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行政倫理論文

行政倫理論文

行政倫理與和諧社會理性訴求的公度與通約在於追求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契合,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和諧社會的建構成為可能並且持續。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行政倫理論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行政倫理論文

篇一:我國行政倫理建設的思考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我國行政倫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多方面分析了行政倫理失範的原因,提出了加強和完善我國行政倫理建設的對策:加強行政人員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強調行政倫理立法;建立完善的人事考核制度;建立公眾評價互動機制。

【關鍵詞】

行政倫理;原因;對策

行政倫理不僅屬於精神文明範疇,而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共行政主體的行政人員是社會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維護者,他需要運用其手中所執掌的公共權力去執行調節社會關係的職責,他在要求人們在處理人我關係、羣己關係時,首先要自己擁有一種為公共利益做出自我犧牲的精神,在具體的行為中貫徹克己利人的原則。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實踐過程中,大量常見的是行政主體無視行政倫理的規範和原則,利用公共權力來滿足私利,損害公共利益,這種個體行政倫理失範的現象廣泛存在,而且屢禁不止。本文試從行政倫理失範入手,探討一下當前我國行政倫理的建設問題。

一、當前我國行政倫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倫理建設過於依靠自律,制度性的他律不足

在我國行政管理的實踐中,雖然有很多像焦裕祿、孔繁森、沈浩這樣默默奉獻,全心全意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好乾部好公僕,但我們需要正視的是,這些優秀的幹部佔幹部隊伍的總數依然較少。在實踐中,一些領導者採取的管理方式未能做到與時俱進,過分依賴自覺、自查、自糾等方式。這些做法儘管有其實踐合理性,並曾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在當下的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並不能真正使官員真正提升倫理境界,有些官員將這些自律運動當作程序式的“鐘擺運動”,認為其僅僅只是走個過場,久而久之形成了內心對於提高倫理素養的冷漠。長久以來,我國的行政倫理建設存在的重要問題就是我們的行政倫理建設偏重於傳統的倫理宣教,過於相信人的“自律”意識,少了法律的監督與約束,使一些“蛀蟲”有機可趁,危害社會。

2、行政倫理教育過於重視形式而忽視實際效用

行政倫理教育是不同社會制度的政府為使公務員踐行其倫理義務而依據倫理原則和規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其施加系統的倫理影響的活動。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改革發展中,上層建築正隨着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斷適應和調整,在這一特殊情況下,難免會出現某個制度的疏失,這就為腐敗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可能。為了能防止這一現象產生,我們必須加強行政倫理教育,培養公務員的行政倫理自覺。然而現實中,行政倫理教育卻存在很多問題,使其華而不實,主要表現為:第一,教育內容空洞,內容缺乏新穎性,與實踐距離較遠,特殊性差,因為與學習者的現實情況差異較大,學習者缺乏興趣。第二,教育的措施不力,沒有形成行政倫理教育的制度。對於學習結果的好壞,沒有評價和激勵機制,不能使其真正內化為行政人員內心的正確美好的倫理理想目標併為之努力進取的價值取向。長此以往,由於內心動力不足,容易造成行政行為失範。

3、行政倫理思想偏於學理而實際執行程度較差

行政倫理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種規範政府活動及政府人員行為的倫理要求,然而關於其制度化,有效化的機制目前仍多停留在學理層面。此外,關於其科學內涵在學理上也無明確定義,這就為這一思想在實踐中的執行製造了難度。我國尚未形成成文的關於公務人員道德倫理規範的法律,對於行政倫理的要求也多停留於內心自覺,由於缺乏約束,使得這一思想在實踐中的執行較差。我們應該明確服務性政府不僅僅只是一個高效、清廉的政府,更應該是一個利民、有公信力的政府。普通公務人員作為行政主體中最常與百姓打交道的羣體,他們的職業素養高低影響着公眾對於政府的評價。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行政倫理建設,並且應該將其與實踐結合。

二、當前我國行政倫理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制度層面因素

首先,在我國,存在着機構繁多,機構間職能分配不明確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於提高公務員的工作績效,也為腐朽滋生了温牀。同時由於各種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乘虛而入,使一些行政人員產生了信念懷疑,把公共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置人民於不顧,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化公為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其次,未能形成獨立而完整的監督和制約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由於公共行政職能的精神內涵並不明確,使得大多數人的思維侷限於做好工作,而忽略了其作為公共行政從業者所應該承擔的職業的責任。在實踐過程中,雖然存在着人大代表監督制的監督制度,但由於財政上的不獨立,使行政主體的行為在實踐中很難受到約束。

2、傳統文化因素

“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當官就能高人一等的想法依然根深蒂固。這種讀書當官,當官發財的想法嚴重危害着行政環境,這種滿足一己私慾,不顧他人利益,拉幫結派等現象的客觀誘因。此外,具有我國特色的“人情”文化也影響着行政人員的實際工作,這種“人情世故”與行政行為相結合的行為會導致權力尋租現象,危害社會公正。儘管“民本位”、“民主”的思想在當今中國社會已經廣為流傳和倡導,中央也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重大目標,然而,作為權力的使用者,許多公務員依然沒有轉變思想,錯誤的認為“人法”大於“國法”,將自己的意志凌駕於社會利益至上,將法律的規定視為空白,他們的行為對國家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損害,而等待他們的則是正義的審判。

3、行政環境因素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使得市場經濟中的負面影響造成道德失範,行政人作為自然人也難免受到影響。少數官員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腐朽的發生提供了便利,而未能有效實施的監督機制又進一步縱容了這一現象的發生。造成這一現象的實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體為了各自的利益,採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用回扣、賄賂等多種方式向握有實權的行政人進攻,與那些缺乏免疫力的人員達成各種交易,從而導致行政的腐敗。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行政環境值得我們深思。

三、加強我國行政倫理建設的途徑

1、加強行政人員職業道德修養教育

提高行政人員的道德修養是加強行政倫理建設的核心環節。只有加強道德修養教育,提高行政主體自身的素質,才能真正解決貪腐的'源發性問題,才能從根源上杜絕行政失範的問題。行政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首先要認真學習借鑑中西方優秀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實踐指導,戒驕戒躁,始終不忘做人民的“公僕”。其次,要將道德修養與道德實踐結合起來。只有將修養結合在實踐中,行政人員的道德境界才會不斷得以提高,道德修養才會不至於空談。行政人員通過道德實踐,可以不斷提高道德素養、陶冶道德情操、磨練道德品質,從而確立正確的道德信念,進而從內心摒棄腐朽的思想。

2、強調行政倫理立法

行政倫理立法,就是把倫理行為上升為法律的過程。道德信念作為軟件必須通過政治法律等硬件系統的功能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如果沒有相應的硬件設施,再好的道德體系也很難對社會產生實際的影響。人認識世界的客觀性與侷限性,使得在實際判斷時難免會形成偏差。行政人作為自然人也難免會會受到這一主觀判斷的影響。因此,需要有一種公正的強制力來制約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的負效應。法律作為保護社會公正的底線,可以很好地約束人的行為。在現代國家立法實踐中,有越來越多的倫理規範被納入到社會的法律規則體系中。法律因為其強制性,有效地保障了倫理規則不受侵犯和挑戰。

3、建立完善的人事考核制度

將行政倫理水平的高低作為公務員任職、升降、獎懲的重要條件之一。在公務員的任免、升降等行為中引入道德賞罰機制,是行政倫理得以發揮其作用的重要保證。對於公務員來説,職位的升降是其最關注的利益函數。在用人機制上揚善棄惡,獎優罰劣。即對那些道德模範者,給予重用和提拔;對那些品行不端、道德不良者,不予提拔重用,以此形成用人機制的道德賞罰導向。這種獎懲方式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官場氛圍,調動公務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我國服務性政府的建設。

4、建立公眾評價互動機制

加強行政倫理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我國政府的服務水平。因此,建立良好的與公眾的互動機制尤為重要。將公眾對於相關辦事公務人員的評價記錄在冊,並將其作為提高待遇和升降的參考條件,有助於激發公務人員辦事的積極性,密切幹羣關係。同時,通過這種舉措可以深化政府運行透明化,使百姓能夠更好地瞭解政府及其辦事過程,增強公信力。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可以培養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大家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熱情,更好地推動我國服務性政府的建設。

在新時期,新一屆的黨和領導人,提出了“新八項規定”等規範條例,對我們國家的黨風廉政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前,我們國家的會風、文風、接待風都得到了有效的改觀,可以説,“新八項規定”的出台對我國的行政倫理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的行政倫理建設必定能克服重重困難,尋找到更多的對策,我們也將繼續努力,不斷進取,為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添加新的活力,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建言獻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 甘慧琛.關於公共行政人員的行政倫理失範[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03.

[2] 羅蔚.我國行政倫理研究狀況的分析與反思[J].公共行政評論,2009.01.

[3] 楊賀男,耿明俊,楊小東.行政倫理與和諧社會構建論析[J].法制與社會,2010.13.167-168.

[4] 張姍.行政倫理視角下的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效能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08.

篇二:淺析行政倫理視角下我國的社會道德問題

道德問題關係到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諧、和一個民族永久不衰。温家寶總理曾説:“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救贖道德,勢在必行,時不我待。

一、關於行政倫理和社會道德

行政倫理,主要指的是公共行政領域的道德理論體系。正如遵守社會公德對於保持社會秩序穩定不可或缺,一切涉及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機關、團體或組織,其日常活動,尤其是政府公共行政的有序和高效,都離不開公共行政倫理建設。良好的公共行政倫理建設,在公共行政理念方面表現為良好的理想、信念、宗旨與價值觀念,並具體化為“為民”、“責任”、“服務”等;社會道德作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一直以來都被人們廣泛關注。隨着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的道德建設整體都得到了發展,但也面臨着轉型,隨着轉型壓力的遞增,社會道德失範現象屢見不鮮,社會道德失範問題也逐漸為人們所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社會失範狀態是社會轉型變遷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而社會道德失範現象作為社會失範狀態的一個方面,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中。

二、關於目前我國社會道德滑坡的現狀

儘管文明的趨勢是上升的,但是,社會道德良心已經進入了它的休眠狀態。以2006年的“彭宇案”為起點,到相繼發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從蘇丹紅到三氯氰胺,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等關係到人民最基本吃飯的問題;再到老人倒地無人敢扶,到2010年的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關係生命道德的問題;再到2013年的復旦大學“投毒事件”,這些都是國人道德上的缺失,沒能堅守住自己誠信、良心的陣地,為了一己私利,將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置之不理的結果。至此,幾乎每天網絡上都會爆出讓人擔憂的違背道德常理的相關事件,許多學者也進入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的兩種觀點:一是道德信仰危機;二是道德行為失範。它降低了中國人的整體素質,損害了我們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成為今後國家發展進步的障礙。

三、社會道德失範和道德滑坡現象的原因分析

1.教育滯後的影響。教育滯後主要表現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在學校,教育過於功利性,關注的重點更多的在學校的升學率和學生就業率,而忽視了學校的育人功能。家庭方面,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和事業忽視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忽略了對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社會方面,德育教育空白無力,沒有形成主流,而且在對優良的道德行為、典型道德模範宣傳不足。

2.功利主義的驅使和社會風氣的敗壞。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別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踐踏道德。社會正在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由此導致人們責任心的喪失。我們已經在道德滑坡的環境裏越走越深,不能正確的分析具體的情況,已經處於道德規範的迷茫期和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堅持自己原有的價值觀。

3.輿論導向的影響。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發展變幻時期,市場經濟的法則是價值規律,而自由而平等的交換是市場經濟存在的基礎。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觀日漸深入人心,人們通過交流平台自由的發表言論,在這種情況下,對某些道德行為和道德觀念批判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致使輿論導向也隨之發生改變。

4.自身文化素質因素的影響。中國人長久以來受到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思想的禁錮。在這種氛圍中,中國的傳統文化生長生為一種“服從”文化。人們在這種幾千年的薰染中,逐漸成為老實本分、安分守己的價值觀念成為了人們的處世之道,而“家”文化使中國人“重私德、輕公德”的思想根深蒂固。

5.社會評價體系的影響。社會評價是社會的行為主體根據已有的、為大眾所接受的標準,對社會某一現象或者社會事實進行評判,然後為其定義一個積極或者消極的意義。在傳統計劃經濟制度向現代市場經濟體系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大眾的價值取向逐漸走向多元化的階段,人們就會根據不同的標準,對這種行為進行評價,出現相應的利弊權衡。

6.世俗化和多元文化的衝擊。市場經濟目標的確立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在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對物質和金錢、慾望的滿足超越了道德倫理的價值。西方思潮在向我們不斷襲來,我們在追求個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時,忽略了傳統道德的要求,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時候,並不能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

四、解決我國社會道德問題的對策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既要吸取各國社會道德建設的有益經驗,讓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文化傳承下來,也要積極利用社會道德輿論的力量引導與完善各項制度,填補轉型中制度設計的漏洞。

1.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道德氛圍。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的有關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情,由此導致了人們的冷漠性。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從“學雷鋒”做起,不吝嗇我們的每一滴愛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需要幫助的人伸手雙手。各行各業應在自己的崗位上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勇於創新。

2.道德教育宣傳,樹立正確社會嚮導。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報刊等傳播工具,樹立典型,加強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理論教育方法,通過隱性教育法把德育內容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身上,並使其內化為其良好的道德素質。社會上應加大宣傳力度,把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社會嚮導,自覺淨化心靈。

3.通過法律手段保障良好社會道德意識。社會道德問題根源於社會現實問題,現實問題的解決要依賴於各種制度、法律的完善。

4.道德教育至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教育、法制觀教育、價值觀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都應成為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把道德教育推及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5.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積澱着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一個傳統文化代表着一種民族精神,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傳統的力量從源泉上淨化社會不良的風氣。

6.政治文明建設並完善相關的法令法規制度。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兩手抓。逐漸擴大社會的自由度和自主性。還權於社會,形成自律性的公共道德規範管理約束自己。允許輿論的批評監督,逐漸扭轉社會輿論和風氣對違背德行為的價值顛倒的判斷。

五、結語

在以經濟發展為主體的背景下,我們不能忽視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和強化。我國社會道德失範和滑坡現象實屬自然,我們只有將構建新的道德體系的任務放在時代背景下,結合全體社會成員的力量,運用科學的手段,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會走出道德失範和滑坡的困境,實現人類自由全面發展。

標籤: 行政 論文 倫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p78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