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紀伯倫《先知》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的.,他們在一所家長諮詢機構上班,根據十幾年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子女的經驗,他們指出: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

的確如此,大學畢業後,我先後在一所中學兩所小學工作,接觸過兩百多學生,每個學生興趣愛好習慣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裏,只有兩類學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禮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爾雅;蠻不講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講理的;愛打人的孩子,家裏定有時常動手打人的長輩。在中國,人們習慣將教育培養孩子的事情交給老師,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師教育的不好。其實,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父母在潛移默化中給他的影響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變,絕非易事。所以,是時候,咱們家長得將目光轉向自己,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長。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面臨巨大工作壓力,像我等為生計日日奔波的人們佔社會大多數。有壓力就會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怨氣。每個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沒有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壓力轉化成怨氣,撒在無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換來家長的暴怒和大聲呵斥。無形之中,孩子遭到驚嚇,就可能從此沉默,孤言寡語。不是危言聳聽,我的一位學生家長就曾經很痛苦焦急的和我説,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將孩子狠狠打了一頓,結果從那之後孩子就變得沉默少言,幾乎不願意和他交流。作為父親,他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目前和孩子之間的冷淡局面,如何彌補一次衝動造成的裂痕。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幼小心靈,需要我們大人細心呵護。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再小心都不為過。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你把握好幫助孩子的分寸了嗎?

當孩子好奇的將手伸向家裏的仙人掌的時候,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大叫:“哎呀,那個有刺,碰到會疼,不能碰!”其實,在不太危險的情況下,你不如讓他自己碰一下那刺,親身體驗到疼之後,想必今後他再也不會主動去觸碰。幫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勞,剝奪孩子感知接觸世界萬事萬物的機會,把成長的權利交還孩子。

你向孩子傳遞有價值的價值觀念了嗎?

有責任感,誠實禮貌,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能感恩,可以積極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這些良好品格和表現大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的,這就需要父母持續的向孩子傳遞穩定的有價值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來之不易的緣分,願天下父母孩子都好好珍惜,尤其是父母,言行舉止得配得上父親母親的稱呼,得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標籤: 遇見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2pg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