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語文作業改革的論文

語文作業改革的論文

長久以來,語文練習題都是圍繞課文設計的,做作業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厭於做題,感覺乏味,學習語文的天地也被人為地縮小了。更為嚴重的是,做作業已被視為提高成績的重要渠道。於是,學生的身心感受被置於不顧,大量單調、枯燥甚至重複的作業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使學生不堪重負。作業已引起了學生的反感甚至是恐懼。有些地方,還因為作業問題引發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和對立。

語文作業改革的論文

有感於此,多年來我致力於語文作業的改革,其中有一條就是自己編制一些有趣味的題目,意在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喜愛語文,感受語文之關,最終達到提升思維水平和語文素養的目的。從下面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我的這番心血沒有白費,且有莫大樂趣。

一、“對不起,歐陽修先生”

這句話是一位學生做錯了下面這道題後發出的感慨:

請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適當的量詞。

歐陽修雖然一度官做得比較大,但文人習氣仍然很重,平素與一一棋、一一酒、一一琴、一一鶴、一千一金石書、一萬一藏書相伴為生,故人稱“六一居士”。

有不少學生把其中的“一對鶴”填成了“一羣鶴”,連他們自己也感到可笑,有個同學説:“對不起,歐陽修先生,我把你當成個體養殖户了。”有個學生把“一壺酒”填成了“一缸酒”,他也跟着向歐陽修道歉:“對不起,歐陽修先生,我錯把你這位文人當成一條梁山好漢了。”在笑聲中,我告訴大家,選用哪個詞語,也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才能做到準確,否則就要鬧笑話。以前大家從不重視量詞,做了這個作業,方知量詞也不可小覷。

二、“茶聯裏面有學問

茶聯,即茶館裏的楹聯。我印了幾十副茶聯給學生閲讀。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這一“迴文”聯,倒過來讀,便成了“意適能言趣,心清可品茶”。“竹雨松風蕉葉影,茶煙琴韻讀書聲”這副茶聯也頗受好評,他們説,想不到幾個詞語的簡單排列,便能構成一幅氣韻生動的圖畫。有些同學則喜歡嵌字聯,比如,清代廣州著名茶樓陶陶居用重金徵得的嵌有“陶陶”二字的茶聯——“陶潛善飲,易牙善烹,烹飲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堪稱一絕。

我説,這些茶聯都有較高的藝術性,而有些茶聯不以巧思取勝,而以貼近生活、雅俗共賞見長。於是大家找到了這麼幾句:

從哪裏來,忙碌碌帶身塵土;到這廂去,閒坐坐喝碗香茶。

一雙腳行不盡世間路,莫慌張,暫停履;七尺軀能擔當古今事,且放下,可吃茶。

為人忙,為己忙,忙裏偷閒,吃杯茶去;謀食苦,謀衣苦,苦中取樂,拿壺酒來。

細細品味這幾句茶聯之後,大家説除了有一種辛酸之外,更含有一種諧趣。在這裏,飲茶已非小事,似乎具有慰藉辛苦人生的意義。有位同學還説,以前讀蘇軾的《承天寺夜遊》、張岱的《湖心亭賞雪》,似乎覺得只有文人雅士們才有閒情逸致。其實,從這些茶聯可以看出,那些貧苦勞頓的平民又何嘗沒有一種閒適心情?一杯清茶就能給他們帶來優遊享樂的片刻。這幾副語言樸素的茶聯反映了底層人民的從容情懷、生存智慧。

不久,我讓同學們以“我們缺少……”為題寫篇作文,許多人寫的是缺少時間,缺少金錢,缺少友誼,而有個女孩則認為我們缺少的是閒適的心態。她在文中説:“擁有閒適的心態,才能體驗單調中的豐富,才能發現尋常中的美。閒適能放飛想象,還能孕育創新。所以,我想送給大家一副對聯—一白天忙,夜晚忙,忙裏偷閒,打場球去;做題苦,考試苦,苦中取樂,唱首歌來。”我對她説,上次學習古今茶聯,你算是得其“神”了。她説,茶聯裏面有學問,值得好好欣賞!

三、“思考誠可貴,質疑價更高”

國慶長假後又開始了正常學習,那天,大家坐在教室裏,顯得懶洋洋的,一時還提不起精神來。我説,我們先做一道和國慶有關的題目吧。題目如下:

國慶那天,許多地方都掛有“慶祝祖國58週年誕辰”的橫幅。你認為這句話有無不妥?

不少人説,這句話不通,要把“誕辰”改為“生日”,或是把“慶祝”改為“歡度”等等。改來改去,終不妥帖,於是我提示:不要光思考詞語,而要從內容上去質疑。還有一首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的歌曲也存在同樣問題。

經我這麼一提醒,個別同學馬上舉手發言,他説,應該把這句話裏的“祖國”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可馬上又有人説,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就是我們的祖國嗎?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大家認識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祖國,但我們的祖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如果我們的祖國只有58年的歷史,那麼,現在58歲以上的老人在出生之時還沒有自己的祖國,因為祖國還沒有誕生,所以,把祖國的誕辰定位於1949年10月1日,顯然不妥。

這麼一討論,不僅振作了大家的精神,活躍了思維,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懂得了要學會審視生活,要重新思考那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人們感到沒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這就是質疑。

不久,我讓學生以“節日”為話題寫篇作文。許多人都讚美節日,甚至説要讓生活着的每天都變成節日,而有位學生卻寫了篇題為“願天下無節”的作文。他説,印度農村有個“打夫節”——這天妻子可以打老公出氣。如果夫妻之間一直平等相待,此節豈不多餘?如果婦女和勞動享有尊榮的地位,日曆上就會少了兩個大節。如果綠蔭鋪滿城鄉,要植樹節何用?如果教師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又何必設立教師節?他的觀點是:各種節日,尤其是有關權益和倡導性的節日,最好一個也不要,因為它們有着尷尬的背景。此文讓我眼睛一亮,我在班裏誦讀,並讓這位同學談談體會,他只説了一句:思考誠可貴,質疑價更高。

四、“逆向思維出創意”

請給下面這則題為“逆向思維”的故事加一個結尾。字數不超過100。

媽媽給兒子報了美術興趣班,可是兒子對此不感興趣,一直畫不好。

前幾天,興趣班讓所有的孩子都報名參加了全市的`“兒童畫作品大賽”,兒子的作品是《一隻貓》,那隻貓被畫得很糟糕,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爸爸看了很是惱火,説:“這隻貓垂頭喪氣、灰頭土腦的樣子!你沒見過動畫片裏的貓嗎?見到老鼠的貓,眼睛睜得溜圓,神氣十足。我看你還是重畫一張吧。”

兒子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説:“明天就要交,重畫來不及了。”媽媽説:“那就算了吧,把這張交上去,快去睡覺。”

出入意料的是,兩週後,兒子從學校回來,一口氣從書包裏拿出三個獲獎證書:《一隻貓》一舉奪得了兒童畫大賽作品一等獎、最佳創意獎、佳作獎。父母兩人面面相覷,這是怎麼回事?就憑兒子畫畫的水平也能得獎?不會是拿別人的作品去參賽了吧?

許多人在做這道題時會忽視題目中很重要的四個字:逆向思維。那自然無法續寫出好的結尾。但即使掌握了這個概念也未必能做好這道題,因為還需要想象力。

許多同學絞盡腦汁仍無法找到滿意的結尾,就在心灰意冷之時,我啟發道:如果説真理是樸素的,那麼創意也往往是簡單的,不必把問題想得太複雜玄妙,只需把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加以重組,創設一個新的情境即可。看看還是不行,我又説:在貓和老鼠的關係上多想想吧。很快,一位同學即舉手發言。

“原來兒子從爸爸的話裏受到啟發,要抓老鼠的貓才有精神,那麼,這隻貓因為沒抓到老鼠才顯得垂頭喪氣的嘛,第二天到了學校,兒子就拿筆在畫上寫了一句:‘抓不到老鼠,很無奈。’就把它交上去了。”

他的答案讓大家信服,對此,他説:逆向思維出創意。

五、“且當一回古人”

從來都只是把古文譯成現代文,我卻“例行逆施”,要學生把一篇現代文譯成“古文”。我剛説出這一想法時,學生中就發出了誇張的叫苦聲。我告訴大家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有時甚至非如此而不能符合特定情境之需要一比如介紹一處名勝古蹟,若用大白話來寫就很不相宜,這時就用得上文言文了,似乎只有古雅的文言文才能與所介紹景觀的古色和滄桑感相稱,只有典雅富麗、可供玩味的文字才能與景觀深邃的歷史內涵暗合。聽我這麼一説,大家覺得有理。

題目是這樣的:

江蘇伊蘆山景區籌委會決定在石壁上鐫刻一篇文字,向海內外遊客介紹此處名勝。下面是一段介紹伊蘆山的材料,現請你將它寫成可用文字。

黃海邊的伊蘆山,長有十幾裏。商代有名的宰相伊尹在做官受挫的時候到這裏隱居,所以當時叫它伊來山。後來海岸向東遷移,沼澤和蘆葦把整座山包圍了。因為伊尹在這裏用蘆葦蓋了房子,就把山名改為“伊蘆山”。山上到處都是古老的松樹,巨大的石頭一個挨着一個排列着,上面刻了許多字,都是歷史上來此遊覽的文人墨客給後人留下的有價值的東西。

帶着新鮮感躍躍欲試,有個同學還風趣地説,那就讓我們且當一回古人吧。可是做起來才感到談何容易。第一句話就不怎麼好譯。有些人把它譯為“黃海之濱有十多里長之伊蘆山焉”,還得意地説是模仿了蘇軾《石鐘山記》中“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一句。我説,雖善於借鑑,但讀來拗口。那句“山上到處都是古老的松樹,巨大石頭一個挨着一個排列着”還比較好譯,可是有的把它譯成“山上古鬆多,巨石到處滾”,我説,文字是精煉了,似乎欠雅,而且你這麼一寫,誰還敢上山啊。

不管怎樣,這道題引發了大家的興趣,甚至課間、午休都能看到有人在討論此題。此題也有力地向學生説明了文言文學了並非無用,經過同學們反覆討論,終於有了以下的答案:

伊蘆山,橫卧黃海之濱,綿延十餘里。商代名相伊尹,政道中落隱於此山,時名伊來山。後海岸東遷,沼澤蘆葦,環抱山麓。伊尹在此以蘆結廬,遂易名伊蘆山。山上古鬆遍地,巨石櫛比,石上多有題字,皆歷代文人墨客之瑰寶。

譯完了材料的第一段,同學們又讓我把全文交給他們翻譯。他們有如此的積極性,令我頗為感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7or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