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辛棄疾 >

辛棄疾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

辛棄疾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

辛棄疾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辛棄疾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歡迎閲讀

辛棄疾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

辛棄疾西江月醉裏1

【原文】

西江月·遣興

宋·辛棄疾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着全無是處。

昨夜鬆邊醉倒,問鬆“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翻譯】

喝醉了酒後恣意歡笑,我哪裏有那閒工夫發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書上的話,的的確確是沒有半點可信的!

昨兒晚上我在鬆邊喝醉了,醉眼迷濛,把松樹看成了人,就問他:“我醉得怎麼樣啊?”

恍惚中看見松樹活動起來,疑是要來扶我,於是我用手不耐煩的推推松樹説:“走開走開!”。

【賞析】

欣賞這首詞,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説:品讀辛棄疾的詞,可從詞中品出更有韻味的戲劇來,雖然在寫詞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戲劇性場景並非辛棄疾發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他的詞中,這種情況十分常見。這是值得肯定的。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現了三次。難道詞人真成了沉湎醉鄉的“高陽酒徒”麼?否。蓋因其力主抗金而不為南宋統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説沒工夫發愁,是反話,骨子裏是説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着全無是處。”才敍飲酒,又説讀書,並非醉後説話無條理。這兩句是“醉話”。“醉話”不等於胡言亂語。它是詞人的憤激之言。《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本意是説古書上的話難免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棄疾翻用此語,話中含有另一層意思:古書上儘管有許多“至理名言”,現在卻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種種,如直説出來,則不過慨歎“世道日非”而已。但詞人曲筆達意,正話反説,便有咀嚼不盡之味。

下片寫出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詞人“昨夜鬆邊醉倒”,居然跟松樹説起話來。他問松樹:“我醉得怎樣了?”看見松枝搖動,只當是松樹要扶他起來,便用手推開松樹,並厲聲喝道:“去!”醉憨神態,活靈活現。詞人性格之倔強,亦表露無遺。在當時的現實生活裏,醉昏了頭的不是詞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詞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掙扎着自己站起來,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軟骨頭們是多麼的渺小和卑劣。

辛棄疾的這首小詞,粗看,正如標題所示,是一時即興之作。但如果再往裏仔細一看,那麼會發現作者是在借詼諧幽默之筆達發泄內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們還可洞察到作者是由於社會現實的黑暗而憂心忡忡,滿腹牢騷和委屈,不便明説而又不能不説,所以,只好借用這種方式,來暢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實感。

【拓展延伸】

辛棄疾與藥名詞

南宋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一名填製藥名詞的行家。大約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時,他用藥名寫了一首《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遊雨巖馬善醫》: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餘涼意到胡牀。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誰伴?只甘松竹共淒涼。

這首詞裏寫山、寫水、寫石、寫草、寫風、寫雨,眼前這些自然景象,都寄託着詩人對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發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憤懣。其中用藥名本字、諧音字等嵌入的藥有木香、禹餘糧(雨餘涼)、石膏、吳萸(吾已)、梔子、紫草(知子草)、防風、海藻(海早)、甘鬆等,藥名與詞意,渾然一體。

辛棄疾早年就擅長填詞,據傳,他在新婚之後,便赴前線抗金殺敵,疆場夜靜閒餘,便用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滿庭芳靜夜思》,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鈎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絃未得,烏頭白,最苦蔘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詞中共用了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柏葉、桂枝、蓯蓉、水銀、半夏、薄荷、鈎藤、常山、宿沙、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蔘、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箇中藥名。據説,妻子接信後,亦以藥名回書:

檳榔一去,已歷半夏,豈不當歸也。誰使君子,寄奴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妻叩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來了白芨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人生三七過,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

信中用了中藥名16種,表達了情意綿綿的思夫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xinqiji/48qe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