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蘇軾 >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通用5篇)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軾《赤壁賦》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通用5篇)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1

這篇文章雖短卻寫得精彩無比。具體經過是蘇軾與朋友駕小舟在江上游玩,並唱起了《詩經》上的歌曲。這時,有一個朋友吹起洞簫,簫聲卻充滿了哀怨。東坡問他為什麼這樣吹他就説想起曹操當年破荊州時的情形,何其壯觀。英雄豪傑,叱吒一時,而如今又到哪裏去了呢?由此想到人的生命跟天地相比,渺小得就如同滄海一粟,功名利祿如同過眼雲煙,因而悲從中來,不能自禁,演繹此悲涼之簫聲。蘇子講了水與月的例子來反駁他的觀點。他説,人生的長短在於你怎麼看,假如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即使是一眨眼的時間也沒有停止過運動;假如從不變的角度看,我們與萬物都是無窮盡的。這樣想長江又有什麼好羨慕的呢?蘇軾的世界觀是放達而積極的,從而也肯定了人的價值。接着他又説,萬物各有屬主,惟有“江山之情風,山間之明月”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自然界的寶藏。他把眼光超脱了人本身的侷限,去追求、去享用自然界無窮無盡的美,這是發現了生命的本質奧妙和真諦的表現。

這種曠達的胸懷大概可以讓那些蠅營狗苟與名利、心胸狹窄而思想庸俗的人感到慚愧吧?!蘇軾的樸素的世界觀,與我一向尊崇的人生準則不謀而合,假如不是時空相隔,我還真想引之為摯友呢!赤壁之下,多少英雄盡事,多少騷客留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蘇軾的筆下,以簡極的筆墨躍然生輝,意境悠長,令我陶醉。“月出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月色水光,天宇合一。是實景還是幻象?蘇軾寫的是常景,但卻叫我也不禁“羽化登仙”了。夜遊赤壁,雖怡然但因苦悶。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政治上遭受嚴重打擊,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而東坡畢竟是個胸懷曠達之人,他放情山水,隨緣自適,不禁令人欽佩。文中此情此景,令人賞心悦目。正當主客陶然其中,扣弦而歌卻又引出了纏綿悲涼的洞簫聲,剎那間情緒轉為惆悵。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客”由曹操之口抒發感情:赤壁一帶,當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魚樵江渚之上!江水無窮,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若能“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驟得”。賦寫客之生悲,實為蘇子開導之關合。他針對“客人”之言有感而發,從宇宙的變化説到人生的哲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天地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如此,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蘇子的人生哲理,雖有佛老思想的隨遇而安,惟我自然相適的消極因素,但他身處逆境而不消極頹廢,豁達開朗,超然物外,在當時是難能可貴了!此賦中對江山風景的熱情讚美,對歷史英雄的傾慕嚮往,對理想的追求,值得受到我們感染,不愧為名作!合卷閉目,坐思己過。現代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困難與坎坷雖無窮盡,但是隻要有開朗樂觀的心態,遼遠曠達的胸襟,何畏之所有?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2

《核舟記》講,蘇軾此文中“赤壁”為赤鼻磯,因此得名“文赤壁”,而三國“赤壁”為“武赤壁”。所以説這篇文章中“客”理論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上。“客”與“蘇子”未曾發現,而是誤認,但我們如今在意的是文章本身的價值,所以這一點可不必在意。

另一點。客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措辭頗有些古韻,不過我的關注點在“美人”。註釋説“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若聯繫下文,感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何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以我淺薄的認識,可以理解為自己所追求的離自己尚遠,曹孟德那種梟雄都未能實現統一,更何況自己只是“山野村夫”呢?

後面蘇軾的話令人有些費解。按我的意思,下面該是“安貧樂道”,在自己的現狀允許的情況下,做一個優雅的隱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類的雞湯。一看蘇軾的回答,這才發覺客人是在感歎生命短暫。不過生命短暫又與曹孟德何關。細想大概是感歎如此梟雄也留不住常勝,保不住命。蘇軾的回答卻是又讓我懵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天地在變化,人亦變。可天地也不變化,人卻還在變化啊?江水流,可大江仍在;月陰晴,月亮也還在。只是人在時時變化、變更罷了。蘇軾卻認為若從江月不變的角度看,人亦不變。他的觀點可是定格一瞬?不知。

最後卻是十分好的。聽之聲,看之景,取之不盡,共同享有,不亦樂乎?蘇子的境界,實在是吾輩不及的啊。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3

蘇軾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文學家,他的詩詞,他的散文,他的書法。他是一位大家。而我現在要談的是蘇軾的經典散文——《前赤壁賦》。

這是篇賦,寫的是人生,寫的是哲學,寫的東西包羅萬象。在作賦的這個背景,他正是被貶時期,極其抑鬱。東坡的不少散文,並不着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表議論為主。借題發揮,借景立論的獨特風貌貫串於字裏行間。《前赤壁賦》就是這種新型遊記的一篇代表作。而正是這種風格,讓《前赤壁賦》大放光彩。

《前赤壁賦》先寫景,後面用對話的方式,闡述人生哲學。:“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影影綽綽表現出蘇軾不為重用的歎息。望美人兮天一方。不正是在歎息不被聖上重用麼?所以,蘇子愀然,發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這樣的感慨。是啊,人生在世,只不過幾十年,而天長地久,豈不讓人無限無奈?然而,蘇子用客的回答來表明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我在想,這是多麼闊達的心胸,是啊,原本,我們能立於世間便是一種福氣,物與我皆無盡也,有什麼值得去欣羨的呢?蘇軾仕途不順,風雨飄零,可是他精通儒佛道,懂得各種理學,便如此寄情活下來。這種胸襟正是我們現在依舊需要的。

從這篇賦中,也明白生命又極其的短暫。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演繹着不同的人生。然而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青春就更加的寶貴了。趁着有限的青春去學無窮的.知識,這樣才無悔自己。

我雖然敬佩屈原的忠心與烈節,卻不敢苟同其“自投汨羅”的態度;我雖欣賞太白的豪放與飄逸,卻不願讚美其放縱無度的行樂與狂飲。而東坡居士卻做到了兩方面的結合,真君子,真人也!

懂得生活的人把一天當一生珍惜,虛度光陰的人把一生當一天揮霍。《前赤壁賦》中無不彰顯着人生哲學,是我們此生收益的理學。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4

人生路漫漫,一路上少不了暗礁險灘與大風大浪,在面對這般艱難的人生時,只要我們打開心窗,勇敢面對,擊退困難,便可走出荊棘叢生的山路,登上一覽眾山小的成功之峯。

對於蘇軾這位詩人,在我的印象中大概只有些輪廓罷了。直到遇見了你,我才改變了我的看法。

輕輕打開蘇軾所寫的《赤壁賦》,我看到了在月夜泛舟遊赤壁的蘇軾。他與朋友們“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想着“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幅悠然自得的賞月圖在人們眼中看起來是非常美好的吧!但是有誰又曾想到,他仕途歷盡艱辛,屢遭迫害,現在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雖然生活遭到落差,心靈變得失落,但是他終不改變樂觀的天性,從容地面對生活,勇敢地奮鬥下去,最終厚積薄發,在才俊輩出地宋代登峯造極,創造出大量驚世之作,成為文學史上地裏程碑。

記得進入高中的時候,諸事不順,事事不如意。數學卷子發下來後,那鮮紅的分數,那滿屏的大叉,像一把把尖利的刀子,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心。幾次下來的考試,都使我的信心喪失殆盡,漸漸地消極起來。直到遇見了你,流放卻樂觀的你,我才一點一點改變我的觀點。你二十歲登進士科,被皇帝預設為未來的宰相,但是遭人嫉妒,被人所陷,現在只能流放到這荒蕪之地。面對這荒蕪人跡的地方,你勇敢樂觀地去面對,你對於這麼艱難地處境都不言放棄,何況是我這個小小地挫折呢?於是我在心思放在數學上面: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每天睡覺前把今天所教的內容複習一遍,並且預習明天的新內容。每一次的卷子,都會第一時間思考錯的地方,找出漏洞,加以鞏固。一如既往,周而復始,慢慢地我又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每做出一道數學題都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在每一次的練習中,我一點點努力,也在一點點進步。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雖然會內憂外患,但是無所謂,只要你在這時候打開自己的心窗,“從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以淡然樂觀的心態看待面前的困境,帶着屬於自己的勇敢和堅持,就可以突破重重難關,迎接人生的春天!

當你在面對滔滔江水,仰頭吟誦時,“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遇見了你,一個瀟灑、樂觀、積極的你,是你讓我終於明白,縱然前方有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只要轉個彎,變個樣,絆腳石也會變成我們的墊腳石。

讓我們一起在失意時,一起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吧!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吧!讓我們樂觀面對,不畏艱險。

蘇軾《赤壁賦》讀後感5

暑假,一直教我們《論語》的宋老師又帶着我們學習了《赤壁賦》。我喜歡這篇文章,它講述的是蘇軾與朋友在赤壁遊玩之事,全文十分流暢,讀起來特別舒服。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以前我們還學過他的《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惠崇春江曉景》和《贈劉景文》等詩。《上下五千年》中講到蘇軾多才多藝,一生留下來四千多首詩,他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和很有成就的畫家。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裏,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約了幾個朋友乘着小船,來到長江邊上的赤壁。他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赤壁賦》。我覺得文中的景色描寫很好:“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短短几句話,概括出了周圍的一切景象,使讀者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同時語句長短結合,朗朗上口。

文章結尾時,講到了世間萬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屬於自己所有的,即使一絲一毫也不能佔為己有。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和耳朵聽到的聲音、眼睛看到的美景,這些都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取用它們是沒有禁止的,而且永遠享用不完。這些話給我的啟示是,“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未取”——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體會到“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才能倍感“造物者之無盡藏”之美好,才會更加珍惜生命,去學習無窮盡的知識這樣才無悔自己的一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sushi/w02q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