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傳讀書筆記3篇

杜甫傳讀書筆記3篇

杜甫傳讀書筆記一:

杜甫傳讀書筆記3篇

觀杜甫。閒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歎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着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遊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着握筆的雙手遨遊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歎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似乎註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歎詩才。“詩聖”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詩史”,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後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常客,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讚歎無法壓抑。

歎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於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築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心的震撼揚於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飢、民寒訴説。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杜甫傳讀書筆記二:

讀完這本杜甫傳才知道杜甫和我通過以前學習瞭解的他並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認識裏,杜甫似乎沒有年輕過,永遠都是四五十歲甚至更大,為生活發愁,為國家命運發愁,為百姓發愁。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他也是年輕過的,也曾滿懷壯志,意氣風發。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艱難,國家的.動盪使他的詩歌內容風格發生了巨大改變,成為了那個我的認識中沒有年輕過的詩人。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杜甫《贈李白》中的詩句,此時的他和李白同樣有着豪放、熱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終希望能夠出世做官,在長安時,他廣泛結交名流,擴大自己的名聲,奔走於權貴之門,還經常向達官顯貴們投贈詩稿,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援引,

為了獲得一官半職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討好奉承達官貴人,此時的他絲毫看不出有成為那個憂國憂民的詩聖的潛質,如果他得到了官職會怎麼樣呢,也許歷史上會出現一位平庸的官員和詩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獻三大賦後得皇帝賞識而平步青雲,成為寵臣,住在華麗的庭院,衣食無憂,也許他的詩作就只有《天狗賦》《雕賦》這些阿諛奉承,粉飾太平的詩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詩也就不會出現了。那個無時無刻不在為人民着想,無時無刻不在為人民擔憂的人就會消失,也許正是他的不得志,窮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誌着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他自己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看到國家滿目瘡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兇殘可憎,他的詩歌內容產生巨大變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國土家園的痛苦。他積極號召人們奮力進行征戰,以保衞國家民族的安全。他寫詩悼念為國捐軀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濱役給社會造成的黑暗景象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

在寫三吏這組詩,杜甫的心情十分複雜。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他堅決擁護。百姓為支持這場戰爭作出了慘重犧牲,他又極為同情。正是因為杜甫是一個愛國又憂民的詩人他才會有矛盾複雜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仍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仍為“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歎“天地終無情”,仍為“積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個自身難保、未老先衰的人卻總是關懷着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從這本杜甫傳中可以看出杜甫為國家憂愁,為人民憂愁,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他一開始考慮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為此阿諛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沒能如自己所願的成為一名官員。可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百姓接觸,瞭解老百姓的疾苦,從而寫下那些憂國憂民的詩篇。可以説杜甫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在苦難中他的善良、忠誠、關懷天下的心態被激發出來,他的眼界開闊起來,不再是隻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國家統一,他同情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統治者,他用詩歌來記錄當時的實情,表達自己的感情。

我認為不能説是苦難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難中成長起來。因為只有內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國家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時才會去關心,去為他們吶喊,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當看到人民生活悽慘時只會保持冷漠,更何況杜甫當時自己的生活也很艱難。

杜甫在自身狀況十分糟糕時依舊不忘國家人民,是因為他將關懷國家人民作為自己的責任,他認為那是他理應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為了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後來他的詩是另一種方式的心繫天下。不論成功與失敗,始終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這就是杜甫的詩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杜甫傳讀書筆記三:

《杜甫傳(圖文本)》的目的是要把我們祖國第八世紀一個偉大的詩人介紹給讀者,讓他和我們接近,讓我們認識他在他的時代裏是怎樣生活、怎樣奮鬥、怎樣發展、怎樣創作,並且在他的作品裏反映了些什麼事物。作者寫這部傳記,力求每句話都有它的根據,不違背歷史。由於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個人的想象加以渲染。關於一些個別問題,有的採用了過去的和現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結論,有的是作者自己給以初步的分析或解決。為了使讀者不被煩瑣的考證和論據所累,不曾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寫在裏邊,附註也儘量減少。作者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鰲的《杜少陵集詳註》;仇氏注杜,雖然有許多牽強迂闊的地方,但他豐富地蒐集了十七世紀以前關於杜甫的評論和註釋,給作者許多方便。

標籤: 讀書筆記 杜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e9dz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