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楊玉環 >

楊玉環籍貫爭議

楊玉環籍貫爭議

她是一個傳奇的女子。楊貴妃得到唐太宗的寵幸後,就一步登天了。如今,人們對於她是哪裏人存在着一些爭議。

楊貴妃個人資料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開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於蜀州(今四川崇州)。開元二十三年(735),17歲的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壽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寶四載(745),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距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整十年。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譁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

籍貫爭議

永樂縣説法

《楊太真外傳》等古書中均記載:楊玉環隨叔父遷至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反駁:由此可以充分證明,楊玉環祖籍並不是蒲州永樂,更不是出生於蒲州永樂,只不過是在當地生活過一段時間。

華陰縣説法

楊玉環的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為華陰人。

反駁:遷居三代後就不屬於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楊汪的曾祖父楊尚希籍貫都有南北朝時弘農靈寶(今河南靈寶市)、隋朝時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兩種説法,説楊玉環祖籍在弘農郡華陰縣太過草率。而且持“華陰説”觀點的人很明顯難以自圓其説,因為這些人連楊尚希出生在什麼朝代都搞不清楚。

容州説法

漏洞一:廣西容縣有一塊當地人自認為唐代的石碑,記述着唐天寶四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所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並説這是楊貴妃事蹟最早的記載。

反駁:天寶十五載(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亂,不知許子真是怎樣提前11年,在天寶四年就預知了楊貴妃的遭遇。從全國範圍來看,有關於這個許子真的記載,除了容縣以外,是完全沒有,可見其一點名氣都沒有,或者這個人其實就是當地人虛構出來的。而容縣把許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實上一個小小是四門助教只不過是高等學校教員老師中職稱低於講師的一種初級職稱。因此,此碑文完全無任何權威性。

漏洞二:楊妃容州碑記,碑文不長:“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

反駁:正史《舊唐書》與野史《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的父親名叫楊玄琰,而不是什麼楊維。

反駁:楊貴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優越教育與容縣當時閉塞落後的條件是極其不吻合的。[26]

漏洞三: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就是容縣人。

反駁:以唐朝當時的國力,幾乎整個亞洲的藩屬國都會向唐朝進貢,隋唐大運河通南達北、一日千里,皇宮裏的妃嬪什麼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楊玉環喜歡吃哪裏的特產並不代表她就是哪裏人,很多我國人都喜歡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縣石碑碑文: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

反駁:《舊唐書》等正史均記載楊玉環於天寶四年為貴妃。

閿鄉縣説法

關於楊玉環的祖籍,有虢州閿鄉説、山西蒲州永樂説、弘農華陰説等。種種説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楊玉環的父親是楊玄琰。

《舊唐書》、《楊太真外傳》[25] 等均指明楊玉環父親為楊玄琰[4] ,包括其祖父楊志謙、高祖父楊令本、六世祖楊尚希等均記載是虢州閿鄉人。這是有關楊玉環身世最為準確記載。拋開祖籍論,按照她父親的籍貫也是虢州閿鄉人。

蜀州説法

公元718年楊玄琰卒,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屬遺腹子,父親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4] 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時期,成都西邊的崇州被稱為蜀州。

反駁:《舊唐書》上的'記載: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户。所以,持這種説法的人,都認為楊貴妃出生於蜀州。可是,沒有一本正史文獻記載她出生於蜀州,只是記載其童年的時候在蜀州度過的。楊貴妃既然是遺腹子,就根本不可能在楊玄琰死後的第二年出生於蜀州。古代的官員任期滿或者死後,下一任官員馬上就會來府上接任,而楊玄琰的家眷根本無處安身。楊玄琰生前任上的府邸並不是他自身的私有財產,更不是他的家,只是他當官時暫住的地方,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所以,楊玉環的母親是在楊玄琰死時當年返鄉回家,於第二年在虢州閿鄉生下楊玉環。

標籤: 楊玉環 爭議 籍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yangyuhuan/q2dy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