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範文範文(精選10篇)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範文範文(精選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範文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範文範文(精選10篇)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1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沙拉的新作《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有中國父母的愛,但愛得更理性、更智慧。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猶太媽媽沙拉,她的教子經讓我受益匪淺。

沙拉是位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人後裔,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中以建交後,沙拉為了父親的遺願以及對以色列教育觀念的好奇,她帶着三個孩子回到了她的祖國----以色列。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學會堅強,她放棄在上海優越的生活,做了回現代的孟母。中以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她有了更好的直觀比較,也讓她更好地用科學的方法對兒女進行教育,終於將他們培養成才。

本書主要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和沙拉一家艱苦創業的故事。沙拉對孩子特有的母愛,以及她的教育方式,都讓我非常地感動,也很受啟發。普天下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盼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少父母卻不懂得怎麼樣培養孩子。沙拉的可貴之處在於她能準確地把握母愛與溺愛的界限。她知道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什麼,而是教會孩子怎樣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去爭取什麼。她把自己所能夠給的愛全部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感恩父母,回報父母,這是孩子們從小就應該懂得的事情。大多數中國父母,年輕力強時疏於對子女的教育,視其為小皇帝,待年老力衰時老淚縱橫地向別人嘮叨自己的子女如何不孝,後悔自己愛的方式錯了,而沙拉做得實在是明智和聰明。

孩子的教育是因人而異的,是因材施教的,同樣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會大相庭徑,要根據孩子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欣慰地看到兒子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多的改變,比如我要求不管吃什麼東西,都要先給爺爺奶奶,再給爸爸媽媽,然後才是他自己吃。再比如牛牛出生到現在,在零食、穿衣方面的消費要比其他孩子少得多。

我不是不捨得花錢,主要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不攀比的消費觀念。當然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直升機媽媽。看了《特別狠心特別愛》之後,我也在慢慢的檢討自己。有件事讓我覺得,只要我們肯撒手,只要我們狠下心,我們的孩子是能行的,也是很棒的。兩個星期前,我胃不舒服,我對兒子説:牛牛,你現在能去藥店幫媽媽買胃藥嗎?牛牛一愣,傻傻地看着我:媽媽,我行嗎?我不去,還要過馬路...... 這有什麼啊,你是男子漢,你説過你要保護媽媽。

牛牛極不情願地説:好吧!臨走時,我給了他我的醫保卡和密碼,十幾分鍾過後,他開開心心地回來了,興奮地説:人家藥店的阿姨説我很能幹,媽媽我去給你倒水喝藥啊。我豎起大拇指:媽媽愛你!牛牛有點害羞的笑了。我既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家長,真切希望家長不要把所有的教育都寄託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因為孩子的習慣80%都是在家裏形成的,不要因為忙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丟給學校。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再名牌的學校,再負責任的老師也沒法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是基礎,基礎沒有打好,就不會有更好的人生。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去面對世界。正如沙拉所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終身幸福。為了孩子,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愛吧!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2

我自以為是地培養女兒16年,還自我標榜是一位懂教育的好媽媽,十幾年來從未質疑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還好,我是一個善於學習、懂得借鑑的媽媽,我能夠認清:任何一位父母都需要與孩子一同成長!所以,我主動嘗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

幾年前,我有幸聽到博瑞智教育機構張飛亮老師的一節親子教育課。這節課是令我思想開竅的一節課,使我對以往在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從此一改缺乏耐性又強硬、簡單、粗暴的長輩習性。我流着眼淚拿起電話向曾經被我施以暴虐態度的小侄女道歉,為我從前對孩子的高壓態度和行為深深懺悔。從那以後,我試着與孩子們平等溝通,學會蹲下身來,跟孩子們做朋友。

但實話實説,我作為母親、長輩,在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上所能施展的方法還是太簡單、太匱乏了,終究不能擺脱骨子裏固有的包辦式教養,總是不由自主地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主動權,不知不覺地也淪為溺愛孩子大軍中的一員,而自己卻全然不知。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的結果就是,女兒十六歲了,很少自己洗內衣,房間也很少自己主動打掃,書桌一直是雜亂無章的,牀上的被子大多由父母整理;吃飯問題也很少自己決定,洗碗只是偶爾主動承擔一次;理財方面從無計劃,更不記賬;自我節制方面也不盡人意,平板電腦、手機拿起來就不願放下,不能有效管理時間……諸多問題反覆強調不見起色,令我苦惱。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問題所在,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們家長一手造成的,是我們不懂得孩子成長法則而給予孩子"超前滿足"、"超量滿足"、"即時滿足"的結果。而令我頓悟的是猶太母親沙拉所著的一本書——《特別狠心特別愛》。

《特別狠心特別愛》全書272頁25萬字,我用了半個月時間讀完。我邊讀邊劃邊想,對照自己培育孩子的體驗,查找我與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之處與不同所在,越讀越發現自己的不足,越讀越佩服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越讀越覺得眼前豁然開朗,越讀越感到我和女兒很幸運,因為在她還沒有完全長大,在她還處於成長過程中接受生存能力訓練的寶貴時期裏,我們找到了一套可以參考學習且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沙拉結合自身作為母親的成長、轉變經歷,向所有的中國媽媽發出了勸告:不要做孩子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不能做"孩奴"、"直升機父母",不能對孩子施以"未富先嬌、未貴先奢"的教育理念,切忌對孩子"即時滿足"、"超量滿足"、"超前滿足",以防把孩子培養成"草莓族"(外表光鮮,經不得擠壓)、"啃老族".她用大量的例證分析闡釋愛孩子的四大誤區,即: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習慣性滿足各種要求,知愛而不知教,過度撫養(關懷強迫、過度熱心)。而這四大誤區在中國,我們這些父母是條條中招,這是不爭的事實。

沙拉一再強調高爾基説過的一句話: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養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告誡我們只憑父母對孩子的滿腔熱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的理念,掌握愛孩子的藝術與學問,進而向我們推介猶太人的愛子祕籍:特別狠心特別愛!

沙拉用中國的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和以色列的很多家族財富世代相傳做比較,找出財富得以傳承的根本原因是,猶太人更注重傳承的是生存的技能和素質,是一種對自我人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而要做好這樣的一種傳承,沙拉通過在以色列改造自己的三個孩子的經驗、努力和思考,為我們提出了"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三大內涵和對應技巧,一是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二是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三是撤退一步,學會放手。

書中對這三大內涵、三大對應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具有很強的可學可比性,操作性、指導性也都很強。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就產生迫不及待進行實施的想法,也想將這些理念及做法推薦給家人、親人。最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讓愛人和女兒也抓緊來讀一讀這本書;隨後是與環哲書店聯繫預定了五本,準備送給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幫助他們儘快優化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再有,就是趕緊寫下這篇讀書心得,推介給身邊的朋友們,讓更多的人及時發現這本書,以免使更多的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不再迷茫困惑,少走彎路,少留或不留遺憾。

能讀到這本書,是我和女兒的幸運!這要感謝我的蟲友——套格斯妹妹,是她的力薦與贈閲,使我對女兒的培育、對為人父母的感悟再一次豁然開朗,對生命的體驗再一次得以成長和昇華!

感恩生活,讓我與你們相遇,遇到一位好友,遇到一本好書,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3

最近有幸拜讀了一本關於教育的名作——《特別狠心特別愛》,作者是出生在我國上海的猶太人後裔,她育有兩子一女,中以建交後,她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體會磨難,學會堅強,領會人生,她放棄了上海的優越生活,帶着三個孩子來到了戰火紛飛的以色列,開始一段跨國教育的特別經歷。文中的一些教育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有償生活制”培養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有償生活制”是猶太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它不僅使猶太子孫精明富有,而且還使得他們無論漂泊於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如魚得水地展開他們的事業。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過一個調查報道: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前者比後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從小懂得勞動倫理學的孩子,在對生活不斷體驗的基礎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後更容易事業有成。在有償生活機制的運行下,孩子們比我們想象的更能幹,更有時間意識、成本意識、自我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延遲滿足教育法”是讓孩子學會忍耐,增強孩子被拒絕的心理承受力,培養孩子獲取成功必備的重要“逆商”。

我們可以在原則面前對孩子説“不”,不要一味地去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父母。

3、撤退一步學會放手。

“100分家長不如80分家長”“家長退居二線,讓‘興趣’和‘願景’催促孩子學習”“觀察、參謀、提醒——做軍師父母,不培養平庸孩子”,文中這些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教育的目的是把每個人都訓練成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我們作為家長要學會陪伴、鼓勵、引導,其它的還是要靠孩子自己來完成。

4、“逆境體驗教育法”是培養孩子身處逆境的時候有責任和擔當意識,並給予孩子尊重、鼓勵和引導。

狠下心的父母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藏起來一部分。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愛孩子,用“逆境體驗教育法”“有償生活機制”和“延遲滿足法”綠色地、科學地愛孩子。希望我們在教育的路上借鑑成功者的經驗,有意識地去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4

當時接觸這本書源於我初為人母。當其他媽媽都追逐於孩子的敏感期、如何讀懂孩子等一類家庭心理健康書籍時,我則選擇閲讀如何培養孩子財商的書籍。書本的作者沙拉,是一個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中國的猶太人後裔。她的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一箇中國人。1992年,中以建交,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她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了申請要回以色列,以了父親心願。這位有着猶太血統的猶太媽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她成為世界知名鑽石公司的首席代表,還吸取了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成功的培養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她的兩個兒子都在30歲以前就擁有了億萬資產,成為世界富豪。

當在噹噹網發現這本書時,它超高的評價以及購買度使我迫不及待的將它收入囊中。我們父母那一代的家長,重視的是智商。成績就夠了,家裏的事一概不需要他們管。而我們這一代的年輕媽媽越來越注重孩子的心理,不會再像上一代的父母那樣凡事都填鴨,學習是第一。本着讓孩子們快樂學習,輕鬆學習的理念,讓他們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成長。

家裏的事一概不需要他們管。其實這樣是挺好,説明中國的年輕媽媽們沒有閉門造車,以迅猛的速度被西方教育理念影響着。在將近20年的轉變中,媽媽們的心態發生的改變,但當把我們的中國孩子放到其他國家的孩子中去時,仍然是顯得那麼的柔弱。為什麼呢?還是因為當代的父母不敢放手,不夠狠心。猶太人教育孩子之所以這麼成功,我總結了幾點:

1、孩子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很多中國媽媽認為孩子18歲前都和賺錢沒有任何關係。可是在猶太家庭裏,任何一個人都與賺錢有着密切的關係。不是他們拜金,而是他們認為學會了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在沙拉還沒有回到以色列之前,她與她的三個孩子就同無數箇中國家庭一樣,吃飯、洗衣、整理書包都由沙拉一個人包乾。當她帶着三個孩子回到以色列後,一切都發生的改變。受到猶太教育的影響,沙拉改變了,她的孩子們也改變了,家裏從此沒有任何免費的照顧和食物。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2、教育孩子們懂得‘勞動倫理學’,調動他們的生存積極性,幫他們樹立生活理想,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通過沙拉的家庭有償制,她的三個孩子各有各的“生意經”。沙拉鼓勵孩子用正當的方式去獲取財富,即使是失敗,也絕不擔當孩子的保護傘。她認為,作為家長不過只是孩子的軍師和拉拉隊罷了。生活理想和責任感應該存在於每個孩子的心中,而不是由父母幫他們去謀劃。

沙拉説:“與父母共同奮鬥、為家庭分擔責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裏做什麼,都能做好。有償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賺錢,而是讓他們懂得‘勞動倫理學’,調動他們的生存積極性,幫他們樹立生活理想,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3、強調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中國的媽媽把幫孩子代勞任何事看做是一種愛。口裏説着不能慣着孩子,手裏卻抓着孩子自己能背的書包,自己能穿得鞋子,自己能盛飯的碗。到底還是幾十年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猶太家庭裏,當他能直立行走時,走路成了他自己的事,當他能識別貨幣時,家長便還是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在他們眼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比培養孩子彈琴、跳舞來得更實在,更重要。猶太教育不是虎爸虎媽的行為,只是他們特別狠心特別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xr9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