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2021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精選5篇)

2021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1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精選5篇)

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1

大家好:

中國上下五千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和家訓,古人常説:“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良好的家風,不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有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起決定意義的一步。我生活在一個温馨的大家庭裏,在家裏,從小母親就語重心長地給我灌輸一些良好的家訓。“百善孝為先”這就是我家的良好的家訓之一,其中讓我懂得了許多領悟。

母親常説,人以孝為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文化也沒有用,這對社會往往只是個威脅,所以,要以孝為前提來待人處事。

仍記得母親常向我提起一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故事。故事講述,在幾年前的一個小鄉村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年僅15歲的男孩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原來男孩在一所鄉村中學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在那所學校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剛到初三第一學期男孩不知道為什麼成績突然下降了許多,男孩的母親為此感到非常擔憂,便特地從城市趕過來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從男孩班主任口裏得知,男孩原來是和外面一些社會青年有所往來,而且頻繁。就在一天夜裏,母親發現男孩急匆匆的趕着出門,而且行為鬼鬼祟祟,但是,母親並沒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在男孩走後沒多久,男孩母親擔心不已,心裏着急的就像熱鍋上的。於是,她坐坐走走。

終於,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男孩回來了,推開了門,而且醉醺醺的樣子,像是喝了許多酒。母親連忙跑過去攙扶男孩並且問:“這麼晚了,剛剛去哪兒了,怎麼喝的醉醺醺的”。沒想到,男孩並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接着問,男孩仍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有接着問,男孩還是沒有做出理會。母親又問,這下可把男孩惹惱了,馬上從桌子拿起一把刀,揮手砍去,剎那間,母親鮮紅的學濺滿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雙膝跪地,抱頭痛哭……後來,這位年僅15歲的男孩也受到了嚴厲的法律制裁。

每當想起這故事,心裏總是多了幾分寒酸。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己的親生母親砍去,難道他就沒想想他的母親有多愛他,多關心他嗎?就算他之前成績再怎麼好,那也是徒勞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其實,行孝並不難,只是看你到底有沒有這份心罷了,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去工作,去掙錢,為了誰?還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只要在他們下班時遞一雙拖鞋,端一杯熱茶,再來幾句問候,這也是一種有孝心的行為。所以,我們以後要以孝為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個縮小的國,國是一個放大的家,樹立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成為一個品質優越的人,只願“家家之風、家家之訓”能代代相傳。

謝謝大家!

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2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説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我來説,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説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鑑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個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個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家風,一個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國風的重要性。

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3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每當讀到這段意味深長的文字時,我在想什麼叫“生命教育”?我不明白,但我卻能感受到兒子對母親那份真摯的感激之情。感激母親給了他一面鏡子——家風,在影響着他的生命成長。

非常感謝老媽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更感謝親愛的爸爸、爺爺、奶奶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家教環境,使我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幸福、健康的成長……

我有一個好奶奶,好媽媽。記得兒時,奶奶和媽媽總是起早貪黑的為我洗衣做飯、經營小菜園的身影,從她們身上我學會了勤勞。三歲那年,我開始手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之類的小衣服。長大了,漸漸我又學着幫媽媽掃地、疊衣,炒簡單的小菜……每當做完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後,我渾身感到快樂無比。

爺爺是警察,爸爸是工程師,他們很少有休息的時間。每逢週六去少年宮學習,陪伴我的總是媽媽。我常常問媽媽:“為什麼爺爺和爸爸不陪我去呢?難道他們不愛我嗎?”媽媽卻總是笑着對我説:“他們比誰都愛你,孩子。爸爸和爺爺也想陪你呀,你需要他們,但更多地人也需要他,單位很多事情要等着他們去做呀……”爸爸和爺爺就是這樣的`人,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為了單位和整個家庭每天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受他們的影響,我也在用心做我的班級工作。告訴你,這學期,我還被光榮的評為“優秀小幹部”呢。

家有良父慈母,我感到無比的自豪。他們用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使我不斷的進步,茁壯成長。牢記家風:勤勞勇敢,踏實實幹、多為別人着想、感恩他人……相信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我會不斷踐行,傳承,並用我的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人,文明班級,文明社會!

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4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張子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那麼,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那天吃過晚飯,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裏卻還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家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着,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時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9: 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週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每次家裏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仔細想想,這不也是我家的家風嗎?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要麼關注國家熱點。要麼做些趣味遊戲。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家的家風。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慼慼小人。

我想:我家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説: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千家萬户淳正的家風,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最新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5

家,就像一個大花園,讓我這朵小花在裏面自由自在地成長;而家風,就是不可少的陽光和水,為我增添營養,伴我茁壯成長。而我家的家風,就是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善良。

一個人,絕對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關於這個,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大榜樣。一次,我與媽媽去旅遊,上車時間是九點,但八點半時媽媽就拉着我去上車的地方了。來到那兒,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我看了看手錶,不禁對媽媽嚷嚷:“媽媽!你看,還有20分鐘呢!幹嘛要這麼早來呀?”我抱怨地嘟起了嘴巴。媽媽看着我,收斂起了笑容,義正辭嚴地對我説:“孩子,我們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寧願自己早點到,也不要讓別人等你,這也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我恍然大悟。這一句教誨,可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從那以後,我也像媽媽一樣,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絕對不浪費別人的時間。有句話説的不錯“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

而善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高爾基曾説過:“做一個善良的人,為人類去謀幸福。”而我的爸爸就用行動教會了我一點。記得,那一天……正是新年佳節,到處紅燈結綵,充滿了喜慶的味道。我和爸爸上街採購食物。街道上人上人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手裏都拿着大包小包的東西,人們的臉上洋溢着快樂。而在這其中,有一個人格外顯眼。那是一位乞丐,大概五六十歲的樣子,飽經風霜的臉上頂着一頭“鳥窩”,穿着一身褪得早已看不清顏色的破爛衣服,手中拿着一個小瓷碗,正在乞討着:“求求你,給我點錢,讓我在新年裏能吃頓飯吧!”可人們並不領情,依舊行色匆匆地趕着路。“啪!”老人不知被誰推了一下,摔在了地上。看見這個場景的爸爸,就像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來到老人身旁,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扶了起來,“你沒事吧?”爸爸擔心地問老人。老人愣住了一會兒,然後連説:“沒事沒事,謝謝你啊!”爸爸一直緊皺的眉頭聽見這句話終於舒展開了,他笑笑,説:“沒事就好。”然後又從包裏掏出一張百元大鈔輕輕地放在老人的手上,爸爸握着老人龜裂的手,説:“大過年的,你拿着這點錢,去吃頓好的吧!”老人的眼中充滿了驚喜,他感激地看着爸爸:“謝謝!謝謝!”……爸爸的以身作則,讓我明白了善良的意義,也讓我懂得做一個善良的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不僅僅代表着我們家的道德風範,更是我成長的標杆,伴我茁壯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80qo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