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品質的讀後感

關於品質的讀後感

悲慘的東西和悲慘的奮鬥,品質讀後感。

關於品質的讀後感

是什麼東西怎樣的奮鬥,這麼悲慘?格拉斯先生的靴子,和格拉斯為品質進行的奮鬥!

當時的社會,他的經濟狀況是那麼悲慘,這使他的死成為意料之中的事。那麼,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下場就只能如此悲慘嗎?這是社會文明的進化還是退化?是社會發展的特例還是規律?一個藝術家和一個商人的根本區別在於:一個為了藝術一個為了利益,藝術家發現自己的藝術品有問題了會死不瞑目,一個商人發現自己的商品有問題了也會死不瞑目,格拉斯是商人還是藝術家?他為了鞋子的品質專注地努力着悲慘地奮鬥着,哪怕沒有飯吃沒有利益可獲,哪怕哥哥已經餓死,這樣的執著,是不是人性中最偉大的品質?

高貴的東西和高貴的同情。

格拉斯的老主顧“我”,為什麼一次又一次買那麼多格拉斯的靴子呢?在這利字當頭的社會,這樣的"我",實在是少見,“我”的身上有着一種比利益高貴的善良的同情心,一定意義上講,這樣的同情比愛情比親情比友情,更可貴!這不也是人性中很偉大的品質嗎?品質》是出自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的短篇小説。寫一位造出好靴子的鞋匠格拉斯的故事。大部分讀者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都是讚揚了鞋匠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表現出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同時揭露了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

在我看來,我認為現代社會對這篇文章不應僅僅從片面的角度來理解。

從正面角度來看,作品通過對鞋匠格斯拉的故事敍述,批判了資本注意經濟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人性的醜陋;歌頌了執着的鞋匠格斯拉兄弟的優秀品質——誠信、質樸和認真的為人出世態度。然而,就是這種高尚的品質也在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消逝,隨着格斯拉兄弟的悲劇的.發生,作者慨歎的是做出“靴的靈魂的人”在這個人世間竟然沒有了立足之地。作者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帶着無限的傷感塑造了堅守傳統美德的鞋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用這個執着而本分的手藝人在無奈的現實社會被淘汰、被毀滅的悲劇驚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喚品質。這部短篇小説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歎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從反面角度來看,在現在社會,人們應該適應社會的高速變化。有些時候,必須改變自己才能不被環境淘汰。因為鞋的品質太好,鞋可以穿好久,使人們很少來重新買鞋。最終,沒有生意而餓死。但是,大商店的鞋因為品質不好,使人們常常來買鞋,財源滾滾。雖然擁有全城最好的製鞋手藝,但卻不願改變自己,致使無法跟上機器化的時代,堅持手工制好每雙鞋,最終餓死在自己的鞋鋪中。有一句叫做“不變的是變化”。改變自己,方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方能不被環境淘汰。然而這裏就有一個矛盾,是應該堅持自己的節操還是隨波逐流?社會沒有絕對好的一面,也沒有絕對不好的一面。

作為當代社會的大學生,應該懂得掌握一個度。在不失掉自己的品質的同時,也要跟上社會的大潮流

【擴展閲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讀後感《品質讀後感》。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五、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vld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