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維 >

王維的生平及詩歌世界

王維的生平及詩歌世界

王維的身世和詩歌創作更能全面地反映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稱得上他那個時代的兒子。

王維的生平及詩歌世界

開元盛世與王維的少年得志

開元年間,唐帝國的強盛達到了頂點,王維少年得志,創作了大量的遊俠詩、政治感遇詩和邊塞詩。盛唐時期,建功立業成了知識分子最熱烈的人生追求,詩人們懷着宏偉的理想和抱負,以蓬勃的生氣和熱烈的感情,表現着那個時代激動人心的生活。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是這種激情燃燒的傑出代表。同處這個時代的王維同樣是有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做一番大事業。王維幼年聰明過人,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開元九年,21歲的王維就考中了進士。關於王維考狀元的故事載於《集異記》《太平廣記》以及明代傳奇《鬱輪袍》,當代學者餘秋雨在《十萬進士》一文裏也津津有味地講了此故事。王維可謂少年得志,盛唐的時代精神滋養了他,激發了他追求立功揚名的理想: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其一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少年行》其二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少年行》其三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少年行》其四

第一首寫長安城裏遊俠少年意氣風發的風貌和豪邁氣概;第二首寫少年們懷着為國犧牲的豪情壯志。第三首詩人以“金鞍”為映襯,鏡頭對準“偏坐”這一姿勢,又以“調白羽”這一特寫鏡頭,突出了詩中主人公的雄姿英發。最後借五單于被射下馬鞍的畫面,再現少年英雄所向無敵的戰績。第四首反映了詩人追求的目標“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真正的“漢家兒郎”本應如此:詩中的他們就像漢家少年的成長史,從一個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少年遊俠,成長為抗擊外族侵略的漢軍戰士。

王維的山水詩有“覆蓋古今”之盛譽,但他的邊塞詩卻沒有被公正地對待,其實王維的邊塞詩的成就很高,他在盛唐邊塞詩派中應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温暖而又蒼茫的感覺。

政治大變動與王維的明哲保身

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罷相,朝政大權落到李林甫手中,政治大變動,王維“既寡遂性歡,恐遭負時累”(《贈從弟司庫員外�》),從此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也日趨消極,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過半官半隱的生活。這一時期王維寫下的山水詩,有極高的成就,但也流露出消極避世的人生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維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鋭獨特而細緻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緻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安史之亂后王維意志消沉

王維其母崔氏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自幼生活在佛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家庭裏他受到很深的佛教影響。王維官場受到冷遇,自感失節,意志消沉,從此便摒棄世事,一心奉佛,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在《謝除太子中允表》中感慨陳詞説:“朝容罪人食祿,必招屈法之嫌;臣得奉佛報恩,自寬不死之痛”過着“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的生活。詩歌創作也是去表現“空”“寂”的禪理。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一切寂靜無為,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悦,沒有死的悲哀,一切又不朽、永恆,如胡應麟《詩藪》和姚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標籤: 詩歌 王維 生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wei/opxp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