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1

我,曾經是一位舞者。

三歲開始接觸舞蹈,五歲學會所有舞種,七歲開始參加比賽,八歲開始獲獎,九歲獲得“國家少年舞蹈大賽”的冠軍……人們都説我的前途是無量的,而且,看起來,這也是事實。

十歲以前的我一直是驕傲的,因為我是一個舞者;十歲以後的我是悲哀的,因為我曾經是一個舞者。

永遠忘不了的,是十歲那年的夏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平靜美好,而我--正在進行着一場使我通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不負眾望,我完美地獲得了那場比賽的冠軍,所有評委集體起立向我鼓掌表示祝賀。

回家的路上,一切依然美麗,在我眼中尤其如此,但是,突如其來的疼痛讓我失去了知覺……

醒來後,周圍是一片白色,我看見媽媽在我的牀前哭泣,卻聽不見她的哽咽聲;我看見爸爸與醫生盡力交談,卻聽不見他們的聲音;我想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卻突然發現自己開不了口--因為沒有了聲音。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失去了聽覺,也失去了聲音。

我開始沉默,不再是以往那個活潑外向的天才舞者;我開始沉默,不再微笑面對我的生活;我開始沉默,不再像往常一樣向媽媽撒嬌!

沉默後,世界留給我的,便是一片死寂。

我學會了手語,卻再也不願主動與人交流;我學會了脣語,卻再也不願“聆聽”別人説話;我學會了堅強不輕易落淚,卻再也不願展示我的笑容。

學會了,因為我是“天才”;然而,沒有舞蹈的世界,對我來説已無意義,我是如此地愛着舞蹈,如愛我的父母一樣。

絕望的人,會很輕易地選擇死亡,我終於明白。

當我又從病牀上抬下來的那一剎那,我知道,我敗了,敗了,敗給了這殘酷的命運。看吧,看吧,它把曾經那麼驕傲的人折磨成了什麼樣子!甚至連死亡也吝嗇於我。

當看見爸爸的一瞬間,我驚訝地發現他居然流過淚--這還是一直堅強如鋼的父親嗎?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我便被爸爸從病牀上拉了下來,不顧眾人的阻止,把我推向了我住院後安裝的鏡子,這一次,我肯定地看見他説:“你看看現在的你,還有曾經的樣子嗎?!我們知道你愛舞蹈,但是沒有了舞蹈,不等於沒有一切啊!”

“舞蹈”?!這兩個字狠狠地刺痛了我的眼,我驀然發現,父母以及所有其他人,已經有很久沒有在我面前提過這兩個字了,又或許,是我故意忽略了。

我轉向鏡子,看見了鏡中的我:臉色蒼白,眼中一片清冽,再也不見那股傲氣,只留下一絲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四周瀰漫着清冷的氣息,也難怪別人不敢靠近。我笑笑,弧度卻僵硬得讓人難受。“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是沉默中滅亡”,我的耳邊忽然“響起”了這句話,我是奮起,還是墮落?

我閉上眼睛,眼前出現了從前那個驕傲而富有生機的身影,一次次比賽,她都全力以赴,並不是沒有失敗,可她以不畏懼挫折,在那一年的“世界少年舞蹈賽”,她的一段名為《堅強》的舞蹈豔驚四座,因為她完美地詮釋了這段舞蹈,演繹出了屬於她的“舞者之心”;另一個,則是在病牀上萎靡不振,冷漠而絕望的身影……我想,我可以做出選擇了。

……

“所謂舞者,不過是把自己的靈魂貫注入他的舞蹈中,而今天,我們看見了一個完美的舞者,她用自己的全部來詮釋着自己的舞蹈,讓所有人都為她所折服。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並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而是一個聾啞女孩!我宣佈,這屆“世界舞蹈錦標賽”的冠軍是表演《舞魂》的--”

我看見她的脣説出這些話,然後緩緩地站了起來,走上這個我剛剛才表演過的舞台,向所有人深深鞠躬,然後打着手語對所有人説:

“一年前,我曾經萎靡不振過,因為我變成了聾啞人,再也不能接觸到我最愛的舞蹈。然而,後來爸爸的話驚醒了我,我才開始準備這次的比賽。我不想説我經歷了多大的磨難,克服了多大的障礙,因為,我是一位舞者,擁有一份舞魂!”

是的,一年前爸爸説了那番話後,我就徹底覺醒了,我不想放棄我的舞蹈,也不能放棄,因為,我是名舞者。

一個擁有舞魂的舞者。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2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人人都會有朋友。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樸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動人、最堅實、最永恆的情感。人人都離不開友情。你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你絕不能沒有友情;一旦沒有了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悦耳的和音,就死水一灘;友情無處不在,她伴隨你左右,縈繞在你身邊,和你共渡一生。

朋友是一種相遇。

大千世界,紅塵滾滾,於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認識,相互瞭解,相互走近,實在是緣份。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在不同經歷的心海中,能夠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説是一種幸運,緣份不是時刻都會有的,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緣。

朋友是一種相知。

朋友相處是一種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的過程。對方的優點、長處、亮點、美感,都會映在你腦海,盡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點點的可貴,也會成為你向上的能量,成為你終身受益的動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識、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時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認識和感知你的過程。

朋友是一種相契。

朋友就是彼此一種心靈的感應,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背影、一個回眸,朋友都會心領神會,不需要彼此的解釋,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廢話,不需要張揚,都會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種最温柔、最愜意、最暢快、最美好的意境。

朋友是一種相伴。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煩悶時送上的綿綿心語或大吼大叫,寂寞時的歡歌笑語或款款情意,快樂時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時善意的一盆涼水。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

朋友是一種相助。

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寒,為你分憂愁,為你解除痛苦和困難,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她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是你受傷時的一劑良藥,是你飢渴時的一碗白水,是你過河時的一葉扁舟;她是金錢買不來,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夠換來的最可貴、最真實的東西。

朋友是一種相思。

朋友是彼此的牽掛,彼此的思念,彼此的關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條不盡的河流,像一片温柔輕拂的流雲,像一朵幽香陣陣的花蕊,像一曲餘音裊裊的洞簫。她有時也是一種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鳴。

朋友是一種相輝。

朋友就像是夜空裏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輝,彼此鼓勵、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鑲嵌在默默的關愛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見,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虛意逢迎,點點頭也許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花落才有花開,有散才有聚。若沒了那一份無奈,又怎懂得珍惜。我們總是不遺餘力地追求那一個天長地久,我們總是千方百計去留住那一個結果,卻不知天有老時地有荒,這世界哪有不變的情?卻不知如果曾經擁有過美,便不需去強求什麼結果。這世界許多東西沒有永恆,這世界許多事情沒有結果,而美麗依舊美麗,輝煌照樣輝煌,又何必斤斤計較時間的長短,又何必兜兜轉轉尋求因與果。離別時,如果我們可以執手相互道珍重,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一起重複那許多瑣碎的歲月!分手時,如果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揮揮手,又何必無所謂地去翻找昔日的海誓山盟,花兒落了,明日還會開,流星雖逝,美好的.願望依舊在心底。於是所有的日子都輕鬆,於是所有的負重都甜美,於是不會再後悔,於是不會遺憾未了又遺憾,於是過去了的成為回憶,於是今天擁有的不會再無奈。擁有過的,永遠不會失去,沒有得到的,亦無須苦苦追求,是你的,遲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都不會屬於你。只要你不為天長地久而苦惱。不必為失去的而遺憾,不必留戀昨天。只在乎曾經擁有。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作文3

傳統,始終是一個民族怎麼也繞不開的話題,時光的流沙透過層層篩孔,沉澱下一個羣體的記憶。城市化進程的洪流下,越來越多的人為傳統節日的精魂不再痛心疾首。“保護”,儼然成了主旋律。

然而我們所緊緊握住的,真的值得我們如此耗費心力嗎?

平心而論,對於傳統節日的保護,已然逐漸深入社會的骨髓。在一干所謂“有識之士”的呼籲下,上至達官,下至布衣,莫不對傳統風俗充滿留戀。各地日漸興起的節日活動,各大電視台花樣翻新的節日特別節目,所有的一切似乎昭示着傳統的“開元盛世”,然而一片熱鬧的背後,體現出的其實是文化的不自信。我們急於用那些甚至已經消失在上一代人記憶中的習俗的形式,來裝點門面,做給別人看,當然也做給自己看,舶來文化的輪番轟炸下,我們害怕了,於是我們飢不擇食地在傳統中尋找養分,精緻的,有毒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攪成一鍋,“噼噼啪啪”熱熱鬧鬧,你也高興我也高興。管他呢!傳統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倒還時不時有幾個洋大人前來頂禮膜拜,更是唬得廣大羣眾不亦樂乎,只不過吵得越兇,心裏就越沒主見。這種文化保護的姿態很自然,也很合理,卻在某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逐漸演變成一場又一場鬧劇。如今的文人,不論名氣大小,學識多寡,全都愛淌傳統節日的渾水,你方唱罷我登場,一番指點,內容無非就是“保護傳統,傳承精神”云云,同樣的話題呈現在無數中學生的文章中,也不論是否真的懷念,反正幾筆對傳統的擔憂總是深刻的,閲卷老師就愛個思想深刻,到最後深刻到一塊兒去了。傳統成了媚俗的工具,節日成了經濟的附庸。這種表面的繁華一直延續,不僅僅是民間,官方尤甚。譬如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在端午節舉行賽龍舟活動,看似搞得風生水起,有模有樣,留給人們的,也不過就是“熱鬧”二字罷了。主辦者賺了個盆滿缽滿,傳統節日習俗説到底不過是跟着GDP走,明為推崇,實則利用,這實際上將大眾向浮華的方向引導,所謂的“保護成災”,大概就是這樣吧?又或者再找于丹、易中天之流上台胡侃幾句傳統文化,也能忽悠一大片。這不能不説是一種褻瀆。

我們真的應該放手了。實際上,對於傳統的人為破壞少之又少,為什麼那些習俗仍在一天天離我們遠去?大聲疾呼的同時,又有誰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是我們的保護不夠有力嗎?黑格爾説:“存在即合理”。推而廣之,任何事物,只要失去其“理”,便不再有存在的價值。這表現為歷史的自然選擇,如同一艘船,乘客多了,就要適時扔下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不然船就會沉沒。人力、財力的投入,換來的仍是一年冷清過一年的春節,所顯示的,正是這種必然。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卻要求人們還像農業社會時那樣行為,只能是文化世界的海市蜃樓。精華也罷,糟粕也罷,絕非我輩所能妄加品評,但只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註定會被大眾拋棄,這種拋棄是無意識的,或迅猛,或緩和。所以再怎麼緊緊抱住不放,也只能是勞民傷財,那倒不如放手。當然,我並非提倡完全自由放任,只是反對人為的過分干涉,無論是保護還是破壞,都有可能起反作用。在這個社會轉型期,我們面臨着太多的變革,以至於尚來不及接受。但無論如何,這一切並不會比竹簡到紙張的過渡相差多少。

這種變化已然開始深入,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曾經的想法不過是杞人憂天。我們只看見春節越來越冷清,為什麼看不見機場車站無數人辛苦奔行,只為求一票得骨血相聚?我們只看見端午不再掛艾蒲,不再賽龍舟,為什麼聽不見屈平詞賦仍舊口口相傳?我們只看見中秋之月無人賞,為什麼看不見萬户人家團聚桌前,圓過天上的嬋娟?是的,我們還是我們,從未改變。這些才是真正的傳統,值得一個民族永遠銘記的傳統。而那些亂七八糟的形式,就讓它們去吧,該走的總歸是要走的,我們無力挽留,也無須挽留。

正如孫文先生的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想,讓我們試着放手吧!

標籤: 大學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eklg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