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試論我國的電視飲食類節目論文

試論我國的電視飲食類節目論文

論文關鍵詞】飲食類電視節目;特點定位;節目品牌

試論我國的電視飲食類節目論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飲食類節目遍地開花,並不斷地發展完善,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但是,在電視節目不斷推陳出新的進程中,飲食類節目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還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這就需要充分了解飲食類節目獨特的傳播特點,找出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促進其發展。

飲食類電視節目是以介紹飲食文化、烹飪技法、飲食消費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電視服務節目形態。當前比較著名的節目有:《天天飲食》、《貝太廚房》、《天天廚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適應現代人們對生活品質不斷追求的心理,將廚藝與飲食文化相結合的節目。同時,在“創味”的過程中,展現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尋廚藝樂趣,品生活真味,使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盡享家庭生活中的輕鬆與恬靜。目前,飲食類電視節目如火如荼的發展,成為收視節目裏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

一、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特點

目前,各種媒體出現的美食類內容比比皆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廣告訴求,競爭也日益激烈。電視媒體以自己獨特的傳播優勢,成為飲食類內容傳播的排頭兵,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獨具特點是什麼呢?

1、收視觀眾羣較為固定

飲食類節目的定位羣體,除了家庭主婦,其他大多是經濟狀況較為寬裕,喜歡上網、喜歡美食、對飲食節目以及飲食知識較感興趣的羣體。他們的基本特徵是:年齡大概在16-40歲之間,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喜歡吃喝玩樂的社會同年齡層次人羣;容易接受各種類型的食物;對飲食資訊較感興趣,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在廣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已經成為很有潛力的高消費羣體,在吃這方面消費意識和相對消費能力強。

2、節目形式多樣

全國各級電視台陸續推出的電視美食節目,按照節目內容可將它們大致分成三類:一是類似於中央電視台《天天飲食》的講解烹飪技法的節目,如東方衞視的《貝太廚房》;二是擂台式節目,如星空衞視的《食神蒸霸》;三是介紹飲食文化的節目,如北京電視台的《食全食美》。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在節目中要麼由主持人帶領大家嚐盡天下美食;要麼教你認識自己的體質,介紹以調整體質,治療病痛、延年益壽功用的養生食譜;或將烹飪美食與解説情感結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尋情感同步;或請來眾多民間高手紛紛登台亮相,秀出拿手絕活,讓您的餐桌集百家之長,助您成為眾人羨煞的巧手大廚!

3、現場性強

老百姓愛講究個吃,民以食為天,飲食類節目自然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而觀眾適時的參與是節目增加活力和觀眾緣的最好方式。現在飲食類節目大多現場請了很多觀眾,將廚師的洗菜、切菜及製作等過程也一一現場直播,觀眾可隨時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向選手請教,或提出自己對這道菜的不同製法,甚至是指出廚師的不當之處。節目組會從來信中選取幾條,當面向選手質問,看能否難倒選手。為了激發觀眾的參與熱情,獎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強飲食類節目的現場性,觀眾的意見被充分採納,觀眾就會有一種對自身對節目的認同和共鳴感,更可以鞏固觀眾羣和收視率。

4、市場潛力大

飲食類電視節目的觀眾和潛在觀眾人數多,市場潛力巨大。在當前,飲食類節目以其親和力和實用性,逐漸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生活服務節目。隨着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消費需求越呈現多元化。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我國共有城鎮家庭約37572萬户,即使每個家庭只有一名家庭主婦,那麼飲食類節目的潛在觀眾也有37572萬人,這對於主要是做給城鎮觀眾看的飲食類節目而言,市場無疑是極其巨大的。另外,我國中等以上學歷者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吃”感興趣,這一點從各個飲食論壇食客雲集即可窺見一斑。

飲食類電視節目雖然發展迅速並日趨成熟,但也存在着許多問題,正待改進。

二、飲食類電視節目目前存在的問題

1、跟風雷同,沒有形成明顯的特色

《天天飲食》是中央電視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個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欄目。自《天天飲食》開播並創造收視高峯後,全國各個電視台在短時間內跟風上了一批類似的飲食類節目。可實際效果是,這些節目都沒有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形式單一,觀眾看多了就厭倦了,把一個飲食類節目做得跟科教類節目一樣,一個人在上面自顧自地説説,讓人根本感受不到飲食的樂趣,更別談能吸引住觀眾了。

2、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參差不齊

節目主持人可以説是一個節目的靈魂,他可以教您學會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或為不同階層的食客推薦飯店、幫助訂餐,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拉近自己和觀眾的距離,起到橋樑作用;或者主持風格輕鬆詼諧,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更多地手藝。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飲食類電視節目質量下降,援引就是在於主持人套路陳舊,話語平淡,氣氛死板,調動不了觀眾的積極性。而且除了主持風格與節目不符之外,其本身還可能為了節目更多的經濟利益,偏向於宣傳廣告,從而招致觀眾的反感。

3、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想想老百姓張口就來的'飲食類節目,數量好像真不是很多,即使你有更具特色的食品,也需要不斷地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這個理由顯然不是產品本身決定的。如果一個飲食類節目可以將自己打造成具有一定形象和品牌能力的節目,隨之增多的肯定也是上升的人氣和節目的收視率。

三、飲食類電視節目發展展望

隨着越來越多的電視台開始瞄準飲食類電視節目這塊大蛋糕,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把握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發展趨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1、地方特色要濃厚

中國菜系內容複雜,中國飲食文化有無數個飲食名城特色菜,更有無數個省,城市的必吃菜,單單一個節目就想把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和各種特色名吃一網打盡,顯然有些不切實際,易造成節目浮於表面,內容走馬觀花。節目大而雜,倒不如小而精。可以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選好一個切入點,詳細介紹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加深觀眾的地域歸屬感,使自己能有一批相對固定的收視觀眾。

2、飲食觀念要實用、時尚

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達到較高水準時,必然會轉變飲食觀念,追求生活、生存質量,這時吃自然成為一個焦點。人們關注的已非僅僅吃什麼,而是怎麼吃健康、怎麼吃時尚的問題,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講,這時同樣的吃,已從滿足生理需求跳級到滿足人們獲得安全和社會尊重的需求。飲食類節目在製作過程中自然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適當加入當前比較流行的觀點,如膳食營養,食療,瘦身減肥等,現在已經有多個節目開始了這樣的轉變。

3、要樹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能創造價值,能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品牌是最具魅力的無形資產,代表媒介形象”。要有叫得響的品牌、要把品牌叫響。做一個品牌類的飲食節目,最終要的是要保證它所追求得品質。裏面的菜譜應是經過精心挑選,色香味俱全的,並且是經過烹飪界的專家親自品嚐鑑定的。

4、電視媒體要與其他媒體結合

由於電視節目幾乎不可保留和連續觀看,而烹飪技術對個人而言,不是看一遍就能記住的,出版書籍,把節目裏的精彩內容集結出書,既服務了觀眾又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或者開通網絡版,考慮到傳播的互動反饋,建立一個關於飲食的提問板,既為某個讀者解決疑問,也為節目的內容提供了參考,從而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滿足各類觀眾的需求。多媒體運作都是圍繞節目而展開,以節目為中心,形成一個傳播鏈,以爭取更多的觀眾和更高的收視率。

飲食類節目作為一個新興的節目形式,正以它獨特的優勢,走進千家萬户,豐富了我們老百姓得餐桌,使我們能一邊津津樂道地暢談美食,一邊品嚐着各色珍味。電視作為中國老百姓最普及的傳播媒體,自然應擔當起傳承飲食文化,合理豐富老百姓日常飲食的重任,引導民眾朝健康,合理,節約的餐飲文化方向前行。

【參考文獻】

[1]《邊吃邊聊:飲食漫筆及小吃地圖》李其功/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01

[2]《中國飲食文化》胡自山/時事出版社.2006.01

[3]《吃——飲食文化叢書》[美]明茨 著,林為正 譯/新星出版社.2006.0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9ox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