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節能熱改的論文

節能熱改的論文

1、危機帶來新機遇

節能熱改的論文

全球性金融危機,其後蔓延到經濟危機,它不僅嚴重衝擊着我國的經濟增長,而且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體制改革包括供熱體制改革的進程。我們應該看到這場全球經濟衰退遠未結束,其滯後影響還將逐步表現出來。

化石能源是中國的主導消費能源,危機來臨後,節能減排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之一。低碳時代、清潔技術、替代燃料、再生能源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以節能減排和順應社會發展為宗旨的供熱體改就是對這一選擇的實踐。所以經濟危機一方面向我們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一方面又為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重構和改革帶來了機遇。

應對危機不僅僅是要解決供熱企業眼前的建設、就業、收費等急需的經濟增長問題,更應該把體制改革作為應對危機的主要精力和根本舉措,在明確供熱市場化方向、推行計量用熱的同時,保持供熱產品的公共屬性,保障低收入人羣的民生權益,加強市場監管,抑制過度壟斷,在深化熱改中化解危機和持續地增長經濟。

應對危機不僅僅是要解決供熱企業眼前的建設、就業、收費等急需的經濟增長問題,更應該把體制改革作為應對危機的主要精力和根本舉措。而供熱體制改革就是基於誰用熱誰負擔熱費的原則,通過經濟槓桿,調動行為節能,推動設備節能,拉動建材節能,從而全面落實建築節能戰略。

供熱體制改革是國家行為,熱改不僅僅是緊跟在住房體制改革之後的“配套”和“伴生”改革,更是一項國家節約能源的戰略任務。中國熱改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本五年計劃和下一個五年計劃都是一個關係到民生問題的重要改革內容。

2、改革發展與穩定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必須手段。沒有不斷的改革就沒有長足的發展。發展是人類經濟社會的本質要求和目標成果。沒有發展,改革就失去了目標,同時可持續性的發展必須依靠改革而實現。改革與發展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係,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永恆動力。

供熱體制改革就像其他任何改革一樣,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產生一些新矛盾、新問題,可能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社會波動。

穩定是相對的,改革發展是絕對的。改革必然打破暫時的、低層次的穩定,達到更加牢固、更高層次的穩定。我們並不否定改革發展需要有穩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社會進步發展就像一條在歷史長河中前進的櫓船,通過改革,在暫時不穩定和相對穩定兩種狀態之間的不斷“搖櫓擺動”,由此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當前有一種現象,一些地方部門出於“穩定壓倒一切”原因,決定“暫緩熱改”。但是從全國已經實施熱改的城市看,那些認為熱改可能會產生社會不穩定的現象並沒有發生,熱改的社會波動遠遠小於“養路費改燃油税”的改革。所以説現在的局勢應該是加快熱改而不是“暫緩熱改”。只要地方部門下定決心,方向正確,周密安排,措施到位,供熱改革就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理解和接受。只要熱改朝着社會進步的方向進行,改革後的成果一旦被全體公民所分享,社會怎麼會出現不穩定?所以用“穩定壓倒一切”“暫緩”熱改的理由並不充分,在穩定中求改革才是真諦。

3、熱改政令有軟肋

政府是熱改的主導推動力量。自八部委正式啟動熱改六年以來,三北地區需要進行熱改的130個地級市中,目前雖然已有約70%的城市開始了行動,但是仍有約30%尚未付諸任何實質性行動,包括全國集中供熱很知名的城市。現在距離八部委要求的“十一五”期間熱改進度指標(2010年大中小城市要各完成熱計量改造的35%,25%和15%),還剩有1年半的時間,看來已經很難如期落實了。原因何在?

造成這種困窘局面可以解釋為,供熱體改相對其它改革來説起步較晚,供熱基礎設施落後,改造工程量巨大,居民幾十年來養成的福利採暖的思想根深蒂固,社會保障體系發育不完善等客觀原因。然而,當從地方部門的主觀能動性來看,政企難分的保護主義(一些地方財政補貼寧給企業不給民眾、熱價聽證過程不透明),不敢觸動錯縱複雜的利益格局的畏難情緒,更潛伏着不求改革有功,但求“穩定”無過的保守思想。

無須諱言,供熱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政令不通。如果探究“熱改政令腸梗阻”的病因,除了地方部門原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熱改政令的行政級別偏低——不是國務院文件,僅僅是部委文件;法律位階不高——不是法規或規章,僅僅是“紅頭”文件。而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部門的“現代法制”觀念很強,他們看到了熱改政令的“軟肋”,摸準了熱改政令的“剛性和硬度”,所以一些地方部門就會説出八部委頒發的系列熱改“通知”“僅僅是個規範性文件”,“沒有什麼約束性”的話來!由此下去,這種消極行為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醖釀成一個湧動的暗流,並逐漸擴散。

供熱體制改革涉及到了半個中國的15個省區直轄市,如果要想繼續推動和深化這項改革,就應該加強政令的執行剛性,不應該像哄孩子一樣哄着地方部門推進熱改。如果國務院轉發八部委“熱改政令”,或者把“通知”形式的“紅頭文件”政令變成“部委令”形式的規章,將各城市熱改進度納入對地方相關官員的政績考核硬性指標,由此建設剛性機制,深化供熱改革,就可能會更有效落實國家三大基本國策。

4、熱改對象要明晰

熱改對象是誰?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有不少混亂。現在有兩種流行的觀念,第一種是,很多人認為供熱採暖生產服務鏈中,中上游的設備節能是“西瓜”,下游節能是“芝麻”,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用“熱量表不是節能設備”為由,反對行為節能。

供熱採暖是一條完整的生產服務長鏈,上至高端的熱力生產,中到中段的熱力輸送交換,下至低端的用户消費,每一個鏈段和環節都涉及到節能減排的責任。然而我們從八部委的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來,供熱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針對供熱採暖生產服務鏈的下游低端的“熱”的消費過程與方式,即商品化和計量化用熱,換句話説,上游和中游的節能減排的舉措基本不涉及重大體制改革問題,八部委的供熱體改文件就是通過經濟槓桿,打破中國供熱採暖鏈下游低端的半個世紀沉積下來的大鍋“熱飯”陋習,撬動供熱體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發揮行為節能效果。

現實的問題一是,行為節能並不是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小芝麻,眾多學者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結果表明,計量用熱後可降低20-30%的能耗;二是,設備節能與行為節能並不發生矛盾和衝突。我們“西瓜和芝麻”都要有何不妥?所以,這種“西瓜芝麻論”沒有什麼道理。

第二種流行的觀念是試圖用大型公用建築熱計量系統改造來替代和推延民用建築熱計量系統改造。這個觀念的錯誤之處顯然是想避重就輕或者就是想轉移熱改的主要對象。在我國各城市中的全部建築中,一般商用和公用建築的佔比約為40%,一半以上是住宅建築。

從八部委熱改文件中,不難讀出民用住宅建築才是熱改的主要對象。

5、節能建築率先改

中國現存住宅大多是非節能老住宅,要普遍推行計量供熱,首先要進行工程改造,這確實短期內難以做到。但是我們看到,在進入新世紀後,中國新建住房普遍遵照相關建築標準,達到了較高節能級別,預留了分户熱量表接口,熱量表的成本也早已計算在售樓成本中了,因此在現有節能建築中推行計量用熱改革沒有硬件障礙問題,應該是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東風了。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住房質量的需求增長,人們越來越關注包括採暖費在內的住房養房的成本。可以想象,如果老百姓花了較高價格購買了節能建築而見不到節能採暖的優越性,無論對開發商還是對購房者都將產生較大負面和消極影響。所以在現有新建節能住房中首先推行計量用熱,既是推動現有節能建築真正產生節能效果的動力,也是拉動未來節能建築廣泛普及和持續發展的引力。

6、牽住熱改“牛鼻子”

對待熱改,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出發點和動力,地方部門的出發點和動力主要是來自“熱費收繳難”和沉重的財政負擔。可以這樣説,如果沒有這兩點困難,地方部門很難有激情投身熱改,可以理解國家層面的戰略問題不是他們首先考慮和解決的燃眉之急。然而所幸的是中央和地方部門都認同了“熱用户按計量用熱承擔熱費”是供熱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因此,熱費制度率先改革也就成為了供熱制度改革是否真正進行的標誌。

正如建設部所稱在電費、水費、煤氣費都已經按用量由個人承擔的局勢下,熱費改革並不存在某些地方部門所稱的特別困難。實踐證明在一些困難較多的地區,熱費制度的改革普遍進行的比較好。凡是實施了熱費制度改革的`地方,收費難的問題都明顯改變,供熱企業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都有所提高。凡是沒有實施熱費制度改革的地方,要麼“熱費收繳率嚴重低下”是個被誇張和放大了的偽問題,要麼地方部門有足夠的財力擔負“福利供熱”。事實上那些沒有積極進行熱改的部門,嚴重浪費熱能的“福利供熱”的負擔,相對於他們掌握的數額可觀的供熱財政補助款項來説微不足道,難以喚醒他們節能和熱改的緊迫意識。這“兩個凡是”是客觀存在,特別後一個“凡是”,更像一件皇帝的新衣裳。

總之熱費制度的改革是供熱體制改革的“牛鼻子”,牽住這個“牛鼻子”,熱改就會走出泥潭。

7、示範城市模範化

由於供熱事業具有屬地管理的特徵,真正落實起來還要地方政府的實施。2008年建設部啟動了12個城市為第一批供熱計量改革示範城市工作,旨在發揮以點帶面的領頭羊和表率作用。但是實際上,熱改示範城市的示範作用發揮得不很到位,原因除了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難以把個別城市熱改模式在全國複製以外,還有個別示範城市在某些方面拖了全國改革的後腿。

中國各城市的供熱狀況,可以説是建設成績巨大、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同時存在着市場監管無力,政策出台落後的局面。一些城市在熱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也不乏紙上談兵的多,付諸行動的少,除了“穩定第一”的理由,還有昨天給“奧運”讓路,今天給“國慶60週年”讓路的理由,明天會不會有給“國慶61週年”讓路的理由?”如此一來,熱改的“路權”在哪裏?

無須贅言,制定熱改示範城市的初衷應該是選擇代表性城市進行試驗,取得經驗並在全國推廣。全國城市都在睜着大眼看着示範城市的一舉一動,示範城市能否模範化是選擇示範城市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也是示範城市宣傳本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公開和公佈示範城市的熱改進程是示範城市模範化重要舉措。

8、熱改任重而道遠

供熱體制改革是國家行為,熱改不僅僅是緊跟在住房體制改革之後的“配套”改革,更是一項國家節約能源的戰略任務。

雖然供熱體制改革比起醫療保險體制、養老保險體制、户籍管理體制、教育體制等改革來説,規模和難度要小得多,但是由於涉及了現有利益的大分化與再分配,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牌難”。

堅持國家和全民長遠利益高於一切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犧牲當前局部利益的改革會遭到既得利益者花樣百出的軟磨硬抗。從目前的熱改進程看,熱改的困難比原先的料想要大得多,熱改的速度比原先的計劃要慢得多,熱改不會一蹴而就,不會一帆風順,這是一場可以類似“養路費改燃油税”的持久戰。

但是我們應該堅信一個道理,熱改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早改將會早受益,遲遲不改,最後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1]2003年,建設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5年,《關於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6年,《關於推進供熱計量改革的實施意見》。

2007年,《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

2008年,《民用建築供熱計量管理辦法》、《供熱計量技術導則》、《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改造驗收辦法》、《關於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政策。

標籤: 論文 節能 熱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ol2y3.html
專題