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創優環境科學發展論文

創優環境科學發展論文

為了更好地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達到我縣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景色更秀麗的目標。我縣堅持環保優先,城鄉統籌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百村競賽”活動為載體,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科學開展農村環保工作,着力解決危害人民羣眾生活健康的突出問題,實現了農村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創優環境科學發展論文

一、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的環保意識比較薄弱。長期以來,環境保護的重點大都放在了城市、工業集聚地等,忽視了農村特別是較貧困農村的環保問題。農民很難接受到環保知識、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對環保常識知之不多,瞭解甚少。意識非常淡薄,自學參與的積極性甚至無從談起。

(二)農村污染問題較多,環境治理難度較大。相當一部分農村,在建房屋、辦企業等過程中,隨心所欲,忽視環保。有的森林植被破壞後,也不及時採取修復補救措施,甚至有的亂拆亂建,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在一些貪困農村,都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化肥及農藥不合理使用等現象,由此造成了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植物污染等;農業上農民在生產中超標使用化肥、農藥的現象較為普遍,卻無人問津和關心;地膜的大量應用,造成廢棄的地膜不易分解,致使農田污染。工業上個別建材、火電、冶煉、化工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偷排、漏排、超標排污現象仍十分突出;受治理設施技術的`限制,一些企業不能完全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環保設施建設緩慢,致使生活垃圾處理困難,垃圾污染日趨嚴重;服務業環境污染嚴重,醫藥廢水、廢渣未實現達標排放和作焚燒處理,餐飲廢料、人體排泄物直排河道等嚴重影響環境。這些都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威脅。治理中形成了源頭治理落實難,治理資金籌措難,綜合規劃落實難的“三難”現象。

(三)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近年來,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污水和廢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於形勢發展的要求。目前農村污水治理普及率還不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建成率只有30%左右,村莊垃圾日常清運的環衞設施還沒有全面普及建成到位。另外,農村環保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環保投入要達到GDP的1.5%,要使環境改善則須達到GDP的2.5%。而我縣目前農村的環保投入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與環境的保護改善要求投入標準差距更大。由於投入嚴重不足,致使農村整體環保基礎設施薄弱狀態改善進程不快。

二、農村環保工作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部分農村基層幹部對農村環保認識不到位。一些人對農村環保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認為建設農村環保體系很難;還有人認為農民素質普遍較低,組織發動難度大;甚至還有個別人仍然錯誤地認為農村污染靠自然消化就行。加之環保宣傳教育沒有真正深入農村,造成環境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意識淡薄,對生產生活污染環境危害認識不足。導致部分農村基層幹部思想上引不起足夠的重視。

(二)農村居民環保主體意識普遍不濃厚。一些農村居民環保主體意識淡薄在村莊整治的具體實踐中明顯表現了出來。其一,積極性不高、參與性不強。一些人錯誤地認為,環境污染防治是政府的事,政府會出錢、出人、出力統一整治,不是村民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人所能解決的。導致參與整治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少人處在等待觀望狀態。其二,對生活質量理解存在着誤區。片面地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有錢了,生活質量就提高了,只片面地追求經濟收入的增加,而忽視了身邊環境衞生的改善。其三,存在着“迴避”思想。調研發現,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居民面對本村環境較差的現狀,不是積極想辦法支持配合村兩委搞好整治,而是迴避。

(三)當前農村環保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現行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對近年來農村環保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這一法律法規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一些農村環境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關環境評價法、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農藥使用造成環境污染法等,基本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嚴重影響農村環保事業的發展。同時,現行的一些農村環境與資源保護單行法也已不能適應農村環保發展的需要。由於農村環保未形成完整的法規體系,導致一些農村幹部為了本地區經濟利益而置環保法於不顧,採取“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策略發展農村經濟。

三、解決農村環保問題的基本對策

(一)加強農村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積極引導村民人人蔘與。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農村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的力度。讓農民明白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要深入開展農村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強化村民環保意識,進一步調動羣眾的參與熱情,努力形成人人關心、羣眾參與氛圍,切實實現“要我防治”到“我要防治”大轉變。

(二)增加農村環保投入,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是搞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必要條件。一方面,各地各級財政部門應優先確保農村環保必需經費支出,不斷加大對農村環境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創新投入機制,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和支持金融部門、社會團體、工商企業等社會力量加大向農村環境建設投入。再一方面,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建設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他們在農村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村能人、民營企業家積極向農村環境整治提供捐助。同時注重整合各類資源,不斷改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把資金重點投入改善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工業廢水無害化處理及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上來。

(三)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日常管理力度。儘快建立健全農村鄉鎮環保機構,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污染的整治和農村環境的管理工作。一是建立長效環境管理制度。建立實施清潔生產促進制度、農業環保責任制度、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和獸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管理制度。抓緊制定出台“以獎代補”的考核辦法,推進農村環保工作落實。二是提高農村自身環境管理能力。行政村由農村基層幹部作為兼職的環境監督人員,對農村環境進行全方位日常監督。把保護環境的相關內容寫入村規民約。

總之,農村環保工作機遇難得,任重道遠。我們必須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解放思想,積極探索農村環保新道路,為早日實現我縣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景色更秀麗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qmw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