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管理會計課題論文

管理會計課題論文

不會寫會計專業的論文?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管理會計課題論文,供大家閲讀參考。

管理會計課題論文

管理會計課題論文1

一、當前在企業中實施責任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企業中實施責任會計的必要性

財政部在1995年發佈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建立以責任會計為主要形式的會計管理體系。為了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現代企業的管理科學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較健全的責任會計制度,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會計工作本身來看,推行責任會計體現了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具有管理職能,是從傳統的記賬報賬型發展為經營管理型的重要標誌,是會計工作發揮管理作用、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是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所以説有基礎的企業要儘快推行責任會計,基礎不完善的企業也要創造條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業經濟核算納入責任會計軌道。

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成為市場競爭主體。要解決好企業與市場的關係,必須確定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總體目標,並對其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的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責任會計能很好地發揮這方面作用。因為責任會計需要將企業總體目標中的價值指標進行分解,按照經濟責任歸屬傳遞、控制、考核報告經濟信息,並對經營活動的業績與規定的目標進行比較分析,形成全員參與,保證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責任會計強調按確定的經濟指標進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後分析考核,做到經濟責任、經濟權利、經濟效益、經濟利益相結合,並把企業資產和生產資料的使用、經營管理落實到每個職工,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樣就能有力保證企業經濟效益有新的增長,企業資產能保值增值。因此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責任會計。

在企業中實施責任會計的可行性

在我國企業推廣責任會計不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國的責任會計是建立在廠內經濟責任核算制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企業就開始實現“兩級核算、三級管理”,實行內部計劃價格。60年代初,在企業推行經濟技術指標層層分解,資金成本分解歸口管理。70年代處,推行內部結算。80年代處,推行廠內經濟責任制、廠內銀行等。80年代後期,隨着經濟責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會計的引進,中國責任會計理論和方法得到發展。到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湧現出了以邯鄲鋼鐵總廠創造的“模擬市場核算,成本否決”為代表的一些責任會計新形式,有的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會計雛形。這些都為我們在企業推廣責任會計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建立責任會計的程序

劃分責任中心,確定責任範圍

責任中心是為了貫徹經濟責任制而建立的,是責任會計的基礎環節。對責任中心的正確劃分標誌着企業能否有效實行責任會計。不同類型的企業應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所能控制的範圍和承擔的不同責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責任中心,。一般來説,企業通常將它所能控制的區域和責任範圍劃分為三大責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成本中心只對可控成本負責;利潤中心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和利潤負責;而投資中心既要對成本、收入和利潤負責,又要對投入資金的運營效果負責。

編制責任預算,確定責任目標

責任單位建立後,就要編制責任預算,確定各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進行責任成本包乾核算,工資獎金與責任指標掛鈎。各責任中心在確定責任指標時要切合實際,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制定出有利於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益的責任指標。

編制業績報告,進行業績考核

責任預算和責任目標確定後應對其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根據日常的記錄來編制業績報告,用實際完成的責任指標值與計劃責任指標值進行比較,據此對各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評價,同時肯定各責任中心的業績,研討各責任中心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辦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個會計期末還應該核算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為下一會計期間制定責任指標提供依據。

三、責任會計在企業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存在問題

1、照抄西方的責任中心設置方法。我國企業在劃分責任單位過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責任會計的模式,把企業內部各組織單位劃分為三個責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作為責任會計主體。這種做法雖然簡單明瞭,能夠突出重點控制目標,但都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第一,不能充分體現經營宗旨和經營效果,這種做法對生產部門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對人力資源管理、產品研發等部門簡單地採用費用指標作為控制要點,無法反映出所費成本與所產生效益之間的內在聯繫,也難以考察其工作業績的優劣。第二,不能對各責任單位進行全面的考核,容易導致各責任中心片面的追求單一的責任指標,而無視其他方面的責任。第三,也不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內部每個組織單位都擔負着一定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都會發生一定的成本費用,所以都應是對成本費用負責的單位,同時也是對其資金使用情況負責的單位,還可能是一個利潤中心。

2、責任指標的制定不夠公平合理。不同責任單位的性質不同,相互間業績比較缺乏統一的尺度,同樣的指標完成率並不意味着為企業做出了同樣的貢獻,難以使各部門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於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責任指標的制定過程中實際上是企業最高管理層將市場信息和相應的經營決策傳遞給各責任單位的過程,是間接的緩慢的,不利於全體員工迅速瞭解市場需要,切實感受市場競爭壓力並形成強烈的市場價值。

3、內部轉移價格可靠性不強。內部轉移價格是責任中心之間轉移中間產品時計價結算的依據,也是責任會計核算的基礎。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責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積極性。一個不合理或者難以發現的內部轉移價格不但不能節約交易費用,反而增加了責任中心之間交易的難度或制約了他們的積極性。我國企業實施責任會計時往往採用企業總部制定的內部計劃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與外部市場價格相差很大,因而不能如實反映責任中心的經營成果,同時也無法反映出責任中心的實際支出水平,使該承擔的費用沒有承擔,這樣不利於責任中心積極性的發揮,不能誘導他們從挖掘內部潛力去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來多創效益。

4、考評體系不夠健全。責任會計的可控性原則難以落實,如目前相當多的企業嚴重超員,隱性失業不同程度地存在,機器設備開工不足,生產達不到設計的能力。這種資源的閒置浪費,引起單位產品工資和折舊等固定成本的提高,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並對各責任單位的績效指標會造成不同程度地影響,使責任會計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單一的成本評價指標容易導致逆向激勵,如採購部門為了降低材料採購成本往往購入價低質次的材料,大批量採購以獲得折扣,增加了料廢品率和資金佔用;生產部門為了降低成本不能保證質量、交貨期。這與適時生產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的經營理念不相適應。

5、責權利未能有效結合,激勵機制不能發揮作用。責任會計的生命在於責權利的有機統一,但現實經濟生活中責權利中的權力落實不充分,這一點在國有企業中尤為明顯。儘管人浮於事,企業領導要想解僱職工也是很困難的。平均主義痼疾難以根除,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企業間、部門間、個人間的收入分配檔次逐步拉開,這對實施責任會計制度無疑是頗有益處的。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收入差距幅度從總體上看還不夠大,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的收入與他們所承擔的責任、所所付出的代價和所做出的貢獻仍然難以合理匹配,這不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不利於以責權利緊密結合為基本原則的責任會計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二)解決對策

1、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劃分責任單位。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處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企業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徑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業要在鼓勵降低成本的同時建立起能有效激勵內部單位擴大銷售,多創利潤,提高投資效率,降低投資風險的機制。這就要求企業順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根據企業規模,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和內部單位的職能屬性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利潤中心,投資中心,賦予它們與其經濟責任相當的決策權,以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盈利能力、投資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劃分責任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搭便車,每個責任中心都有明確規定的權利和責任,就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了車間之間、班組之間、甚至個人之間互搭便車的機會主義行為的傾向。所以劃分責任中心時應儘可能地把互相依賴互相牽制的車間、班組等劃分為不同的責任中心,各責任中心確有存在於一個企業的必要,如果某個責任中心與其他責任中心之間可以進行純市場化的交易,並且這樣更節約交易成本,那麼分拆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許多著名的企業都有將內部某個分廠、分公司分拆出去的記錄,而且事實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2、建立經濟責任制,使責權利落到實處。第一,制定責任目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根據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市場、資金籌措等情況,制定企業經營目標,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責任目標應圍繞着總目標來制定,對總目標層層分解落實。第二,統籌安排,分解職權。在責任單位的責任已定的情況下,還應根據以責定權的原則,賦予各責任單位相應的權力。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責任單位,究竟要放哪些權,放到什麼程度,需要根據科學合理的原則周密考慮。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考慮人員素質的高低,二是掌握好放權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亂,活而有序;三是責權對等原則。第三,明確責任,簽訂合同。各責任單位應明確責任人,責任人對責任單位的責權利負全責。

3、以市場價格為基礎,合理確定內部轉移價格。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的原則有二: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間提供產品或勞務,以及有關成本中心的責任成本轉賬,一般按成本作為內部轉移價格。二是凡企業內部產品或勞務的轉移以及責任成本轉賬涉及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則儘可能採用市場價格作為內部價格的基礎,而市場價格是指根據產品和市場的供求關係的供應價格作為計價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企業採用市場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市場價格可以及時取得,並且能客觀公正地反應責任中心產品或勞務的獲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因而可以促使責任中心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以獲得更多利潤,另外採用市場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也能使責任中心更加貼進市場,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從而提高企業對市場反映的靈敏度。

4、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評價與考核責任中心的業績是責任會計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責任會計實施獎勵的重要環節。因此企業在進行績效考評時必須考慮到其科學性、合理性、綜合性。對於不同的考核對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或費用,生產製造部門可採用標準成本,非製造部門可使用費用預算作為考核標準;對於利潤中心,主要考核收入和支出的差額,通常用企業預算來確定利潤中心的標準;對於投資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資效果,如投資收益率等。具體來説要遵循以下原則:(1)要有利於企業的長遠利益。對責任中心不能僅以短期內的經營成果作為判斷其優劣的標準,還要看它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2)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相結合,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強調一種,往往會產生不良效果。例如對投資中心進行考核時,只以利潤作為標準就無法瞭解投資效率如何;只以投資效率為標準又往往會使投資中心拒絕那些會降低它的投資利潤率而實際上對企業有利的投資項目。(3)價值指標與非價值指標相結合。能用貨幣表現的績效固然重要,但是對不能或很難用貨幣表示的`績效也要加以考核,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合理。(4)可控性原則。即進行考核時要把責任中心無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標之外,責任中心只對可控制部分承擔責任。

5、以行為科學為基礎,完善激勵機制。責任會計管理是否有效,關鍵在於能否調動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能否激勵他們為完成企業整體目標而努力。責任會計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激勵做保障,即使計劃再周詳,核算再精確,控制再嚴密,考核再嚴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應把激勵作為責任會計最基本的職能,責任會計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激勵職能能否得以實現。責任會計應以行為科學為基礎,充分考慮責任人的行為,根據責任人的行為實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完善激勵機制。如通過工資分配,使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工作業績與經濟效益掛鈎。相對於月薪制而言,對責任中心管理人員實行年薪制更有利於在企業內部形成利益激勵機制,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力。年薪制最大的特點就是責任中心管理者的利益與下屬職工分離,而與責任輕重、風險大小、經營成果掛鈎,以責任中心一個生產經營週期(通常為一年)為單位進行考核確定其收入水平。責任中心管理者的收入包括“基薪”和“浮動收入”兩部分。其中基薪反映市場上管理者的一般收入水平,而浮動收入則與責任中心的責任風險、經營成果掛鈎確定。年薪制能夠使責權利更加緊密地結合,有利於形成管理者的激勵機制。在激勵與補償方面,國外企業有許多可以借鑑的方面。如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餐飲服務企業——麥當勞曾嘗試過一種較為有效的激勵方案:連鎖店經理每年的報酬包括基本薪金和季度獎金。地區經理每月對連鎖店經理從六個方面進行評分,這六個方面是:質量、服務、整潔、培訓、銷售收入和利潤。對於每個方面,不滿意為0分,滿意是1分,優秀是2分。總分是12分的經理,可以基本薪金的40%作為獎金,11分的經理獎金為35%,以此類推。年底對本年的兩個半年總分加以平均,總分為12分的經理薪金漲12%,11分的經理薪金漲11%,以次類推。幾乎所有較為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也是有才能的人員願意留下來的主要原因。我們很少聽到外資企業人才大量湧進國內企業,這是很值得讓人深思的。

責任會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現代企業管理不能沒有責任會計。有效施行責任會計,必須有效到責任會計的每個方面,不應只強調其中的一方面,責任會計的各個方面都是互相聯繫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希望我們的各種組織機構都能更新觀念並仔細規劃責任會計的各個環節,重視責任會計,讓責任會計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

責任會計的激勵職能已在西方國家作為內部管理制度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我國少數企業也已初見成效。所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洋為中用”、“外為我用”,將作為企業的一種內部管理制度而加以確定和實施,對於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管理會計課題論文2

一、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現狀

管理會計理論在誕生以來,在經歷了強調成本確認、強調成本相關性、強調成本決策分析功能、強調成本的行為面等大致四個階段,科學性與適應性日趨完善,但具體到企業實際應用當中,還是會不同程度受到體制、人員、理論等因素的影響。

1、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足。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企業管理者仍比較關注財務會計,特別是報表分析,而對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不夠了解,從而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足。企業中若沒有配備相應的管理會計人員,不能夠使管理會計有效地發揮作用,使企業的管理層看不到管理會計帶來的管理效益,也會使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降低。另外,特別是對一些私營企業來説,針對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多依靠主觀判斷,管理意識不高,這也是對管理會計重視不足的表現之一。

2、理論與實踐未能有效結合。管理會計理論自誕生以來,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才真正到了傳統管理會計向現代管理會計轉折的節點,也是管理會計理論應用與現代企業的重要起始點,並且也是在這個時期管理會計理論引入我國。對於國內企業來説,一方面管理會計理論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不長,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經驗不足;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家研究管理會計理論的背景與案例也與國內環境有很大不同,因此管理會計理論在國內企業中應用的廣泛性與適應性均有待提高。

3、人才隊伍建設尚有差距。管理會計是一項需要密切聯繫實際的理論科學,不能僅僅停留於學術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應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通過對管理會計理論的應用,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管理會計的廣泛、深入、科學的應用便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會計隊伍建設的機制相對比較健全,但相對於會計工作來説,管理會計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更高的專業技能以及更加全面的綜合管理素質,並非單純的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勝任。我國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培訓及認證機制,同時也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二、管理會計應用建議

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理論,緩解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應着重採取以下措施:

1、正確認識管理會計對企業管理的積極作用。企業管理者首先應正確認識管理會計的重要作用,將財務預算、成本核算、風險管理、創潤分析、業績評價等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貫穿到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去,引導企業關鍵崗位人員樹立管理會計意識。打破管理會計理念只在企業管理層及財務會計部門執行的侷限,將管理會計思想與企業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樹立管理會計人人有責的理念。

2、完善以國內環境為背景的理論體系。管理會計理論從誕生到發展的過程中,大多以西方國家的經濟背景及企業案例進行研究的,管理會計理論要在國內進行有效的實踐及廣泛的運用,必須要有與國內經濟環境相適應的理論方法,要有適應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因此管理會計體系在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仍需不斷完善,通過對複雜經營環境下各種類別、各種規模企業的案例分析,提高國內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會計對國內企業應用的適應性。

3、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對於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困難,企業的管理者及決策集團更應積極在管理會計的實踐上進行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成本管理、定價機制與績效考評體系的改革完善方面。成本管理方面,企業應突破以財會部門為重心的局面,將成本管理落實到產品經營部門和廣大員工,形成產品經營部門開支費用,財務部門控制費用的管理模式。定價機制方面,定價管理的實質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定價模型的關鍵是界定資金成本、費用成本和風險成本等重要要素,及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種類,企業應立足市場,科學進行定價管理。績效考評體系方面,企業多傾向於通過設計績效考核指標、而後依據指標實現結果對各層級、各維度進行考核的模式,考核方式偏重結果,輕過程,難以全面、充分的反映被考核對象的實際貢獻,獎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營導向的實現,因此績效考評體系也應採取立體化、交叉式的考評模式,平衡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分支機構之間以及層級之間的利益關係,並起到更加有效的導向、激勵作用。

4、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組織機構。目前美國已經成立了註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of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s)並定期組織專業人才認證,為促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我國也應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的組織機構,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建立管理會計師的註冊認證體系,提高管理會計實際應用人員的職業素質。

5、推進信息系統建設。信息的完整性是企業進行管理會計應用的前提與保障,但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更多的是提供涉及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信息的維度主要是按機構或會計科目,難以提供立體交叉的數據信息,缺乏支持決策的管理會計信息。因此企業應注重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息採集的基礎工程,不斷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深入進行量化分析。

三、總結

隨着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管理會計實踐經驗的積累,管理會計將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強大的作用,助力企業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勇於面對挑戰,不斷開拓發展的新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mvn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