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論文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論文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起主導作用。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呢?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論文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該放手時就放手。

曾讀過一篇題為《做事只做一半》的文章,寫的是一位母親回答別人問她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得那麼優秀,自理能力那麼強時她的“經驗”,她説:孩子很小的時候,幫孩子穿襪時只幫他穿一隻,由於自己忙農活沒空,那一隻都是讓孩子自己穿,孩子兩隻筷子都掉地上了,我幫他撿一隻,另一隻我讓他去撿……讀了這段文字以後,深受啟發,好多時候,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班主任又何嘗不是越俎代庖,剝奪孩子該有的鍛鍊機會呢!事實上學生具有展現自我的慾望,具有依靠團隊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給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該放手時就放手。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自主管理,自我體驗,大膽嘗試,為他們走向社會積累一定的人生閲歷。如班級的板報,班主任選好負責人,然後由負責人安排黑板的清洗、版面設計、美工、抄寫、編輯等;如學校要舉辦運動會,班主任則可讓體育委員安排具體事宜;有的活動,班主任則可安排班長去組織,做到班級的事情,事事有人做;班級的學生,人人有事做。對班級學生的紀律管理,可設立日常規範監督機制,讓學生對班級日常規範進行自己監督、自己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如果不是很嚴重,那麼根據班級的有關規範班幹部自行討論解決,班主任適時進行指導和引導。這樣可以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管的能力,又減輕自己的負擔,更有利於班級集體榮譽感的形成。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該伸手時就伸手。

學生學生,他們來學校就是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其實學生學習知識也就是為今後更好的生活服務的。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就要想管家婆那樣,該伸手時就伸手。作為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不能僅停留在“管”的層面上,而應側重於一個“理”,更要有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如果帶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教師權威意識,那就嚴重影響了新型的師生關係的形成。

其實平等、和諧、互助的師生關係更有助於構建優秀的班集體。同樣是面對班級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個優秀的班級管理者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形成一定的預設和干預,既要防患於未然,也要亡羊補牢。信任學生,並不等同於放任自流。在學生遇到困惑和失誤時,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跌倒時拉他們一把,在他們搖搖晃晃時扶他們一下,就是最好的服務。此時,班主任的成人經驗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有益的資源和借鑑。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教育問題上,有許多事情,看起來是大事,其實並不似我們想象的那樣重要,它對教育並不具有決定作用;相反,有些事情雖然看起來很小,卻是涉及到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問題。 如果一道練習題學生會不會做,一次尋常的考試學生有沒有考好等,這些是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很在意的事,其實對於學生的成績並不具有決定性影響。如果是一個孩子不擇時間和地點吃零食;孩子做事拖拉,或者沒有條理;書籍、房間經常雜亂無章;喜歡穿奇裝異服、理新潮髮型;等等,這些生活的細節,看起來與學習沒有任何的聯繫,其實卻極大地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所以,一個孩子的優秀與否,其實重要的不是看他眼前的成績,而是看他習慣的養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確可能是兩回事,但我們應該明白:學習無論如何重要,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正是在生活細節中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決定了這個人的學習習慣,最終影響和決定了孩子成績的好壞。

教育無小事,小事即教育。有的班主任只對於學生的作業、分數看得很重要。其實,孩子一次作業不好,下次可以做好;一次成績不理想,下次可以努力,但很多人卻把上面所列舉的事情看成了無足輕重的小事,很多人看不到這些小事情裏原來藏着大原則。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要説,沒有懲罰的教育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教育,更不是一個完美的教育。如今的學生,在家中大多在爺爺奶奶的爸爸媽媽的掌心捧大的,在學校,好多學生是在老師濫用賞識教育的讚美聲中度過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的學生的給班級管理會帶來很大的困難。那對於相對嚴重的問題,班主任應該以合作者的身份和班幹部討論,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補救,處理。在討論時,應該讓當事人一起參加討論,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犯錯原因以及不良後果。只有讓學生在這樣的不斷討論中才能更為有效養成一種規範意識,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規範,還要讓學生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一些責任,比如讓違紀犯錯的學生自己去找些好事做,諸如主動幫值日生值日或利用課間主動去維護校園環境衞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班集體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舞台,良好的班集體建設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時,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身心規律,給學生以發展空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説的“不教而教”的境界,從而順利地實現班集體的良性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kpp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