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勞動課教學論文

小學勞動課教學論文

在小學階段的各學科教學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毫無疑問是最能體現素質教育的學科之一,為大家分享了小學勞動課的教學論文,歡迎借鑑!

小學勞動課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勞動與技術》課是一門思想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機統一的課程,通過其中勞動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生產勞動知識時也培養了能力,訓練了創造意思,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趣激學,享受樂趣。以趣貫踐,享受智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勞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創新、發展個性,讓學生在勞動競賽中體驗快樂,讓他們學會勞動、學會生活,享受樂趣、享受成功。

【關鍵詞】:勞技 創新 實踐 享受

2011年春晚節目《花樣籃球》至今讓我難忘,演員們被跳板彈起五六米高空後,經過各式翻騰,再將籃球灌入藍框之中,每一個動作是那麼流暢,那麼準確。所有的高難度動作以及雜技空隙的街舞和球技表演,給觀眾莫大的享受,原來籃球也可以演繹得如此精彩,富有創新的節目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不僅使我想起了我們小學的勞技課,我們的勞技課如何也能讓人耳目一新呢?小學低段的勞技課教學是培養兒童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以及動腦、動手等各種能力和素質的起點。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勞動的熱愛,點燃創造性的火星,設法使它們熊熊地燃燒起來。”由此,我認為低段勞技課要樹立一種新的理念——享受勞技。我們要特別注意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要以認真積極地態度對待每一堂課的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一種寬鬆、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勞技課帶給他們的無窮歡樂。

一、以趣激學,享受樂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自覺學習,智力開啟,潛能發展和創新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思維敏捷,充分發揮創造才幹。《勞動與技術》課有不少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能加以引導激發,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勞技課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公益勞動教學可採取觀圖(錄像)激趣、網絡點擊激趣;家務勞動教學可採取表演激趣;自我服務教學可採取競賽激趣、演示激趣;種植和飼養教學可採取故事激趣和電教、錄像激趣;工藝品製作教學可採取演示激趣,賞美激趣或電教、錄像激趣。

1、導語激趣,使其趣誘發心動

小學生具有愛思考、好動手、好奇心強等特點,因此在課的一開頭,我們老師可以巧妙的設計導語,往往會激發學生很濃的學習興趣,起着拋磚引玉的作用。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巧妙地設計並運用有趣味性、誘發性的語言來撥動學生興趣的琴絃,做到以趣導課,讓學生在高昂的興趣驅動下學習基礎知識,訓練創新技能,發展創新思維。如:我在教學《百變雄獅》時,我是這樣導入:“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一的謎語:此物老家在非洲,力大氣壯賽過牛,張開大嘴一聲吼,嚇得百獸都發抖。”生:是獅子。師:那你們想不想來做一隻會百變的雄獅呢?雖是短短的猜謎語,但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示範激趣,使其趣引發行動

模仿是小學生的天性,勞動課中,學生的大多實踐操作技能是在對教師示範演示的模仿、學習中獲得的,我們老師的操作示範在小學勞動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的示範操作示範動作規範且嫻熟利落,往往會引起學生的驚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意識。如:在教學《熱帶魚》這一課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色用皺紙編成的繩子,學生們一看到各色各樣的繩子都很驚訝,我就不失時機地開始講解制作的方法,邊講解邊動手操作,每一個步驟都講得細緻到位,特別是幾個難的地方,讓貼熱帶魚的眼睛,我示範得特別慢,還時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地方。就這樣,我邊示範操作邊讓學生學着做,這樣學生就會做得心應手。

3、欣賞激趣,使其趣激發靈動

成功的體驗,會不斷地激發學生創作的渴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作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實踐操作的成果來展出,讓學生在欣賞別人作品使,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如:在教學完《春的美景》時,教師不急於讓學生做出一幅春的美景圖,而是讓學生用皺紙編出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辮子,再用這些辮子粘貼出春天景物的圖片,老師再利用中午的時間對春天景物進行展出,讓學生在欣賞別人優秀作品的同時,學一學同學作品優秀的地方,這樣在下節課的教學中,學生會在這一次欣賞中獲取靈感,創設出別樣的春天美景。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能,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競賽激趣,使其趣促發激動

在學校裏,我們還可以開展:“人人做家務事,爭當家長好幫手”的活動,如烹飪、包餛飩、釘鈕釦等比賽,讓學生在這種愉悦的競爭氛圍裏,不但掌握了初步勞動技能,同時還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學生在勞動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質、獨立生活能力,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是有益的。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實踐活動列入常規訓練之中,指導他們參加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我利用勞技課的內容《繫鞋帶》對此進行了認真地講解,再通過《繫鞋帶》比賽,讓人人蔘與到比賽中,這樣為了能得獎的孩子,不會繫鞋帶,也在家裏偷偷地學。通過這次比賽不僅看出了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更鞏固了勞技課所學的知識。

在勞技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本身藴藏的情感因素,運用各種教學媒體,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尊重每個學生,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情感的體驗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以趣貫踐,享受智趣

小學生的勞動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往往經過多次實踐才能獲取成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為他提供多實踐的時間和場所,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

1、趣味引路,讓靈感指引實踐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他們渴望加入到課堂中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全心身地投入到活動中,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讓孩子們在動手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有一老師在上《可愛的瓶娃娃》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瓶娃娃,説説老師手中的瓶娃娃的製作材料及製作步驟,然後請學生説説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做瓶娃娃,做成哪些樣子的瓶娃娃,接着,學生選擇事先帶來的各種材料動手做自己喜歡的瓶娃娃,在老師和同學的討論中,學生勇於創新,做出了各式各樣的瓶娃娃,他們還從瓶娃娃的製作中知道了如何變廢為寶,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2、趣味操作,讓創新應用實踐

教材為便於學生掌握技巧,一般都表明操作步驟或提供示意圖,我們老師應設法啟發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該正確對待他們的個性特長,使其與最大能大限度的發揮。如:有一老師教學《儲蓄罐》,邊講解邊進行示範製作了一隻圓柱形的儲蓄罐,然後,問學生除了用空易拉罐、可樂瓶做圓柱形外,還可以做什麼形狀的儲蓄罐,學生大膽想象,紛紛回答可以做孔雀形的、花瓶形的、……隨後,老師就讓學生放手做一做,比比誰的儲蓄罐做得最美,學生不僅做出的.儲蓄罐各不相同,而且學生在裝飾美化儲蓄罐時,每件作品都做得獨一無二。善於繪畫的學生在上面畫了美麗的圖案,心靈手巧的學生會粘上剪紙作品,文學水平較高的人會寫上警言、小詩……每件作品學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件作品都有他的特色,各種作品在給學生美的享受的同時,也使其感受到了創新的樂趣,激發了創新的興趣,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了提高。

3、趣味體驗,讓課外資源拓寬

《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不能僅限制與課堂教學,而要拓寬渠道,擴大到課外,家庭與社會,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網絡,實行課內和課外想結合,以校為主,以家為輔,實施多方位、多句到的運行機智。

在勞技課上僅僅重視課堂時間操作是遠遠不足的,我們還可以利用家庭資源,讓家庭資源賦予學生更多創新的機會。如:學生學習了《擦玻璃窗》一文後,學生在實踐中會遇到一些複雜的情況,由於人小,擦窗外的灰塵夠不着,有的同學就製作了一的簡單的工具——將抹布綁正在棒上,這樣既方便省力,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如教《煮雞蛋》,我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家庭條件,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操作規程,回家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實踐,並在三八節那天,讓孩子們煮雞蛋送給媽媽。走學校、家庭想結合的路,既節約了財力、物力,減少了浪費,有發揮了家教的作用,讓學生絕大多數能達到拼湊合理、形式有新,做工精緻,在動手操作提高了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操作。

4、趣味評價,讓學生髮展個性

積極評價學生的勞動作品,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形成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如何積極評價學生的勞動作品,我認為有兩個有利於:第一,有利於學生勞動技能形成和勞動技能水平不斷髮展;第二,有利於學生養成正確的勞動習慣。

我們可以利用班級的一塊牆報,專門用來張貼勞技課的作品,讓別的學生也來學習同學作品的精美之處,適當地進行獎勵,這樣也會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以及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這樣不僅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促進了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學了《小書籤》,在學生完成後,搞一次書籤展評,給做得好的學生以“小能手、小巧手”的稱號,使學生品嚐其中的喜悦,保證創造興趣的延續。又如,在學了《紙杯娃娃》後,把這些紙杯娃娃放在一個展櫃上展出,讓全體學生細細品位,再在學生中選出幾個小評委,評選優秀作品。這樣做全體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他們的創作興趣和創新意識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勞動與技術為學生的創設了施展才能的有利環境,提供了思考與動手的好機會,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得到了發揮,為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場所,我們要努力讓實踐成為勞動與技術課的主流,讓創造成為勞動課的追求,讓我們的孩子在勞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創造,享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歡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

2、施致良:《中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教學案例專題研究》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年3月

3、曾慶偉:《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與專家點評》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8m2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