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愛的教育1400字讀後感

愛的教育1400字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愛的教育1400字讀後感

孩子:“媽媽,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想問你個問題?”

媽媽:“好的,孩子!什麼問題啊?你問吧!”

孩子:“媽媽,你愛我嗎?”

媽媽:“當然了!”

孩子:“可是我怎麼覺得你不愛我呢!有時候對我很兇。你對我都是批評,讓我覺得你從來都沒有愛過我。”

在孩子的質問中,我拿起了孩子的這本書,細細品讀起來,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愛的教育》,這高尚、純潔、美好的典範讀本,不禁深深慚愧了——我居然到今天才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從前,我只認為這書挺好給孩子買了讓他自己看吧,我一直把它視作兒童讀物而不屑一讀。今天我才知道,這本書帶給大人的情感激盪與精神享受遠甚於孩子。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愛的教育》,這高尚、純潔、美好的典範讀本,不禁深深慚愧了——我居然到今天才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從前,我只認為這書挺好給孩子買了讓他自己看吧,我一直把它視作兒童讀物而不屑一讀。今天我才知道,這本書帶給大人的情感激盪與精神享受遠甚於孩子。

這一羣可愛的孩子,我被他們童真的思想和金子般閃光的愛心深深感動。感動之餘,我一直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愛?什麼是教育?這兩個人類進步的重要的推動力,從古到今,在當今社會,又有怎樣的理解和實踐?我們真的懂愛嗎?我們真的瞭解教育意味着什麼嗎?也許,這本書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極的理想的答案,感謝亞米契斯,他用一個小學生的稚嫩情懷,建起了曾鼓舞許多代人的精神豐碑。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使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這其中的一個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打傷了,那位朋友在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去向老人道歉。並把自己最心愛的郵票冊送給了他。過了幾天老人的病好了後,他不僅親自去學校看砸傷自己的人,還把郵冊還給了他。讀到這裏讓我想到孩子也有過勇敢承認錯誤的勇氣,可是我當時還是批評了他,只看到了他的錯誤的一面,沒有看到他可愛的一面。讓我深深感到在教育方面我還要跟孩子一起成長。我沒有給予他一個母親的真愛。只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沒有走近孩子的身邊,蹲下身去,平視着他,來聽一聽孩子的心聲。書中的每月故事都是對孩子的“精神講話”,其中的一個故事:少年敍利亞為了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堅持每晚抄寫書稿,以至於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學習也越來越差,父母的誤解讓他很難受,可是還是堅持着,最後一次抄寫書稿時被父親發現了事情的原委。父親很懊悔。故事中的孩子孝順父母的美好心靈也讓我想到自己由於工作、家庭的忙碌忽視了對父母的關懷關愛!再忙也要多點時間陪陪父母,小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現在父母老了應該是我們為他們遮風擋雨!我們也要像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敍利亞的堅強毅力是我們工作學習的榜樣!我也希望孩子從這些故事中受到啟發,願美的啟迪,健康的思想植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願所有美好的東西永駐他們的心間……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

只有愛,才會使我們與他人相處融洽;有了愛,生活才能每天都過得快樂、幸福、有滿足感!有了愛,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會變得更美好!

讀了《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説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説,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説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説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最近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的心久久被感動包圍着。

《愛的教育》是一本淨化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是那平實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愛,多麼温馨的字眼,在一生當中要經歷無數的愛:朋友之愛,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子女之愛等等。當然,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這愛的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教育的全部奧祕就在於何熱愛兒童。”蘇聯教育家馬卡連軻曾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孔子有“仁愛”思想;墨子有“兼愛”思想;陶行知有“愛滿天下”的思想,他們都是偉大的教育家。教育中的愛是什麼?

托爾斯泰認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師愛是師德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正像教科文總幹事馬約翰先生説的:“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身為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地,讓教師永遠是愛的播撒者。那麼,平凡的師愛就會產生非凡的力量。我開始對此感受並不深切,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説: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心能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能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愛心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是的,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敬愛的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常會令人終身難忘。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實驗的效應我想就是愛的結果。愛是神聖的,師愛偉大!愛像空氣,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生命的始終都貫穿着愛。?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次永遠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經歷着許許多多或快樂,或憂傷,或感動,或幸福的風景。它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絢麗多彩。教育中有愛,才會真正讓孩子,讓教師擁有更加豐盛的心靈。

愛國主義讀後感作文:《愛的教育》讀後感_600字

愛國主義讀後感作文:《愛的教育》讀後感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後,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並且還瞞着校長——做了一羣“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説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着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於“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温暖別人的同時,也温暖了自己。一個人心裏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並有真情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願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有一些好書曾讓我感動,有一些片段曾讓我銘記,有一些深刻曾讓我思索。《愛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麼説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從別的歲月裏飄進我生命中的雲朵,不再落下雨滴,也不再颳起風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愛的色彩,揮灑於我蔚藍的天空。四季的風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真的抒情詩、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我感激上帝,謝謝他將我變成人類,這樣我才有機會,體驗愛的生活。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_1400字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經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説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説,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説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説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標籤: 讀後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pn4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