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文天祥 >

文天祥 正氣歌序

文天祥 正氣歌序

文天祥的《正氣歌》這首詩的序為散文。有駢句,有散句,參差出之,疏密相間。在序裏,作者先以排句鋪陳,以駢散穿插描寫了牢獄之中的“七氣”,極力渲染出監牢環境的惡濁之至。

  

《正氣歌序》原文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牀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潮,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逮,腥臊污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餘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正氣歌序》參考譯文

我被囚禁在大都,關在一間土牢裏,這間土牢寬有八尺,深約三丈二尺,單扇的門又低又小,窗子又短又窄,地勢低窪而黑暗。在這炎炎夏日,各種氣味聚集在一起:雨水從四面流入彙集到這裏,牀鋪和桌子都浮了起來,這就是水氣;大雨後滿室泥濘,經過半天蒸發浸泡後,更加糜爛,這就是土氣;天氣忽然放晴而燥熱起來,然而牢房閉塞,四面不通風,這就是日氣;在屋檐下升火燒飯,使室內更加炎熱,這就是火氣;囤積在倉庫的米糧腐爛了,陣陣臭氣四溢逼人,這就是米氣;囚犯肩並着肩擠在一起,身上污垢發出腥臊般的惡臭,這就是人氣;有時從廁所、死屍、爛鼠等處散來各種混雜的惡臭,這就是穢氣。這幾種氣味加起來,遇到它的人很少不會病倒的。而身體衰弱的我,生活在這裏,到現在已經二年了,幸好沒有生病,這大概是有所修養才能如此吧!但又怎麼知道我所修養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孟子所説的:“我擅於培養自身所具有的浩然正氣。”這土牢中有七種惡氣,我的浩然正氣只有一種,用一股正氣抵抗那七種惡氣,我還怕什麼呢!何況這浩然之氣是天地間的正氣啊!於是作《正氣歌》一首。

《正氣歌》原文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正氣歌》參考譯文

天地之間,有一種氣,叫作正氣。這種氣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在大地上,這種氣凝結為高山大河;在天宇中,這種氣凝結為日月星辰;在人的身上,這種氣就叫做浩然正氣,雄渾而磅礴,充滿了整個宇宙空間!

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這種浩然正氣飽含祥瑞遍佈普天之下;而在時勢維艱的關鍵時期,這種浩然正氣就表現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節操,展示並留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春秋時齊國的'史官直書史實、晉國的董狐直言犯上、秦朝的張良為復國仇,遣壯士刺殺秦始皇、西漢的蘇武囚居匈奴十九年而不改其志、漢末的嚴顏,寧做斷頭將軍,不做降將軍、晉惠帝時的嵇紹挺身救主,血濺帝衣、唐玄宗時的張睢陽怒罵叛賊、咬碎鋼牙、顏杲卿罵賊不止,割舌如故、東漢的管寧清操可比冰雪,令人欽敬、漢末的諸葛亮《出師表》,驚天地泣鬼神、晉朝的祖逖擊楫中流,英風浩浩、唐朝的段秀實笏擊叛賊,正氣凜然,等等等等,均可名標青史、垂範後世。

這種浩然之氣磅礴凜冽,留存萬古,可以衝貫日月;生與死在這種浩然之氣的激勵之下,還有什麼可以計較的!蒼茫大地,就是賴有這種浩然之氣才得以挺立,浩浩天宇也是賴有這種浩然之氣,才得以讓人敬畏!三綱以此得以延續,道義以此為其根本啊!

可歎的是,我生在國家衰亡之際,僅憑個人之力實在也無法改變其命運。自己最終則成為敵國的俘虜,被囚車連天加夜的送往元人的京城。在敵巢之中,我將生死都置之度外,各種刑法又算得了什麼?以死來報答我的國家是我現在最心甘情願的作為!

陰黑的牢房,閃爍着片片磷火;雖是春天,牢院卻似夜般漆黑。各種囚犯都關押在這裏,是牛是馬、是鳳是雞、是大宋丞相,還是犯科小人都沒有什麼區別。有一天,大夥死在一起,共同化作溝中的污泥,誰能分出彼此?像這樣度過了兩年有餘,我居然百邪不侵、健康如常!唉呀!如此糟糕透了的惡劣環境,居然是我的安樂所在!豈是我有所準備或是上天給予的僥倖,使得任何艱難困苦也無法將我摧殘!

看着自己空有的偉岸之軀,仰視高天上潔白無暇的浮雲,再次引發了我心中深深的悲憤,讓我從心底發出呼喊:蒼天啊,你哪裏是個盡頭,使我大宋王朝及其子民重新擁有興旺發達與幸福安樂的時刻!

那些可敬可佩的仁人志士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了,他們的典型事蹟也已成為陳年的歷史,但是每當我們打開歷史的長卷重温他們的高尚情操和宏偉業績的時候,依然會感受到它們的精神品質對我們的深深震撼與激勵!

《正氣歌》鑑賞

《正氣歌》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獄中三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1281年夏,在濕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了與《過零丁洋》一樣名垂千古的《正氣歌》。他在自序中説道: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牀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 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沓,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該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絕了元世祖最後一次利誘之後,文天祥在刑場向南拜祭,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系寫作於北京(元大都),鮮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關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現有前後兩進院落,前院東牆上嵌有詩碑,鐫刻着文天祥當年在這裏寫作的著名詩篇《正氣歌》;後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棗樹,就是相傳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樹”。

文天祥,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人,1236年生於詩書之家,1256年21歲時赴南宋國都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應試,得中狀元。1259年,文天祥為父守孝三年期滿,正式步入仕途時,南宋已面臨蒙古大軍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憂心如焚的文天祥上書朝廷,揭露奸臣誤國劣跡,並提議“建立方鎮、各守一方”,即軍事防禦按地段承包責任制,但是“書奏、不報”,不被理睬。耿直憂國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終遭壓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國。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顏率軍20萬再次侵宋。南宋雖然有兵70餘萬,但主幼臣奸,一觸即潰。文天祥捐出家產,籌餉募集民兵5萬進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撓,解除兵權。

1276年陰曆正月十八日,伯顏元軍進抵距臨安只有30裏的皋亭山,右丞相陳宜中畏敵逃遁。正月十九日,時任臨安知府的文天祥臨危受命,被朝廷授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議降。掌權的太皇太后謝氏授意如能談成,可以讓小皇帝向忽必烈稱侄子,實在不行,稱孫子也答應。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見伯顏,説自己只議和,不議降,並要求元軍先撤兵,後談判。伯顏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謝氏率南宋君臣舉國投降。

1276年陰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出發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鎮江停留時,文天祥與同伴共12人於二月二十九日夜設計逃脱,歷盡艱險經儀徵、揚州、通州(今南通)乘船迴歸南宋故土。在長江口繞道先北後南迂迴航行時,文天祥在船上寫下了赤誠感人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終於回到浙江温州。此後,不肯降元的官員們擁立已經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為帝,建立了苟延殘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軍獨撐殘局,終於寡不敵眾,於1279年陰曆十二月二十日在廣東海豐的五坡嶺兵敗,再次被俘。

元軍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經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進攻南宋小朝廷最後的基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海域)。文天祥在敵船中寫下了《過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1279年陰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元世祖忽必烈很讚賞文天祥的才幹,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來勸誘,文天祥不為所動,嚴詞拒絕,後於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在今府學衚衕)。

文天祥在關押三年期間,書寫了幾百篇詩詞文章,以抒發愛國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氣、腐氣、穢氣等七氣的燻蒸中,文天祥慷慨揮毫,在牢中寫就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唯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1283年初,元朝偵知有人聯絡數千人,要起兵反元,營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親自提審,作最後的勸降,並許諾授予丞相官職。文天祥告訴忽必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義,終年48歲。文天祥在刑場寫下了絕筆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雷變,氣哇煙雲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

標籤: 文天祥 正氣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wentianxiang/xmng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