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論文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論文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論文範文一

【摘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是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而隨着經濟的發展,野生動物所生長的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不僅體現在棲息地劇減、破碎化現象嚴重、生態質量下降,也體現在了野生動物的數量在逐年減少,有些甚至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究其原因關鍵還是在於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的不平衡上、我國法律對此方面的缺失上以及所採用的錯誤的保護方式上。在此,文章就通過分析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現狀及制約因素上入手,探討一些完善措施來改變這種現狀,提升保護質量。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論文

關鍵詞: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現狀;制約因素;完善措施

【引言】:野生動物是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野生動物保護的核心內容則是其棲息地的保護。但隨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國的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瀕危動物的種類也在逐漸的增加。而棲息地就是它們賴以生長和繁衍的原生態環境。棲息地的種類或數目是決定在生境中生活的物種種數的主要因子。生境或羣落的結構愈複雜,其含有的生物種類愈多。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不僅造成了野生動物數量的劇減,也嚴重的影響了它們的棲息地環境,乃至整個生態環境也受到不可避免的破壞。

1、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面臨着面積減少、破碎化問題嚴重、生態質量下降等問題,動物在此環境下也無法保持穩定和平衡,越來越多的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對此,政府頒佈並出台了多種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等有關的法律法規,並逐漸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20世紀80年代,我國首次提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在立法中曾提出過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論斷,直至2016年的修訂案中首次將棲息地的保護擺在了桌面上,明確了立法、目的、原則、框架和方向,從而填補了該項內容在立法中的空白,這是我國法律逐漸完善的重要標誌。而各地方政府也以此為依據,紛紛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了讓理論成為實踐,我國在給地區都建立了相應的保護地,將15%的國土面積建成了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禁獵區等,形成了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空間佈局,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那些頻臨滅絕的生物物種。

2、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的制約因素

2.1存在法律漏洞。我國的現行法律中還存在一些立法目的不合理、法律價值衝突多、執法力度不夠等問題,而這些法律文獻之間卻沒有更深層次的法律原則予以調整和平衡。其次,《野生動物保護法》雖然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但在地方上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相銜接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就使得保護法成了空頭理論。再次,在保護過程中社會羣眾的力量被摒除在外,法律條款中也沒有關於社會公眾保護的相關規定,個人的保護能力受限。

2.2保護方式不當。在棲息地的保護上我國基本採取的都是建立各種形式的保護區。但這並非適用於所有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有些動物們的棲息地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法被納入到這些保護區中,造成棲息地的破碎化。那些存在在一定區域的野生動物由於無法與其他物種融合,為了繁殖會選擇近親,種羣衰退、遺傳資源喪失也接踵而至。其次,有些地區的社會觀念較為落後,政府的宏觀調控的管理能力和投入十分有限,雖有國家下發的保護文件,但在實際工作中並未完全的貫徹和落實。

2.3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的不平衡。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分佈在較為偏遠、落後的地區。若是對該地區進行全方位的原生態保護,就要對資源的開發予以限制或禁止,勢必會影響當地的經濟。再次,野生動物傷人事件、破壞村莊、莊稼等事件層出不窮,政府卻未制定相應的防範、生態補償機制,周邊居民也會以此而利益受損。這都説明了經濟發展與棲息地保護之間存在在由來已久卻又激烈的矛盾。

3、新時期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完善對策

3.1遵循立法原則。在保護中要始終以生態為先,合理的處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棲息地的保護舉措。其次,生態環境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經過千萬年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旦破壞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修改各項法律。再次,我們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來維護,在國家機關的帶動下,社會公眾要積極參與到保護行列中,用法律來規定公民在這方面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

3.2建立多元保護機制。政府可以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用生物學原理來規劃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種類。通過不同層次的規定來對資源予以更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便於滿足人們個人需求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需求。在此過程中,可以將保護區劃分為絕對型、相對型型。在絕對區,不允許有任何的開發行為,以此保護物種的完整性;在相對區可以適當的開發旅遊資源、伐木資源等行為,消除經濟發展和保護行為的矛盾,但也要秉承着適度原則。

3.3完善制度建設。首先要完善棲息地的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不能有任何的排污、破壞保護區域的行為,當地政府也要制定相應的許可證制度、生態補償制度和環境評估制度。其次,完善自然保護區制度。我們應當以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現狀為基礎,明確保護區的外延,將野生動物的生存範圍納入到保護區域,擴大保護範圍,另外,應定期對該區域進行巡查,全面掌握該區域的環境特點、物種特點、分佈特點和天氣特點等,提高保護行為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同時要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執法行為的深入。

結語

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是野生動物保護的核心部分,只有維持好它們的生存環境,才會保障它們的生存和發展,才能推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故而,在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的基礎上,要轉變思想,從自我做起,全民參與,深入開展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尹鳳英《論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法律保護的現狀與對策》

【2】王媛《論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法律保護》

【3】趙慧斌《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完善》

論文二:關於自然保護區風景資源管理的思考

【摘要】: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遺產最珍貴、自然景觀最優美、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區域,是一個天然的科研和實習基地。生態文明,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一個顯著特徵,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自然保護區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而成為先進文化的物質載體,為營造生態文明良好的社會氛圍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科學管理好自然保護區資源的規劃將為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一定的貢獻。本文主要自然保護區的風景資源管理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風景資源;可持續發展;保護

1、保護的必要性

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歷來是一對較難處理的矛盾,而風景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或難以再生的特殊資源,其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就表現得尤為突出。對風景資源的利用,一定要堅持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一旦保護工作未做好,其損失將難以彌補。

在我國,風景資源大多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體,大自然景觀往往與5000年的華夏文明融為一體,體現了很高的旅遊價值。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旅遊需求極為旺盛的今天,如果只強調保護,採取“封閉式”的保護方法,無異於強行割裂了風景與人之間的關係,浪費了風景資源。如果我們不採取合理的保護措施,用掠奪的方式去過度地利用經過漫長歲月發展而成的風景資源,自然風光連同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將會因為人為的破壞而喪失殆盡,風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也將成為空談。

2、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問題

雖然我國對風景資源的保護一直都很重視,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還存在着一定的問題。我國具體執行風景區管理的部門是隸屬於地方政府的“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地方一級的“管委會”,不僅對風景資源的認識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因過多地考慮經濟利益,而忽視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旅遊開發中對生態系統保護不夠重視

在對風景資源的利用中,有些部門認為是“保護和利用風景名勝資源,合理地組織遊人活動,妥善地處理景區的各種矛盾,統籌安排各項措施,為人們提供自然、優美、清新的旅遊勝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風景資源的保護主要是強調對景點的保護,而對整個區域生態系統方面的保護重視不夠。

2.3 自然資源保護中對風景美的.忽略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就提出了建設中國自然保護網的規劃意見,提出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4項原則:(1)按自然生物地理地帶保護各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羣落。(2)我國特有、稀有、珍貴物種的主要分佈區內,保護物種種羣及其棲息生境或繁殖地、越冬地帶。(3)需要恢復和再生的,具有特殊意義,但易受干擾和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物種環境。(4)需要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如母樹林、水源林、地質剖面、冰川、地貌景觀、温泉、化石或歷史遺蹟等。從其原則來看,保護中沒有考慮到風景美這一因素,比如,對風景美學質量高的資源是否要保護,這裏就未涉及到。因此,在保護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強調保護生態,卻忽略了其中吸引人們觀光旅遊美的因素。

3、對策

3.1 確定風景資源保護的內容

3.1.1保護生態環境質量

對風景資源的保護,首先體現在對良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必須保護生態環境因子的質量,主要是保護空氣、水、土壤的質量。保護空氣質量,首先,要避免對空氣的污染,在風景區中,禁止建造會產生大氣污染的設施,並儘量避免汽車通行,以步行遊覽為主。其次,創造一個空氣流通的環境,以保證空氣清新,但應注意不要產生風洞效應。

3.1.2 保持生物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統一的。豐富的植被與動物使自然景觀更為豐富,旅遊價值更高。區域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代表了自然遺產的大部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保證生物物種的持續利用,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的保護方面。

3.1.3 保護文化多樣性

文化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羣體所代表的,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價值觀和思想觀。文化多樣性包括這些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觀,也包括它們支配人的行為而產生的景觀,如宗教以及宗教支配人們去建造的寺堂廟館等都屬於文化的範疇。歷史文化的產物形成了歷史人文景觀,地域文化的產物形成了地方風格,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也包括地方風俗等內容。保護文化多樣性,就是要尊重歷史文化及地域文化存在的權利,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需要保護的歷史人文遺產和地方風格。

3.1.4 保護美的特徵及科學價值

由於自然和人類的作用,形成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有價值的特殊景觀,如海岸、沙丘、河流、古樹、山峯及地質剖面層、火山奇觀等,它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要予以保護,適當控制遊人數量,並限定合理的遊覽方式,避免因盲目開發而造成破壞。

3.2 確定風景資源保護的級別及措施

由於風景資源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美學和生態2個方面,因此,其保護級別應依據美學價值和生態價值的評價結果加以確定。劃分風景資源保護級別,可根據風景資源的質量評價結果,確定風景資源的保護級別,並應根據不同的保護級別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2.1 .1級保護區

允許遊人進入,但僅限於開展以步行觀光為主的活動,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可建造少量必需的小型設施。(1)可建造的設施:自然的彎曲小路;架空的步行路和樑柱結構的架空平台;安全防護的欄杆;種植局部的補充地被物。(2)禁止的設施和行為:遊覽車輛或其它車輛進入(養護管理專用車除外);建造構築物;挖土、填土或平整土地;任何形式的污染;干擾和破壞具有生態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場地。

級保護區

進行有限地合理利用,在保護好其中自然景觀(如山地、水體、植被等)的基礎上,可以佈置遊覽觀光和娛樂活動的內容,如休息區、娛樂區、遊覽道等,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們可在林間嬉戲,在水上泛舟,享受大自然的景色。

級保護區(開發區)

除了保護好少量有價值的風景要素和生態要素外,集中性地進行建設和改造。主要的旅遊設施和地形植被改造都在此區。(1)可建造的設施:行駛車輛的道路;服務中心,含旅館、俱樂部、娛樂場所、商店等;改造和保留特色或民族風格村鎮;公用設施和廢水處理廠;林地和農業利用。(2)禁止的設施和行為:主要商業設施;工業或製造業;環衞填土;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農業開發;現有城鎮的擴張。

4、結語

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提高素質全面發展,人人蔘與共同維護,為我國的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金路.風景名勝區中的幾個關係[J].中國園林,2002(2)

[2]令狐克鴻,冉景丞.茂蘭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5):224-22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kkn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