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範文

《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範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範文

《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1

在許多人眼裏,課堂觀察也許只是我們學校中常見的聽評課活動的翻版。但作為教師日常工作一部分的聽評課,為何未能成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原因就在於傳統的聽評課活動很少具備能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技術,比如研究。這些元素,使得課堂觀察具有強大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潛力。

尤其是合作元素,使得課堂觀察成為我們基於合作的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的核心和突破口。課堂是錯綜複雜且變化多端的,要觀察到課堂裏發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們不知道在找尋什麼,就看不到更多的東西。因此,課堂觀察要求根據觀察點的品質、觀察目的和內容等事先確定好觀察點。如,就當今最普遍的教研活動形式——學科教研組而言,在觀察點的選擇和確定上,要思考;確定具體的發展目標之後,就需要思考與所追求的主題最密切相關的觀察點,在這基礎上“設計——觀察——反思——改進”,從而形成教研活動的跟進鏈條。對我而言,剛進入教學工作不久,在課堂上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所以我最需要的就是要學會課堂觀察,通過對前輩的聽評課,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不斷總結經驗。

實踐證明,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它是對傳統聽評課的一種超越與發展,具有十分鮮明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雖然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課堂觀察作為一種系統的、持續的研究方式,在學理上和實踐中仍需要我們不斷做出新的解答。在教師個人層面,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課堂觀察對你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產生參與觀察活動的意願。在實踐課堂觀察的過程中,要秉持開放的心態。作為被觀察者時,能積極傾聽他人的意願。在實踐課堂觀察的過程中,要秉持開放的心態。作為被觀察者時,能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直面自己的不足,綜合同伴觀察和自我判斷,做出及時有效的改進行為。作為觀察者時,要開發、採用科學的量表,如實地記錄課堂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斷,提供建設性的建議。此外,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量表開發技術和觀察技能,充分利用與同伴探討交流的學習機會,針對自身特點,掌握觀察的核心要素,致力於提高自己的課堂觀察水平。

課堂觀察是聽評課的一種範式,是教師研究課堂的一種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他不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全部,它只能解決它能解決的問題。如果説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話,課堂觀察則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藝術中的一部分問題。課堂觀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在課堂觀察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藉助於課堂觀察共同體,探究、應用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課堂觀察參與反思》優秀讀後感2

作為即將跨入教師行列、在工作中需要不斷研究教學的我,在入門之時閲讀了阿瑟裏德和韋爾娜貝格曼所著的《課堂觀察、參與和反思》,感到受益匪淺。這本書彷彿是我前進路上忽然亮起的一盞燈,讓我眼前原本模糊不清的道路變得明亮起來。

裏德和貝格曼都是美國北卡羅納大學的'教授,兩位教授教學經驗豐富,教齡加起來超過了40年,她們在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培養方面有許多的心得和研究成果,其中《課堂觀察、參與和反思》便是對新教師如何進行課堂觀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指導手冊。

該書的內容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解實習,通過觀察來學習知識、進行反思非常重要。因此,作者在該書的第一部分呈現了自己在小學、中學和大學課堂中得出的經驗,以證實早期一線實習工作的重要性。其中提出教師要對學生和他們的學習負責,要熟悉自己的學科,並知道怎樣教授自己的學科等都對新教師的崗前實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了生動具體地告訴新教師應該如何觀察學校、課堂,作者在第二部分提供了教師、課堂和學生的秩事性、結構性及反思性觀察的例子和方法,書中的觀察技巧可以幫助同我一樣的新教師成為一名嚴格、客觀的觀察者。書的第三部分提供了指導新教師發展成為一名合格老師的反思方法,同時也包括成功教師運用的許多工具和技巧,這一部分解釋了在教師培訓中課堂參與的重要性。第四部分討論的是檔案袋的性質、重要性及其整理和創建。書的第五部分呈現了所有學校觀察、課堂觀察等的表格和工具,教師和教育研究者可借鑑其中的工具對課堂進行客觀的觀察。

在閲讀完該本以後,我最大的收穫和感受就是作為一名教師,在進行課堂觀察時,要做一嚴格的客觀的觀察者,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系統的觀察,這樣的觀察才會是有效的。

我對於做一名“客觀”的課堂觀察者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立場客觀。我們都知道“橫看成嶺側成峯”的詩句,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我們看到的結果通常是以我們的經驗、價值觀以及信仰為基礎的。書中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兩個師範學生去觀察同一位教師的同一節閲讀課,結果兩位學生觀察和得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一名師範生看到了課堂的井然有序,桌椅整齊的擺放,教師提醒學生不要説話,進行了有效的課堂管理;而另一位師範生看到的卻是老師的冷漠和課堂氛圍的壓抑,他將教師提醒一位學生不許畫畫看作是對這位學生天賦壓制的表現。可見,兩位觀察者的看法相去甚遠,究竟誰的看法是對的,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原因在於兩名觀察者都沒有詳細客觀地記錄課堂中發生的事件,準確記錄其中的細節,就急於憑着自己的主觀認識對課堂進行判斷了,這是很無效的做法。

要做到立場客觀,一是需要新教師客觀準確地記錄課堂裏發生了什麼,正在發生什麼,教師和學生做了什麼,他們的原話、表情等都做原始客觀的記錄,而不要急於做於價值的判斷。二是觀察需要有特定的目標和程序。課堂觀察應該是精心計劃的、目標和問題導向的。新老師應該在事先就確定了他們要觀察什麼以及怎樣進行觀察。作者指出,“若是沒有預設的結構性,觀察對新教師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將沒有太大的幫助”。一節課裏,發生在課堂裏大大小小的事件可謂林林種種,你可以想象教師在忙着講課,而這時有的學生在舉手,有的學生在和周圍同學講話,也有的在思考問題,如果沒有目標和計劃性,新教師觀察都忙不過來。因此,只有確定了你本次觀察的目標和重點,有選擇性和針對性,才會有所收穫。三是觀察需要是系統的,“系統的觀察是長期的觀察,需要觀察很多次,而且要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系統觀察的目標是在一個時間段裏儘可能多地獲取對教室、教師、學生以及課程的觀察數據。上面例子中,兩位師範生對同一位教師的課堂觀察結論迥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二人都只是對這位教師的這一節課進行觀察,是很隨機性的觀察,沒有對這位教師的課堂進行長期的觀察,因此,對這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個人素養等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也是武斷的不準確的。

其次,對教師和課堂要進行客觀的評判。在進行評課時,現實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聽課的人用一節隨機抽到的課來類推該教師其餘的課,或用一節精心打造的課來類推該教師其餘的課,都不是客觀地認識這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表現。由於未對一位教師的課進行有系統有針對性地觀察,最後對教師的指導和點評也往往是漫談式、即席發揮式的話語,或是過於客套,説一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裏德和貝格曼指出,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要基於所觀察的數據,在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作客觀的評價。

我想起我在過去的教育實習中,也常常犯以上案例中所犯的錯誤,對課堂的觀察走馬觀花,重點不突出;有時能看出課堂中任課教師的長處和缺點,但也是基於自己的主觀判斷,並未進行系統的詳細的課堂觀察記錄。很感謝里德和貝格曼教授的指導,我在將來的聽課、課堂觀察研究中作一名嚴格的、客觀的觀察者,更多地收集事實,用事實説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mwn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