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李白《送楊子》原文翻譯與賞析

李白《送楊子》原文翻譯與賞析

《送別》(一作《送楊子》)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送楊子》原文翻譯與賞析,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李白《送楊子》原文翻譯與賞析

原文

斗酒渭城邊,壚頭耐醉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添壺酒,臨岐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家圓。

【註釋】

1.鬥:計容積的量器,十升為鬥,十鬥為斛。這裏形容飲酒之多。

2.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

3.壚頭:酒坊,酒家。

4.醑(xǔ):美酒。

【譯文】

渭城邊上我們縱酒言別,在酒坊里長醉而不能入眠。滿樹的梨花就像積雪那樣潔白,千萬條的楊樹葉恰似那縷縷青煙。惜別間我們飲盡了壺中的美酒。臨分別時,送上策馬的長鞭。盼望着你到達潁上,那時候新月也應該變圓了。

【寫作背景】

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詞之一。本詩一説作者為唐朝詩人岑參。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溶情於酒,又寄情於景。雪、楊葉、馬鞭、壺醑和新月,這些都是送別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作者用雪來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濃濃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樣。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捨惜別之情,體現對友人豪邁豁達的祝願。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溶情於酒,又寄情於景。雪、楊葉、馬鞭、壺醑和新月,這些都是送別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作者用雪來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濃濃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樣。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捨惜別之情,體現對友人豪邁豁達的祝願。

首聯“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描寫的是送別的地點以及送別酒宴的熱鬧場景。詩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興,宕開一筆,鋪陳敍述。李白在送別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這是李白對朋友的不捨,也是李白個性的寫照。

酒是李白詩文的一大母題,詩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澆愁,酒早已成為了李白詩的象徵。“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為詩題的《金陵酒肆留別》,“白門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問取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酒的意象在李白詩中大量出現。

頷聯“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此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詩文中多有出現,同樣出名的還有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頷聯對仗工整,使詩文具有形式、音韻之美。而“梨花”、“楊葉”的`意象又具有唐詩典型的形象美的特點,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千樹梨花競相開放,柳葉新芽迎風搖曳。然而這美好的春景中卻藴藏着對友人即將遠行的不捨之情,“以樂景襯哀情”,美好的春日風光卻無人陪伴自己欣賞。

此外“楊葉”即柳葉,“柳”“留”諧音,古人折柳相送的傳統由來已久,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李白送別詩歌與眾不同,往往能夠將分別之情寫成普遍化的集體感受。在這首《送別》中,沒有提到送別的友人到底是誰,卻把自己的深情厚誼寄託在“梨花”“楊葉”這些意象中,使讀者產生共鳴。

頸聯“惜別傾壺醑,臨分增馬鞭”這句是全詩的點題之句,詩文明確地交代了舉行酒宴的目的——送別友人。在送別友人的宴席上,詩人“傾壺”一飲,這是男人之間的送別方式,沒有温婉的語言,也沒有依依惜別的柔情,只是把對友人的不捨之情寄於酒中,一飲而盡。待到真的要分別之時,“馬上贈鞭”,以示紀念。同樣也是男人的贈別,儘管捨不得卻故作豪邁。

尾聯“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回味無窮,“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目送友人“潁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這在李白詩文中同樣很常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寫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聯翩,因景生情,因景結情,等到友人到達目的地應該是在月圓之日吧,從缺到圓的明月都是詩人依依惜別之情的寄託。

無論何時何地的人們在送別之時,都會產生“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揮手再三別,臨歧空斷腸”的共鳴。我想,詩人也會擔憂友人旅途的勞頓吧!

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五千年的積澱,一言概括則為“雅”。無論是送別,還是思念,古人都將自己的濃情蜜意寄於詩文中。古典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送別詩在這顆顆明珠上閃爍着一縷縷的光芒。

在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的今天,沒有“勞勞亭、長亭”這些專門為送別而建造的場所,離別之情已顯彌足珍貴,不用鴻雁傳書,也沒有古人的離愁別恨。現在的我們也許只有從古詩詞中才能感受到離別的傷感了吧!

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馬上贈鞭”以示紀念,表達了豪邁豁達之情;尾聯寫詩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達目的地應該是在月圓之日,從缺到圓的明月都是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以及美好祝願的感情寄託。

名家點評

南宋嚴羽《評點李太白集》:(“梨花”二句)今人為之,便成村學究課聯矣。

明代聞啟祥輯《李杜全集》載明人批:(“梨花”二句)點景輕妙。(“惜別”句)“壺醑”重“斗酒”意。

清代應時、丁谷雲《李詩緯》:太白氣厚,多以清轉見長。(“斗酒”四句)四句即見一種行色別情,當以意會。(“惜別”句)接出醒。(“看君”二句)又從上一氣轉下,灑脱。

清代沈寅、朱昆《李詩直解》:此送別祖餞而預計其程期也。今揚子之行,我以斗酒餞於渭城之邊,且傍壚頭以便取酒,而醉不眠矣。此時春色之濃,梨花布千樹之雪,楊葉垂萬條之煙。我惜別則傾一壺之酒,臨行則贈策馬之鞭。看君之向穎上而去矣,計其程途,新月到彼應當圓滿也。

作品爭議

此詩又見岑參集,而略有異同。北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王安石《唐百家詩選》都認為此詩為岑參作,只是一個題作《送楊子》、另一個題作《送別》。清代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中,此詩又出現兩次,一處在岑參集,題作《送楊子》;另一處在李白集,題作《送別》。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太白詩‘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乃岑參之詩誤編入。”詹鍈《李白詩論叢》:“正德本岑集不載此篇,然實岑詩。太白集本有送別詩一首(水色南天遠),此詩蓋因題目偶同,乃致亂入集中耳。”瞿蜕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本集本卷即有《送別》一詩同為五律。兩相對勘,即知此篇風格近岑而不近李,誠可定為誤收也。《詩人玉屑》亦有‘岑參之詩誤入公集’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托克馬克城),他即於此出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離蜀,長期在各地漫遊。天寶初供奉翰林。受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困苦,卒於當塗。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有《李太白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lrenq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