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信息化工程師專業論文

信息化工程師專業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信息化工程師專業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信息化工程師專業論文

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

摘 要 就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介紹,同時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課程體系的實施保障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介紹。

關鍵詞 ERP信息化工程師;課程體系;培養目標

隨着企業信息化、管理現代化步伐的邁進,中國的中小型企業也逐步進入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普及應用時代,需要大量的ERP應用專業人才。近年來職業院校已經開設ERP信息化工程師及其相關專業,以培養企業在ERP規劃、實施、部署、運維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專業人才。筆者所在學校從2009年開設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以來,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已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僅供參考。

1 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IT行業、ERP行業以及各企業單位培養ERP信息化工程師新型高級實用人才,基於目標行業、目標企業、目標崗位的崗位勝任力模型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出熟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行業典型企業運營、勝任目標崗位能力要求、熟練使用主流ERP信息化軟件、掌握基礎ERP理論知識、具有綜合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潛質的學生,並逐步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成ERP行業、煤化工行業、裝備製造業未來IT精英的人才搖籃和示範專業(表1)。

專業基本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ERP軟件基本原理,能熟練運用ERP軟件,具有較強的應用和維護ERP軟件的能力,具有安裝和維護計算機及網絡系統的能力,能夠進行IT產品的營銷和系統維護工作,能勝任ERP軟件參與規劃、實施、維護工作,或從事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的計算機應用崗位工作。

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ERP軟件維護能力:具有ERP軟件的前、後台維護及操作系統、外部設備和網絡的維護與維修能力;協助解決客户財務處理方面的具體問題,解答用户軟件操作問題和功能需求問題的能力;能夠分析客户個性化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進行項目實施;能夠對客户進行產品應用培訓和使用輔導;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行項目實施的能力,並能夠針對項目進行規劃、實施和驗收編制相關報告等文檔的能力。

2 走複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探索與實踐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理念,聯合多方有利於辦學的資源,在專業建設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習實訓模式、教學運行和管理機制、教學組織形式等多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形成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搭建嶄新的職業教育平台。基於此,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及其信息化建設人才的需求同時提升了高度。對信息化建設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基礎知識及能力、行業知識、網絡技術及應用、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項目管理能力、項目規劃及解決方案設計能力等。

複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在深入廣泛地進行社會崗位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院的辦學特色,教師團隊與企業專家、ERP行業專家、ERP實施顧問一起多次召開ERP信息工程師專業規劃座談會,商議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建設的方案,對專業建設進行周詳的規劃。

經過反覆的研討和論證,將專業命名為“ERP信息化工程師”專業,將此專業建設成為以計算機技術為工具、以ERP行業為業務領域、以企業管理為實訓平台的複合型專業,培養學生既有專業的計算機技術,又掌握經濟業務領域知識,成為現代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3 工學交替的課程體系構建

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321”模式 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在大量企業與外聘兼職教師的支持與合作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321”模式。

第一、二、三學期:職業基礎課程。

第四、五學期:工學交替的職業技能課程,一學期在校內學習,一學期到企業實訓。

第六學期:頂崗實習和預就業。

重構工學交替課程體系,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課程 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由五大塊構成。

1)職業素養課程。在公共基礎課的基礎上,增加註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包括陽光心態、團隊合作、有效溝通、高EQ與職業發展、職業生涯發展。

2)計算機專業課程,包括網絡技術基礎、計算機維護與維修、SQL Server開發與管理、動態網站開發與應用、VB編程與應用。

3)業務領域課程,包括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企業應用軟件原理、裝備製造行業認知、IT規劃及項目文檔寫作。

4)企業實訓課程,包括UAP設計及運行平台原理、生產製造執行系統運營管理、項目管理、系統運行維護、實施方法論。

5)頂崗實習、預就業。

4 課程體系的實施保障

教師團隊的保障 會計和財務專業教師;計算機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實訓指導。

實訓保障體系

1)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校企融通工作。每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成長護照”,採取“雙導師”制,每位學生都有一名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班級管理採取“雙系統”管理,既有一套班委,同時還將班級模擬成一個小型的企業單位,設有董事會、行政部、市場部、規劃部、財務部等,由企業導師幫助規範組織架構。開展“企業導師見面會”“企業管理層競聘”、到企業一線做崗位認知、寒暑假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等活動

2)企業專家進課堂。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ERP信息化工程師班的專業課程有60%都是聘請企業一線的專家來講授的,企業專家不僅將工作一線的真實案例、行業經驗帶到了課堂,而且創新了實踐教學方法,有些課時直接將學生帶到企業的車間進行實地講授。

3)實施工學交替,將課堂延伸到企業。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安排為工學交替的職業技能課程,即第四學期在校內學習職業技能課程(這些課程分為兩學期進行),第五學期將課堂延伸到企業,對第四學期學習過的職業技能課程進行企業實訓。

第四學期的學習安排為專業實訓和實習工作,首先是為期兩個月的'校內實訓,為校外實習做好準備。實訓課程設置安排為:沙盤+ERP原理(軟件操作)+沙盤企業信息化實戰+項目管理+實施方法論。課程進行完畢後轉入校外實訓階段,由企業負責實施。

第五學期轉入校外實訓階段後,制定周詳的實習計劃和嚴格的實訓管理制度。學生安排在實訓基地企業的各個崗位上進行實習,主要的實習崗位包括運維、實施、ERP信息工程師和一些正在上線的中小型項目,由總經理或項目經理作為學生的企業指導教師,他們對學生的業務素質、職業素養進行手把手的指導。

在第五學期的校外實訓結束後,會對學生的實訓成果進行嚴格的考核,並組織實訓成果展示會,每位學生對實訓成果進行講述和呈現,同學院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考核小組對學生的實訓成績進行考核評定。

5 結語

以上所介紹的ERP信息化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的實施保障等均已經過多年的實踐運行,在培養過程中教學過程良好,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實習、就業情況非常好。學生畢業後有60%從事ERP行業工作,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已成為ERP行業的骨幹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新玲沙盤企業信息化綜合實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新玲.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ylg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