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內經的文學百科

  •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解豬

  • 內經四氣,即春温、夏熱、秋涼、冬寒的四時之氣,通過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來達到養生的目的,下面是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解豬,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原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生而勿殺,予而勿奪,商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譯文春季...
  • 21700
  • 內經之疾病成因

  • 《內經》上古天真論,第一篇就把養生最高境界講出來,道德日全,就沒有危險,道德不全,身體四處就容易有危險,人們一直以為道德只是一個人的修養標準,不知道也是一個嚴格的健康的科學概念。德者壽,大德者必得其壽,必得其祿,必得其位。大家要知道疾病的緣起,《黃帝內經》裏頭有三句話,把疾...
  • 6378
  • 內經素問:咳論

  •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着作,它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宏大基礎。咳論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原文】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翻譯】黃帝問道:肺臟有病,都能使人咳嗽,這是什麼道理?【原文】岐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翻譯】岐伯回答説:五臟六...
  • 31580
  • 內經素問:熱論

  •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説、脈象學説、藏象學説、經絡學説、病因學説病機學説、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説。熱論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原文】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
  • 27602
內經指出耗盡陽氣的日常行為
  • 內經指出耗盡陽氣的日常行為

  • 《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1、當露腳裸成為一道風尚,諸陽之末被毀如果一定要美麗凍人,至少要掩蓋住三陰交穴吧!初春乍暖還寒,可很多女孩喜歡上裝大衣、羽絨服,下裝配九分褲,有時明明是長褲,也要捲起褲管,露出一截腳踝,很多女生認為韓劇裏很多女...
  • 15784
  • 內經素問:大奇論

  •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大奇論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原文】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肺之雍,喘而兩胠滿;【翻譯】肝經、腎經、肺經脹滿者,其脈搏必實,當即發為浮腫。【原文】肝雍,兩胠滿,卧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
  • 6556
內經素問:刺腰痛
  • 內經素問:刺腰痛

  •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比較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構建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框架。刺腰痛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原文】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翻譯】腰足太陽經脈發病使人...
  • 9672
  • 內經精要訣

  • 《內經》給我們確立了中醫學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這個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以下是內經精要訣,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筋的問題,在肝。骨的問題,在腎。血脈的問題,在心。肌肉的問題,在脾胃。皮膚、毛髮的問題,在肺。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
  • 20034
  • 《內經》作息之道

  • 古有成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陽興以勞作;日落,陽斂而人息。言語雖樸素,寓理卻深遠。人與天地相參、日月相應,古人順天之道,應時之序,養長收藏,皆以「陽」這一生命元能收放為作息逆順,故能避禍遠害,以趨長生。這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思想。《素問·上古天真論》:「黃...
  • 12260
  • 《內經》之衞氣失常

  • 《內經》在書名和思想內容上與黃老學派的密切聯繫,也為只有在西漢黃老學派鼎盛時期才能成書提供了佐證。黃帝曰:衞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藴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旁取之。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對曰...
  • 7872
  • 內經之靈樞·論痛

  • 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黃帝內經》之靈樞·論痛《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於軒轅黃帝,後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
  • 15794
  • 《內經》衞氣失常

  • 《內經》中包含了豐富的天文、地理、哲學、心理學、氣象學等知識,揭示了醫學與天文、地理、社會等的密切聯繫,所以,與其説它是一本醫書,還不如説是一部生命的百科全書更為恰當。黃帝曰:衞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藴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
  • 24417
  • 內經的意思

  • 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中國文化是求內的文化,黃帝內經就是專門研究內的。內到底意味着什麼?黃帝內經的這個內字的含義就是莊子齊物論所説: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
  • 16903
  • 《內經》五臟生成篇

  • 《內經》中的醫德思想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可以分為醫學養生道德、醫學預防道德、醫學治療道德和醫學護理道德四個方面。【原文】心之和、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脣也,其主肝也。腎之...
  • 27671
內經中人體健康的標準
  • 內經中人體健康的標準

  • 《內經》藏象理論在分析人體疾病狀態時,奠定了臟腑辨證的雛型。下面是內經中人體健康的標準,一起來看看吧。《黃帝內經》開篇即明確了健康的概念,它認為,一個健康的人必須在天時、人事、精神方面保持適當的和有層次的協調。按照《黃帝內經》的觀點,現在我們所言的健康人,其實只...
  • 15899
《內經》多元式教學方法體會
  • 《內經》多元式教學方法體會

  •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四大經典之一,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它系統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及學術思想。現就本人在《內經選讀》課教學過程中的體會簡述如下:一、多角度完善教學內容1.篇名的解析。《內經選讀》課的原文往往節選自《內經》的某一章節,只有把這段原文放在這一...
  • 23562
《內經》五味養生
  • 《內經》五味養生

  • 《內經》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醫學著作,當中論及的許多醫學觀點是中醫學的菁華所在。下面是《內經》五味養生,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五味有忌五味雖有所宜,但亦有所忌,故《五樞·五味篇》有云: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根據具體病情不同,其所禁忌的食物也...
  • 27389
  • 內經選讀講稿第二單元:陰陽應象

  • 陰陽,有名而無形,必須依附於具體的事物或現象才能體現出來。根據人與天地相應的道理,自然界之陰陽與人體之陰陽,其象相應,故曰陰陽應象。正如馬蒔所言:以天地之陰陽,萬物之陰陽,合於人身之陰陽,其象相應。本單元主要論述了《內經》中陰陽的基本概念和內容,並列舉了陰陽五行學説在中...
  • 8155
《內經》冬季養生總綱
  • 《內經》冬季養生總綱

  • 引導語:冬季的養生質量直接關乎來年的健康,故冬季養生在四季養生中顯得尤為重要。《黃帝內經》説,冬季三個月,宜早睡晚起。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此時講究養藏進補。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內經》冬季養生總綱。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
  • 27552
內經選讀講稿第八單元:脈要精微
  • 內經選讀講稿第八單元:脈要精微

  • 脈,切脈,這裏泛指診法。要,要領。精微,精湛微妙。《素問》有脈要精微論篇名,本單元主要討論疾病診法,包括診病原理、原則及具體方法等內容,其中對脈診和色診的闡述尤為詳細。原文分析【原文】801【提示】本節主要論述診病的時間以平旦為宜,以及平旦診病的原理。【校注】(l)平旦:太...
  • 21400
  • 內經 太陰陽明論

  • 岐伯説:足太陰脾經,屬三陰,它的經脈貫通到胃,連屬於脾,環繞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氣輸送到手足三陰經。太陰陽明論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原文】黃帝問曰:太陰陽明為表裏,脾胃脈也,生病而異者何也?【翻譯】黃帝問道:太陰、陽明兩經,互為表裏,是脾胃所屬的經脈,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
  • 16887
  • 《內經》論五臟之通運

  • 在運用《內經》藏象理論診治疾病時,要把五臟作為綱,其通運之象作為目,綱舉則目張。臨牀中要把握好五臟與自然界五運六氣之關係,把握好人體臟腑與各組織器官的內在聯繫,才能做到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用藥時事半而功倍。《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
  • 27016
  • 內經 生氣通天論

  • 在人體煩勞過度時,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使陰精逐漸耗竭。如此多次重複,陽愈盛而陰愈虧,到夏季暑熱之時,便易使人發生煎厥病,發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見東西,耳朵閉塞聽不到聲音,昏亂之勢就像都城崩毀、急流奔瀉一樣不可收拾。【本章要點】一、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有着密切關係,這是...
  • 27284
  • 《內經》標本病傳論

  • 在運用《內經》藏象理論診治疾病時,要把五臟作為綱,其通運之象作為目,綱舉則目張。黃帝問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岐伯對曰: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
  • 24636
  • 《內經》講了哪些內容

  • 《內經》全書由162篇文章組成,由於書出眾手,又非一次性結集而成,所以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如以篇幅而論,各篇內容長短懸殊,《素問•經絡論》全篇只有一百四十餘字,而《素問•至真要大論》卻長達六千餘字。若以行文風格而論,也有明顯的差異,有的像漢賦一樣辭藻華麗,有些則...
  • 16569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