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昌齡 >

採蓮曲賞析王昌齡

採蓮曲賞析王昌齡

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的採蓮曲賞析,歡迎大家閲讀,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採蓮曲賞析,體會到詩人心中的熱愛大自然,也從採蓮曲賞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王昌齡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情趣。

採蓮曲賞析王昌齡

《採蓮曲》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採蓮曲》譯文

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採蓮曲》註釋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製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亂入:雜入、混入。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聞歌:聽到歌聲。

始覺:才知道。

【賞析一】

此詩雖然寫美麗自然的採蓮少女,卻始終沒有讓她們在詩中明顯出現,而是巧妙地將她們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田田荷塘,荷花盛開,聞歌卻不見人,不禁讓人心馳神往。全詩別具一格,悠然不盡。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賞析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詩歌在開始就展現出一幅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麗畫面採蓮女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一樣青翠欲滴。比喻雖不新奇,但用在此處卻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繪了田田的荷葉,又寫了採蓮女美麗的衣裳,兩者相互映襯,恍若一體。尤其是“裁”字,用得極其巧妙,羅裙是裁出的,可是此處也用在荷葉上,似從賀知章《詠柳》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中得到了靈感,讓人感到荷葉與羅裙不僅顏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雙巧手以同一種材料製成的。由此又讓人不禁聯想到屈原《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感受到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靈。嬌豔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採蓮女美麗的'臉龐開放,明寫荷花,實則為了襯出人之美,採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豔,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這兩句詩本自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王昌齡的這篇較之則更勝一籌,意義更為雋永。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詩的第三句“ 亂入池中看不見” 是對前兩句的補充和深入。它有兩重含義: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實可信;二是突出了觀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動。其中“ 亂”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聞歌始覺有人來” 除了從另一面説明少女被荷田遮蔽與消融,難以被觀望者發現以外,又寫出一種聲音的美,增添了詩的活潑情趣“。[4] 亂”字既指採蓮女紛紛入池嬉笑歡鬧的場面,也可指人與花同樣嬌嫩難以辨別,眼前一亂的感覺而“看不見”呼應上文,也更顯荷葉羅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時也虛寫了荷塘中花葉繁茂,人在其中若隱若現之景,並引出下句:“聞歌始覺有人來。”這一句描寫細膩入微,彷彿讓讀者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真實的感受。“始覺”與上句“看不見”呼應,共同創造出了一種“蓮花過人頭”的意境。“聞歌”也與“亂”字呼應,悠揚動聽的歌聲表現出她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同時也為整個採蓮的場景添上了動人的一筆。

這首詩句與句聯繫緊密,意藴深遠,精雕細琢卻給人帶來清麗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齡煉字煉意的高超技藝,對中晚唐的詩歌有着重要的影響。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採蓮曲》。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changling/ypp3v9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