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韋應物 >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賦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一脈貫通,前後呼應,渾然一體。下面和小編一起賞析一下韋應物的這首古詩-《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註釋

1.楚江:長江三峽以下至濡須口一段,古屬楚國,稱楚江。

2.海門:長江入海處,在今江蘇省海門市。

3.建業:今南京市。

4.散絲:細雨,這裏喻指流淚。

5.浦樹:水邊的樹。

6.含滋:濕潤,帶着水汽。

【譯文】

楚江籠罩在細細微雨裏,建業城正敲響暮鍾之時。雨絲繁密船帆顯得沉重,天色錯暗鳥兒飛得遲緩。

長江流入海門深遠不見,江邊樹木飽含雨滴潤滋。送別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象江面的雨絲。

【白話譯文】

楚江籠罩在細細微雨裏,建業城正敲響暮鍾之時。

雨絲繁密船帆顯得沉重,天色錯暗鳥兒飛得遲緩。

長江流入海門深遠不見,江邊樹木飽含雨滴潤滋。

送別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象江面的雨絲。

【賞析】

首聯“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中的“暮雨”二字。“暮鍾時”,即傍晚時分,當時佛寺中早晚都以鐘鼓報時,所謂“暮鼓晨鐘”。以楚江點“雨”,表明詩人正佇立江邊,這就暗切了題中的“送”字。“微雨裏”的“裏”字,既顯示了雨絲纏身之狀,又描繪了一個細雨籠罩的壓抑場面。這樣,後面的帆重、鳥遲這類現象始可出現。這一聯,淡淡幾筆,便把詩人臨江送別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同時,為二、三聯畫面的出現,塗上一層灰暗的.底色。

下面詩人繼續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細雨濕帆,帆濕而重;飛鳥入雨,振翅不速。雖是寫景,但“遲”、“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遠”又着意渲染了一種迷濛暗淡的景色。四句詩,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畫面。從景物狀態看,有動,有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帆來鳥去為動,但帆重猶不能進,鳥遲似不振翅,這又顯出相對的靜來;海門、浦樹為靜,但海門似有波濤奔流,浦樹可見水霧繚繞,這又顯出相對的動來。從畫面設置看,帆行江上,鳥飛空中,顯其廣闊;海門深,浦樹遠,顯其邃邈。整個畫面富有立體感,而且無不籠罩在煙雨薄暮之中,無不染上離愁別緒。

經過鋪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連同詩人的情懷,交織起來,形成了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置身其間的詩人,情動於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腸斷的鐘聲傳入耳鼓,撞擊心絃。此時,詩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淚下,離愁別緒噴湧而出:“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隨着情感的迸發,尾聯一改含蓄之風,直抒胸臆;又在結句用一個“比”字,把別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散絲”,即雨絲,晉張協《雜詩》有“密雨如散絲”句。這一結,使得情和景“妙合無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齋詩話》),既增強了情的形象性,又進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從結構上説,以“微雨”起,用“散絲”結,前後呼應;全詩四聯,一脈貫通,渾然一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iyingwu/9lqmz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