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備課是關鍵的科研論文

關於備課是關鍵的科研論文

科研論文:備課是上課的關鍵

關於備課是關鍵的科研論文

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説過“語文教學説到底就是一個‘讀’字。讀是一切語文能力形成的橋樑和手段,離開讀這個閲讀教學最重要、最根本的訓練,語文本領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話。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必須確立“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讀放在教學的首位。而要引領學生讀懂課文,教師必須自己率先把課文讀懂。只有自己讀懂課文才能更好地教學生讀懂課文,才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關鍵。而很多老師在上一些公開課、展示課時,備課往往忽略文本,不去讀懂課文,鑽研課文,卻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查閲參考資料和一些名師教案上,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拼湊為教案,像這樣的教案沒有自己的見解,那是不可能上好課的。對此,近幾年我頗有體會,深感在備課時必須多讀課文,讀懂課文。特別是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感受深,收穫大。

一、以理解“題眼”為突破口,讀懂課文。

“題眼”是一篇課文的精要所在,既是教學活動的“生長點”,也是破題開講的“切入點”,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壯士”是本課題眼,何為“壯士”呢?課文為何以此為題?據字典解釋“壯士”和“戰士”的含義不同。戰士是“軍隊最基層的成員”,也就是凡是參加戰鬥的普通士兵都叫做戰士;而“壯士”則不然,是“英勇而豪邁的人”,也就是説只有滿懷壯志豪情、英勇頑強的英雄人物才成為壯士。作者以“壯士”為題必然有深刻的含義。帶着這個問題,我再度研讀課文。這篇課文較長,有九個自然段,五個部分。讀幾遍後,突然發現課文前三自然段稱他們為“戰士”,而從第四自然段以後改稱為“壯士”,這是為什麼呢?

我又反覆閲讀課文前三段,深入瞭解五位戰士到底做了些什麼,使得作者心有所感,筆有所動,改成五位戰士為“壯士”呢?據課文敍述,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務,第二自然段阻擊敵人,第三自然段選擇絕路。面臨生死抉擇,馬寶玉等五人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絕路,選擇了死亡,他們是為了掩護羣眾和主力、為了抗戰的勝利、為了全中國的解放,這正是他們偉大精神之所在!也正是他們的這種偉大精神使作者為之動容。在第四段開頭改稱他們為“壯士”。這一段,作者用犀利的文筆揭示了五位戰士的內心世界,這正是的中心之所在!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一步步走近英雄、瞭解英雄、認識英雄的精神世界。從而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因此第三自然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在理解題眼,讀懂課文之後,我確定課文重難點,並設計了這一課的教學思路為十六字:“審題入手、直入中心、緊扣重點、讀懂課文”。按照這個教學思路,精心設計了教學方案。

二、以突出重點為抓手,讀懂課文。

在理解了“題眼”並以此為突破口切入課文後,我又緊扣題眼因勢利導,圍繞“壯”字這個中心輻射全篇。再度質疑,為什麼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稱馬寶玉等五人為戰士,而第四自然段卻改稱他們為“壯士”呢?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這個“疑——思——學”的讀書順序,揭示了學生求知規律,也啟示我們教師要把“疑”運用到閲讀教學中去。閲讀教學的關鍵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教師要善於質疑,解決難題並善於巧設疑問,以疑激學,讓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學中疑,這是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帶着這個問題研讀前三段,着重研讀重點段——第三段,設計三步讀法。步步朗讀,層層領悟。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給學生指明瞭學習方向,又激發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慾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急於讀課文,尋求答案。因此,在教師的點撥下,引導學生反覆深讀精思,逐層品味,步步深入,體會五壯士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受任於危難之際的“壯志”;誘敵上山,英勇殺敵的“壯行”;面對生與死兩條道路抉擇時的“壯舉”。第一步,引導學生讀懂五位戰士阻擊敵人後,面臨哪兩條路?第二步,讀懂班長和他的戰友做了怎樣選擇的?為什麼做出這樣選擇?至此,似乎課文已經讀懂,很多教師教到這裏往往就此罷手,作了小結。而實際並非如此!戰士的內心世界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因此,我又設計了第三步。讓學生再讀再思再議,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他們有這樣偉大的壯舉?讓學生認清五壯士捨生忘死,為國為民的高尚品質。同時,緊扣“斬釘截鐵”“熱血沸騰”“緊跟”等詞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學生才真正為五壯士的偉大精神所感染,也才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才是讀懂課文的必要環節。這樣,學生在反覆審視、掂量、咀嚼詞句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五壯士偉大的人格。最後,教師憑藉以上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品味課文重點,揭示的中心,使學生體會到五壯士“壯”的深刻內涵。正如王榮生先生所説:“以得滋味為要義地讀,是雙向的運動,它既是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讀者表現與傳達理解的.方式,是讀者與文本的情感交融”。這樣緊扣重點,三步讀抓住了課文的精髓,由淺入深讀懂了課文。

三、“以本為本”,獨立思考,不迷信教參。

很多老師把教參當作聖旨,把所謂專家名師的教學觀點當作金科玉律,不去研讀文本,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觀點。本人以為,文本才是教學的根本,自己的見解才是寶貴的資料!不能迷信權威,要有懷疑批判的精神,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正如孟子所言:“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有些地方我有自己的看法,並不同於參考資料。如第三段的小標題,教參上是“引上絕路”,而我認為是“選擇絕路”!“選擇”和“引上”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引上”含有設計妙計,誘引敵人走上絕路的意思。我認為這樣的理解並不恰當。試想,以馬寶玉等五人的力量,即使敵人上當走上絕路,他們能把三四萬敵人消滅嗎?何況,在絕路上並無我軍的埋伏,談不上“引誘”敵人走上絕路。顯然,五壯士這麼做,絕不是設什麼計策誘引敵人走上絕路,而是他們面臨生與死的兩條路時,為了掩護羣眾和主力,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死亡的絕路。這正是他們偉大精神之所在,也正是作者寫這篇謳歌他們這種獻身精神的原因。所以我採用“選擇”一詞,捨棄了教參的“引上”説法。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感悟到讀懂課文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關鍵。只有讀懂了課文才能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見解,才能為教材所感動,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才能夠恰當地處理教材,採用巧妙準確地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標籤: 論文 備課 科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9m2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