12年幾乎沒有什麼困難,甚至壓力也很少。可是,有點兒芝麻大的小事兒,我就會有很大的壓力,也會有壓抑感。所以,我總是生活在焦慮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看完這篇文章,我才發現: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遇事應該分清大和小,沒必要把一切全部弄得完美無暇。

通過和媽媽交流,我發現其實媽媽對我的教育也和種樹人相仿。她對我對批評就是對我對關心和愛,無非是希望我能做一個好孩子。我為何不化被動為主動,力爭上游,多讓媽媽省省心呢?於是,我決定努力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開始準備衝刺啦!

今天正好是三八節,我想,這就是我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吧。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3

今天,我們又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桃花心木>。作者在親眼目睹桃花心木經歷過風雨長大後,明白了種樹人的心意,突然悟出了?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存?的人生哲理

種樹人説的一番話讓我非常感動,的確是這樣的,只有能夠自己去努力紮根的樹才會很好的活下去,人難道不一樣嗎?別人是不能依賴的,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現實的!

現實中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幹什麼事都依賴別人,依賴父母,比如寫作業時,遇到了不會的題,不能不思考就去問老師,問父母,只有認真思考,堅信自己才能成功!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挫折,會遇到坎坷。我們不能知難而退,要勇敢的去接受風雨的考驗,去迎接困難的挑戰,不要依靠別人,依靠自己才是可行的。不要嚮往一帆風順的生活,那樣你會經不起風雨。自己去努力,難免會受傷。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可以把微薄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棟樑。只要你努力了,盡力了,你一定會有回報。

所以,我們不管幹什麼事都要認真思考,不能知難而退!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4

當我再一次讀完《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想了很多。種樹人的一番話,不僅僅使作者感動,也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作者説得是對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生活就如一個萬花筒,豐富多彩,有成功,更有失敗;有勝利,更有挫折。它能讓人們嘗試喜悦和痛苦。

其實,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就像一條路,有彎有直,有高有低,還會有坑坑窪窪的地方,每個人偶爾也會摔一跤,可是這一跤是你走完這條路的“必需品”,我們僅有再爬起來,振作起來,努力走完這條路。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

在五年級時,我有過很多次失敗,考試沒有一次不出錯。學習粗心,不踏實的毛病使我在考試中頻頻失利,苦惱常常纏繞着我,一次次思考之後,我忽然醒悟道,我應當做個善敗者。進入六年級,我命令自我必須要細心,有問題就問。忘了以前的成績,記住以前的毛病,此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每位同學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僅有努力再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同學們,要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就必須要學會迎難而上,做生活的主人。

由育樹想到的_讀後感15

在這似乎平凡的生活中,處處隱藏着考驗,這些考驗,有大也有小,不過,一樣的是,它們都要被我們打敗,而不是我們被它們打敗。可能你的一個小小的遲疑,一個想放棄的念頭,都會成為你被考驗打敗的原因,不要放棄,考驗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你自己,是你自己那膽小懦弱的心,一旦你被打敗,可能會喪失一切!其實,不只是人有考驗,樹也有考驗“桃花心木”便是其中的一種。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有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很奇怪,總是不定時地給桃花心木苗澆水,有時隔三天,有時隔十幾天,而且澆水的量也不一樣,有些桃花心木苗都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是會帶新的樹苗來補種。這是文章的作者對種樹人產生了許多疑惑,卻一一排除掉了,我懷着和作者同樣的疑惑繼續讀着文章,種樹人的話告訴了我答案:原來,種樹人是為了桃花心木長大以後能夠自主生活,他的做法也是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時間,為了鍛鍊桃花心木自己尋找水分,不依賴人類給予的點點滴滴。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分:一個人只有依靠自己,什麼事情都靠自己,才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有獨立自主的心,會讓自己得到一筆偉大的財富。無論是人還是樹,都要經歷考驗,才能獲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lzzx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