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辛棄疾 >

《西江月》辛棄疾

《西江月》辛棄疾

導語:對於辛棄疾的《西江月》,大家可以嘗試作出自己的賞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江月》辛棄疾,供大家閲讀與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西江月》辛棄疾

《西江月》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賞析【1】

此詞中所説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

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

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

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

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

而説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説豐年。先出“説”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説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説這是夏景,還不如説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説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

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賞析【2】

這首《西江月》寫的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歷的一個片段。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照耀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籟籟作響呢!當它發現自己判斷錯誤時,才在另一根樹枝上停息下來。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裏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們的詞人踽踽獨行於黃沙道中,耳聽着蟬鳴鵲叫,鼻聞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悦的心情,於是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於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裏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蔚藍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麼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雲,惡作劇似地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於趕路,不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爿熟識的茅店就出現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這幅江南山村月夜圖,作者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段來表現的呢?

作者採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原都是無情物,而驚鵲、鳴蟬、青蛙,自然也不會有人的'感情。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對於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來説,他所看到、聽到、嗅到、觸到、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暢、歡欣鼓舞的。整首詞的中心是“説豐年”,而着重表現的是作者因年豐而引起的歡快情緒。詞的上闋着重於“面”的渲染,一、二兩句靜中有動,而偏重於靜境的描繪,鵲驚、蟬鳴,則愈益顯出環境的幽靜;三、四兩句動靜交混,而着重於動靜的點染,蛙聲一片,稻香一片,都是為了突出“説豐年”三字。上闋對“面”的渲染,已形成歡快喜悦的氛圍。

詞的下闋則着重於“點”的刻畫。作者選取了夜行途中一個帶有戲劇性的特寫鏡頭,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這個妙趣橫生的小插曲,使全詞聲情為之一揚。詞的下闋一、三兩句寫靜,二、四兩句寫動,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節奏輕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轉”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躍然紙上。夜來飛雨,並沒有使作者懊惱、掃興,相反,更增加了詞人的興致。有的同志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雲層之密”,只是從雲層裏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這樣解釋則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寫的也是這種情景。如果雲層很厚很密,那麼醖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麼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説,作者經常來往於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着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雲,接着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忽”字在這裏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説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鬆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云:“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辛棄疾在遣詞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雲層之密”所致。

再次,全詞用語明白如話,而又靈活多變,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輕快活潑的情調。辛詞好用典,好發議論,但這首小詞,作者一不用典,二不發議論,而是採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搖曳多姿,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應該説,像辛棄疾《西江月》這樣描寫農村風光的抒情小詞,在整個古典詞中是不可多得的。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八單元29課,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雲、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

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古詩詞不下數百首, 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力習慣也得到了初步培養,還感悟了一點學習古詩詞的方法策略。學習古詩詞的重點還是放在誦讀朗讀上,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但是在誦讀的技巧上還有待提高,不但要讀出詩詞的節奏,還要讀出詩詞的韻味。為了瞭解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應用,也讓他們根據古詩詞改寫成記敍文、散文等。這樣,既複習了古詩詞,又加強了習作練習。但學生表述方法還比較單一,語言表達的規範意識、技能和習慣也需不斷強化訓練,教學中要關注這些能力的培養及朗讀情感的激發,逐步提高學生整體的古詩詞水平。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詞並且會背誦。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3.通過不同層次的解讀,品讀宋詞語言的魅力,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覆誦讀,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指導學生品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課前準備

1.收集辛棄疾的資料和幾首詞以及有關詞的介紹。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課前資料,感知詞的特點

1.孩子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抽生背誦。

導讀:我國是詩詞的國度,尤其歷代名篇名作,不僅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感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

2.知道什麼是詞嗎?抽生讀自己查閲的詞的相關知識。(師根據學生的反饋相機揭示詞的特點:詞是詩的別體,最初是配樂唱的,有長短句之分。)

(設計意圖:小學高年級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養成課前蒐集與課文有關資料的習慣,讓學生自主交流,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

 (二)語言導入,解詞題

1.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讓我們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與辛棄疾一同欣賞夏夜美景吧!

2.一起讀題目《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是什麼?夜行黃沙道中又是什麼?讓學生了解: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詞題(課件1)。

預設:詞的題目和古詩的題目有什麼不一樣?讀的時候詞牌名和詞題中間要注意停頓,詞題夜行那裏也要注意停頓,再讀一遍。

3.從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詞的題目與詩的題目的特點,並用自己的話説出題意。激起學生的閲讀期待,訓練學生的誦讀能力和説話能力。)

 (三)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注意聽讀音和節奏。(課件2 )

2.請孩子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課件3)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標出來。

3.指名讀詞,師相機評價。

預設:有些字音讀不準,要多讀幾遍。如“山”“枝”強調讀翹舌音;“明”“清”“鳴”強調讀後鼻音。句中的停頓要掌握好,重點指導朗讀:稻花香裏|説豐年;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4.要想讀得更有韻味,平仄讀得要有區別。知道平仄怎樣讀嗎?

導讀:平就是第一、二聲,讀得長一點輕一點,仄就是第三、四聲,讀得短一點重一點,這樣才有美的韻味。請孩子們再自由地朗讀,讀出韻味來。

5.抽生讀,再指導。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古詩詞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誦讀朗讀上。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多了,自然成誦。)

(四)抓重點詞句,解詞意

1.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會讀詞了還要懂它的意思。在這首詞中有沒有不懂的詞語?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同桌商量商量,看看能解決哪些問題,不明白的地方再提出來。

預設:學生可能有一些詞語不太理解,如:茅店、社林、溪橋......可以讓知道的同學幫助解答。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見”相機理解“茅店”“社林”“溪橋”從而感知詞句意思。

2.通過孩子們的解讀,夏夜黃沙嶺上的美好景象彷彿就在我們眼前,你最喜歡哪幅畫面?説説你的理由,請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

3.抽生説自己喜歡的畫面,師相機點評並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然後通過品讀悟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詞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詞產生共鳴。同桌討論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獲得更深的閲讀體驗。)

 (五)想像畫面,境中悟情

1.孩子們,詞中説伴隨着清風吹佛,傳來陣陣稻花香和蛙鳴聲,彷彿是青蛙們在爭説豐年,那他們會説些什麼呢?這兒的“説”字,只是青蛙在説嗎?還會有誰在説?(課件4)

預設: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可能會説青蛙在説今年的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除了青蛙在説,還有農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悦之情。

導讀:是呀,詞人聞着飄於黃沙嶺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機,多麼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孩子們,你們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想象,感受到了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這是一個詩情畫意的月夜!一個勃勃生機的田野!

2.這麼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 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變化,他猛一抬頭,看到了——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此時他的心裏怎樣想的?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麼找不到了呢?

4.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舊時的茅店,後來怎麼看見了?哪個詞體現了詞人的驚喜之情?讓他驚喜的是什麼?

導讀: 帶着這份驚喜再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個發現讓詞人倍感驚喜,這份驚喜讓這次夜行樂趣橫生。孩子們,你們的聲音中透出一股喜悦,體會到了詞人的愉快感受。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詞的優美意境。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邊讀邊想象再現畫面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感受得真真切切,才會體會到詞人的心境。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趣,還豐富了文本的內容,更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

 (六)聯繫生活,內化情

1.你對辛棄疾瞭解多少?你還知道他的哪些田園詞?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課件5)

預設:學生自主説出收集的辛棄疾的簡介及作品,老師及時補充。

2.從“路轉溪橋忽見”,你感受到什麼?你生活中有過這類情況嗎?説一説。由此你想到了哪句詩?

導讀:大聲讀出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面對困難、挫折,不退縮不畏懼,勇往直前,那麼,前方將充滿光明與希望。

3.經歷過這種峯迴路轉的驚喜,辛棄疾一定是喜出望外,大聲歡呼——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導讀:在你們人生的路上,時常會有這樣的峯迴路轉的驚喜,你們肯定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起辛棄疾的這句詞——“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讓我們再次帶着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詞的感悟,以讀代講,逐層深入文本,再一次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通過交流、朗讀、擴展田園詞、聯繫生活談感受等方法引領學生表達內心體驗,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七)情景展現,延伸情(課件6)

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和詞人的愉快感受深深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就讓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吧!

小練筆:夜晚,月兒從雲縫裏鑽了出來,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頭上棲息的山鵲,引起樹枝搖曳;清風吹拂,蟬也叫得格外歡快.此時,詩人正行進在黃沙道中,一路上聞到了

(設計意圖:將語言轉化為文字,可豐富學生詞彙,拓展學生想象,提高文字組合、運用能力。讓他們根據古詩詞改寫成記小散文,這樣,既複習了古詩詞,又加強了習作練習,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板書:

讀音韻

闋        解詞意

入詞境

悟詞情

標籤: 西江月 辛棄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xinqiji/y8xw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