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1

單位又一次給我們每位職工購買了有關“團隊”概念的書籍——《打造高績效團隊》。作者是蜚聲國內外的華人實戰型培訓專家餘世維博士。拿到書籍的那天,翻看扉頁的時候,對其中這樣一些話深有感觸,如何去打造一個團隊?怎樣處理團隊中的衝突?又該如何溝通進行團隊溝通與激勵?設想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擁有凝聚力的合作團隊,工作起來是何等的舒心和暢快!利用工作之餘,斷斷續續看完此書,直覺受益匪淺。

在我看來,優秀的團隊精神,簡單來説就是要有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作為優秀團隊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加強責任意識,為團隊奉獻自己應有的聰明才智。

餘博士講座的主題是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聯繫我們單位的實際,我們的單位就像一艘大船,已經有了明確的航向,也有了優秀的船長,目前最關鍵的就是在這船上的每一個人都要樹立團隊意識,把我們的執法隊伍打造成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只有這樣,我們單位這艘大船才會更快更好地前行。那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我們要具備哪些具體的品質或意識呢?通過餘博士的講座,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下:

一、奉獻精神。你為別人貢獻什麼,你最終將會收穫什麼;當你融入一個團隊,你不僅是在為團隊貢獻自己,也是為自己搭建生命的舞台。説到這裏,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主人,説要退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主人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説可以,但那時他的心已經不在工作上,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主人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説,“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所以我想説:“不要總是以為自己的付出是在為別人添磚加瓦。同時,我覺得,主人不僅給了老木匠一套房子,更給了他受用終身的人生哲理。”其實,假如一個人僅僅是一滴水的話,如果他不想在人間蒸發,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融入大海,那個大海的名字就是:“團隊”。

二、成就團隊。同樣有一個故事會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故事説的是一個名叫鮑爾的中學校長,為了培養國家最優秀的`人才,他放棄了自己最熱愛的樂隊指揮工作,當了一名教師。他一生幫助無數的學生取得了成功,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很失敗。他成就了別人,卻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有一次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這種想法。有一次,當地的州長請他參加一個隆重的活動,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活動,州長也沒有提前告訴他將是什麼樣的盛況,可當他到達活動現場後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驚奇,發現州長在親自主持那個會議,只聽到州長站在發言台上講到:“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聚會,這個聚會的主角是鮑爾,他是一所中學的校長,他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學子,為這個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都非常尊敬他,接下來,讓我們用最崇敬的心情,最響亮的掌聲,歡迎他上台與我們分享。”鮑爾的感動和喜悦不難想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最好之道。人生要走很多的路,我們需要一座又一座的橋,我們不僅僅是要感恩地走過,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修建、維護這些橋,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行得更久。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2

《打造高績效團隊》是一本對個人職業生涯有深刻的剖析和指導意義的書籍,書中着重闡述了三層意思,第一層關於團隊,第二層是關於高績效團隊,第三層是如何打造了高績效團隊,讀完此書,我感悟頗深。

一、關於團隊。團隊區別於一般的羣體,是某一工作區域內為實現共同的工作目標而相互協作、獨立工作的團體。團隊各成員需要有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奉獻精神,也就是所謂的團隊精神,作為團隊的一員應不遺餘力的為團隊的正常運轉,高效運行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從優秀的團隊中汲取營養,不斷成長進步。

二、關於高績效團隊。首先,我認為高績效團隊的一個首要特點是擁有一個清晰的共同目標。一個共同的目標是團隊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引導每一位成員往相同方向前進。同時,團隊目標必須是每一位成員都能清楚的理解而達成共識的否則就非常不利於協調團隊行動。其次,高績效團隊非常重視每一位隊員之間的互補性。在羣體成員的組合上,同樣數量與素質的一羣人,由於排列組合不同,所產生的效應會有所不同。如果能利用好隊員之間的性格、技能互補,就能發揮協同效應。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3

《打造高績效團隊》的作者是蜚聲國內外的華人實戰型培訓專家餘世維博士。拿到書籍的那天,翻看扉頁的時候,對其中這樣一些話深有感觸,如何去打造一個團隊?怎樣處理團隊中的衝突?又該如何溝通進行團隊溝通與激勵?

設想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擁有凝聚力的合作團隊,工作起來是何等的舒心和暢快!利用工作之餘,斷斷續續看完此書,直覺受益匪淺。

從文中得知,在日本,人們普遍認為遇到事情就到主管的房間去請示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這表示自己沒有能力。日本的主管娿看不起這樣的員工。而在我國,情況就不一樣了,下屬們太喜歡敲門了,事無鉅細地請示。做主管的喜歡人家請示,表示自己有權力,而下屬們也逐漸形成了依賴心理,不斷地請示。因此打造高績效的團隊第一切忌不要讓下屬隨便敲你的門,不要讓他們帶着問題來敲門,一個讓他們先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如果他自己先思考了,並且真的沒有解決辦法,這時候他才能敲門進來。

讀到這裏我想,作為高績效團隊的領導一定要有這樣的指導思想:

1、強力要求下屬與下屬之間先自行解決問題,不要動輒請示。不要下屬敲你的門。

2、再要他們在你的面前協調討論,你注意他們不夠團結的地方。

3、對各個部門之間配合不力、支援不積極的事例應該議處。開大會處理,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

4、積壓公文的弊病非得解決不可。

高績效團隊的運作流程如下:

1、總負責人應公開宣示各部門負責人的權力並鼎力支持。要求相關部門給其開綠燈。

2、各部門負責人應主動鏈接各相關部門,緊盯他們承諾的事,並指出最後期限。

3、各部門負責人要快速回報過程中的重要事故、重要變動、重要瓶頸。

4、各部門負責人應將全盤意見做成一覽表,並指出其中相剋的地方,且提出最妥善的對應之道。

5、比爾蓋茨的時間觀念:能站着講的事情就不要坐着講;能在辦公桌旁邊處理的事情就不要進會議室;能用便條紙代替的就不要再簽署文件。

我的所得:

團隊不同於羣體。羣體可能只是一羣烏合之眾,並不具備高度的戰鬥能力,而團隊則要滿足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3個條件才成。英國諺語説得好,“一個人做生意,兩個人開銀行,三個人搞殖民地”,這就是團隊的效果。在團隊建設中,要注意團隊中不同部門的水平溝通,組建變動型的團隊,切忌形成停頓型組織,儘量避免一切都要靠領導開會協調的習慣。總負責人應該從監督型的領導向參與型、團隊型的領導過渡,邁向自己的工作目標,除了思考、計劃、輔導員工、分配任務、簽署文件以外儘量什麼都不做,這樣可以充分地不斷髮揮員工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使整個團隊更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打造高績效團隊》讀後感4

學習餘世維博士《打造高績效團隊》後,對此感悟頗深,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詮釋,現將有些感想付諸筆端,與同學們分享。

打造高績效團隊,首先要懂得何為“團隊”,“團隊”即每個員工都能自主自發的思考﹑行動,並積極與他人合作。團隊要具備三個條件,即:自主性,思考性,協作性。

一個團隊要做到高績效,首先這個團隊的員工要具備自主性,做到心中有團隊。高績效團隊強調一種主動精神,沒有人要求和脅迫。心中有團隊的人是不分年齡大小,資質深淺的。雷鋒曾説過一句話:“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和團隊融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力量”。團隊裏的每個人要有自動自發的精神,團隊要想方設法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那樣對同一項工作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如果每名員工都能把自己份內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每個人對待工作都追求一個最好的效果,那麼就沒有完成不好的工作,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沒有那麼多隨處可見的浪費與破壞。

團隊的自主性也體現在上下級之間的主動反饋、主動溝通、主動關切。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工作就不會有盲區、疏忽,就不會有溝通不了的問題,更不會有那麼多需要上級主管來出面解決的矛盾。俗話説:三個臭皮匠,抵上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則是無可估量的,主動反饋、互相溝通可以避免延誤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以免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其次做為一個團隊要有思考性。其表現在讓每名員工都用心地去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反思自身及本部門的工作還存在着什麼問題,任何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部門領導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答案,這時就要集思廣益,從中選出大家公認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挖掘、發揮團隊的潛能。

在團隊中,除每個成員要積極主動地工作外,還要善於思考,其表現在讓每名員工都用心地去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反思自身及本部門的工作還存在着什麼問題,要用自己的思維、經驗和知識對感官上的事物進行深層次的考慮,以此來對現有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創新。任何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部門領導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答案,如果只憑領導冥思苦想,其他成員不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判別,那工作完成起來就沒有創新,慢慢地會形成員工的惰性,對工作失去了激情。要集思廣益,從中選出大家公認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挖掘、發揮團隊的潛能。同時團隊成員還要學會勇於面對批評,善於總結經驗,充分汲取領導不滿意的原因,在批評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才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個體的專長,提升管理品質。

最後做為一個團隊要有協作性。只要是工作就沒有孤立性,就必須有內部客户與外部客户,換言之就必須與人交往。要加強互助﹑協作和支持,必須拋棄“自私、自我、自大”的狹隘觀念。一個團隊如果不團結協作,工作高效就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要樹立“大局意識”,由集團公司到屬下的公司項目部,進一步到一個國家都是一個團隊或大或小的縮影,任何一個團隊都應該有自己的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夠激勵員工忘我工作;才能引導團隊從一個台階上升到另一個台階;才能在面對四川大地震時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度難關;才能化災難為温暖,演繹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每個人都離不開團隊,團隊能讓一個班組更和諧,能讓一個部門更温暖,能讓一個企業更強大,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包括你、我、他。一切以大局為重,必要時要犧牲小我的利益來服從大局的利益,共同為業務的發展和穩定貢獻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jnz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