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數學祖沖之的故事手抄報

數學祖沖之的故事手抄報

有位哲學家説過,學數學就像學體操,體操可以使人強健體魄,而數學可以使人大腦聰明。數學也是體操,是一種智力體操。下面是數學祖沖之的故事手抄報,歡迎參考閲讀

數學祖沖之的故事手抄報

  

  

祖沖之名人故事: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

祖沖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裏,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説:“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説:“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才得到推行。

儘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着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着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裏。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拓展

曆法之爭

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曆》中名句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沖之把精心編成的《大明曆》送給宋孝武帝請求公佈實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曆法的官員對這部曆法的優劣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祖沖之遭到了以戴法興為代表的反對,祖沖之著《歷議》一文予以駁斥。在“歷議”中,他寫下了兩句名言:“願聞顯據,以核理實”,“浮辭虛貶,竊非所懼”。為了明辨是非,他願意彼此拿出明顯的證據來相互討論,至於那些捕風捉影無根據的貶斥,他絲毫也不懼怕。戴法興認為,曆法中的傳統持續下來的方法是“古人制章”、“萬世不易”的;他責罵祖沖之是什麼“誣天背經”,認為天文和曆法是“非凡夫所測”、“非衝之淺慮,妄可穿鑿”的。祖沖之卻大不以為然。他反駁説,不應該“信古而疑今”,假如“古法雖疏,永當循用”,那還成什麼道理!日月五星的運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只要進行精密的觀測和研究,孟子所説的“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刻苦求精

祖沖之那個時代,算盤還未出現,人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叫算籌,它是 一根根幾寸長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鐵、玉等各種材料製成。 通過對算籌的不同擺法,來表示各種數目,叫做籌算法。如果計算數字的位數越多,所需要擺放的面積就越大。用算籌來計算不像用筆,筆算可以留在 紙上,而籌算每計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擺動以進行新的計算;只能用筆記下計算結果,而無法得到較為直觀的圖形與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錯,比如算籌被碰偏了或者計算中出現了錯誤,就只能從頭開始。祖沖之為求得圓周率的精準數值,就需要對九位有效數字的小數進行加、減、乘、除和開方運算等十多個步驟的計算,而每個步驟都要反覆進行十幾次,開方運算有 50 次,最後計算出的數字達到小數點後十六、七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o0l4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