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促進小學課堂生生互評的策略研究論文

促進小學課堂生生互評的策略研究論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B-0040-02

促進小學課堂生生互評的策略研究論文

生生互評的基礎是學生要了解被評價學生的基本觀點,並進行思考和表述,因此,生生互評在促進學生思辨能力及學習效果方面都有積極作用。然而筆者發現,在小學課堂的互評中,大部分評價是簡單無效的,因此,文章就如何促進小學課堂生生互評提出一些建議。

一、生生互評現狀

(一)積極與消極並存

互評時,積極的學生能夠踴躍表達自己對同學的看法,也能積極地接受同學的觀點。反之,消極的同學總是沉默。

(二)肯定與否定並存

相比較而言,當被評價學生與評價學生之間的觀點一致時,會更容易激發學生評價的主動性。肯定的評價數量一般多於否定的數量。

(三)有效與無效並存

學生常用“他説得對”“他讀得好”這樣的隻言片語進行互評,這是一種過於簡單,非常初級的評價。當然,較為豐富和具體的有效評價也存在,但只是星星點點。

隨着生生互評教學模式的推進,學生參與積極性漸長,它在學習中的有效性逐漸顯現,總體看來,學生在生生互評環節的表現逐漸向好。

二、生生互評的要求

經過實例研究,筆者認為,做到課堂有效互評應遵循如下要求:

(一)觀點明確,針對性強

評價人首先應準確提出是贊同還是否定被評價人的觀點,抓住被評價人發言中的關鍵詞點評,不對被評價人所有的發言內容籠統地、泛泛地説“好”或“不好”。

(二)言而有物,言之有理

言而有物――指向評價要“具體”的要求。評價時應根據內容説明“什麼好”“為什麼好”“什麼還可以更好”等。言之有理――指向評價要“有理”,這是更高層次的要求。評價人的點評正是對被評價人發言的補充、指正、提升,是有理有據的正確點評。當然,摒棄程式化套路,運用行雲流水的優美語言,那就是更加精彩的評價了。

(三)自評與互評結合

有效評價不是“一言堂”也不是“他言堂”。注重互評的同時,也要關注發言人的自評。這既是一種自我反思,又是一次自我提升。互評也應是多向的――評價人與被評價人互換身份評價,實現多向互動。

(四)表揚與建議結合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尋找發言中的閃光點並及時肯定,同時在提出不同意見時也應注意措辭,避免互評時總挑“刺”或一味“點贊”。

三、促進生生有效評價的幾點建議

如何才能促進生生之間有效評價呢?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評價習慣。

(一)建立有效互評機制

關注到學習過程和成果、學生團體和個人、自評與互評,並且責任明確,具有激勵性質的機制便是有效機制。舉例説明:

成員:六人組成一學習小組,其中組長1名,組員5名。

職責:(1)組長: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及互評,並掌握10分權值,給小組互評中評價精彩的組員加分。(2)教師:組織全班合作學習及互評,組織全班選出互評中評價精彩的10名學生,給予10分加分。對發言和評價監督和指導

獎懲規則:每堂課進行一次結算,總得分優勝者頒發學習紅旗。每小組得分最低的一名進行象徵性“懲罰”――如上台朗誦一首詩歌、表演一個節目等。每月進行一次結算,紅旗最多的'學生可獲得“名嘴”獎章,暫時落後的學生成為課堂提問的重點對象。

(二)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學生有效互評的基礎是懂得有效評價的方法,教師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範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做好方法的示範,可為學生開展評價工作提供思路。

文章舉兩例評價觀點正確與否的方法:

(1)先肯定後否定

在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時,應該先針對正確的一面進行評價,然後針對錯誤的一面進行評價。這種方法主要側重於通過情感方面的認可達到評價的效果。

(2)雙重否定代肯定

本方法主要適用於觀點錯誤的學生。在進行評價時,暫且假設學生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後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推想,或者從其反面的角度證明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比直接指出學生觀點的錯誤性更能讓其接受。同時,推想的過程也為學生提供了思考問題和檢驗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三)循序漸進地開展引導

例如,教師設置問題由淺入深,從學生籠統地説“寫得好”,引導到“哪段好”並肯定抓關鍵詞的評價方法,為學生明確方向的同時, (下轉76頁)(上接40頁)也啟發了其他孩子進行思考。如此反覆訓練,放手讓生生進行有效互評的目的不難實現。

(四)創造評價環境

這一環境應儘可能活躍,氛圍輕鬆。首先,教師多用鼓勵性語言,如“試試看”“我認為他回答得真棒,有誰贊同我”等,激發學生評價的慾望。其次,針對學生大多使用肯定評價,不敢提出意見的現象,應盡力創造一個真誠、友好的學習氛圍。可從好朋友結對評價開始,要求做到優缺點均評,推廣開來,以實現全班有效評價。再次,針對生生互評面窄的問題,可先在學習小組內創設互評環境以鍛鍊膽量、能力,進而提供全班互評機會。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竭力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環境,以探索有效評價為突破口,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7jz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