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

11月,在這個氣候宜人的時候,在離大海200公里的地方,我的眼前彷彿顯現出洶湧澎湃的大海。若是想知道這是什麼感覺,就去看一看《海底兩萬裏》。

《海底兩萬裏》創作於1870年,跨越了近兩個世紀,它的光彩仍熠熠生輝,我也看過凡爾納的其他作品,包括《神祕島》《80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等,但要説科學與文學結合得最好的還是這部《海底兩萬裏》。

《海底兩萬裏》不僅為大家熟知,而且內容更是引人入勝,情節曲折,從一開始那一條“不明生物”,到主人公們的後來又進入了這條“生物”,以及那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又到後來的不辭而別,並從險境逃生。其中這條“不明生物”--鸚鵡螺號,帶領着讀者走進海洋、觀賞奇景、陷入險境,這些都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而《海底兩萬裏》的幻想並非異想天開,而是有着深厚的科學基礎以及依據。而當時,在那個沒有電燈的時代,發出這樣大膽的幻想,並不是只是一種幻想。如今,“鸚鵡螺”號上的各種器械已不是觸不可及,甚至隨處可見,包括“鸚鵡螺”這艘海底船,已經不再是什麼神奇的玩意兒。這篇小説發表25年後,人類成功製造出真實的潛水艇,正是這鸚鵡騾號為科學家們開闢了對海洋探索的嚮往。於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人類仍在不斷的探索、開發海洋,也同時被海洋的神奇之處所震驚,身為“生命之源”的海洋,正驅使着人們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而《海底兩萬裏》在展示海洋的神奇之時,更是激發了我們對保護海洋之重要的認識,而打開海洋這扇門,本就是人類的又一項進步。

《海底兩萬裏》中塑造的形象更是全面、生動,尤其是對尼摩船長,那描寫更是細緻入微,從行為、言語,處處體現了他那難以捉摸的性格。那隱居海底的尼摩船長,與人類斷絕關係,而又稍微有絲毫的關聯,更是體現了他是一個樂於助人,反對壓迫,在海底闖蕩,堅毅的男子漢。以及他在“鸚鵡螺”號上的威信,可看出他高尚的品格。

那學識淵博的尼摩船長,駕駛着“鸚鵡螺”號,帶領着我們去探索海底的奧祕。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2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敍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隻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事件。

托裏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

3個月的人來説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着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脱。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3

疫情期間不能重返學校,媽媽就讓我把家裏的書在讀讀,我又一次閲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他的作品還有《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神祕島》《海底兩萬裏》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但我還是喜歡《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今天就讓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書中敍述了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賽康兒以及捕鯨大王尼德蘭一起追捕獨角鯨的過程中,被獨角鯨撞擊,三人落水到了“海怪”身上,發現原來是艘潛水艇“鸚鵡螺”,艇長叫尼摩。日後他們三人跟着尼摩艇長在海洋環遊世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級南極和北極,他們不是一帆風順的遊覽這這些地方,他們經歷了與鯊魚搏鬥經過了冰山封路,被章魚襲擊等等困難。最後因為一個大漩渦回到陸地。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佩服的是尼德蘭,他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他不會願意過沒有自由的生活,不管待遇有多好,他説過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我們當然會成功,只要把握好機會”這句話讓我知道,只要能夠把握好機會,做事當然就能夠成功。今天我是真的明白了,為什麼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失敗的,就是因為在做事的時候沒有把握好機會,不好好認真的去做,導致失敗結束。

我就親身經歷過,記得那是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南岔的河邊玩,媽媽説河裏有很多的魚,用漁網一兜就可以。我想這很簡單,網那麼大的口把網放河裏魚游來一提不就可以了,事實我一條魚也沒撈到。我不耐煩的問媽媽,“為什麼我看着魚游過來了,提杆子都沒撈到魚呢?”媽媽説:“時機不對,很多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你要是不認真抓住那個時間去做,就錯過了,魚就遊走了。要把握好魚要到網口的時間。”聽了媽媽的話,我就反覆的嘗試了幾次,果真成功的撈上來五六條小魚。事實證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不僅僅在於堅持和耐心,更多的是要抓住時機,把我好機會才能成功。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4

《海底兩萬裏》是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説,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感歎一句,這本書真有意思啊!

遠在一百多年前的1886年,一艘船被海里的怪物擊碎了,教授阿龍納斯與兩個夥伴一同去研究這個“海怪”,在與“海怪”的搏鬥中,三人不慎落入海里,意外發現“海怪”竟是一艘潛艇。艇長尼摩強迫他們一起周遊海底世界,其間發生了很多或驚險或感人的故事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人,我覺得有三種。第一種是喜歡各種有趣的情節,要知道成書時還沒有潛艇呢,各種光怪陸離的海底情景就很吸引人;第二種是感同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批判;而第三種是折服於書中人物的精神。而我呢,就是第三種。

書中的主人公是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書中有一句名言: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這正是教授與船長具備的品質——臨危不懼,初衷和希望永不改變。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品質,船上的海員們才能躲過葬身冰層之下的險境。才能用電流抵擋土著人的攻擊,我想,這一次次化險為夷的經歷,肯定是尼摩船長耐心冷靜,長時間思考想出來的吧。

其次,令我感動的是尼摩船長的善良仁愛和他與船員們之間的感情。尼摩船長曾在一天早晨來找過教授,請他為一名船員治療。這時船長已經兩天沒睡了,雙眼通紅。阿龍納斯教授很驚奇地發現,“古井無波”的船長第一次流淚了。當阿龍納斯教授宣佈船員搶救無效時,尼摩船長竟在哀求他。或許我的語言平淡乏味,講不出來那情景的感人,那就請你自己找書來看,感受一下鐵血硬漢的柔情吧。

最後,我要談的是所有人物的探索冒險精神。冒險並非冒進主義,體現了有勇有謀的智慧。無勇無謀,是懦夫;有勇無謀,是莽夫。唯有智勇雙全,把二者完美地結合,才是真正的英雄。憑藉尼摩船長的勇於探索的精神,他們發現了阿拉伯海底隧道。人類歷史也無數次地證明了探索的重要性,沒有伽利略的探索,可能人們至今還以為重鐵球比輕鐵球下落得快;沒有愛迪生的探索,就沒有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電燈。可以説,沒有探索,就沒有人類的今天!

耐心、仁愛、探索,是我讀這部書時的感悟。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這樣用心去做,世界必將成為美好的人間!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5

《海底兩萬裏》以阿龍納斯教授的視角介紹了1866年離奇的海上遭遇,當時人們普遍猜測那是海怪搗的亂,可不久之後,阿龍納斯教授發現海怪其實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但卻被軟禁在潛艇當中,最終與尼德·蘭和康塞爾共同努力,逃出了潛艇。

故事中的阿龍納斯教授是一位十分博學的人,深受人們敬仰,在追逐“海怪”的時候,“林肯號“邀請他代表法國參加此次追捕行動;與阿龍納斯教授一起落水並進入潛艇的僕人康塞爾對他十分忠誠,當阿龍納斯教授掉入水中之時,能不顧個人生命之安危去營救他的主人;尼德·蘭——這位強壯的捕鯨手,性情暴躁,極力渴望自由,每時每刻都在想着如何逃走,他忍受不了在潛艇中的生活;尼摩——諾第留斯號潛艇的艇長,是一位追逐正義、無所畏懼、沉着冷靜的復仇者,他的身世與他的性格像謎一樣讓人難以捉摸。他與他的船員,從不依靠陸地上的人們,他們吃的從海里來,睡的從海里來,喝的從海水中過濾,似乎與陸地上的人們斷絕了來往,可事實並不如此,他們在海底打撈來的無數金銀財寶,全送到陸地上支持正義的鬥爭,他們是無私的奉獻者。

文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諾第留斯號在南極遇險。尼摩艇長成為第一個登上南極的人之後,返回途中,被壓在了冰山下面,費了好大勁掙脱後,卻又被夾在了兩座冰山之間,艇中的氧氣僅能維持2天,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尼摩船長以他的聰明才智、沉着冷靜帶領大家離開了危險。作者在寫這一段時,構思巧妙,情節驚險,細節刻畫極其到位,引人入勝,讓人慾罷不能。

全文如行雲流水,作者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不時插入一些科普知識,再加上性格鮮活的人物,巧妙的構思,到位的細節描寫,讓人讀此書時酣暢淋漓,直呼過癮。

同時,這本書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1、正義行為總會有人支持,非正義行為總有一天會得到報復

2、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只要堅持不懈,肯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要像尼摩艇長一樣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具有正義感;像阿龍納斯一樣博學;像尼德·蘭一樣強壯豪爽;像康塞爾一樣忠心耿耿。

讓我們翻開《海里兩萬裏》,一同去探尋諾第留斯號的祕密吧!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6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其時只要潛水服上的儲備罐裏還有一絲空氣,當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脱。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末了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時機留給了教授。 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廣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去世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貧苦的人;會收留全部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不幸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駭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滿盈無盡的痛楚,卻也是一個仁慈的人。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能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使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陸地生物,非難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號令,我墮入了更深條理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富厚多彩的歷險和涉取逼真知識嗎?不,它是在開導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勞績。

凡爾納在作品是我所十分喜愛的。之前看過他寫的《神祕島》,給我的感覺十分震撼。他描寫的場景和人物的生活真可以用“宛在目前”來描述,誰能想到這是地道的科幻小説呢?《海底兩萬裏》是他的三部曲第二部,氣勢派頭和我兒時看的《神祕島》非常相象。這本科幻小説報告的故事真可謂是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賽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進“鸚鵡螺”號後的種種履歷傷仲永讀後感400字 。只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是在他的文章裏絲毫看不見賣弄的痕跡,反而真實又驚險的冒險會讓人喘不外氣來。

凡爾納是個智慧的人,也許有人説他是矯飾知識,可他的確是很富有伶俐地將很多科學知識結合到了文中,細細看來居然觸及了很多範疇。好比生物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由此可見,他能把海底世界寫得如今生動和美麗也是不足為奇的了。

我很喜好和佩服《海底兩萬裏》的原因是它有浩繁的知音。現在的中小學生都很前衞,不太喜好看傳統的名著,也包括我,對付語文新課標保舉的小説、古文我不僅都不喜好。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7

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南極到北極,從海底火山到萬年冰山,從海底森林到動物世界……我們瞭解了墨角藻、銀蓮花等海洋植物,認識了儒艮、長鬚鯨等海洋動物。《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一如那浩瀚的海洋,藴藏了太多、太多的知識寶藏……

翻開書頁,我立刻被那海底美景,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旅程所吸引,眼前浮現出一幅幅明麗動人的畫面,當“我”與尼摩艇長前往海底森林遊歷,穿梭於魚羣與植物中時,我心潮澎湃,當“鸚鵡螺”號遭遇巨型章魚,被迫的船員大聲哀嚎,尼德·蘭與章魚殊死博鬥時,我心驚肉跳;當一向彬彬有禮的尼摩艇長粗暴地囚禁“我”與同伴時,我疑勤政不解;當“我”一行人被困於冰之下,氧氣愈來愈少,“我”幾乎昏死時,我心急如焚……心隨書動,沒錯,這本書彷彿有種神奇的魔力,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緊拽着我的心,令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説起《海底兩萬裏》,除了令人心醉的海景與精彩絕倫的情節外,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尼摩艇長。

尼摩艇長,這位帶着傳奇色彩的人物,從一開始的沉默寡言,到後來漸漸向“我”敞開心扉。他兼具英雄頑強、不畏艱險、鎮定沉着、正直善良等多種美好品質,無疑是令人敬仰與欽佩的。他的身世卻一直如包裹着層層雲霧,叫人捉摸不透,但隨着故事發展,一個個疑團,逐漸浮出水面。他原是印度的達卡王子,因憎恨殖民者與壓迫人民的統治者,而遠離陸地,他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反抗精神。

合上書頁,我不禁對海洋深處——那個我從未涉足的神祕而神聖的領地,充滿了嚮往之。那蔚藍而浩翰無邊的海啊!承載了多少讀者殷殷企盼!我不禁羨慕那“鸚鵡螺”號上的每一位乘客,因為他們遊歷過這神奇的海路!

讓我們攜手,去探索,去發現,去擁抱那蔚藍的海吧!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8

今年暑假,我讀了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和書中的主人公――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一起經歷了一場神奇的海底之旅。

我們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最後到了北冰洋。在航程中,我們見到了很多神奇的魚:渾身長滿刺的虎魚、長嘴的飛馬魚、嗅覺靈敏的海狐狸、華美的彩魚??多的讓人看都看不過來,還有各種各樣的貝類、海底植物。我們還見到了許多奇異的景象:美麗的海底森林、高大的珊瑚石牆、遇難船隻的殘骸、石頭迷宮、噴火的海底火山、海底煤礦、城市遺址??這些描寫讓我大開眼界,我覺得海洋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我也特別佩服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在那麼久遠的時代,連電燈都沒發明,他卻能想象出潛水艇的樣子,而且他的許多科學幻想到今天都實現了,我覺得他真是太了不起了!

書中“鸚鵡螺”號的尼摩艇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神祕,像謎一樣,讓人捉摸不透。他知識淵博,很有才華,連科學家也由衷地敬佩他。他看起來非常冷酷,不想和人類打交道,可是他又是一個善良的人。當看到朋友死去,他會無聲的流淚。在採珠人受到生命威脅的時候,他挺身而出,與可怕的大角鯊展開殊死的搏鬥。他還把從海里搜尋到的百萬黃金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尼摩艇長的這些行為都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這本書裏,作者還希望人類保護海洋環境,保護海洋動物。可

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濫捕濫殺,有的人往海里亂丟垃圾,海水都被污染了,我覺得這種行為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環境,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同學們,聽了我讀這本書的感受,你們是不是也被吸引了呢?趕快去看看這本書吧!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9

誰曾可以探測深淵的深處呢?——《聖經?傳道書》

《海底兩萬裏》是一部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的小説。雖是一部科幻小説,卻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這部小説的作者凡爾納未嘗去過海洋,卻能巧妙地運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大膽合理地進行想象,作出如此鉅著,實是令人歎服!

這部小説構思巧妙,情節驚險。從開頭追捕“獨角鯨”到文末的“大漩渦”,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每一次旅程都是一次探險。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景色優美,令人陶醉,堪稱奇景,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使讀者無不身臨其境,沉醉於其中。

這部小説中充滿傳奇色彩的諾第留斯號潛艇便是科學的充分體現。潛艇不僅結構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艇身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為圓錐狀,它很像一支雪茄煙。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柄,最寬、的地方是八米。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砌,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面積共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釐米,體積共為一千五百點二立方米。船完全沉入水中時,它的排水量為一千五百立方米。可以輕易地潛入深海或浮出海面。

更為奇特的是,艇內所有人的生活用品都來源於海洋。奶油是用鯨魚的乳房內擠出來的奶製成的,糖是從北極海的大海藻中提煉出來的,銀蓮花果醬的味道甚至可以和最甜蜜的果醬相媲美。衣服是用一種貝殼類的足絲製成,香水是海產植物經過蒸餾製成,牀是海洋中嘴軟和的大葉藻做成,而筆墨是鯨魚的觸鬚和墨魚或槍烏賊的分泌物。

從神奇的潛艇和奇特的生活追溯到神祕莫測的海洋,小説中處處有奧祕,處處有科學。這不僅是一次幻想的旅程,更是一次科學之旅!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題記

書籍猶如我們的精神糧食,能讓我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書籍猶如我們的夥伴,陪伴我們一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海底兩萬裏》這本具有探索性的小説吧!這本書出自於“科幻小説之父”儒勒.凡爾納之手。《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裏》、《神祕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

這本書敍述了法國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賽康爾以及加拿大的,鋪鯨手尼.德蘭,因為受到邀請參與追捕獨角鯨。在追捕的過程中,因被獨角鯨撞擊,落到所謂的獨角鯨——“鸚鵡螺”。他們因為受到船長尼摩船長的邀請去遊覽,遊海底的世界,就這樣,他們開始了遊歷海底兩萬裏的旅程。但他們最後逃離了,“鸚鵡螺號”回到了大陸,額尼摩船長的祕密也被公佈開。

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極和北極。他們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遊歷這些地方。他們同鯊魚搏鬥、經歷過冰山封路、被章魚襲擊,遇到過北冰洋大風暴等困難。雖然他們遊歷的過程不是很順利,但是他們看到過海底的動植物,海底的洞穴,到過,到過隧道和遺址等許多的地方。

從他們一路以來的表現,可以看出,阿龍納斯是個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的生物學家。康賽爾則是一個沉着、隨和、誠實、懂得分類知識的一位普通的僕人。尼.德蘭,他的捕魚技術高超,但他是個野性十足、性情火爆的漢子,尼摩船長性格陰鬱,可他知識淵博。作者把這樣人物個性寫得生動形象,讓這本書更加風趣幽默。

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到海底世界,原來是如此豐富多彩,從中可以知道海洋和海底的動植物是需要保護,不能破壞或濫殺。雖然當沒有“鸚鵡螺”號這樣先進的潛水艇和如此高超的技術,但作者的夢想,給予我們啟示,給予我們無限的夢想和創造可能,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能創造出這樣高科技的產品。

同時這部科幻小説也激發了我對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也讓我認識了海底世界的一些動植物以及一些遺圵。這本小説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1

這個暑假,我讀了《海底兩萬裏》。

《海底兩萬裏》向讀者講訴的故事是:海上多次發生事故,人們説海里有海怪。“我”和朋友、僕人去捉海怪,不幸被俘。可誰知,那海怪居然是一艘潛水艇。潛水艇的名字是“鸚鵡號”,鸚鵡號的船長叫尼摩,尼摩船長帶着“我們”一起參觀海底的奇妙景色,並且發生了許多精彩的故事,例如:鸚鵡號在暗礁上擱淺、“我”和尼摩船長去捕捉鯊魚、“我”和朋友、尼摩船長去海底森林打獵、鸚鵡號與巨大的章魚搏鬥等等。最後,鸚鵡號遇到了北冰洋大旋渦,鸚鵡號上的人都被捲進了北冰洋大旋渦,神祕消失!只有“我”和朋友被當地人民救出,平安回家。

《海底兩萬裏》的劇情深深吸引了我:時而驚險,時而歡喜,變化莫測,跌宕起伏,這全憑凡爾納的想象力!海底也和劇情一樣,生動離奇。海底有奇形怪狀的珊瑚,有價格不菲的珍珠,還有各種有趣的生物,真是奇妙啊!我希望能像書中説的那樣,人可以在海里自由往來、居住,甚至還能和海洋動物交流呢!但是,在海底更深的地方又會有什麼動物?什麼植物?或者是什麼材料?什麼礦石?會發光的怪魚?眼睛可以在黑暗中看清所有東西的動物?這本書引起了我對海洋濃厚的興趣,我期待以後去深入研究,揭開海洋更多的祕密!

凡爾納筆下的尼摩船長讓我十分敬佩。他博學多才,有着豐富的海洋知識,並製造出了鸚鵡號如此先進的潛水艇。他為人處事都十分冷靜,遇到危險從容不迫,總能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我在生活中,只要一遇到急事就慌慌張張,想盡快解決,但是由於緊張,始終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今後,當我遇到棘手的問題應該冷靜地想辦法解決,不能急得手忙腳亂。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事情,如果以急躁的心態去面對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就永遠也做不好。如果你緊張,那麼你的發揮就會在你的正常水平以下,導致副作用產生。所以,我必須做到:遇到凡事都以平靜、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2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買了四本書研讀,其中有一本叫做《海底兩萬裏》的書,讓我看了很受啟發。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凡爾納是法國19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説,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21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那個年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地塑造出一艘構造奇妙、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

就這樣,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了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一起進行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最後進入大西洋。在這次旅途中,他們看到了許多很近的海底生物和水中奇景,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的冒險,最後才到達了北歐的挪威海岸。

阿龍納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類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熱門的環保話題,卻早在200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給人類留下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給予讀者心靈啟發的關鍵所在。

看了《海底兩萬裏》,使我這個從小在山裏面長大的孩子,對美麗的大海更加充滿憧憬。小説豐富的科學、文化、地理知識更是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覺得,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説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識累積成的小説,不但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3

起初,我對《海底兩萬裏》是毫無興趣的,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帶着好奇心翻開了這部極具科幻藝術的小説,在閲讀這部小説的同時,我相當於與阿龍納克斯等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壯美、勇敢的旅行。從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開始的一段充滿想象的旅行。

這件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淌無人知曉的“怪物”——所謂的獨角鯨。一位叫阿龍納克斯的教授接受邀請並與他的僕人——孔塞伊一同參加了捕捉行動,但兩人在捕捉過程中,不幸與捕鯨手內德.蘭德一同落入水中,三人醒來時發現所謂的怪物原來是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艇,並結識了這艘潛艇的艇長:尼摩。從此,這個與世隔絕的尼摩艇長帶着他自己建造奇妙的潛水艇和他的“俘虜”一同遨遊海底世界。整個航程懸念迭出異彩紛呈:尼摩艇長一行人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經受許多驚險。在印度洋的採珠場與大鯊魚展開搏鬥,在紅海里追捕瀕於絕種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狩獵,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參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禮,還遇到了潛艇擱淺堵人圍攻,冰層封道…….在十個月的慢慢航程中“鸚鵡螺”號載着尼摩等人一起經過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回到北冰洋,最後阿龍納克斯教授,孔塞伊和內德.蘭德三人起逃回了陸地,並把尼摩艇長的祕密公佈於眾。

這本書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在此次旅行中,我與尼摩艇長等人隨着事情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輕鬆愉快,有時惶恐、不安……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完成自然的知識啟迪。例如,人們在無法確定方向之時,可利用太陽來確定方位。

同學們,這就是集神奇的想象力,嚴謹的科學性,樸質的人性美於一身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它的作者就是“科幻小説之父”儒勒·凡爾納。在作者寫這部鉅作的時候,世界才剛剛研發了潛水艇呢!潛水艇剛剛問世,就在作者筆下生輝。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多豐富的知識底藴啊!

這本書告訴了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有能力、可發掘就可以創造奇蹟。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4

《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這部作品敍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後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蒂留斯號的潛艇,並且帶着僕人康賽爾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裏的環球探險旅行,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事件。

讀者這本書,我覺得我自己也隨着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等。

我認為凡爾納的小説之所以擁有廣大讀者,原因之一就在於構思巧妙,情節驚險,引人入勝,《海底兩萬裏》就是向人們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凡爾納雖沒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象描繪的五彩繽紛,栩栩如生,使讀者讀來引人入勝,如臨其境,讀後使人如知如醉,表明他有非凡的想象力。

凡爾納的小説之所以擁有廣大讀者原因之二還在於他具有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他筆下的人物都是品質高尚、獻身科學的人,是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人,象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勇無畏戰士形象,正是他反對殖民主義的進步思想的體現。

《海底兩萬裏》是一本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説,不但為讀者瞭解了他們的旅程,而且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這真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700字15

對於《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們應該關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是科幻在現實中的反映?

不得不説,無論是在情節還是人物塑造上,《海底兩萬裏》都極為成功的。野人圍攻、冰山封路、鬥巨章魚……情節無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着冷靜,阿龍納斯的博古通今,康塞爾的老實本分,尼德·蘭的性情火爆,人物無不恰倒好處淋漓盡致。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凡爾納所要描述的重點。只關注於這兩點,就會被書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祕迷惑,就會忽略掉迷離科幻後最重要的現實價值。

因為諸多政治原因,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海底兩萬裏》與凡爾納的初稿相去甚遠。凡爾納的寫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長表達對當時殘酷的殖民統治的憤恨,和對在壓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這顯然與當時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與凡爾納多次協商,凡爾納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海底兩萬裏》,才有了尼摩船長身世的神祕,才有了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的國籍不明。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海底兩萬裏》的真正主旨。

征服與擴張,是殖民統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長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許就是因為他對充斥着人類貪婪的陸地的一種絕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長有取之不盡的錢財,但這對他來説毫無用處。他無法親自為反殖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把鉅額財產無償捐贈給反殖民事業。也許那艘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員,尼摩船長對它才會有如此的怒火。在託雷斯海峽,當阿龍納斯習慣性的把當地土著人叫做“野蠻人”時,尼摩船長就問他這樣叫的原因。雖然知道那只是一個習慣性的稱呼,但尼摩船長的疑問無疑體現了他對人權的重視和對殖民現實深深的厭惡。

不要以為科幻小説只有幻想,透過科幻的迷霧直擊其背後的現實,才能明白凡爾納心底的沉重。這無論是對於凡爾納來説,還是對於我們今天的讀者來説,都極為重要。

標籤: 有感 兩萬裏 海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jr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