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

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

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1

昨天晚上,正準備休息,看到老婆正在播放一位老中醫講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節目,感覺這篇關於醫道醫德的文章特別不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於是今天專門度娘了一下,找到後,通讀幾遍,特別喜歡,於是便截圖下來,以自勉。

袁樹珊《命理探源》“星家十要”篇説:“先君子課讀之暇,嘗以醫卜二學授阜曰:讀書而達,固可身列廟堂,為蒼生造福;讀書而不達,亦可藉一藝以自立。昔賈誼有云: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良以卜可決疑,醫可療疾,同為民生日用所必須。”

自古醫易同源,古之善醫者,亦善易通卜,像卜筮名家王洪緒,命理大師袁樹珊,都是名醫世家。一生從醫從卜,兩不相誤。兩位名家不但醫術精湛,而且易學造詣也高深無比,王師所著《卜筮正宗》以及袁師所著《命理探源》都是命卜的經典之作,是後人習命習卜的必讀之書。

古之醫易名家在從事醫易的過程中,不但要求自己醫術易術精湛,而且特別重視德行,像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還有袁樹珊先生的《星家十要》讀起來,讓人深深地感動,倍感親切,特別是《大醫精誠》中所述正像觀世音菩薩的大願一樣,讓人覺得温暖敬畏。那種不講貧富賢愚,不論仇親,只要有病痛找到自己,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不正是觀世音菩薩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境界麼?對比古人,想想自己,簡直是無地自容。

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他的層次,所以在今後的易卜過程,還是需要向古人學習,不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易德上更進一步,以來人之苦,視若自己之苦,以來人之念為己念,以人為本,以己為末,精誠待人,至誠感召來人。

大醫精誠讀後感600字2

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這句話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的博客中看到的`,當時感覺説的非常好,就記了下來。

今天讀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發現這句話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非常恰當的縮影,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這不正是孫思邈所強調的行醫所必需的"精"與"誠"嗎?在《大醫精誠》中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即為"精"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此為"誠"。不論是這位醫生的話,還是《大醫精誠》這篇文章,兩者都極為準確的概括出了作為醫生這兩個最基本的品質——技術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名醫,像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他們不但技術精湛,醫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當時的老百姓所推崇,被歷史所銘記。祖國醫學繁榮發展離不開諸如此類的人。他們本着仁術、仁心治病救人,為後代的醫者樹立了榜樣。像東漢茗儀張仲景以救人活命為己任,以仁愛救人為準則,指導自己的醫療實際活動。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了《本草綱目》的鉅著,該書吸取了後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糾正了以前的錯誤,並冒着違反統治者意志的危險列舉服食丹藥的害處。該書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道德價值也很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v88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