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範文(通用10篇)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範文(通用10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反思優秀範文(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範文(通用10篇)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1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改革也隨之大力開展,通過觀摩學習和實踐,發現自己不會上課了,每節課後都有很多疑問和反思,和我有同感的老師很多。課堂內容豐富了,教學素材廣泛了,教學形式多樣了,課堂氛圍活躍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問題是:該學的知識學生學會了嗎?我們課堂真的是有效課堂嗎?

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理解成課堂形式的改變就是課改,就能成就有效課堂。

在我上師範的政治課堂裏,老師繪聲繪色,抑揚頓挫,滔滔不絕,揮灑自如,我們也聽得如痴如醉。那時我特崇拜這位老師。現在看來我們僅僅停留在:“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想想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那麼什麼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通過學習、結合我的從教經歷,我認為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無效益的唯一指標。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全體學生都愛學、樂學,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重要指標。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突出三大量(大容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讓思維和訓練強度達到學生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性。全國的一些名校,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教學課堂改革的突破口幾乎都是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把記憶型課堂改變為思考型課堂。

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因此,我認為在平時我們的教學中只有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才會有收益,我們的教學才會有效。我認為教學有效性最核心的內涵是在最短的教學時間內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得到最快樂的體驗。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2

課 堂教學歷來被稱為 “ 遺憾的藝術 ” ,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進行課堂教學自我反思,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 1 )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2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 3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二、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覺到 “ 山窮水盡疑無路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要求他的教師: “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 ” , “ 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 ” ,他認為,這樣, “ 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 ”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

三、在相互借鑑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 “ 井底之蛙 ” ,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 “ 巨人的肩膀 ” 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3

班級管理特別是課堂管理是教師最頭疼的事之一,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以致於真正研究教學的時間被擠佔了。許多教師覺得課堂管理很難,到底難不難呢?我想主要在於會不會,不能否認管理孩子應該比管理成人壓力要小一些吧。 新教師常有這樣的困惑:覺得如果一個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不足,有多大學問都沒用,因為你連課堂的安靜都辦不到,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班級管理中,課堂管理是基礎,沒有好的課堂管理,一切教育教學計劃都會落空。然而,現今的教師一般都沒學過課堂管理這門技術或功課。

許多教師在課堂管理上屢屢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搞清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彙集地,在古代沒有課堂管理,因為學生的學習目的很明確,態度很端正。都推崇“惟有讀書高”的論調,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基於這樣的學習態度,孔子的72學生,才會那麼優秀,他們哪個又是管出來的呢?

應該説管理是今天教師的基本功。班額大,需要管;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情節嚴重,很多教師的管理是被迫的;但要分清的是教育教學是慢功,管理是急活,缺乏管理能力的教師在學校裏是很痛苦的。當班主任老師最能鍛鍊教師的管理能力,教師如果沒當過班主任,教學一般也會有困難。

誰都明白,沒有適當的管理,就不能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但是,如果教師講課有藝術、能吸引學生的話,那課堂管理就會容易得多。一般情況下最優秀的老師不存在管理問題,他一開口,學生就會被吸引,這裏就涉及到教師個人魅力的問題。

因此,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學也有管理功能。那怎樣進行課堂管理,我想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把管理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作為班主任管什麼、不管什麼,管到什麼程度,誰來管,怎麼個管法的確需要認真思考,有很多年輕教師不敢管是因為不會管。這時的我們需要涉獵關於班級管理的各類書籍,比如《馬卡連柯全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藝術》,再如:《班主任之友》也是不錯的。

(2)、要有大局意識。首先要關注班裏大多數人,不要被個別學生牽着鼻子走,不要忘記課堂的主要任務是教學,不影響他人不影響全班應點到為止速戰速決,對於難纏的學生可先不理。

(3)、要遵循台上管理,台下教育的原則。如:批評時不能讓全班陪綁,最典型案例是遲到。

(4)、遵循先管理,後教育的原則。這時教師要注意工作重點是暫時息事寧人,穩住局面,否則教師就可能陷進去。

(5)、對學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喜歡把學生管得服帖,這是一種機械論、景泰思維。班級管理和課堂管理“向管理不能要效益”,成長不是奉命完成的。認為不逼就不會成長,就不會思考,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和曲解,千萬 不要以為學生的優點都是“管”出來的。

(6)、合理分配精力。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來,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優秀,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看他們在管理方面的精力佔多大比重,過大,顯然不行,因為教師不是官員,而是一個職業人員,越是忙於管理,離教師的本色越遠。

所以説課堂管理是一個很廣闊的需要研究的課題,它需要我們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再加點臨場的發揮,加點小智慧,動點小腦筋,只有這樣我們課堂的生成性才會有所體現。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4

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説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裏所説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突出一個“活”字

這裏所説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指導學生推導公式、歸納結論,在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將趣味性、娛樂性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樣的教學一定是學生所喜歡的,因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數學、主動學數學,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5

在新課程實施中,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無疑是廣大實驗區教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儘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闡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是因為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

操作猜想促進數學歸納與整個數學體系所包羅的知識相比,初中數學所包含的知識只是這汪洋大海中小小的浪花。藉助於這些知識載體,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

案例一:問: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多少個交點。啟發:不妨採用數學家華羅庚“先退後進”的思想,通過特例來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質,從而歸納問題的規律和性質。於是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當畫第二條直線時,發現最多可有一個交點;當畫第三條直線時,最多可與原有的兩條直線相交併有兩個交點,共有三個交點;漸漸發現很有規律的數據:根據高斯定理,可得:n條直線相交,最多可有n(n-1)/2 個交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沒頭緒到豁然開朗,正是操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 案例二:在“平方差公式“教學中,採用遊戲切入,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由於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多項式乘法,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於簡便計算,為此設置問題:

首先,做一做:

(1)寫出你最喜歡的個位數

(2)計算100與這個數的和,乘以100與這個數的差的積

師:同學們算得很投入,但只要告訴我,你寫出的個位數,我就能説出計算結果,信嗎?並請兩位學生來試驗

生1:我想的個位數字是4,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84

(100+4)*(100-4)=9984

生2:我想的個位數字是8,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36

(100+8)*(100-8)=9936

(由遊戲切入,學生興致十足,求知慾高漲,感歎算法奇妙)

師:想學這招,學完這節課,你就能解開它的奧祕

在小結處:回到遊戲問題,説出其中的奧祕。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慣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

案例三:用“黃金分割”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經驗的報幕員不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站在離左邊或右邊多一點的地方,即接近黃金分割點,這樣可使觀眾感到她十分大方、恰當、和諧,且音響效果最好;因為一般人的軀幹與身高之比小於0.618,大約只有0.58~0.60左右,所以許多女士覺得穿高跟鞋更漂亮些、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踮起腳尖能給人以美的感覺。又如,飛機、輪船都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可使它們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築上的對稱多半是為了美觀,有時也考慮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問題;許多飾品做成圓形的,不但美觀大方,而且節省材料。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為人類社會服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習一些初步的統計知識後,可與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的某些廣告、有獎銷售等問題,從中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

案例四:某公司在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發工資時,工人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工人,月工資卻只有800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找老闆説理,老闆説:大家不要激動,我這裏有一份工資清單,

我將證明我講的話是真話,沒有欺騙大家。請分析下面這個工資表,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的確,老闆沒有欺騙工人,工人們之所以有上當的感覺,問題在於他們不應該去關心平均數,而應該去關心大多數工人的工資──眾數。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幫助工人揭穿了數據造成的假象,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眾數在反映數據信息方面的差異。俗話説得好:“數字不會騙人,但人可以利用數字騙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新課程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6

生本,曾經使我擔心:課堂亂哄哄能出質量?但今天,我認為生本是“好東西”,生本使我們教師教師解放,生本使課堂簡單,生本激活了課堂。

一 生本教學模式在語文課上各環節的運用

1、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採取小組合作。各年級中識字是學習重點,但每課的生字及生詞學習,老師逐一檢查費時又費力、又耽誤其它內容的學習,因此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可放手讓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並檢查。 先是讓四人互讀、互查、再由讀得最正確的同學當老師教會出錯的同學,此舉省時又省力!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

2、讀課文時採取小組合作、互相學習、相互監督效果顯著! 朗讀是學習語文素養綜合能力體現之一,是聽説讀寫的重要基礎!在讀中能解決好多好多問題;也是心理素質好地體現,要想學生生動、活潑,抓朗讀沒錯!所以,讀好課文至關重要,但要想人人都讀好,老師一一指導並糾正,時間不允許,也不可能做到,所以每四人小組中就選出一個讀得比較好的組長,有組長指導檢查,效果會大大提高!

3、口語交際中少不了小組合作交流

口語交際中組內互説、互學、互相指導必不可少!先在小組內進行口語交流,選出説得好的有代表性的學生來展示,給大家做示範,非常重要。這樣既給小組內的學生一個很好的提示、啟發作用,又給

無話可説、不知道該從何説起的學生一個模子,所以小組合作在口語交際中作用無法比擬!

4、作文課上的小組互評,合作學習會把作文課推向更高一個層次。 “作文不厭百回改”。改是作文課的新層次。老師的改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修改,才是作文的最終目的。在實施這一環節時,小組互評、互改、互相學習尤為重要!可以先教給學生這次作文修改的幾個環節及修改方法,再讓學生進行實踐,修改同學的作文,在互改互評中,汲取營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其作用不言而喻。

此外,在課文中出現特殊問題,也可臨時決定採取小組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發揮其學習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 生本課堂中傾聽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做到多思、多説。這樣,既能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活而不亂,又能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傾聽習慣進行了着重培養。

1.培養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

課堂教學是進行習慣培養的基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愛每一個學生,

關心每一個學生,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熱情的讚語感染他們。當發現孩子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回答時,我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這時學生們笑得非常甜,師生情感濃濃,學生學得非常開心。認真傾聽——這個好習慣,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2.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

課堂上我會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經常組織學生通過競爭,輪流當小老師,並大膽放手,讓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解,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及時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對負責任的小老師加以表揚鼓勵。通過這樣的活動,當小老師的同學由於有一種榮譽感,講得非常認真,下面聽的同學有一種新鮮感、好奇感,也聽得非常認真,因為他們都想當小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傾聽的習慣也在不經意間養成了。

3.實行獎勵機制,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很多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習慣很差,還屢教不改,我覺得這可能是由於平時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注意強化學生的好習慣而造成的。當學生感到教師在對待上課認真聽和不認真聽,對待好習慣和不良習慣,沒有明顯差別時,他們的不良習慣就會增多。因此,我在

教學中注意觀察,如發現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時,就及時的給予表揚,讓大家以他為榜樣,讓大家學習他,並且給予不同層次的獎品,首先是小星星,得十顆小星星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紅花,累計五個小紅花就獎一面紅旗,一個人的慾望是無限的,這樣不同層次的獎勵,可以激勵他無限制地努力而換取更高層次的獎品。對於不認真聽講的同學,則及時指出,必要時還警告他,如果再這樣,老師就不喜歡你,不給你畫漂亮的小星星,更嚴重的我覺得有必要嚴肅批評,或者與其父母溝通一起教育。這樣,學生的好習慣在老師的激勵和嚴格要求中得到了培養。

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是一種好習慣、一種良好素質的表現,他不但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還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進步。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7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裏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於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採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鍊自己,我還是接受了。儘管由於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後的結果並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穫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初一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閲讀了文本,查閲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説“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現有這麼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稍顯少了一點,以後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瞭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於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這次課後,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引導他們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係。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鬆,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生命是多麼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8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着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麼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説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9

目前,語文課改正在向縱深發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令人欣慰的革命性變化。本人,一直以來,也全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儘可能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又很榮幸的聽了國培教育的首席專家,雲南師範大學張承明教授的關於"有效教學理念"的講座,對照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事例,仔細想想,確實還存在着一些誤區,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冷靜思考。

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爭議由來已久。與人文性相較,工具性是基本的。從工具性説,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了解、理解字、詞、句、篇的知識,提高聽、説、讀、學、思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擬定基礎。然而,我在教學中,認為初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所以常常忽視了對字詞積累這一塊的教學,更不用説在課堂上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們抄一抄,背一背了。而是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卻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説讀寫等語文課的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沒有落實。

張教授告訴我們,一個人終身發展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是不能忽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文本能力的培養,這做捨本逐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新開課程標準理念的。説得更嚴重些,這是衝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事實上,這又會形成新的一種“教育悲哀”

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讓學生在文本里走個來回。這也是張教授在給我們做講座時反覆強調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拿起書本進行閲讀、感悟、發現,並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文本探究。而我,常常會找些藉口,認為學生的理解力不夠,所以常常用自己的構想去替代學生的構想,如我原來在執教《蘇州園林》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試找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課文先後多次提出“圖畫”,請你再仔細閲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標明序號。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句是寫局部?哪幾句是寫細部?根據所標序號,你能概括本文的説明順序嗎?

3、通過自學,你在説明文的閲讀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啟示嗎?

4、文中優美的句段很多,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並劃出你最喜歡的兩句,在書上進行批註賞析。

其實,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我的,而並不是學生自己通過仔細閲讀文本後他們產生的問題。聽了張教授的講座後,我想,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仔細閲讀文本,走進文本後,要他們自己提煉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潛滋暗長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老師不能滿足於傳統意義上的傳授,更要想方設法,喚醒、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巧設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與習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因此,課堂教學要是以全體學生為核心,以“主體”的“自動”為前提,也可以以演講、辯論、練筆等為活動的學生喜歡的基本方式。一要創設生動、充實、熱烈的課堂氣氛;二要注重師生平等和諧對話;三要語文活動要有新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人人有願望,人人有興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動。可喜的是本人在教學時,也會偶有所獲的時候,如在執教《馬説》一文在課堂三十分鐘時,組織了一場辯論:“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韓愈的觀點你同意嗎?”學生由於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辯論的誘因,因而發言十分積極,各抒己見,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地被髮掘,回答豐富多彩而又有個性,從而加深了對文本思想與情感的領悟與理解。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新的“教育革命”。在這當中,其實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活動?一切只是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麼?一切教學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如何處理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的價值引導關係?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實驗活動中加以認識、探討、研究和解決。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或將會出現各類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有端正嚴謹的治學態度,有鑽研探索的求學精神和毅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願和同仁共同努力。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10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述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講的是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第一次輸了,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自練習絕招。結果,在他的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能夠説,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能夠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

本課教學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課的選編意圖,我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一、以讀為本,讀中求悟,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讀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藴含着的思想感情,以讀為本,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例如:我從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入手啟發談話,誘導學生理解課題《絕招》,激發閲讀慾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鋪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課文寫了哪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各自有什麼絕招,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進一步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再讓學生仔細閲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品讀與想象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小夥伴各自的絕招,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感受童真童趣,使學生在閲讀時產生情感共鳴。

透過教學我深深感到,書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以讀為本,透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是落實《課標》要求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閲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二、以學助教,以教促學,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説:“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加強學法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會學”的潛力。因為這篇課文資料淺顯易懂,我基本上“以讀代講”,但在讀文學文的同時,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習慣,以學助教,以教促學。

例如:1、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涉及了哪幾種絕招,推薦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2、聯繫學生勾畫的資料,板書出重點,再讓學生聯繫這些提綱説説本文主要資料,既降低了三年級學生概括的難度,又遵循由簡到難、有章可循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3、引導學生思考小柱子從第一次沒有絕招到第二次的速算乘法讓大家心服口服,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文中那部分需要細細研究學生很快找到“兩次比試的中間過程”研讀起來。我根據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思考的路徑上給予誘導,以幫忙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教學中進行閲讀思路的學法指導,這對於提高學生整體閲讀潛力很有好處。4、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透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透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出示想象提示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説説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現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忙的,透過這樣的想象也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讀寫結合。

三、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於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並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力求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例如,從學生平常感興趣的卡通片入手,學生暢談葫蘆娃中的“大力士”,“千里眼,順風耳”,“刀槍不入”,“噴火吐海”……透過交流這些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感悟“絕招”的含義,既簡單誘導學生理解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慾望。

再如,讓學生談談從小柱子身上受到的啟發時,我又順勢出示一組圖片:中國女子體操隊表演的精彩瞬間,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優美的冰上芭蕾,殘疾人技藝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總之,我認為這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此,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透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藴含的道理。“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遺憾之處細思量:

告別了《絕招》,學生的情緒是留戀,是感歎,而我心裏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説,人生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可當我一次次反思着這堂課,回味着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台”。説得一點也不錯。當我層層鋪設後,出示小柱子最後説的話,談談對你的啟發時,教室裏卻很安靜,我又出示很多生活中精彩絕招的圖片,也只有兩個學生淡淡地説: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最後我只能順着那兩位學生的話匆匆做了小結。

課後我反覆思考着:我本以為此時應是這堂課的高潮,學生應會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體驗,就應滔滔不絕,互相補充,在交流和討論中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雖然學生總結出了文中道理,可卻變得這樣索然無味。如果當時我能再引領學生聯繫小柱子的話反覆讀悟;如果能再聯繫前文中小柱子第一次比試時的尷尬和第二次受到的稱讚;如果能再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學藝時的感受,或談談佩服周圍誰的本領和技藝;如果我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一系列的如果,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應對預設外的狀況,我缺少隨機應變的潛力,這是教師務必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並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意外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取了後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果説,課堂是個藝術的舞台,那學生就是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這就是遺憾為我沉澱的思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0k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