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勃 >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都是詩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相比,更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曉的佳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歡迎閲讀!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詩

  王 勃

  滕王高閣臨江諸,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註釋]

江:贛江。 帝子:指滕王。

檻:jiàn 欄杆。

  [譯文]

高高的滕王閣靠着江邊,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早上,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閒雲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時日悠悠不盡;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與轉移方位,度過幾個春秋。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在哪裏呢?只有那欄杆外的長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鍊、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賞析]

這首詩原附於《滕王閣序》後,序末“四韻俱成”一句中的“四韻”即借代此詩。由於序文的影響太大,掩沒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很多讀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卻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閣詩》。

問1、詩歌第一句與詩歌題目的關係怎樣?一個“臨”字寫出了滕王閣的怎樣的氣勢?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髮出來的?

明確:第一句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用質樸蒼老的筆法,“臨”字點出了滕王閣的居高之形勢。它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閒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髮出來。

問2、第二句由今及古,遙想當年怎樣的情景,今日之閣是否有人遊賞,詩人由此產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第二句由今及古,遙想當年興建此閣的滕王,坐着鸞鈴馬車,掛着琳琅玉佩,來到閣上,舉行豪華繁盛的宴會的情景,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詩人不禁產生了人生盛衰無常的悵惘。

小結: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運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餘。

問3、第三、四兩句寫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這裏詩人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融情於景,寄慨遙深。 不但寫出滕王閣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點出了滕王閣怎樣的地勢特點?

明確:寫出了滕王閣居高臨遠之勢

小結: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揮。閣既無人遊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問4、第五句“閒雲潭影日悠悠”一句,時空筆觸是如何轉換的?哪二字點出了時日的漫長?

明確: “閒雲潭影日悠悠”一句,筆觸則由空間轉入時間,“悠悠”二字點出了時日的漫長。

問5: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如何賞析?

明確:時日的漫長,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裏一“幾”一“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

問6:“檻外長江空自流”一句,如何賞析?

明確: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恆地東流無盡。很自然地生髮了事物變換、星座移動、年復一年的感慨。“檻”字“江”字迴應第一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小結:末尾兩句,詩人在提出建閣的人如今何在的疑問後,以景作結,似答非答,更進一步抒發了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恆的感慨。“檻外長江空自流”一句與李白的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結:這首詩一共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這些詞融混在一起,毫無疊牀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着一箇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

唐詩多用實字(即名詞),這與喜歡多用虛字(尤其是轉折詞)的宋詩有着明顯的區別。例如,三四兩句中,除了“飛”字和“卷”字是動詞以外,其餘十二個字都是實字,但兩個虛字就把十二個實字一齊帶動帶活了,唐人的善用實字,實而不實,於此可見。

另外,詩的結尾用對偶句法作結,很有特色。一般説來,對偶句多用來放在中段,起鋪排的作用。這裏用來作結束,而且不象兩扇門一樣地並列(術語稱為扇對),而是一開一合,採取“側勢”,讀者只覺其流動,而不覺其為對偶,顯出了王勃過人的才力。後來杜甫的七言律詩,甚至七言絕句,也時常採用這種手法,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可見王勃對唐詩發展的影響。

在歷代吟詠滕王閣的律絕中,王勃的《滕王閣詩》可謂上乘之作。詩歌以凝練、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內容,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滕王閣序》賞析

  一、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末王通(號:文中子)之孫。祖父王通,號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學者,著作甚多。從祖王績,則是隋末唐初對唐代詩歌有開創之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風直接影響了王勃的詩作。父親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風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詩文為人稱道。六歲能文,未冠應幽素舉,對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員外郎皇甫常伯的賞識,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一次,適逢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剛剛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毀於一旦,漫遊蜀中,客於劍南,後補虢州參軍。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係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麼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後來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很快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後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從雍州司户參軍的位置上被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一路經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了洪州。在這裏王勃留下了《滕王閣序》這一傳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詩今存8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王勃的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多為駢體,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在“四傑”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關於《滕王閣序》的寫作,還有一段頗為生動的故事。滕王閣新修完畢,府帥閻伯嶼於重陽節在滕王閣宴請賓僚,八方人士,濟濟一堂。閻公有女婿名叫吳子章,文章寫得頗好。閻公有意在此盛會上顯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讓吳子章寫就了一篇《滕王閣序》,待到宴會上亮出來,以為即席賦就。宴會上,閻公果真拿出筆墨,送到一個個賓客面前,請在座的寫《滕王閣序》。眾賓客在都督閻公面前豈敢放肆,都一一辭謝。唯有王勃,接過紙筆,慨然應允。閻公的目的是為了顯耀自己女婿的才華,而並非誠心請賓客為序,王勃少年氣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滿,並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遂令侍從看着王勃下筆。開始,閻公聽到“豫章(一説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搖頭誚言道“此亦老生常談”,接着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便默然沉吟起來,開始領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公十分震驚,大呼曰:“斯不朽矣!”並盛讚王勃,贈錦緞百匹。這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一時傳為佳話,後世還將這個故事敷衍成話本、雜劇,留傳至今。

  二、《滕王閣序》逐句翻譯賞析: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

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着)翼星、軫星,地域緊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着荊楚(下)連着甌越。

講解:“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宿分別對應着地面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麼,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宿。“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於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裏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鑑賞:這是扣着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一連三組,分別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鬥、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傑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雲霧一樣(從大地上)湧起,傑出的人才如流星一樣(在夜空裏)飛馳。城池雄踞於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在座的)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

講解:“華”、“寶”、“傑”、“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傑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下”為使動,如果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所以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意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鑑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歷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寫地勢與上一層含義相連,並將地勢與人才形成交叉,有反覆渲染之意;“俊採星馳”直寫時人,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具體發揮。兩組句子,極寫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

翻譯:洪州的閻都督具有高雅聲望,他的儀仗從遠方趕來;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車駕在這裏暫駐。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不譯。“綮戟”“襜帷”都是借代修辭,用儀仗、車駕來代人。

鑑賞:介紹了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為點的介紹;自此進入具體的時、地、人的描寫。

原文: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翻譯:(正趕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華出眾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雲彩一樣;迎接千里之外的賓客,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

講解:“千里逢迎”為動賓倒裝,“逢迎”本為兩個詞:“遇到”“迎接”,這裏作迎接講,“千里”代指千里之外來的朋友。

鑑賞:介紹了所有的賓客,此為面的介紹。極寫朋友之高貴、眾多。“高朋滿座”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翻譯:(文采如)騰飛的蛟龍和起舞的鳳凰,(那是)詞章的宗師——孟學士;(寶劍如)紫色的閃電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韜略的寶庫——王將軍。

講解:這是兩個不太嚴格的判斷句,主語其實是“文采如騰蛟起鳳的那個人”“寶劍如紫電清霜的的那個人”,兩個“之”字都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鑑賞:又一次重點介紹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又為點的介紹,但與前一個重點介紹不同,它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人物特徵,而是使用了一個短語介紹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徵。即:更加細緻深入地介紹了兩個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翻譯:家父在交趾做縣令,我探親途經這一勝地,我一個年輕人知道什麼,(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盛大的宴會。

講解:“出”為路過途經之意。“何知”為“知何”,這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句子。

鑑賞:最後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具體的人物介紹結束。這一段,“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針線細密,開合得體,筆墨變化多姿,卻又一絲不苟”。

第二段,原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翻譯:時間正在九月,季節正是深秋。

講解:“維”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時序”、“季節”。“九月”為農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個月,意為深秋。

鑑賞:這是緊扣題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與春相齊,高於冬,更高於夏。因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秋天和春天一樣,物候變化比較明顯,容易引動人們的情感。

原文: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翻譯:地面的積水已經消盡,寒冷的潭水清澈見底,(山中的)煙霧和(晚霞的)餘光凝結在一起,傍晚的山巒呈現出(高貴的)紫色。

講解:兩個“而”都是並列關係的連詞。“紫”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呈現出紫色”。紫色在中國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貴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中,就賦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靈魂。

鑑賞:緊扣“秋”字描寫滕王閣所在地的物候變化。

原文: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翻譯:在高高的路上駕着馬車,到高聳的山嶺尋訪美景;來到皇子營建的長洲,看到了他當年修建的館閣。

講解:“儼”通“嚴”,意思是駕馭。“於上路”和“於崇阿”都是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嶺”。“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嬰。

鑑賞:此句複述自己來到滕王閣的經過。

原文: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翻譯:層疊的山巒聳立起一片蒼翠,向上衝出了層層青雲;凌空的閣道上閃動着豔麗的硃紅油彩,(從那裏)向下看看不見大地。白鶴漫步的沙灘,野鴨棲息的洲渚,(佈局)用盡了島嶼的縈繞迂迴;桂木建築的殿堂,香蘭裝飾的宮室,(安置)依照岡巒起伏的地勢。

講解:“上”“下”都是名詞作狀語,意為“向上”、“向下”。

鑑賞:此二組句子極寫滕王閣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與下文登臨所見實際上可為一段。

標籤: 賞析 滕王閣 王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bo/nm8q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