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

韓愈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們自然不陌生。下面是韓愈《答張十一功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答張十一功曹①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②家。

篔簹③競長纖纖筍,躑躅④閒開豔豔花。

未報恩波⑤知死所⑥,莫令炎瘴⑦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⑧一半加。

【註釋】

①功曹:官名。

②兩三:幾個。表示少量。

③篔簹: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④躑躅:杜鵑花的別名。

⑤恩波:謂帝王的恩澤。

⑥死所:死的地方。

⑦炎瘴:南方濕熱致病的瘴氣。

⑧霜毛:白髮。

【白話譯文】

春山明淨,春江空闊,清澈得以見到江底的沙粒,悲傷哀怨的猿啼聲處處可聽;粗大的篔簹與纖纖嫩筍爭相滋長,羊躑躅清閒自得,隨處開放出鮮豔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

瘴氣中虛度餘生而已;吟讀張署來詩後,歎看雙鬢,頓時覺得鬢髮白了一半。

【創作背景】

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答張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貶到廣東陽山後的第二年(803年)春天作的。

【賞析】

詩的前半部分寫景。“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勾畫出陽山地區的全景。春山明淨,春江空闊,還傳遞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淡淡幾筆,生動地摹寫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來是兩組近景鏡頭,“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閒開豔豔花。”篔簹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植物名,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谷間,二月花發時,耀眼如火,月餘不歇。這一聯,可以説是作者為前面一聯的冷落景象又點綴了一些鮮豔、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許春天的生氣。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閒”字,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傳神生動。“競”字把嫩筍爭相滋長的蓬勃景象寫活了;“閒”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閒自得的意態託寫出來。這四句詩,先寫遠景,後寫近景,層次分明。有淡墨塗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豔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謂詩情畫意,交相輝映。

這首詩中的景物,是與作者此時的處境與心情緊密相連的。它體現了這樣兩個特點,一是靜、二是閒。靜從空曠少人煙而生,作者從繁華嘈雜、人事紛擾的京城一下子到了這僻遠荒冷的山區,哀猿啼聲處處有,人間茅舍兩三家,這種靜與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獨和淒涼。這種閒,由他的處境遭遇而來,這裏的一切都顯得悠閒超脱,沒有羈絆,然而不免使人觸景生情。身雖居閒地,心卻一刻也沒能擺脱朝廷的束縛,常常被“未報恩波”所煩擾,不能得閒,故而分外感慨。作者雖然寫的是景,而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隱情,正如王夫之《唐詩評選》所説:“寄悲正在比興處。”

詩的下半段敍事抒情,“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貫“報”與“知”,意謂:皇帝的深恩我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餘生而已。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藴含着詩人內心深處許多矛盾着的隱微之情;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南荒迴歸無望的歎息,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他雖然沒有直接説憂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卻比説出來更為深切。在這樣的處境中,尚還想“未報恩波”,這表現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這一聯的鋪墊,下一聯就容易理解。“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鬥”同“陡”,是頓時的意思。“鬥覺”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寫得委婉曲折,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説讀了張署來詩後鬢髮頓時白了一半,似乎來詩是愁的原因,這就把全詩惟一正面表現愁怨的地方掩蓋住了。並且寫愁不説愁,只説霜毛陡加,至於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詩意婉轉,韻味醇厚。

詩寫僻境,以畫意出之,寫憂憤,以曲筆出之。詩人似乎盡力想把他那種激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覺不自覺地在字裏行間透露出來,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壓抑着的感情潛流,讀來為之感動,令人回味,形成了這首詩含蓄深沉的特點。

拓展閲讀:《調張籍》韓愈

調張籍⑴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⑵。

不知羣兒愚,那用故謗傷⑶。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⑸。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⑹。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⑺。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⑽。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⑾。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⑿。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⒀。

【註釋】

⑴調:調侃,調笑,戲謔。張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詩人。歷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終國子司業。

⑵文章:此指詩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羣兒:指“謗傷”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認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蟻類,常在松樹根部營巢。

⑸伊:發語詞。

⑹“徒觀”兩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後人雖能看到其成就,卻無法目睹當時鬼斧神工的開闢情景了。

⑺“想當”四句:想像禹治水時劈山鑿石、聲震天宇的情景。劃:劈開。雷硠:山崩之聲。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説天帝想要好詩歌,就派李、杜到人間受苦,還故意折斷他們的羽毛,剝奪他們的自由,讓他們經受挫折坎坷磨難,從而創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絕代詩篇。然後又派天神取走了。現在遺留在人世的只不過“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書。古有薤葉書。又有薤葉形的金片,俗語稱金葉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並言李杜詩篇播於金石。六丁、雷電:皆傳説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為九州在四海之內,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內。

⑽“精誠”兩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猶今言靈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詩的創作境界。汗漫:廣漠無邊之處。《淮南子·道應訓》:盧敖遊於北海,遇異人,欲與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寧肯而遠至於此。……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織女襄:《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鄭玄注:“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謂之七襄。”按:織女,謂織女星。肆,謂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誇言神遊物外,連織女星的車駕都不乘坐了。意謂超越了織女星運行的範圍。

⑿地上友:指張籍。經營:此謂構思。

⒀乞:此謂送給。如杜甫《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頡頏:上下飛翔。上飛曰頡,下飛曰頏。

【白話譯文】

李白、杜甫詩文並在,猶如萬丈光芒照耀了詩壇。卻不知輕薄文人愚昧無知,怎麼能使用陳舊的詆譭之辭去中傷他們?就像那螞蟻企圖去搖撼大樹,可笑他們也不估量一下自己。雖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後,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們。晚上也常常夢見他們,醒來想着卻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樣立下了不朽的勛績,但只留下了一些斧鑿的痕跡,人們已經難以見到當時的治水的運作過程了。遙想當年他們揮動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開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傾瀉出來,天地間迴盪着山崩地裂的巨響。但就是這樣的兩位夫子,處境卻大抵都冷落困頓;彷彿是天帝為了要他們作詩有所成就,就故意讓他們崛起而又困頓。他們猶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進了籠中的鳥兒一樣,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邊百鳥自由自在地飛翔。他們一生寫了千萬篇優美的詩歌,如金薤美玉一樣美好貴重,但其中多數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樣,流傳在人間的,只不過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兩個翅膀,追求他們的境界,哪怕出於八方荒遠之地。我終於能與前輩詩人精誠感通,於是,千奇百怪的詩境便進入心裏:反手拔出大海中長鯨的利齒,高舉大瓢,暢飲天宮中的仙酒,忽然騰身而起,遨遊於廣漠無窮的天宇中,自由自在,發天籟之音,甚至連織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頭對地上的你説,不要老是鑽到書堆中尋章摘句,忙碌經營,還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學,在詩歌的廣闊天地中高高飛翔吧。

標籤: 答張 十一 韓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vd8v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