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1

法國動盪時期,索漠城老吝嗇鬼葛朗台運用各種手段積累財富,他利用女兒做魚餌,勾引追求者為他辦事。當女兒將成堆金幣給了夏爾時逼死賢淑的妻子,還與家人決裂。而善良的女兒歐也妮,等來的卻是發了小財回來的負心漢。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情悲劇!總令我疑惑的是,書名為《歐也妮·葛朗台》,但作者竭盡全力想刻畫的,既不是悲劇中的負心漢,也不是痴情女,而是悲劇製造者老葛朗台。

有時候會想,葛朗台的形象就像夏洛克、阿巴公,成為吝嗇鬼的典型形象,但巴爾扎克着重刻畫出來的是吝嗇鬼的狡黠。從老葛朗台的金典語錄中“這個年輕人真是沒出息,把死人看的比錢還重。”“把一切都照管好,到那邊來向我交賬。”這是老葛朗台的遺言,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心裏放不下的不是家人,而是錢。但老葛朗台又不像夏洛克和阿巴公。夏洛克的特點是狠毒,阿巴公的特點是守財,而老葛朗台不僅守財還看中發財,阿巴公所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吝嗇鬼的迂腐。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2

《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是由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説之父”的巴爾扎克寫的。他還寫過許多偉大的作品,比如家喻户曉的《人間喜劇》,《三十歲的女人》,《夏倍上校>……為我們展示了法國曆被金錢利益驅使的時代,向我們揭露了人心在金錢的誘惑下變的如何的黑暗。

葛朗台是個聰明的人,他懂得在別人看不透的地方猛得“下手”,別人還未領悟過來時,他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他也懂得忍耐,他可以在別人日進斗金的時候默不作聲,因為他懂得什麼叫忍耐和時機,他是一個酒桶商,待別的勁敵忍不住高價賣出商物時,他確在觀察時機,等待酒桶價格的另一次高升,果不其然,他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但是,就算他有再好的商業頭腦也彌補不了一個致命的缺點:貪財!

如果用一個詞來解釋吝嗇,我保證脱口而出,葛朗台。請你設想一下,一個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人,每天都只讓家人使用一點食物,而且還是他自己“嚴格”分配的食物,房子是那種早已爬滿植物的舊樓房,樓梯也已有了破損,並且搖搖欲墜,傢俱更是“千瘡百孔”,連每件衣服都得家裏人自己動手織出來。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葛朗台總是躲在他的密室裏,一遍又一遍的撫摸他的金子。

是的,那個貪婪的時代造就了葛朗台那樣的人,希望我們的時代塑造出的都是品質美好的人類!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3

《歐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説,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温柔隱忍,對於自己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裏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那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愛情,敢於把金幣給自己愛的人、不怕因此同自己一直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但隨着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單純地因為喜歡這個女子而喜歡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更為客觀地來評價書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這個形象。

葛朗台這個人物形象很特別。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葛朗台卻不止如此,他對自己的家人吝嗇不説,對自己,也是吝嗇得很。葛朗台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但他們一家人卻過着近似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裏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4

今年假期,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台》,“書中的葛朗台非常吝嗇”媽媽這麼告訴我。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有多麼吝嗇?

《歐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台精於算計,趁着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為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户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裏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説:“我看見他們心裏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為幸福的表情。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裏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當然歐也妮很孝順)。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歐也妮是葛朗台的女兒,美麗温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台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面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着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鉅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温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説,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着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台有感五篇5

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己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台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後,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台不是沒有傷心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但是,當妻子死後,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裏,金錢最終戰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台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台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説是一無所獲。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8jr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