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早春》教案設計

《早春》教案設計

《早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七言絕句作品。分享了韓愈《早春》教案,歡迎閲讀參考!

《早春》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藴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2、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難點:

理解詩句藴含的情理。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解題及作者簡介

1、解題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整體感知

1、結合課下注釋自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中的意境,朗讀全詩。

2、賞析詩歌

理解詩意、感受情境,體味詩境。

3、詩中寫了什麼景?其特點是什麼?

這首詩詠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點,將初春草色與滿城“煙柳”做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4、怎樣理解“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詩?

提示: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着冰凌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場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們心裏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着無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着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詩,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四、本課小結

五、佈置作業

熟讀並背誦這首詩。

附錄:《早春》鑑賞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説: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説: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着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們心裏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人們帶着無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着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vz07g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