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議植物種植設計趨勢論文

小議植物種植設計趨勢論文

適地適樹,從結構上提高植物種植設計科學內涵

小議植物種植設計趨勢論文

植物種植設計,建設部頒佈的行業標準《園林基本術語標準》(CJJ/T91-2002)將其定義為:按照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規劃設計要求,合理配置各種植物,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的設計活動。可見,植物種植設計應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長規律,從生物科學、生態科學的角度,完善植物種植設計的結構與形式。

確立綠量指標,優化植物種植結構

一直以來,我國沿用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平面指標對園林綠地建設水平進行定量評估,2008年2月國土資源部提出要進一步增加綠地率的比率,即綠化用地佔總規劃用地的百分比。然而,綠地中不同植物種類、不同種植結構,其生態效益差異很大:相同綠地面積的羣落綠化綠地與純草坪綠地的生態效益相差幾十倍;即使同一樹種,由於受不同樹齡,不同生長環境等自身及外界因素影響,其生態效益也很不同。僅僅依賴原有的平面綠化水平衡量指標,不能量化其實際生態效益,綠量作為立體評價指標則能較好地反映不同種類植物、不同種植結構綠地、同一植物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生長環境的實際生態效益。因此,確立綠量指標,結合生物科學、生態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等原理和方法,優化植物種植結構,促進植物生態效益的發揮。

優化整合,實現植物景觀功能多樣性

園林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建築營建、疊山、理水和植物種植等四大部分,植物作為其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不僅具有美學、生態及經濟等功能,且還能從系統的角度,優化整合園林各組分優勢,充分實現園林景觀的現代意義。植物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沒有形成整體景觀結構,更多的是作為配景,通過孤植、對植、叢植等表現形式與建築、山石、水體等配合形成局部景觀,這於大尺度的現代園林景觀建設是相悖的。作為構成現代園林景觀的重要組分,植物種植設計必須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地理條件的基礎上,立足於構建園林景觀整體性,將整個景觀作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進行分析研究。同時,現代園林植物景觀要實現多樣性,應由形態、功能不同的綠地類型組成,這種思想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植物種植設計方法,主張用景觀生態學原理來指導植物種植設計。如在系統研究園林景觀其他組成的特點、優勢的基礎上,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應用植物的形態、功能、物種多樣性,通過版塊、廊道、基底等形式,將建築、地形、水體等有機整合,實現園林景觀的整體性。不同地域由於自然、地理條件不同生長着不同的植物種類,不同植物種類以其特有的形態、質感、色彩,在豎向上所表現出來空間範圍和圍合感是不同的,不但具有豐富和分割園林環境空間的作用,還能營造場所精神,體現地方文化、民族風格。在現代園林植物種植設計中,植物種類選擇應以鄉土植物為主,適應性強的`外來樹種為輔,形成穩定的近自然植物羣落,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體現地方風貌的植物羣落,從而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園林綠地景觀,成為地域特徵識別的重要標誌。

現代城市運動也影響到園林景觀設計,使其遵循的原則和表現形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表現在植物種植設計中,產生了多元化傾向。英國風景園林師科魯斯頓指出植物種植設計應體現四個方面:保存性、觀賞性、多樣性和經濟性。保存性即對基地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完善;觀賞性是園林建設中植物種植設計有別於其他綠化的顯著性特徵,構建優美的植物景觀供人們觀賞是植物種植設計的基本任務;多樣性是要形成穩定的植物羣落結構、多樣的景觀形式;經濟性體現在對於人工綠化的後期維護與管理上。因此,植物種植設計不僅要遵循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更要從系統的角度,綜合應用其他相關學科知識,促進植物種放權有償分配和交易機制;建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政府問責制和企業責任制,推行環境維護和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2jp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