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賀 >

《秦王飲酒》李賀古詩賞析

《秦王飲酒》李賀古詩賞析

秦王飲酒

《秦王飲酒》李賀古詩賞析

李賀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

清琴醉眼淚泓泓。

【註釋】:

(1)秦王:一説指唐德宗李適(ku),他做太子時被封為雍王,雍州屬秦地,故又稱秦王,曾以天下兵馬元帥的身份平定史朝義,又以關內元帥之職出鎮咸陽,防禦吐蕃。一説指秦始皇,但篇中並未涉及秦代故事。一説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首二句寫秦王威懾八方,他的劍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2)羲和:傳説中為太陽駕車的神。《淮南子?天文訓》:“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

(3)敲日:説他敲打着太陽,命令太陽快走。因太陽明亮,所以詩人想象中的敲日之聲就如敲玻璃的聲音。

(4)劫灰:劫是佛經中的歷時性概念,指宇宙間包括毀滅和再生的漫長的週期。劫分大、中、小三種。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壞劫,壞劫期間,有水、風、火三大災。劫灰飛盡時,古無遺蹟,則無古無今,是謂“古今平”。王琦認為這裏是借指“自朱泚、李懷光平後,天下略得安息。”

(5)龍頭:銅鑄的龍形酒器。據《北堂書鈔》載:唐太極宮正殿前有銅龍,長二丈。又有銅尊,容四十斛。大宴羣臣時,將酒從龍腹裝進,由龍口倒入尊中。

(6)酒星:一名酒旗星。《晉書·天文志》説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飲。

(7)金槽:鑲金的琵琶弦碼。

(8)棖棖:琵琶聲。

(9)雨腳:密集的雨點。這句説笙的樂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聲音一樣。

(10)銀雲: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雲朵。

(11)櫛櫛:雲朵層層排列的樣子。

(12)瑤殿:瑤是玉石。這裏稱宮殿為瑤殿,是誇張其美麗豪華。

(13)宮門掌事:看守宮門的官員。

(14)花樓玉鳳:指歌女。

(15)嬌獰:形容歌聲嬌柔而有穿透力。獰字大約是當時的一種讚語,含有不同尋常之類的意思。

(16)海綃:鮫綃紗。《述異記》雲出於南海,是海中鮫人所織。

(17)紅文:海綃上繡的紅色花紋。

(18)香淺清:清香幽淡的氣息。

()黃娥跌舞:可能是一種舞蹈。

(19)千年觥:舉杯祝壽千歲。

(20)仙人燭樹:雕刻着神仙的燭台上插有多枝蠟燭,形狀似樹。

(21)清琴:即青琴,傳説中的神女。這裏指宮女。

(22)淚泓泓:猶言淚汪汪,淚眼盈盈。

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秦王的英武,歌頌他平定了戰亂,使天下太平。第五句以下描寫他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的豪華場面。但在這些描寫裏,作者是歌頌和神往呢?還是暗寓諷諫呢?前人看法不同。王琦注引姚經三語:"德宗性剛暴,好宴遊,常幸魚藻池,使宮人張水戲,彩服雕靡,絲竹間發,飲酒為樂,故以秦王追誚之。"王琦則信為德宗為雍王時,數平戰亂,"禍亂既平,國家閒暇,暫與宮妃宴樂飲酒,亦事之常。長吉極意抒寫,聊以紀一時之事,未必有意譏誚。"

此詩頗能體現李賀詩想象奇譎詭異的特點。幾乎每一句都出人意料,無論是現實的描寫還是虛擬的想象,無論比喻、誇張還是白描,無論意象選擇還是遣詞用語,都與一般詩人同。秦王的坐騎居然是虎,這顯然不是事實,但卻頗能表現秦王的威風八面。劍光居然能把天空照成碧色。"羲和敲日玻璃聲"尤其為人稱道。宴飲的場面也奇特得很,天上的酒星都被請來了,洞庭湖的雨聲也來湊熱鬧,金槽琵琶、花樓玉女、海綃裙、黃娥舞、仙人燭樹、青琴醉眼,真是光怪陸離,令人眼花繚亂。醉飲的人居然要喝令月亮倒行。而"夜棖棖"、"雲櫛櫛"、"聲嬌獰"、"香淺清"、"千年觥"、"淚泓泓",這些詞語都生新出奇,其意趣絕對不同凡想。

前四句寫秦王的威儀和他的武功,筆墨經濟,形象鮮明生動。首句的“騎虎”二字極富表現力。虎為百獸之王,生性兇猛,體態威嚴,秦王騎着它周遊各地,誰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難於捉摸的“威”變成具體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的腦子裏。次句借用“劍光”顯示秦王勇武威嚴的身姿,十分傳神,卻又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無形跡可求。“劍光照天天自碧”,運用誇張手法,開拓了境界,使之與首句中的“遊八極”相稱。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聲”,注家有的解釋為“日月順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説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驅策白日”。羲和,御日車的神。因為秦王劍光照天,天都為之改容,羲和畏懼秦王的劍光,驚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寫秦王的武功。由於秦王勇武絕倫,威力無比,戰火撲滅了,劫灰蕩盡了,四海之內呈現出一片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湎於聲歌宴樂之中,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從第五句起都是描寫秦王尋歡作樂的筆墨。“龍頭瀉酒邀酒星”極言酒喝得多。一個“瀉”字,寫出了酒流如注的樣子;一個“邀”字,寫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棖棖”形容樂器精良,聲音優美:“洞庭雨腳來吹笙”描述笙的吹奏聲飄忽幽冷,綿延不絕。“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來之筆,有情有景,醉態可掬,氣勢凌人。這位秦王飲酒作樂,鬧了一夜,還不滿足。他試圖喝月倒行,阻止白晝的到來,以便讓他盡情享樂,作無休無止的長夜之飲。這既是顯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五更已過,空中的雲彩變白了,天已經亮了,大殿裏外通明。掌管內外宮門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於討好,也是出於畏懼,謊報才至一更。過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呂種玉《言鯖》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義豐富深刻,具有諷刺意味。儘管天已大亮,飲宴並未停止,衣香清淺,燭樹煙輕,場面仍是那樣的豪華綺麗,然而歌女歌聲嬌弱,舞伎舞步踉蹌,妃嬪淚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驅使了。在秦王的威嚴之下,她們只得強打着精神奉觴上壽。“青琴醉眼淚泓泓”,詩歌以冷語作結,氣氛為之一變,顯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達了惋惜、哀怨、譏誚等等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讀者感到餘意無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he/e9wk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